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孙思邈与千金方
46463000000009

第9章 流传千古的神话传说

由于孙思邈医术高超,一心为民,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人们尊崇他为“苍生大医”。很多地方都为他筑祠立庙、塑像进香,民间流传很多关于他的故事,有的甚至已经传为神话。这些神话无不表达了人们对孙思邈的崇敬和怀念,也足以说明孙思邈的形象已根植在人们的心中,千秋不变。

隋末唐初,有一行医者在京城长安城南为人医病后在街上行走,见有家开猪肠杂碎的小店,便进去品尝。他吃时感到泡馍腥味太大,油腻糊口,便向店主了解情况,发现经营一天所收银钱难养一家老小,生意清淡。便说:“卖肠肚杂碎本钱小,好赚利,是养家糊口的好办法。但要做好,味儿要美,叫客人吃了第一碗,还想第二碗,回头再来,这样才能把生意做红火!”接着他把自己周游四方的所见所闻和如何将猪肠、猪肚进行洗、翻、刮、漂、晾等进行加工和煮肉的方法授予店主,又从自己随身带的药葫芦中取出花椒、茴香、八角、桂皮等八九种药物,开出配方,最后将药葫芦也送给店主,让他如法调配佐料。当晚,店主就按指点如法制作,不但全无腥味,也不油腻了。第二天小店里外香气四溢,顾客盈门,都赞不绝口,座无虚席,生意兴隆,店主在人们的议论中才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并知道这行医者就是华原人药王孙思邈。店主为了感谢药王的恩赐,就把那个药葫芦挂在店门头上,作为招牌,“葫芦头”也就由此得名。如今西安的老孙家羊肉泡、同盛祥牛肉泡、春发生葫芦头泡三家鼎足,并驾齐驱,均为三秦大地的三大名吃之一,享誉海内外。

唐代的时候,传说孙思邈为皇后治好病后,唐太宗非常高兴,就赏给他许多财物,孙思邈婉拒,唐太宗就要给他官做,他也婉拒。他挂念民间疾苦,诚恳婉辞,唐太宗为嘉奖其德行,封他为“药王”,并赐给他朝天翘的王帽和赫黄色的王袍。这件事后来被尉迟敬德知道了,他很不服气,心想自己出生入死,百战勋功,功劳那么大都没有封王,他一个小小郎中竟得了这么大的便宜,自己竟不如一介山野小民了,于是就去找孙思邈理论。孙思邈远远地看到敬德来了,忙把朝天翘弯了下来,将赫黄袍翻过来穿,出现一袭红缎。尉迟敬德追近,以为是着红袍的普通官员,便擦身而过。回首一望,老者对他微笑颔首,这正是药王孙思邈。敬德原想找碴儿,此时心中不觉有点惭愧,孙思邈问:“将军何事?”敬德说:“请神医给我瞧瞧”。孙思邈从葫芦中倒出十八颗金丹交给敬德,说:“每年五月五日服一颗,保你十八载无忧。”敬德接药道:“果如先生所言,我就为你千秋站班守护。”后来敬德出征遇到了瘟疫,因为有孙思邈所赠金丹的庇护,不但没有感染上瘟疫,还打了个大胜仗。孙思邈百岁以后辞世,尉迟敬德过十八载寿终,临终时嘱咐部下将自己的像塑于药王神像之旁,为他站班守护。

太白山下的小山庄有一位活泼俏皮的姑娘。有一天,她在房檐下用竹竿捅马蜂窝,群蜂围着蜇她,头脸霎时被蜇得火辣辣地疼痛。眼睛、鼻子和脸肿得一样平,胀胀的脸变成圆球似的,双眼眯成一条缝,疼得大哭大叫,躺在房檐下抱着头滚来滚去。正巧,孙思邈看病路过此地,听到哭叫声,赶快来到王家,上前问道:“你怎么啦?身上哪儿不舒服?”“不!”那小姑娘说,“被马蜂蜇了。”孙思邈一看她脸上、头上肿胀起了疙瘩,果真是中了马蜂毒。可是药囊里没有治疗马蜂毒的药,怎么办呢?他仔细地想了一下,忙叫过徒弟:“你快到房后去,到阴暗潮湿的地方寻些绿苔来。”不大一会儿,徒弟采来一些绿苔交给孙思邈。他立即把绿苔揉碎,敷在姑娘的头和脸上。刚敷上不大工夫,姑娘就说凉爽、不疼了。孙思邈嘱咐她说:“再接着用绿苔敷,过几天我来看看。”几天后,姑娘果然好了,她非常感激孙思邈,跪下来磕头谢恩。徒弟们疑惑不解地问孙思邈:“师傅,绿苔怎么能治蜂毒呢?哪本药书上有啊?”于是孙思邈就给他们讲了他发现绿苔能治蜂毒的经过。他说:“有年夏天,我在巷口纳凉,看到蜘蛛在一棵槐树上结网,忽然空中飞来一只大马蜂,落在蜘蛛网上。蜘蛛爬过来,伏在马蜂身上,想吃马蜂肉,却被马蜂蜇了一下,蜘蛛缩成一团,肚皮肿起来了。后来,我看到蜘蛛从网上掉下来,爬到绿苔上打滚,把肚皮在绿苔上擦了几擦,肚皮就好了。它又爬上网吃马蜂,又被马蜂蜇了一下,蜘蛛又跌下去爬到绿苔上滚了几滚,擦了几擦,又爬上网跟马蜂斗架。就这样往返三四次,后来终于把马蜂吃掉了。当时我想,马蜂毒属火,绿苔属水,水能克火,所以绿苔能治蜂毒。这次情况紧急,拿来一试,果然灵验。”孙思邈沉思片刻,又说:“大虫吃小虫,强虫吃弱虫。小虫和弱虫能够活在世上,就得有护身法,这些护身法是经过多年体验后才得到的。我们当医生的人,应该留心观察、搜集、研究。”

