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46529900000012

第12章 基层工会的管理制度建设(2)

讨论审议可先在拟稿人员中间进行,在草稿初具规模后,再组织有关部门、分工会一起进行参与讨论。制度的草稿应提前分发给有关领导、会员(职工)代表和涉及各个部门、各个分工会、各有关人员,以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参阅、分析研讨,在讨论会上阐述较为成熟、有建设性的见解、建议。在听取、征求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评议后,拟稿人员(工作组)可在参考这些意见建议基础上在工作组中再进行分析研讨,以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试行修订

在经过反复讨论审议之后,制定的制度初具规模,即可在局部范围内或小范围内试行。在试行中要注意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和反馈,并进行必要的情况记录,对试行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讨,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制度加以必要的修订充实。重要的管理制度应报请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全面推广

在试行基本成功之后,企业工会管理制度即可进行全面推广,正式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组织职工认真学习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在全面推广时,如发现问题或不足之处,可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补充、说明,甚至变更,但在实施上要谨慎严肃,力求维护制度的权威性、稳定性。

4.基层工会管理制度建设应注意的事项

在企业工会管理制度建设中,不仅要遵循有关的原则、程序,而且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合法性

管理制度建设一定要依据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而应在管理制度中贯彻、融进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合法性。

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企业工会管理制度建设应该从本企业的自身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严密地制定管理制度,切不可脱离本企业实际搞大而空、缺乏可行性的制度,或者推行要求过低、管理宽松的制度。

严肃性

企业工会管理制度一经正式推行,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不论是领导还是普通会员都应照章行事,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章必依,违章必究。否则,制度就会缺乏权威性、严肃性,变得苍白无力,形同虚设,管理制度也就不可能有效,必将陷入管理松懈、纪律涣散的危险境地。

先进性

先进性是指制度管理应该是最新的、符合科学的现代化管理。管理制度不仅要合法、可行,而且应是有效、先进的。

5.基层工会的基本制度

企业工会的基本制度

从一般意义上讲,基本制度是指带有根本性的管理制度。基本制度涉及企业工会工作的全局,直接影响到企业工会工作的基本运作。从目前来看,企业工会基本制度一般包括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工会领导制度等方面。

企业工会委员会工作条例

企业工会委员会工作条例是根据职代会的有关规定来确定工作原则,企业工会委员会的组成办法、程序和工会委员会的职权,确定工会委员会的工作任务,明确工会与职代会、工会与行政、工会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等等。

企业工会委员会工作条例是企业工会组织的行动准则和工作规定,它是工会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

企业工会委员会集体领导制度

工会是一个群众性组织,工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工会工作必须体现它的群众化、民主化特点。因此,工会委员会实行的是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除了对党组织、上级工会的决定和职代会的决议必须坚决执行,并集体讨论贯彻和执行的方法、措施外,需要集体讨论或决定的事项有:工会工作的重大事宜、工作计划、总结等;工会经费的使用范围、工会财务的预决算;开除工会会员的会籍;有关职工权益的重大问题和向行政、职代会提出的重大建议等等。

6.基层工会的日常工作制度

企业工会的日常工作制度是指企业工会组织根据企业工会的职能而开展的各项活动的规范的总称。企业工会作为基层单位职工群众利益的合法代表、基层社团法人,具有它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对这些工作职责和任务加以规范化,有利于企业工会工作效率的提高,增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增强预见性,减少随意性,使工会组织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企业工会业务工作制度是依据工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社会职能而确定的,并根据相应的法规政策并结合本单位实际而制定。

企业工会的民主管理制度

企业工会的民主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工会对外实行企业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评议、民主选举的一系列制度。它是工会代表职工群众实施民主管理权力,促进基层民主,对内实现工会工作民主化的重要制度。这方面的制度主要有:企业民主管理的有关规定、职代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制度、厂务公开制度、企业领导人廉洁自律和业务招待费向职代会报告制度、工会内部民主集中制、工会领导人定期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等。

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是指企业工会代表职工就有关劳动者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一项制度。它是企业工会组织作为劳动者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身份从事社会经济、法律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这方面的主要制度有: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实施办法、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制度等。

企业工会的组织制度

企业工会的组织制度是关于企业工会的建立、机构设置、领导人选举和干部人事管理的一系列制度,使工会有一个合理的组织机构,发挥更大的组织功能。这方面的制度有:会员代表大会制度、企业工会选举制度、企业工会主席选举办法、企业工会内部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责、工会干部的聘任、奖惩和考核办法等。

工会经费审查制度

工会经费审查是工会根据经费独立原则而建立的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制度。工会经费审查的目的是保证工会经费的合理使用和财务收支计划的实现,促进工会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经审会组织是根据《工会法》规定诞生的。经审会组织应在工会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经审会委员与同级工会委员会委员,要同时推荐、同时酝酿、同时选举、同时批准公布,不能在工会委员会上选举,也不能由工会委员会委派或聘任。经审会主任、副主任,由经审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经审会成员的任期与同级工会委员会委员相同。

经审会的职责是:协助同级工会组织收好、管好、用好工会各项经费,管好工会资产;监督同级工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财经政策、纪律、法规,以及上级工会的各项财务工作规章制度;审查同级工会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预算、决算编制执行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督促同级工会定期公布账目。经审会的主要权利有: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列席同级工会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召开的与财务工作有关的会议;经费审查委员会列席同级工会委员会全体会议;经费审查委员会有权从被审查部门或单位调阅各种账册、单据、报表及有关文件资料;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同级工会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违反财经法纪的有关责任人员,有权建议给予纪律处分或经济制裁。

