书城政治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46529900000020

第20章 基层工会的经济技术创新工作(2)

2.工会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方法

2000年10月18日,全国总工会做出了《关于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创新工程’是工会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要求,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引导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上来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意见》中还就工会组织实施“创新工程”的意义、总体要求、需坚持的原则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提出的背景

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之后,2000年1月9日国家经贸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这一指示精神,做出了《关于加速实现技术创新工程,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意见》。

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义

(1)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已经胜利完成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从新世纪起,要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新开端、新起点,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以资源消耗和资本投入为主要推动力,转向以创新为主要推动力的发展阶段,不管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效益的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科技本身的进步,都要靠创新。因此,从国家层次上来强化技术创新,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经济转型的需要;从企业层次上实施经济技术创新,是企业寻求自我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解决发展后劲能力的需要。

(2)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钢、煤炭、化学纤维、数字程控交换机等重要产品位居世界首位。但在近年来我国企业引进的技术构成中,设备引进占778%,元器件引进占111%,原材料引进占37%,而设计技术引进只占5%。同时,我国目前科技创新水平还比较低,其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因此,要实现“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无创新意识和行为是不可能的。

(3)是保证企业长盛不衰的动力。一个企业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就要不断有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墨守成规、无所作为、怨天尤人是企业的麻醉剂。而奋发向上、朝气蓬勃、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则成为企业长盛不衰的动力。正是在这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下,企业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一部分企业如“海尔”等,市场竞争力不断攀升;另一部分企业却日趋没落,或倒下、或倒闭、或黯淡。对此,某些经济学家将企业(公司)划分为两类:经济型公司和河流型公司。经济型公司犹如一架机器,经营目的纯粹是创造最大的利润;河流型公司有着河流般奔腾不息的生命,其生命源即是“创新”,它们把“创新”作为企业(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大延长了企业的生命周期。

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构筑

经济技术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包括5种情况:引进新产品,即产品创新;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适应开放的市场,即市场创新;控制资金、材料的来源,即资源创新;实现企业的新组织,即企业组织管理创新。尽管人们对技术创新的内涵有不同的界定,但总括起来,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经过研发及商品化生产,直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构成了一项系统的工程。由于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技术活动,因此,它强调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而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和最终标准,是其市场的实现程度,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完善程度。既然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其构筑由四个方面组成:

(1)企业——经济技术创新的主体。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主体之所以定位在企业,这是因为企业不仅是投资、决策的主体,也是技术集成与整合的主体。不论是新产品、新工艺、新能源、新技术都必须通过企业才能实现,而且企业内部新的组织管理结构的设置和调整,都与经济技术创新有着直接关联。离开企业这个主体,经济技术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市场——经济技术创新的舞台。经济技术创新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与市场相连接的创新。目前市场疲软致使众多经营者苦恼,这一方面说明大量产品的品种和质量的要求提高了。如果我们的企业能认清这两点,在产品上多一点创意,就可能更多地占领市场,实践证明,市场需求和取得市场效益是产品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只有紧紧盯住市场,紧随市场的变化和要求,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3)人才——经济技术创新的灵魂。企业靠效益,效益靠产品,产品靠质量,质量靠技术,技术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市场竞争的实质所在,也是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灵魂。企业作为经济技术创新的主体,不仅需要懂生产的行家,也必须要有会经营的能人,不仅需要擅长技术的权威,也需要会管理的内行。这就毫无疑问的要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励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

(4)工会——经济技术创新的孵化器。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关键在创新,因此必须有为创新活动提供帮助的组织形式。工会作为企业行政的得力助手,同时联系着广大职工。因此,发动和组织广大职工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组织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既是工会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大局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技术素质,引导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的需要。从而为被孵化的企业提供组织支持和人员保障。

工会经济技术工作的总体要求

根据全国总工会《关于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见》,工会实施“创新工程”的总体要求是:实施“创新工程”,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进一步突出和履行工会的维护职能,把实施“创新工程”与落实工会各项工作任务统一起来。

工会经济技术工作的具体要求

(1)实施“创新工程”,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把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把解决企业发展的难点、实现扭亏增盈等作为重点;紧紧围绕创新技术、加强管理、增加品种、降低成本、改善质量、增进效益、搞好服务等,鼓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多作贡献,为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建功立业。

(2)实施“创新工程”,要以创新为灵魂,在开展有关活动的目标、领域、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在目标上,以企业职工为主体,以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领域上,与企业的科技、经营、流通、信息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内容上,突出技术创新,注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形式上,以发动广大职工参与并为职工群众所欢迎为标准,创新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不断把活动推向新水平。

