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实验动物科学与应用
4652900000008

第8章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5)

生物危险度等级2: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教学的实验操作、安全设备以及实验设备,能应付存在于人群中与人类多种急性疾病有关的本地病源。若应用了高超的微生物技术,则这些病源形成气溶胶的潜力就很小,因此可以安全地在敞开的工作台上进行这些病源的操作。在工作时与这些病源接触的全体人员所面临的直接危险包括:偶然性自动接种、空气的吸入以及皮肤或黏膜暴露于传染性物质中。若操作过程中潜在产生大量气溶胶的因素,则会增加全体人员感染的危险。因此,该操作过程应在初级密封度的设备或装置中进行。

生物危险度等级3:用于临床诊断、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实验操作、安全设备以及实验设备,能应付本地或外地的病源,该病源拥有通过气溶胶来传染疾病的潜在能力,且这些疾病会留下严重或致命的后遗症。在工作时与这些病源接触的全体人员所面临的直接危险为偶然性自动接种和空气的吸入。

生物危险度等级4:实验操作、安全设备以及实验设备,可应付危险的极易导致致死疾病的外地病源。所有具有潜在传染性的治疗物品、隔离物品、已知受感染的野生或实验动物的处理将造成全体人员感染和暴露的高风险。

108.实验动物国家标准中的环境设施分哪几类?定义分别是什么?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将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分为:普通环境、屏障环境、隔离环境,其定义分别如下:

普通环境: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育教学等用途的普通级实验动物。

屏障环境: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清洁级实验动物及SPF实验动物,该环境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环境空气的进出。

隔离环境:该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证无菌或无外来污染动物。隔离装置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需经特殊的传递系统,该系统既能保证与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内环境一致。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原体(SPF)、悉生及无菌实验动物。

109.实验动物设施要求有哪些?

由于使用目的不同,对实验动物设施的要求有一定差别。生产型的设施主要是为了繁殖、育成、供应实验动物。教学或某些研究单位的动物设施或仅为动物试验设施,或包括生产、试验两大部分的复合设施,从事放射性实验、感染性实验、吸入性实验的单位和进行毒性试验和生物鉴定的单位,因目的明确,饲养动物种类可能不多,但对动物实验要求却较多,应有相应的特殊动物实验设施。

实验动物设施一般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设施应选建在远离疫区和公害污染的地区,有便利和充足的后勤供应(水、电、给排水系统和交通运输等)。

(2)设施建设应坚固、耐用、经济,有防虫、鸟和鼠等野生动物的能力,施工和建筑材料要严格符合设计要求,最好预留可扩大的余地。

(3)设施最好为独立结构,具有各种完整的相应职能区域,做到区域隔离以便满足对各种不同动物品种、品系饲养和保证动物质量的需要。

(4)必要的保证满足设施功能、环境和微生物控制的设备和措施。

(5)应能保证动物健康,人员安全,并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6)适当地防灾和安全(应急发电、防火、防生物污染、防灾等突发事故)应对措施,保证设施正常运转。

110.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1)遵守法规:总体设计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对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在城市规划、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建筑要求等方面按照现有法规进行切合实际的设计。

(2)明确建设目的:根据全面布局,预计发展趋势,明确建设的可行性。设施的应用目的是指导设计的最基本指南,重要的是饲养品种,微生物控制等级,动物实验的范围。

(3)以国家实验动物的相关标准为设计依据:确定微生物控制级别,相应设施类型即可确定。要按国家标准中相应规定,根据环境控制要求、建筑要求、区划要求,按建筑规范进行设计。

(4)设施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时一定要尽可能预见将来扩展和提高的可能性,对可能的发展留下调整、扩充、设备改型、维修等改动余地。

(5)节能问题:实验动物设施尤其是屏障环境是一个高耗能建筑,其电能及其他运转消耗会占将来总运转成本的60%以上,可见节能设计是将来设施运转能否进行的主要问题,在保障达到使用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节能设计。