企业工会经审会审查监督的主要事项是:工会经费收入、上解和支出预算的制定、执行和决算;与工会经费收支有关的经济、技术活动及其效益;工会经费专项基金的提取、使用;工会资产的安全、完整;工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有效;国家财经法规、条例和工会财务制度、纪律的执行情况;国家和上级工会规定的其他审查事项。

工会经费审查制度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文件主要有:

《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工会各级经费审查委员会组织通则》、《企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等。

工会财务管理制度

工会财务管理制度是指运用财务管理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结合工会的实际情况,组织工会资金活动和处理工会内外各种经济关系,以保证工会会计任务的实现和工会活动顺利开展的规范体系。

工会财务管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较强的政策性和专门的技术性。它对工会组织中的一切经济活动,起到物质保证作用、财务监督作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的资金和资产。

工会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而这种独立的财务管理的根据就是工会经费来源具有独特性。工会经费的来源主要有:

(1)会员缴纳的会费。

(2)企业、事业及机关单位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拨交的经费。

(3)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上缴的收入。

(4)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及机关单位的补助。

(5)其他收入。

工会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所谓统一领导是指全国总工会对全国各级工会的财务工作,通过制定统一的工会财务方针、政策,统一的财务制度和统一的财务纪律,并检查督促其贯彻执行。所谓分级管理是指主要按地方总工会的组织领导系统实行分级管理。按地方工会分五级管理,即全国总工会为一级财务管理单位;省级工会为二级财务管理单位;市级工会为三级财务管理单位;县级工会为四级财务管理单位,企业工会为五级财务管理单位。

工会财务管理制度依据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文件主要有:《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全国总工会、对外经济贸易部、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工发总字[1984]45号《关于中外合资企业拨交工会经费的工资总额计算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关于恢复企业、事业、机关的行政方面拨交工会经费的联系通知》;全国总工会工发财字[1982]2号《关于工会财务管理体制和经费分成的暂行规定》;1998年全国总工会颁布的有关新财务会计制度等。企业工会女职工工作、技协工作、经济技术工作、劳动保护工作、信息工作、法律工作等都形成了一系列制度的规定,限于篇幅,在此不赘述。

7.基层工会的岗位责任制

企业工会岗位责任制的含义

所谓责任制是指明确规定一个单位中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能和责任的一种制度。它要求每个职工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并有明确评价职工工作成绩的标准。由此定义出发,企业工会岗位责任制是指确定企业工会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能和责任以及评价标准的一种制度。

企业工会组织面对基层职工群众,工作线多面广,工作的繁忙和复杂性不言而喻,如何把这些工作分门别类,落实岗位和职责,对工会工作的开展影响极大。依据《中国工会章程》和《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的规定,企业工会的基本任务有十项。即:

(1)执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工会的决定或职工大会决议。

(2)组织职工依法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和其他形式,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检查督促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

(3)帮助和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定额、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与企业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并监督集体合同的履行、调解劳动争议。

(4)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赛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5)组织培养、评选、表彰劳动模范,负责做好劳动模范的日常管理工作。

(6)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职工学习文化、科学和业务知识,提高职工素质。办好职工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7)协助和督促企业做好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和保险福利等方面的工作,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参与劳动安全卫生事故的调查处理。协助企业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做好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工作,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8)维护女职工的特殊利益。

(9)加强组织建设,健全民主生活,做好会员会籍管理工作。

(10)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管理好工会资产和工会企(事)业。

可见企业工会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明确职责、合理分工、集体领导、科学决策,是搞好企业工会岗位责任制应把握的原则。

企业工会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岗位责任制是把工会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分解成岗位职责和任务的一种方法。就目前企业工会的一般情况,可分为工会主席、副主席岗位责任,工会组织部门、宣传教育部门、财务经审部门、法律工作部门、经济工作部门、生活保障部门、女职工工作部门以及分工会、工会小组工作责任等。

制定企业工会岗位责任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工会组织的情况不尽相同,工作内容存在差别,特别是我国企业,大至几十万会员小至几十人,显然大与小的企业工会的工作任务、责任、分工,工会工作人员的多少有很大的差别,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确定他们的岗位。因此,对于制定岗位责任制而言,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岗位责任制的制定要有利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即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于企业工会来说是始终如一加以贯彻执行的组织原则,同时应体现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

(2)岗位责任制的制定要有利于企业工会总体目标的实现。即岗位责任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会的总体目标,每个子目标、分目标都必须围绕总体目标来设定。

(3)岗位责任制的制定要有量化指标。要使岗位责任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能检查,可考核,要实行目标管理。

(4)岗位责任制的制定要与工会的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企业工会在一个时期内都有工作的侧重点,有重点才能有突破,工会工作才能有起色。分工不等于分家。对重点工作应强调分工合作,使重点工作有力量的积聚,抓好重点工作,同时来带动其他工作的开展。

(5)岗位责任制的制定要有利于企业工会活力的增强。通过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工作人员明其责、司其职,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潜能,使企业工会工作生机勃勃地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