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手册
46450600000022

第22章 煤矿工人职业病的防治(2)

④设置公告栏告知,将本单位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结果等向劳动者公布。

(2)劳动合同告知。为了维护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的知情权,保障劳动者健康,《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职业病危害工作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有的用人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该单位必须将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危害后果、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通过劳动合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公告等方式如实告知劳动者,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把职业病危害作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告知劳动者。告知的内容包括:

①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

②危害后果。

③工资待遇、岗位津贴和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④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⑤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⑥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

用人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劳动者告以实情,不得隐瞒或者欺骗。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就必须履行告知义务,以保证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知情权。

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变更劳动者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时,没有履行告知义务的,或者采用隐瞒、欺骗手段不予告知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而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拒绝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而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拒绝。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公告栏、警示告知。

①职业病危害公告栏。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是劳动者实现职业卫生知情权的前提条件,只有用人单位将职业病的危害如实告知,劳动者才有可能真正享有知情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拥有职业病危害的信息是不对等的,用人单位全面掌握原材料、工艺、技术、设备等的有关信息与知识,掌握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危害程度、危害后果、防护状况及相关防护知识,处于强势、主动地位,相比之下劳动者对有关信息了解较少,处于弱势、被动地位。如果用人单位不进行告知,那么劳动者职业卫生的知情权就很难实现。

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这是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的形式之一。

公告栏的设置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固定位置,劳动者经常活动必经之处,显眼、视线易及、没有任何遮拦。

②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存在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必须在工作场所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警示线、警示信号、自动报警和通讯报警装置。

有些作业岗位会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警示告知也是一种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的形式。

在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对于经常或偶然在这些场所工作的劳动者起到时刻告知和提醒的作用,是尤为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

警示标识是指国家规定的或国际通用的标志;警示说明应当标明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危害程度、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注意事项、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这些警示说明必须使用中文,以使劳动者知晓。

(4)职业危害说明书、标识告知。

①职业病危害设备及材料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和警示标识。有很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所使用的设备有密切关系或者直接是由设备产生的,为了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掌握设备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应急救援措施等,法律规定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供应者,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且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应设置在设备的醒目位置。

中文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卫生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②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根据实际需要,由各类图形标识和文字组合成“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告知卡是针对某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劳动者危害后果及其防护措施的提示卡。

(5)警示标识的类型。

①安全色。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是我国规定的安全色,其含义和用途为:

红色代表禁止或停止,用于禁止标志,停止信号,例如机器、车辆上的紧急停止手柄或按钮,以及禁止人们触动的部分。

黄色代表警告注意,用于警告标志和警戒标志,例如厂内危险设备和坑池周围的警戒线、行车道的中线、机器上齿轮箱的内部、安全帽等。

蓝色代表指令或必须遵守的规定,用于指令标志,例如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具,指引车辆和行人行走方向等。

绿色代表提示安全状态、通行,用于提示标志,例如车间内的安全通道、行人和车辆通行标志、消防和其他防护装置的位置等。

为了使安全色更加醒目,使用对比色为其反衬色。黑白色互为对比色,白色作为红、蓝、绿色的对比色,黑色作为黄色的对比色。

用安全色和集合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安全标志,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目的是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

②警示标识。分为警告标识、禁止标识、提示标识、指令标识和警示线。

第一,警告标识:基本形式是黄色等边三角形,提示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

第二,禁止标识:基本形式是红色圆环加斜杠,阻止不安全行为。

第三,提示标识:基本形式是绿色正方形和长方形,提供某种信息(如标明安全设施或场所等)。

第四,指令标识:基本形式是蓝色圆形,提示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护措施,如戴安全帽。

第五,警示线:基本图形是有标识色和对比色相间的带状,提示工作场所控制区、监督区或者事故现场救援分隔的线带。

职业危害监测

(1)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及时了解、掌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尽早发现职业病危害,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消除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是职业病二级预防中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日常监测,用人单位才能及时了解、掌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是用人单位自身职业病防治管理义务之一,用人单位应当依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规范,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确定日常监测点、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率(次),建立监测系统,建立监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和监测结果统计公布报告制度等,设立专人负责监测的实施和管理,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动态观察,及时发现、处理职业病危害隐患。用人单位应当切实落实有关监测管理制度,确保监测系统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定期监测。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用人单位应该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之所以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其目的是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检测,在对检测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浓度或强度)、防护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确定危害类别,为工作场所分类管理、职业病危害治理、职业病诊断鉴定和卫生行政部门执法提供依据。

必须由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负责定期检测,评价工作,其检测、评价结论应当保证客观、公正。检测、评价结果必须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和向劳动者公布。

(3)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务必停止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消除或减少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因此,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

(1)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制度。为了提高用人单位负责人和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水平、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自觉性,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用人制度的改革,劳动力需求增大,出现了大量的流动职业人群,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用人单位从事生产活动。这些劳动力大部分来自相对贫困的农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对职业危害缺乏必要的了解,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由于流动职业人群多处于婚育年龄,他们的身体健康遭受职业病危害后,还可能会危害到子代或者丧失生殖能力。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建立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教育制度,没有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教育,职业卫生知识得不到普及,也会致使劳动者因无知而遭受职业病危害。

如果用人单位负责人和管理者自身对职业卫生知识也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其对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足,缺乏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采取保护措施的意识和自觉性,同样是造成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这也是劳动者实现职业卫生知情权的一项保障措施。

以下几个方面是对劳动者进行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及要求:

①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首先是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知识。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有许多关于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多年来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的总结,是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的工作指南和行为规范。从业人员对这些内容务必了解和掌握。

其次是有关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设计、生产、运输、储存、经营许多环节,无论哪一处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从业人员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作业者,必须掌握与生产有关的安全知识,只有如此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从业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才能得到保证。

还有就是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和逃生的知识。从业人员在生命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下,应能够运用所学的应急救援和逃生知识,采取合理的应急措施,尽量不要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②掌握本岗位的安全卫生操作技能。一个单位是由一个个岗位组成的。如果每个岗位安全了,整个生产经营单位也就安全了。所以,工作岗位的安全生产是整个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狠抓作业岗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规程,提高安全操作技能,降低每个生产岗位的事故发生率。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认真、安全操作技能差、考核不合格的岗位人员,坚决不允许上岗。同时还应制定措施,鼓励生产岗位的职工开展各种安全知识技能竞赛,提高安全操作水平。只有抓住了每个工作岗位的安全,才能确保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

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是提高广大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行为的基础,是劳动者健康权益得以实现的措施之一。因此,用人单位对录用的新的劳动者、变更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的劳动者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未经培训的一律不得安排其上岗。劳动者上岗后用人单位还应当按照有关的规定组织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同时,用人单位应当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不得疏于管理、督促和指导。

③接受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既是劳动者的义务,也是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有义务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有义务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一旦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立即向有关部分报告。

如果劳动者不履行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批评、教育。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督促劳动者履行义务。如果劳动者拒不履行义务,用人单位可以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必要的处理。

(2)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的形式。安全卫生教育的重要性第一是要提高组织管理者及员工做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学习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第二是能够普及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组织安全卫生教育的形式一般包括: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特种人员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职工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

①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厂长、经理主要应进行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工伤保险法律法规的教育;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规章制度、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知识及安全文化的教育;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