孙思邈在治疗方面有很多奇特的方法,其实这些方法很简单,但往往能收到神奇的效果。一天,有个人来找孙思邈,说是一位妇女生下了一个已经断了气的小孩,问还能不能救活。孙思邈看那婴儿,嘴上全是污血,全身发紫,一动不动,真像是断了气。他先用干净的棉花擦去了婴儿嘴外和口中的血,又叫人取来几根大葱,用葱白轻轻抽打婴儿的身子。过了一会儿婴儿“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他叫人赶快打来一盆温水,把婴儿放到盆里,揉搓他的身子,抱了起来,再把身上的水揩干。这样,没有吃药,也没有扎针,就把那个看去像“死”了的婴儿救活了。孙思邈对人解释说:“婴儿生下后,淤血留在口中。肺气通畅,婴儿就没有危险了。”

一个小伙子的一只眼睛被什么东西撞了,眼睛肿得就像一个熟透的桃子,痛得他直叫。小伙子被人搀扶着来找孙思邈治疗。孙思邈一看患处已经发青,充满淤血。他认为应先排除淤血,然后再用药。但是伤患的地方在眼部,若用针挑,一不小心就会把眼球刺坏。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只见他急忙跑到后院去,在水池边捞了一会,捉了几条虫拿回来,叫病人躺在炕上,将那虫放在淤血上边,旁人一看,原来是几条蚂蟥。用它怎么治病呢?大家都感到稀奇。眨眼之间,只见那蚂蟥蜷曲了几下,便叮破了红肿的淤血,吸吮起来。不一会儿,蚂蝗的身子越来越粗,病人的瘀血却越来越少,快要吸完时,孙思邈马上把蚂蟥拿掉。他用清水洗净患处,再给病人敷上些药膏,叫他休息着。不过一个时辰,小伙子就完全轻松不痛了。他起身对孙思邈感谢道:“我的眼睛刚才肿得那么厉害,一会儿工夫就被您老人家治好了,真是神医呀!您这种治疗方法真是奇妙,我还从来没听说过呢!”孙思邈笑着说:“这也是我以前从百姓中学来的,今日恰好给你用上了。”就这样,孙思邈用蚂蟥吸血肿的神奇妙法一时盛传,他的名声更大了。

出于尊敬和爱戴,很多地方都为孙思邈筑祠立庙、塑像,为他塑像时,甚至还让他骑在虎身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传说有一次,孙思邈在深山老林里挖药,遇到一只老虎,躲也躲不及了,只好准备与老虎拼了,但老虎并没有伤害他的表现,反而流露出哀求的眼光。孙思邈感到很奇怪,大着胆子问老虎,“你到底想干什么?你若要吃我,就摇三下头;你若是有求于我,就点三下头。”老虎听了,忙点了三下头。孙思邈走近老虎一看,老虎伤得不轻,但他一想,老虎要吃人,我不能给它治,挑起药担要走,老虎咬住他的鞋角硬是不放。孙思邈与老虎约法三章:“我治好你的病,今后你不能再伤害生灵。”老虎忙又点了三下头。孙思邈每天都精心为老虎治病,终于治好了。一天,老虎衔来一块大金子给孙思邈,孙思邈大笑说:“老虎啊,你不了解我。我连官都不愿做,还要金子干什么?”老虎想想也对,既然不要金子,就当孙思邈的卫士好了。此后,不管孙思邈上山采药,还是下乡治病,老虎不离左右,有时还帮着他驮药草,孙思邈累了,就骑在虎背上休息。这就是“药王骑虎”的由来。现在,陕西耀县药王山上还有一块地方叫“聚虎坪”,相传就是孙思邈救这只老虎的地方。后来人们给孙思邈塑像时,总要塑一只老虎踞在孙思邈身边,也就是这个原因。

