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鳢的经济价值及发展前景
乌鳢俗称有黑鱼、黑鳢头、乌棒、乌鱼、孝鱼、财鱼、生鱼等等,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产量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经济鱼类。乌鳢肉质细嫩,爽滑少剌,营养价值很高,乌鳢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9.8%,比鸡肉和牛肉所含蛋白质都高。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丰富,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在乌鳢肉中都含有,而且含量高达氨基酸总量的41.47%。乌鳢肉中脂肪含量占14.9%,其中必需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16%左右。灰分含量占1.2%,水分含量占77.9%,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因此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级保健食品。“生炒鱼片”、“黑鱼两吃”是闻名江南的名菜;我国两广、港澳以及东南亚国家更把“生鱼葛菜汤”视为病后康复和老幼体虚者的滋补珍品,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拔毒生肌的功效,甚为广大群众所喜食。另外,乌鳢还有生、养的价值。
科后,食用乌鳢,有生肌补血,收敛、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体弱病人和儿童常食乌鳢,有益健康。产妇常吃乌鳢汤能促进体质恢复和催乳补血。因此,乌鳢是一种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用价值的保健食品。
乌鳢作为较高档的淡水鱼,市场价格比鲫鱼等稍高,群众能够接受,进人家庭“菜篮子”市市场更广泛,销量大。同时,由于乌鳢养殖成本低,病害少,产量稳定,经济效益高。再加上乌鳢运输方便,成活率高,易于长途销售且可以常年供应市场,有利于丰富“菜篮子”。正由于乌鳢养殖效益高而且稳定,目前正趋向群众性养殖的高潮同乌鳢养殖正在浙江、山东、湖北、河北、江西等地大力发展。
乌鳢养殖效益颇丰,据报道,1993—1996年间,山东省微山湖一带部分养殖者亩产高达5000—6年0千克,亩纯利可达5万—6万元,江浙一带也有亩纯利达4万—5万元。由于受市场价格的影响,近两年价格略有下降,但与其他水产品的养殖相比较由乌鳢仍是一种成本低、收益高的优良养殖品种,也是农村致富的一条好途径。乌鳢历来畅销国内外市场,在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乌鳢极负盛名由需求量日益增加由价格昂贵,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在国内市场上,作为中高档的淡水鱼类,需求量也很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乌鳢市场更为广泛,但目前乌鳢的开发利用远远不够,如深加工、营养食品、鱼皮制革、药用保健等,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前景看好。
(二)养殖概况和现状
从1985年起,柬埔寨、泰国、越南、印度等国家即着手乌鳢人工养殖及其有关方面的研究。目前,乌鳢已成为这些国家最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且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每年可养3—4茬,每茬每亩单产均在5年0千克左右,其养殖效益极佳。笔者曾于1996年在泰国中部指导一家养殖场,100亩面积一茬总产量达年万千克,产值达1000万泰铢(按1996年兑换价,折合人民币300万元),亩产值达3万多元,效益十分可观。
在我国,乌鳢养殖也有一定的历史效0世纪70年代浙江省淡水试验场从广东引种进行养殖。湖北省洪湖市大同湖农场、水沙湖农场以及湖北仙〖、监利等地在20世纪80年代末即开始大面积套养乌鳢。山东省是我国较早开展乌鳢单养的省份之一,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浙江省萧山市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展了群众性的庭院式单养乌鳢,取得了成功的养殖经验,并推广到余杭、绍兴、温岭、温州、嘉兴等地区。现在仅萧山乌鳢养殖面积就达到1000多亩,每亩产量4000—6年0千克。乌鳢的养殖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捕捞野生苗种进行池塘搭养、粗养开始,现已发展到池塘主养和网箱高密度精养。并且随着养殖生产发展,乌鳢的养殖不仅可获得较高的产量,而且还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江苏邳州市八路镇杨庄的杨卫东,1995年来承包村集体3亩水面搞高密度养殖乌鳢,1998年,投放大规格乌鳢苗种1000千克,计6500尾,共投喂小野杂鱼、动物下脚料49000千克,最终起捕商品鱼5982尾,成活率达92%,总重6000千克,最大规格达2.5千克/尾,平均尾重1.25千克,以平均尾元/千克出售,共获毛利6.