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应该说,大学生自身的实践经验、思维方式、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是不完全相同的,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应该做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高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觉接受程度。与此同时,近几年高校学生党员数量显着增加,基本实现了“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这也为我们分层次实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现实基础。
4.3.2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1.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虽然通过中学及大学阶段的系统学习,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但对一些大学生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只是“进教材”、“进课堂”,而没“进头脑”。面对这种情况,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就要充分体现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认知和解决中国当今和长远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
“六个为什么”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六个重大问题,它通过问题逻辑总结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因此,将“六个为什么”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应有之义。
2.用富有时代性、创新性的内容充实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体系
真正彻底的理论应该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并能够反映社会实践发展的理论,这样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认知需要。正如“六个为什么”中讲到的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和各种错误思潮之间的区别和斗争,这种富有时代性的理论对比使大学生能够透过各种纷争的思潮表象看到其理论本质,并在比较分析中充实知识体系。
应该说,着力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能够有效地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目前,充实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时代性内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最新方针政策的学习和教育。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外延和根本要求的阐释;二是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的了解和教育;三是中国革命历史、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把握和教育,等等,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体现了现阶段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目标。
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动摇的一个很大原因在于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在理论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能够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就成为制约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的瓶颈。为此,我们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面对国内外形势背景,对那些大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具体实际困难和思想困惑,如就业、学业、经济和心理等实际问题,具有敏感性和敏锐性,注重引导大学生加深对现实性问题的理论思考,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忌“大话”、“空话”、“套话”,切实关心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和实际困难。实践证明,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将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实处。
4.3.3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
1.重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自觉内化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
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质就是强调“以人为本”思想和科学管理的结合。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只有经过内化过程才能算是一个周期的完成,而内化过程正是学生自主发展、自主选择、自主意识、自我评价发展变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将学生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认知和发展主体,从他们的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挖掘发挥其潜能和能动性,引导他们从理想信念的他律转变为理想信念的自律,自觉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内化为自己的主体意识,转变为自身的内在需要。此外,我们还应注意,随着人们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加强具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当代中国的新课题。由于这一层次的青年人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从事的工作往往处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前沿,自主能力较其他大学生更高,且目前高校的研究生思想理论教育比较薄弱,需要在深化“六个为什么”教育之中突出其重要地位,切实加以改进和加强。
2.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科学选择、综合运用各类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路径,及时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六个为什么”的科学回答是建立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与此同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也应是一个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不断结合的过程。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包括两层涵义:首先,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科学的理论认知,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作用,通过科学的理论灌输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深深植根于广大高校学生的头脑之中,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形成科学理论知识体系,保持清醒头脑。其次,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各种有效途径,精心做好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红色网站建设等各方面工作,让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和路径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坚定理想信念。此外,针对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还应综合运用信息调查法、分析决策法、比较教育法、隐性教育法等各种理想信念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明史鉴今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坚定科学理想信念。
3.注重把握教育时机,运用晓畅通达的语言,促进理想信念教育理论化和大众化有机结合,实现理想信念教育成果的最大化毛泽东曾强调,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宣传和教育中,“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六个为什么”的回答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具体鲜活的事例来分析当今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这种深入浅出、丰富多样的语言艺术技巧,恰恰能够适应现阶段大学生的普遍认知结构和多样化的认知需求。也就是说,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选择恰当时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4优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环境
1.共创和谐校园,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都能够起到重要的育人作用。应该说,校园文化的本质决定了它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而随着西方各类社会思潮、价值观念、文化思想不断涌入大学校园,各种敌对势力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加紧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一些大学生也深受影响。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生力军的作用,重视校园景观塑造、人文环境创设、师德师风建设、良好人际关系环境培育,将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构建学科专业育人、社会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的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邀请知名人物进校园,在授知识、展德馨的过程中传播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通过校报、校刊、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等校园特有载体的合理运用,正确评析错误观点和言论,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
2.优化社会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思想理论领域杂音噪音时有出现,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动与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思想多样化发展,少数党员干部出现腐败行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现象的蔓延,都使得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动摇。应该说,在改革攻坚期,优化社会文化氛围,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不仅是党中央的一贯要求,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整合一切社会资源,切实抓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契机,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配合,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事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注重强化政策的价值导向,关心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中遇到的困难,特别是要完善与大学生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提高社会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优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成效传递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正能量,使大学生在无形中受到良好社会风气的感染。
3.加强家庭教育环境建设,整合家庭育人资源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合力,而来自不同地域、家庭,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完全一样。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往往成为子女生活中一种隐形的思想行为模板,绝大多数高校学生都认为自己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将决定一个人看问题的态度。“大量统计数字表明,青少年犯罪,最初往往源于有严格缺陷的家庭环境”。可见,加强家庭教育环境建设,整合家庭育人资源,将有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巩固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