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生命的尊严与临终护理
46456700000034

第34章 临终心理关怀(1)

临终心理关怀(psychologicalaspectsofhospicecare)是临终关怀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缺乏心理关怀的临终照护,不能被认为是科学意义上的“临终关怀”。

以1969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库伯勒·罗斯(ElisabethKublerRoss)博士关于晚期病人心理发展的研究专著——《死亡与濒死》的出版为标志,临终心理关怀已发展成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临终关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领域。自1989年以来我国学术界也开展了相关领域的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并取得多项成果,促进了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和临终关怀服务质量的提高。

临终心理关怀的对象,既包括晚期病人也包括晚期病人的家属。不论是晚期病人还是晚期病人的家属,他们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过程,而是他们一生心理发展总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因此,研究晚期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发展,应该从学习、了解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入手。

人的成长与心理发展

一、人的成长

(一)成长与发展的概述

临终心理关怀的服务对象涉及晚期病人、家属等各个年龄组的人员,临终关怀工作者应对人的生命过程的成长与发展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因为只有清楚地了解人正常的成长发展过程,才能准确地分析和判断病人是否出现异常,从而为临终关怀服务提供标准和依据。

1.人的成长和发展定义

(1)成长(growth)

成长是指个体在生理方面量的增加,如日常可以测量的量性生长指标如身高、体重、年龄等。

(2)发展(development)

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与环境的互动而发生的身心变化过程,是个体生命中有顺序的、可以测量的改变。发展是个体学习的结果和成熟的象征。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不仅包括生理方面的变化,还包括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适应和改变。人的发展是综合的和全面的,不仅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不同的侧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还包括个体成长的因素。

(3)成熟(maturation)

成熟指人的生理上的成长和发展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状态和过程,成熟主要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成熟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熟还包括心理、社会方面的内容,即个体不仅要生理方面的全面发展,还要表现出与年龄相适应的行为。

2.成长和发展的具体内容

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生理方面(physiological)

生理方面主要指身体的发育和人体各系统功能的完善。

(2)认知方面(cognition)

认知方面主要指智能、知识和理解能力,包括感知、判断、推理、记忆、思考和想象力。

(3)社会方面(social)

社会方面主要指与他人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

(4)情感方面(emotional)

情感方面主要指个体感觉和主观的经验,如喜、怒、哀、乐的心理感受和心理表现。

(5)精神方面(spirital)

精神方面主要指个体对生命和死亡的意义,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认知。

(6)道德方面(moral)

道德方面指个体的信仰和是非观念。

3.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1)成长与发展是按持续的、有顺序的、有规律的和可预测的方式进行的。如生理发展是按头尾顺序和近远顺序;心理发展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如最早的弗洛伊德理论和艾里克森理论所讲。

(2)每一个社会个体都会经历相同的发展过程,即人的每个发展阶段如婴幼儿时期、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成年、老年等。

(3)每个人的发展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经历各个发展阶段的,这主要是个体的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双方互动的结果。

(4)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和任务,每个社会个体都必须在完成(或部分完成)所处阶段的任务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5)每个人的态度、情绪、气质、性格、生活方式和行为等都会受到婴幼儿时期发展程度的影响。

(6)发展是通过逐步的成熟和不断的学习获得的,环境和遗传因素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儿童必须达到一定的成熟状态才会学习。

4.影响成长和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是影响人类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体每个细胞的细胞核里都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基因组成的,基因负责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直接影响着细胞的生物活性。因此,基因决定了人在发展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控制着人身体的各项生物功能。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系统以及相应的生理功能的成长和成熟同样也是按照基因蓝图进行的。由于染色体的排列取决于父母双方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所分配的染色体的情况,因此,遗传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成长与发展。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另一个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家庭因素、教育环境因素,以及宗教、文化、社会、生活经历和经验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

1)家庭

家庭是个体出生后与家庭成员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环境。

家庭的首要功能是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需要如温饱、安全、爱与归属,等等。如果家庭因经济困难、抚育或不和睦等原因无法满足上述需要时,就会影响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此外,家庭是个体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能否为个体提供适当的条件和刺激,会影响个体身体动作、语言、人际关系、价值观的确立。因此,家庭与个体社会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学校

学校是提供教育及继续社会化的场所。人生的初始阶段大都在学校中度过的,此时是个体迅速成长的阶段。学校通过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个体形成一定的认知能力,向个体提供将来立足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学校还兼顾个体的体格锻炼和艺术熏陶,并帮助个体建立家庭成员之外的人际关系,如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等。

(二)人的成长与发展的外在表现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体现在生理发育,还表现在心理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等诸多方面。因此,一个人实际上至少有以下4种“年龄”,即成长与发展水平。

1“.自然年龄”(physicalage)——生存时间长度自然年龄是人们通常使用的年龄概念,指个体在世界上已经存在的时间长度,一般以一个人出生的时间为起始标志,即0岁。

但我国民间有人使用“虚岁”概念,出生时即为1岁。人的自然年龄是一种客观存在。

2“.生理年龄”(physiologicalage)——生理发育指标生理年龄指个体生理发育的程度,是衡量人体生理发育情况的尺度或指标。自然年龄相同的人,但生理年龄也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

3“.心理年龄”(psychologicalage)——心理发展水平心理年龄指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人的心理发展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密切相关。相同自然年龄或生理年龄的人,心理年龄可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

4“.社会年龄”(socialage)——社会化程度

社会年龄指个体的社会化程度。人的社会化程度同人的心理发展一样,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密切相关。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不仅表现在其所受的教育和所获得的知识,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展现的各种能力上。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1.胚胎和胎儿期