孙思邈“针龙砭虎”的神话流传极广,这个神话显然是虚构的,其中宣扬了“知恩报恩”的封建伦理思想,但也颂扬了孙思邈医疗技术的高明,因为孙思邈不但能治人的病,而且能够将在封建社会中被视为神圣的龙和虎的病治好。此外,人们为了强调孙思邈药方的灵验,便传说《千金要方》的一部分是孙思邈救了昆明池的龙王后,由龙王赠送的《龙宫仙方》中选来的。据传说,孙思邈在终南山行医时,有一年大旱,人们请西域来的和尚在昆明池祈雨,祈祷七天后,池水下降了七尺。当晚忽然有一个老人来找孙思邈,说自己是昆明池的龙王,由于西域和尚祈雨,池水越来越浅,它的性命危在旦夕,请孙思邈救救他。孙思邈说:“听说龙宫有仙方三千首,我要用它救治天下黎民,如果我救了你,你就要将仙方传授于我。”老人说:“此方天帝是不许乱传的,但今天我处境危急,顾不了这么多了。”于是他立刻把仙方取了出来,双手捧给孙思邈。孙思邈说,你回去吧,不用再担心生命危险了。果然,龙王回去后,池水忽然大涨,西域和尚看祈祷不灵,羞愧而去。后来,孙思邈在撰写《千金方》的时候,就在每卷中都放入了龙宫仙方,让更多的人得到了益处。

类似的传说与神话还有很多,在封建社会里,这些神话虽然给孙思邈笼罩了一层神秘的气息,但也足以说明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巨大影响。

中国寺庙多如牛毛,但大多供奉的都是神仙、菩萨。专门供奉医生的庙却并不多见。在陕西耀县药王山上的药王庙,是专门供奉我国最为著名的医生孙思邈的一座庙宇,为明代所建。这座庙是百姓感动于孙思邈一生不谋名利,医德高尚,济世活人,自发建起来的。孙思邈名气很大,太宗皇帝曾三次征召,他却不想步入仕途,始终将为百姓治病视为头等大事。他在耀县这个地方生活了42年,在为民治病的同时,还完成了《千金方》这部举世名著。如今,药王庙大殿内的医方碑亭还存有一些药方的石碑,这些碑都是明朝雕刻的,历时已四百余年,一直被百姓们传抄着。这些药方,医济当时,也方便万世。为了纪念孙思邈,每年二月初二,人们都要在药王庙举行盛大的庙会,人们炒黄豆、做面食、咬蝎子,到庙前敬香祭祀,祭祀过后下山之时,人们不会忘记要在胸前戴上一枚柏树叶,以求孙思邈的保佑。在药王庙山下的通元桥戏楼,秦腔杂剧轮番演出,灯火通明,通宵达旦。作为一个医生,能让世人如此尊崇怀念,足以证明他的伟大了。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念、敬仰孙思邈,不断对他的庙碑进行了不断修整,并多次刻印他的著作,1081年,在他诞辰五百周年的时候,宋朝庭曾下诏为孙氏刻立石碑,详细记载他的生平事迹,并树立他的塑像。在他的家乡耀县孙家塬西南建造了宏伟的殿宇——孙氏祠堂,如真人祠、圣母殿等古迹。在距耀县城东约三里的五台山,是孙思邈隐居的地方,人们称它为“药王山”。山上有“药王庙”,庙的西侧有“洗药池”,相传是当年孙思邈洗药的池子。“药王山石刻”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收藏的早期石刻塑像碑(北魏、西魏、北周及隋唐)存量为全国之首,具有品位高、价值大、内涵丰富的特点,在我国医药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药王山石刻”已经受到日本、美国、德国、港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的推崇关注,日益受到国内外文物考古、宗教民族、美术研究、书法艺术、医药卫生等各界人士的重视,研究者愈来愈多。为了深入研究、发掘这些文化遗产的内涵,弘扬中华文化之精华,促进和加强东西文化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宣传药王山,弘扬孙思邈的医德、医术、医风,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药王孙思邈,1961年,值孙思邈诞生1300周年之际,我国邮电部特别发行了纪念孙思邈的邮票,以表彰孙思邈对我国医学所作的贡献。

由于《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的影响极大,因此这两部著作被誉为我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起到了上承汉魏、下接宋元的历史作用。两书问世后,备受世人瞩目,甚至飘洋过海,广为流传。日本在天宝、万治、天明、嘉永及宽政年间,都曾经出版过《千金要方》,其影响可见一斑。孙思邈去世后,人们将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并在山上为他建庙塑像,树碑立传,以此纪念孙思邈为我国医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