(6)设计人员的合理组成:实验动物设施设计中除设计单位技术人员外,还要有实验动物专家、各级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相关专家、建设单位行政和基建技术主管共同参加,在设计中要广泛听取各类专家的意见,使设计单位技术人员真正明白实验动物设施的工艺要求是最关键的问题。最后还应征求施工者的宝贵意见。

(7)设计指导思想:要建立在设施将来安全运转的基础上,虽然很难,也应尽可能不受地域位置、财务预算、不合理行政命令、不符合使用目的、贪大求洋、华而不实等不合理的要求所左右。宁可在建设中一次投资到位,也不要建成后还要不断改造或者因运转成本太高形成无力运转的结局。

111.如何做好设施的平面布局与分区?

根据使用目的按设施承担的不同功能进行区域划分是任何建筑的共同要求。实验动物的区域划分由前区、饲育区、辅助区三部分组成,但不同设施在各区域单元中的组成是千差万别的。平面布局是设施构成的真实写照,也可一目了然地评价区域划分的合理性。

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的平面布局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划分明确,布局紧凑,方便运行,注意对特殊功能单元的物理隔离和有机联系,主要功能区动物饲育和实验单元在总面积中所占比例尽可能大。

(2)人员、物品、动物的进出路线单向流动,尽可能避免往返交叉。

(3)气流方向应从高洁净区向低洁净区。气压梯度遵守洁净走廊>洁净准备室>动物生产区(实验区)>污物走廊>非洁净区。

(4)不同洁净度的区域相互连接处要采取防污染措施。

(5)设施中各进出口布局合理,尤其是非洁净出口与洁净入口之间有一定隔离。

(6)各功能单元所需面积要足够。

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中要做到人员、物品和动物的单向流动,三走廊方式最好。如动物设施较小,这种方式会占有太多面积,使主要功能单元太小。实际上,单向流动做得越好,理论上讲设施成功运行的时间越长。由于设施污染通常都是由于人员、物品、动物和气流进入设施时微生物控制不彻底造成的,尤其是人的控制最难,所以只要加强管理,不必过于拘泥于设施内部进入洁净区后的单向流动问题。

普通环境实验动物设施的平面布局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应根据动物生产、实际使用量合理确定房间与面积。

(2)药品检定动物实验设施,应结合国家药品检定标准动物实验需求变化,合理确定房间与面积。

(3)人员、物品、动物的进出路线单向流动,尽可能避免往返交叉。

(4)注意防蚊、蝇、野鼠措施及通风系统设计布局。

112.实验动物设施的建筑有哪些基本要求?

实验动物设施要求对微生物和环境进行控制,因此,建筑要求主要是为了便于对微生物和环境进行控制。其共性是建筑围护结构应选用气密性良好,受温度、湿度变化影响小的材料。围护结构的各个面均应平整光滑,耐腐蚀,易清洗,不吸水,无渗漏,耐冲击,不干裂,不易脱落。最好成角处全部做成弧形。建筑结构坚固,以实用为目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相关规范,工程所用材料设备均应符合设计规定。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的基本要求如下:

(1)走廊:应考虑到必要设备的运输,一般宽在1.5m左右,地面与墙壁的接合处应为弧形,以便于清洁。为防止墙体损坏,最好加护栏或缓冲装置。各种水、电管线应尽量安排在走廊或走廊上部夹层中,并且不暴露在明处。

(2)门:除负压室之外原则上应向内开,即向压力大的方向开启。门宽和所需设备及饲育用具的大小相称。门要求气密性好,室内装锁,能自行关闭。把手、门锁不外露。门上设观察孔。最好用耐水、耐药性的金属密封门。

