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生命的尊严与临终护理
46456700000017

第17章 临终症状处理(3)

(二)水痘—带状疱疹(VZV)

水痘和带状疱疹为同一种病毒,人类在幼年时期受感染表现为水痘,成年和老年感染发病为带状疱疹。肿瘤病人(尤其是恶性淋巴瘤和淋巴细胞白血病)带状疱疹的发病率较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亲神经性,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内,当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就趋于活跃而发病。在临床上一般先有数天或数周的局部疼痛,然后出现少量前驱皮疹,接着在一个神经段上出现成群密集疱疹,沿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乏力、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及触痛。肿瘤病人的带状疱疹具有双侧性、泛发性、复发性特点,并多发生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带状疱疹可为出血性。大约有20%病人的带状疱疹位于肿瘤附近神经干相应部位,少数病人可有胃肠功能紊乱及泌尿系统症状。

【治疗方法】

(1)缓解神经痛:服用止痛药,配合较大剂量的维生素B12,紫外线照射,液氮喷雾冷冻以及神经根封闭法效果显著。

(2)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200~400mg/天;阿糖胞苷2mg(/kg·d)静脉滴定或静脉注射;无环鸟苷5mg/kg每6~8小时静脉滴定,或口服200mg,每3小时1次,每日5次。

(3)转移因子、干扰素治疗。

(4)外用药物:1%樟脑、5%硫黄炉甘石水粉剂、0.5%新霉素软膏。

(5)板蓝根注射液:4mL,肌肉注射,每日1次,5~7天一疗程。

十七、褥疮(bedsore)

褥疮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皮肤和皮下组织不能得到所需的营养,以致失去正常的功能而形成组织坏死和溃烂。另外,皮肤受到摩擦,汗液、尿液、血液和渗出液浸渍等情况都容易导致褥疮的发生。再由于肿瘤病人还存在如下情况,如年老、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均增加褥疮的易感性。如果病人伴有神经麻痹或感觉低下,对压迫的疼痛感觉降低,不能躲避压迫,也容易导致褥疮发生。

【治疗方法】

对于褥疮的处理主要原则是以预防为主,经常观察病人的皮肤变化。对于存在褥疮易感性的病人,应经常翻身,另外,病人用的床单应保持清洁干燥,病人的内衣应为柔软的纯棉质地,以减少因摩擦产生皮肤破损。采用可调节压力的床垫或坐垫,使用气垫床或气圈可改善局部组织受压的状况。此外,还应改善病人的全身症状,尽可能排除高危因素。

一般来讲,病人仰卧1小时,其背部可能出现受压部位皮肤变红,改变体位后大约30~40分钟变红的皮肤可恢复原色,不会引起软组织损伤或褥疮,此种情况不需对受压部位皮肤进行按摩。如果受压皮肤持续变红,说明软组织已经受损,此时如果实施按摩,将会加重皮肤损伤。

对于已经形成创面的病人,应保持创面的无菌湿润状态,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此时应勤换敷料,并用雷凡诺湿敷,或用抗菌素油膏,也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素。应尽快清除褥疮周围坏死组织,然后使用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干燥创面、促进表皮再生的药物。对于难治性创面可考虑采用高压氧方法治疗。

十八、高钙血症(hypercalcemia)

高钙血症是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代谢性并发症,临床上以乳腺癌、骨肿瘤、软组织肿瘤、肺癌、宫颈癌、恶性淋巴瘤和白血病病人多发生高钙血症。其发生机制是由于恶性肿瘤溶骨转移以及未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在其生长过程中分泌有关体液因子(如甲状旁腺激素、前列腺素、破骨细胞活化因子等),使血清钙升高。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几乎涉及所有器官系统,如胃肠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便秘、腹胀、腹痛等;神经系统可有虚弱、烦躁、神经行为异常、反应迟钝、昏睡等;心血管系统有心动过缓、心率紊乱、心电图改变;泌尿系统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肾小管酸性中毒、钠丢失、钾丢失、高尿酸血症、氮质血症等。

【治疗方法】

由于恶性肿瘤并发高血钙症属于肿瘤急症。治疗原则应针对原发肿瘤,包括综合使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效应调节剂等。同时采用对症治疗,病人活动应受限制,对于可能引起血清钙升高的药物(如噻唑类、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甲类药物、三苯氧胺等)应停用。

如有明显的肾病和氮质血症,可根据病情酌情使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还应大量补液以扩充血容量,使肾小球过滤提高,阻止近端肾曲管对钙的重吸收。在液体补足后应使用利尿剂阻止钙的重吸收,加强补液的排钙作用。抑制骨吸收一般采用骨磷(1500单位单次使用或每天300mg连续5天使用)和帕米膦酸钠(30~90mg/次)。

十九、血栓(thrombosis)

有50%以上的恶性肿瘤病人存在凝血系统异常,其高血凝状态可导致凝血机能障碍,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当此症状局部化时,在临床上表现为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许多肿瘤或肿瘤治疗后发生的严重并发症。