胚胎和胎儿期是指从受精到胎儿出生这一产前时期。此阶段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异常迅速,从一个单细胞快速分裂,形成一个复杂的生物体。所有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在9个月的孕期中都得到发展。胎儿的部分器官在产前已具有了功能。

许多因素对胚胎和胎儿可产生不良的影响,包括病原体的侵入、药物的影响、酗酒、吸烟、母体的营养状况,等等。因此孕期妇女的母婴保健非常重要,需向孕妇提供必要的咨询与指导。

2.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1个月内的婴儿。由于生存环境的突然改变,新生儿需要许多努力来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在新生儿期对其观察、照料和护理都十分重要。

(1)新生儿期的生理发展

初生的新生儿有许多生理特征,表现在外观方面:通常新生儿头部比例较大(约为身体的l/4),可稍长或不对称,有前后囟门;眼睛常常闭着,显得有些水肿;皮肤肤色红润,嘴唇、手指、足趾及手和脚在出生时可有轻微发绀,出生一两天后可出现皮肤黄疸,有胎脂和胎毛;生殖器较红并且肿得较大。这些都构成了新生儿特有的外观。新生儿还可能表现出特殊的生理变化,如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肝细胞尚未发育成熟,再加上血液中红细胞有较多的破坏,造成血中间接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通常7~14天后可自然消失。

新生儿还有一些特殊的反射,如寻乳反射、拥抱反射、颈强直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及吸吮反射等。这些反射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所致,在正常情况下,许多反射会在第一年中消失。

(2)新生儿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1)依恋(attachment)

依恋是个体对另一特定的个体所形成的情感上的联系(bonding)。

让新生儿与父母建立起依恋情结是最重要的心理社会影响,也是其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依恋的建立需要新生儿经过一段时间与照料者(特别是父母)的互动后,在父母的关心、爱抚或爱的注视下逐渐产生。父母与新生儿的身体接触是产生依恋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生儿依恋情感的建立不仅可为其带来极大的安全感,使其慢慢地睁开双眼去认识、熟悉和适应这个陌生的世界而不感到恐惧,更有利于其今后能够无忧无虑地学习和生活,逐渐发展成一个富有爱心的独立个体。

2)沟通(communication)

新生儿同外界的沟通主要是以哭来进行的。当婴儿有需要(如进食需要)或不舒服时他都会以哭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3.婴儿期

婴儿期指1个月至1岁阶段。

(1)婴儿的生理发展

1)婴儿期的生理变化

婴儿成长迅速,通常足月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3kg,平均身高为50cm,平均头围为34cm。到1岁时,婴儿体重可达出生时的3倍左右,身高可增加50%,达到75cm左右,平均头围达47cm左右。

由于婴儿下肢生长速度较躯干快,因此身体与头的比例逐渐增大。

婴儿的囟门逐渐闭合(或部分闭合),乳牙部分长出。

2)婴儿身体活动的发展

婴儿身体活动的发展遵循由头到脚、由内而外的原则,并且以有规律的、可预测的方式进行。正常新生儿俯卧时头部还不能抬起,随着机体各部位肌肉力量的增强,婴儿俯卧时头、肩、胸可逐渐抬离床面,以双手手臂支撑身体的重量,而后又逐渐学会了翻身。

婴儿到7个月左右时可坐起并自由地转动头部;婴儿到了8个月左右可爬行;到了9个月左右可扶立或独立站立;到了11个月左右可扶物行走;婴儿13个月时可自行行走,但步伐还欠稳健;15个月时可上楼梯;到了18个月时可自行上下楼梯。

(2)婴儿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1)信任感的建立

婴儿对外部世界信任感的建立始自于新生儿期,并将在婴儿期得以强化。信任感的产生是婴儿与环境互动中各种正向经验的结果,而婴儿各种生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又进一步增强了信任感。

2)沟通

婴儿在会说话之前,是通过声音或身体的动作来与外界沟通的。如以注视、微笑或大哭、发咕咕声、依偎和拥抱状来表示喜欢,以哭、推开或转头表示拒绝。随着与环境的互动和个体成熟度的增加,婴儿逐渐发展了语言能力。一般婴儿在8~10个月时会叫“爸爸、妈妈”,以后会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句子来表达需要。

3)认知特点

婴儿的认知能力属于皮亚杰的感觉运动期,即从最初的反射性行为逐步扩展到有意识地运用感觉和运动的行为。有“物体恒定”观念,会玩捉迷藏游戏。

4.幼儿期

1~3岁的孩童,又称学步儿(toddlert)。

(1)幼儿期的生理发展

1)幼儿的生理变化

幼儿期也是机体迅速成长的时期,2~2.5岁的幼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身高可达成年人身高的一半左右。3岁幼儿的脑容量可达成人的90%;此时囟门已完全闭合。20颗乳牙已全部出齐。

此外,幼儿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的生理功能均较以前成熟。

2)幼儿身体活动的发展

幼儿的身体活动已发展到了较有组织的整体运动阶段,表现为可自由行走(前进或后退),俯身,攀爬,跑步,立定跳,会拿筷子、汤匙,会穿衣服等,但精细动作还不成熟。

(2)幼儿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l)认知发展

幼儿的认知水平处于皮亚杰的感觉运动期和前运思期。此时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学会了使用语言,但思维的系统性差,以自我为中心,有一种明显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反抗态度,如常说“我要”、“我不”等。

2)卫生习惯的建立(大小便的控制)

卫生习惯的建立是幼儿一项重要任务,它需要建立在幼儿一定的生理、心理社会基础之上。如它需要一定的括约肌功能,需要幼儿自己走路,需要自己坐着或下蹲,需要幼儿有满足别人要求的能力等。通常幼儿在两岁或两岁半左右能控制大小便的排泄。

(3)情绪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