(3)窗:屏障环境多不设外窗或尽可能少设窗。一般动物除需要自然采光与通风的场所外,不宜设置外窗。设有外窗的动物室,如猴类动物房,应在墙上加设栅栏和铁丝网以防止动物逃跑。寒冷地区窗上有防结霜措施。在非清洁区设置的外窗,尽量做到气密性完好。

(4)地面:地面要用耐水、耐磨、耐腐蚀性材料制成。一般常用环氧树脂,硬面混凝土、水磨石、氯丁二烯橡胶、硬橡胶等常用保护性涂层。地面要光滑防水。地面接墙处做10~15cm踢脚,拐角处做3~5cm圆弧面。大鼠、小鼠等动物房一般不设排水装置,用湿式真空吸尘器打扫。兔、犬、猴、猪等房舍要做成有一定倾斜度的防水地面,倾斜度应不小于0.64cm/m。如设排水装置,排水管口径要足够大,一般直径为15.3cm。排水口带回水弯,加盖,防止气流逆反。可在地面垫层下铺0.4~0.6mm厚的防水薄膜。地面可用色彩划分功能区和做出路线标记,通常地面色彩深于墙面。

(5)墙壁:内壁粉刷用不易开裂、耐水、耐腐蚀、耐磨、耐冲击材料制成。墙面无断裂,光滑平整,各接角处接合严密,最好做成圆弧形。各种管道最好不暴露出来,管道通过部分用填料密封。

(6)天花板:用耐水、耐腐蚀材料制成。室顶平整光滑。通常紫外线消毒灯、照明灯、超高效空气过滤器及进风口会安于天花板上。灯具及进气口周围必须密封。进气口可以自由拆卸清洗、消毒。要加防水层防止漏水。

(7)直接安装于建筑物墙体上的各种设备、环境控制探头、排风口、固定笼具、架等均应注意保证建筑的密封性能且便于操作、清洗。

113.如何防止野鼠和蚊虫等进入实验动物设施?

屏障环境实验动物房,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对动物房的昆虫和野鼠的控制,并备有防虫防鼠的设备,如采用无外窗、全封闭的房舍,尽量少开与外界相通的门,对外的门加设一道纱门,并安装自闭装置,在进门处设有防鼠挡板,所有的下水口都有存水弯和密封盖。普通环境的动物室如狗舍、猴舍内总是有各种昆虫进入。在运送垫料、垫草、饲料和动物时往往会带入昆虫或钻入野鼠,这些昆虫、野鼠往往传播寄生虫与某些动物传染病。因此,要定期在动物房地板的四边、墙角等处喷杀虫剂、灭鼠剂,搞好环境卫生。选择杀虫剂、灭鼠剂时必须考虑动物安全和实验的项目,选择不干扰实验的药物,关好动物不让动物与药物相接触,也不让药物有污染饲料和饮水的可能。

114.实验动物设施内饮水、物料如何灭菌?

屏障环境设施内动物饮水的小规模灭菌通常在普通自来水中加入次氯酸钠,使游离氯达到15ml/L。另一种水的处理方法是在水中加入盐酸,使酸化水的pH达到2.5~2.8。

第三种方法是用多孔的5μm、1μm陶瓷过滤器做两次过滤。第四种方法是用紫外线照射灭菌。为了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许多动物室常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大规模灭菌通常通过双菲消毒装置,集中高温灭菌后存放洁净室内备用。

物料的灭菌如垫料、笼架、鼠盒和其他供应品等均采用高压灭菌。屏障动物室多采用通道式双门高压灭菌器,不能采用高压灭菌的物料可采用药液浸泡法消毒,屏障动物室通常通过药液滤槽将不能用高压灭菌的物料传入屏障内。

115.怎样对实验动物设施进行消毒?