临床上肿瘤病人尤其是胰腺癌病人最容易发生游走性血栓静脉炎,肺癌、肠癌、膀胱癌和卵巢癌等也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肿瘤病人血栓形成的部位经常发生在其他原因血栓形成不常累及的部位,如上肢、颈部和胸部。临床上可见受累肢体肿胀、静脉曲张、皮肤颜色改变、难治性溃疡形成等病理改变。皮下静脉硬如条索,可伴有疼痛、压痛和活动后疼痛,血栓影响到血供时还会出现局部皮肤温度降低的现象。如果血栓形成于动脉,可有脉搏改变甚至出现无脉现象。

【治疗方法】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卧床或大手术时,处于高凝血状态的病人极易形成深部静脉栓塞和非栓塞,一般用肝素和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做预防性治疗。

对于肿瘤病人血栓的治疗,应重视原发肿瘤的治疗,如手术切除肿瘤,对放化疗敏感的肿瘤,在有效治疗后可消除或暂时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

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可在有效监测下用链激酶或尿激酶等药物进行溶栓治疗。

二十、肌萎缩(amyotrorphy)

恶性肿瘤病人有多种原因导致肌萎缩。大部分晚期肿瘤病人表现为恶液质状态,具体表现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最明显的体征是肌萎缩。恶液质肌肉萎缩常常表现为对称性,近端比远端更为明显。另外,肿瘤的进展压迫肢体、神经,或因骨转移疼痛而活动受限,都可导致肌萎缩。

【治疗方法】

肿瘤病人肌萎缩的治疗一般采用区别原因和综合治疗的原则。

对于恶液质所致的肌萎缩,应保证病人的营养需要,入量不足的病人应从多种途径设法补充营养。对于缺乏食欲的病人可酌情给予孕酮制剂(甲孕酮、甲地孕酮),以增加食物摄取量和充分消化食物获取营养。

对于由于肿瘤压迫造成的肌萎缩,应进行肿瘤消融治疗,以缓解压迫。

由于活动受限所致的肌萎缩,可对病人进行按摩或在进一步控制疼痛基础上鼓励其活动,使症状好转。

二十一、便秘(constipation)

多数晚期病人在临终阶段会出现便秘症状。该症状的发生通常与晚期病人活动减少和摄入的富含纤维素食物减少,还与某些药物的副作用有关。一般在开始使用止痛药时,特别是使用麻醉性止痛药时,就应同时使用缓泻药。缓泻药的剂量可逐渐增加直到出现软便。如果用药3天后仍无大便,就应立即进行必要的检查,如指肛检查确定是否有干燥粪块堵塞肠道,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治疗便秘的常用药物有硫酸镁(Magnesium)、液体石蜡(LiquidParaffin)、番泻叶(Senna)、乳果糖(Lactulose)等。

二十二、哮吼(deathrattle)

不能将分泌物咳出呼吸道的晚期病人会出现该症状。该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选用药物:

氢溴酸东莨菪碱(HyoscineHydrobromide,Scopolamine)200~600g皮下注射,与二乙酰吗啡(Diamorphine)合用。

东莨菪碱(Hyoscine)0.8~2.4mg/日,皮下注射。

二十三、吞咽困难(dysphagia)

吞咽困难可由口腔、喉或食道损伤性疼痛、机械性梗阻或神经运动障碍所造成。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1.真菌性感染(thrushinfection)

采用抗真菌治疗。

2.颈部或纵膈肿瘤

可考虑采用放射治疗,如果放射治疗不适宜时激素治疗可起到暂时缓解作用。可用地塞米松8mg/日。

3.食道肿瘤

根据晚期病人病情,可考虑以下治疗:

(1)姑息性放射治疗;

(2)食道插管;

(3)激光治疗;

(4)食道扩张术;

(5)激素治疗;

(6)其他。

二十四、恶液质(cachexia)

恶液质是晚期病人常见的症状,具体临床表现为体重下降、乏力、肌肉萎缩、脂肪消耗、皮肤苍白、水肿、伤口愈合不良和褥疮等。

恶液质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主要是因为营养和代谢失常,导致的进行性消耗。肿瘤本身的某些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等也可导致机体恶液质。

【治疗方法】

对于恶液质一般采取标本兼治的原则,即首先应积极改善病人的一般状况,然后创造条件进行肿瘤治疗,因为对于已经出现恶液质的病人,如果不开展针对肿瘤的治疗,很难从根本上改善病人的一般状况。

对于恶液质治疗方法有:

(1)尽可能纠正导致恶液质的原因。

(2)在饮食方面向病人提供高热量、容易消化吸收的营养食物,如富含氨基酸的要素食物、果汁、维生素等。

(3)必要时给予病人静脉高营养。

(4)黄体酮类药物对于提高食欲有很好的效果,传统中药对大多数病人也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