(3)实施“创新工程”,要坚持从行业和企业的实际出发,组织职工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赛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4)实施“创新工程”,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创新工程”主要在企业开展。各级工会要制订符合企业实际的计划,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努力做到与地方、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决策和目标相一致,不搞“一刀切”,防止形式主义。

(5)实施“创新工程”要努力提高职工素质能力。通过推广普及创造学,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通过职业技能、新技术新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技术技能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挖掘职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搞好传、帮、带;通过技术难题会诊、关键课题分析、招标揭榜攻关,提高职工的创新应变能力和攻坚能力。在创新的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科技革命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使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3.新形势下实施经济技术创新的举措

增强创新观念,促进创新工程深入实施

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应当树立“市场、效益、科技、人才”四种观念。

(1)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重要作用,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和检验创新工程实际效果的评判者。因此,创新工程要按照市场的需求,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打开市场销路,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职工经济技术活动。这就要求实施创新工程必须树立市场观念,按市场规律办事。

(2)效益观念。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要通过激励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来开发其内在的巨大潜能,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必须树立效益观念,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标,扎扎实实注重实效,杜绝各种徒有虚名的花架子。

(3)科技观念。国家靠科教兴国,企业靠科技进步。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必须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管理出效益的观念。要把创新工程的重点放到推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切实抓好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比赛、技术交流、技术协作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人才观念。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职工素质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资源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就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来开发、提高和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把培养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为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目标,作为衡量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效果的重要指标,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贡献。

健全机制,促进创新工程的制度化、科学化

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改变形式上热热闹闹、效果上只有定性分析没有定量分析的局面。要对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投入产出进行效益分析,使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适应企业注重效益的要求,推进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进一步开展。要建立和完善创新工程的管理机制,建立创新成果的征集评审制度,并对职工的创新成果进行档案化管理。要建立创新成果发布会制度,对申报的创新成果要实行分级把关,组织专家评审,并通过新闻媒体和简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成果发布,以利于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要建立选树创新典型制度,不断发现、培养和宣传推广先进典型,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建立和完善创新工程的激励机制,积极研究制定创新工程的奖励政策,对创新工程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并授予创新明星、状元、标兵、英才等荣誉称号。对积极参与创新活动的一般职工也要给予奖励。要完善激励机制,把职工参与创新的成果与表彰先进、择优上岗、晋级提薪等结合起来,激励职工主动参与创新活动。

拓宽领域,使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更具适应性

要拓宽领域,把创新工程从国有企业向非公有制企业拓展。随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增强了竞争能力,提高了员工素质,实现了企业和职工的双赢。因此,要进一步扩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覆盖面,逐步使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普遍开展起来,使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进一步推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从生产领域向经营、管理、流通领域拓展和延伸,在新产品开发、售后服务、资金回笼、安全生产、增收创效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开拓职工经济技术创造的新领域。要转变活动方式,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自上而下”、“一刀切”的工作模式,立足基层,注重实效,采取多种方式,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纵横结合、灵活运用。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使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出现生机勃勃的局面。

4.班组创新活动的开展方法

班组开展创新活动,要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从争先创优的角度上,企业班组组织职工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

(1)开展“争当工人发明家”活动。在组织职工开展为“科教兴国”、“科教兴市”、“科教兴企”建功立业活动的基础上,培育一批工人发明家以及技术创新标兵和技术创新能手。在企业内部,充分发挥QC小组、技术攻关小组、专家咨询小组、模拟董事会、小改小革活动小组等创新组织的作用,为工人发明家、创新标兵和能手、能工巧匠的成长创造条件。

(2)推广职工“先进操作法和绝技高招”。组织职工“先进操作法和绝技高招”的征集活动,把基层一线职工创造和提炼的先进操作法和绝技高招进行命名并在企业范围内推广。

(3)组织“智能型班组典型示范”。树立在“双争双智”活动中涌现出的具有“智能型”特点的班组典型,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

(4)举办“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大力推广职工的技术创新成果,把职工的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出来,从中选拔优秀创新成果参加行业或省、市的创新成果展或评选活动。

(5)参加“职工优秀发明选拔赛”。组织职工参加优秀发明选拔赛,吸引职工的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通过比赛进行展示。

组织职工参与技术改进、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可以开展一系列创新活动:

①合理化建议。组织职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发动职工开展献计献策和评选“金点子”活动。挖掘职工的创造潜能,发挥职工的创新智慧。

②立项签约。围绕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发动能工巧匠、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工会与攻关人员或攻关部门签约,攻关人员与行政立项签约,明确责任和目的,保质保量确保项目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