(1)空舍消毒:动物全部移出动物房后的消毒称之为空舍消毒,其程序大致如表33:

(2)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方法:消毒前应用2%氢氧化钠溶液(烧碱水)进一步地洗涂墙壁、地面、天花板和通风管道外壁,洗去脏垢、消除油污,最后打湿墙壁、地面和天花板,屏障动物房用灭菌溶液灌满传递滤槽箱,除洗澡间最外的一扇门以外,打开各个房门,以便在熏蒸时熏蒸的气体能贯穿各个房间,特别是整个洗澡间,用塑料薄膜或塑料地板加胶带纸密封动物房外部的进气口、排气口,在内更衣室放置一套灭菌工作服以便熏蒸消毒后第一次进入屏障动物房时使用。熏蒸消毒溶液的量是每立方米容积10%的甲醛溶液35ml,用电炉加热,或每立方米容积福尔马林溶液15ml、高锰酸钾7.5g,熏蒸时将福尔马林徐徐倒入高锰酸钾中,熏蒸消毒的温度应不低于25℃,相对湿度80%以上,采用电炉加热的要掌握好加热时间,及时切断电源。熏蒸至少保持24小时,然后打开进气口的密封,启动空调机和进气风机,几分钟后移开排气口密封的封帽,启动排气扇,至少排气2天后人才能进入动物房,喷洒30%的浓氨水,每立方米2~5ml可迅速中和空气中的甲醛。如果动物房属于一个大建筑的一部分,熏蒸消毒前应发出警报,并充分估计熏蒸可能渗漏到其他房间的危险。

116.如何评定实验动物设施的消毒效果?

用灭菌PBS湿棉拭子从房舍的墙壁、天花板,地面、进(出)风口、笼架等处共取60个样品,每个棉拭子涂擦面积约25cm2,每个样品均浸于5ml心肌浸出液培养基,搅拌、稀释后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48小时,计算细菌数目,按细菌数进行消毒评分:

0:未分离到细菌

1:1~10个细菌

2:11~30个细菌

3:31~100个细菌

4:>100个细菌

5:太多,无法计算

计算棉拭子记分的平均数,按下述标准评定动物房消毒的成绩:

0~1.0:优秀

1.1~2.0:良好

2.1~2.5:尚好

2.6~3.0:中等

3.0:差

屏障动物室消毒成绩必须达到优秀才是合格。评分时要说明消毒剂种类与消毒方法。

117.影响实验动物设施内消毒灭菌的因素有哪些?

(1)污染物的影响:粪便、脏垢、油污常使消毒药液不能直接作用于微生物,从而降低消毒的效果,彻底消毒前必须先洗净脏垢、油污,特别要注意清洗死角。

(2)饲料包大小的影响:位于饲料包中间的部分,在灭菌时,湿热蒸汽不易透入,往往达不到灭菌的温度。

(3)药物浓度的影响:浓度低,杀菌时间延长。有些药物如季铵化合物,应注意其活性部分的比例。

(4)温度的影响:一般而言,温度较高时消毒剂较有效,如福尔马林在15℃以下效果差,但氢氧化钠例外,浓度1%在5℃时反比15℃时效果好,过氧乙酸和酚化合物在-20℃仍有效,但必须应用抗冻剂。

(5)酸度(pH)的影响:环境酸度的微小变化对消毒药的活性影响很大,如氯胺T的最佳活性是pH6~7,二氯异氰尿钠在pH6~10,季铵化合物在pH9~10的碱性环境下最有效。因此,要根据环境酸碱度选用恰当的消毒剂。

(6)中和物质的影响:如阴离子清洁剂能降低氨化合物的活性,四醛化合物消毒之前最好用阳离子清洁剂,氨能中和福尔马林等。其他如硬水、肥皂、多种去污剂等也会使消毒剂失效。

(7)药品抗微生物的范围:消毒药常有一定的抗菌谱,化学消毒剂易杀灭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难以杀灭革兰阴性菌,如假单孢菌;更难杀灭抗酸杆菌,如结核杆菌;最难杀灭细菌芽胞,如破伤风杆菌的芽胞。

118.如何处理实验动物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