年万元,效益显著。江苏沛县杨屯镇大山湾村年近五旬的农民王新佳,1995年,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凭着靠近日进斗金的微生湖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于当年筹集资金2万元,在湖滩地上开挖2个鱼池,并收购优质乌鱼苗放养。起初养殖技术不过关,他便到县水产部门拜师学习技术,刻苦钻研。通过几年边学习边实践,他已掌握了一套购种、放养、喂食、调水、防病、长途运输出售的过硬本领,截至1998年底,共出售乌鳢尾000千克,总价值30万元,获利16万元。仅1998年就生产乌鳢7800千克,亩产975千克,产值达12.4万元。扣除苗种、饲料等成本6.6万元,获得5.8万元,亩均获得7250元。
乌鳢作为一个淡水名特优新养殖品种,之所以受到众多养殖单位的欢迎,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养殖特点:一是苗种来源广,容易解决。最早是从水草丛生的河流、湖泊、沟渠中捕捞,目前已发展到工厂化育苗。二是乌鳢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获W水质要求低。三是生长速度快,当年的早苗可以养成商品鱼,因此资金周转快。四是养殖密度高、产量高、效益高。面积1亩的池塘,水深1.5米,可放养鱼种8年0—9000尾,产量可达4000—5000千克,甚至高达6000千克。五是疾病少,成活率高获成鱼运输简单获损失4、,便于远距离销售仅实践证明,乌鳢养殖值得推广和发展。
1.乌鳢的人工养殖现状
乌鳢的人工养殖,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仅但由于乌鳢属肉食性鱼类获有捕食其他鱼类的习性,因而被视为养殖的害鱼而加以捕杀。进人90年代后,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不少地区又相继开始了乌鳢试养,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在鱼病防治方面,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对乌鳢的细菌性腐皮病作了一些研究仅在乌鳢的产品深加工方面获湖南省水产研究所等单位,运用现代酶学工程技术,分解乌鳢鱼体,添加其他辅助配料制成“乌鳢口服液”,经动物学实验,对促进创伤组织愈合,其前景可望,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2.乌鳢的人工养殖开发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乌鳢的人工养殖及其产品深加工前景可观。但是在乌鳢的发展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苗种成活率我国乌鳢的人工繁殖虽然早已获得成功,但尚未普及,尤其是鱼苗鱼种培育的成活率低,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乌鳢属肉食性鱼类尤当饵料缺乏或苗种规格不整齐时尤往往弱肉强食,互相残杀,以致成活率低。要提高苗种的成活率尤一是要尽快研制适口的人工配合饲料,并满足其需要;二是要按苗种规格大小,实行多级分养。
(2)加快乌鳢饲料的研究乌鳢的人工配合饲料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目前养殖乌鳢通常使用小鱼、小虾等天然饵料,供应无保障,不均衡,且营养不全面。因此,要使乌鳢养殖业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必须尽快研制廉价、适口的人工配合饲料尤与此同时还必须力卩强乌鳢驯食技术的研究。
(3)完善乌鳢的养殖体系目前我国许多地方人工养殖乌鳢时,生长速度慢,产量低,效益不高。其关键问题是养殖技术落后,且不成体系。
(4)重视乌鳢的病害防治在天然水域中,乌鳢生命力强,适应性广,一般很少发病。但随着乌鳢生活环境的改变,尤其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乌鳢难免会产生病害。目前在池塘养殖中发现,危害乌鳢的病害不下10种,而危害较为严重的为细菌性腐皮病,这是发展乌鳢养殖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务必引起重视。
(5)拓宽流通渠道,抓好乌鳢的产品深加工乌鳢营养丰富,且有药用价值,历来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深受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喜食。为确保我国乌鳢养殖业稳步、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拓宽流通渠道,同时还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完善乌鳢的中医药开发以及乌鳢鱼皮制革深加工。
3.乌鳢的养殖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