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性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在综合不同流派学者理论的基础上,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己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国学者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这些研究成果,可以清楚地看到自主学习的这些特征:
1.学习者参与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真正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自主学习肯定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教学具有双面性,有可能它等同于发展,同时也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和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能够带给学生挑战的教学和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发展性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还有那些“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包含这些因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尤其是面对面的交互式促进性运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应承担的责任;期望所有成员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解决组内冲突;对于组员每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开展评估,并共同探讨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学习能够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个人责任与合作动机。合作学习将成员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组队之间的竞争对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它还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弥补教师难以指导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缺陷,从而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合作学习中因为有大家的积极参与,高频率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因而教学过程不再单单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锻炼了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的一个过程。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寻找和选定研究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课题研究的情境,学生需要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性活动,获得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探究学习的核心。
相对于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在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方面表现得更为强烈。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分别是经历这个过程以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理智能力发展,建构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的研究学者将探究学习分为六大类型:实验性探究、基于测量的研究、逻辑推理任务、技术性设计、工程性设计、开放性的研究。
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是学习的核心。自主学习(有意义学习)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相比较而言,更强调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学习。而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同样,探究学习(发现学习)也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
自主学习包含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主题和领域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同理,也不是所有的学习主题与领域都需要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对有些学习内容而言,不但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绝对必要,接受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原因何在?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首先在于要清晰地思考“什么是教育”。
教育到底是什么呢?学生在学校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这一定就是教育吗?教室里有什么活动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又获得了什么呢?教育是文化与心理转化的过程,所关注的是个体向理想状态的生成与发展,它有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这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
“引导”的实质就意味着:
1.教育具有目标性和方向性。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教育的目标与方向,任何教育活动,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开展进行的;任何教育目的又都是为解决某个社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与个人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设定的。教育的目标与方向凝聚着一定社会人们对理想社会与理想人生的追求。
2.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个体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他们需要接受教育同时他们也喜欢接受教育;教师对学生来说是闻道在先,因此在学校里教师肩负着传递学生知识技能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责任。
3.学生个体是具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独立个体。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不仅是真正教育的条件,而且是教育本身的内在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价值的引导,是指教育是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这种主观意趣包含了教育引导者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如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的?美好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幸福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理想人格都有哪些品质?人活着应追求怎样的生命境界?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诸如此类等等。
价值引导要真正引导人生走向光明与真实的境界,首先需要建立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轨迹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然后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切洞察上,对“一般的个性”和“变化了的人性”精神的细密的体会认识上,对学生的成长潜能及对他们充满期待的内心世界的高度关注之上。
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学生共同发展和积极互动,处理好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全面调查、深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开展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需求,营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不仅仅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教学模式。师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以提高。
1.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在某个教学主题开始后,教师应该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氛围,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潜在内因。情境创设和营造应该活泼、新颖,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个环境应该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能够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后面的自主学习中去。创设情境应该做到情境创设新颖活泼、趣味性强;内容紧扣教学主题。
2.发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策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的探究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必经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的桥梁与纽带。
3.师生、生生互动,强化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实施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生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要是指小组之间和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协调、交流、补充和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的参与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达成学习的目标。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给学生一个自我调整学习行为的空间,学生还有机会将自己的学习方法与老师、同学交流共享,并进行调整。在自主中体现合作,在合作中进行交流。
4.成果展示,多元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展示成果。新课程评价的总的价值取向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通过成果展示,进行多元化的发展评价。
5.注重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教学,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无论是学习效果还是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都表现的较差。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是“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中的体现。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亲近和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视角考虑和解决问题;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根据学生需要而不断改变教学和学习策略;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自主学习的设计及原则
自主学习的实施运用,有利于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课程提供的知识素材、学生的认知状态差异和发展学生的教学目标等多个方面去加以综合考虑,设计出学生乐于接受的、适合于学生发展的、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的方案来。
一、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1.阅读式的自主学习。教学开始前由教师投放有关教学内容的文字、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等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找出其中相关的问题或解决该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或者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和归纳,得出一个极为合适的结论。
2.实验式的自主学习。特别是在理科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研究课题,了解需要完成的探索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操作,以及数据的获得与分析,对课题的某些原理和现象有进一步的理解,对有关规律的适用范围、成立的前提条件加以认识。
3.问题式的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由一组问题所组成,问题与问题之间需要环环紧扣,其所包含的信息及分布应该由浅入深,逐层展开,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概念构建。在设计时一般要确定这几个层次:一是提出“是什么”,二是提出“为什么”,三是提出“有什么用”。学生通过对这些相互衔接的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既能巩固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能够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4.程序式的自主学习。在习题教学或复习课上主要以此教学法为主。在这类课堂教学中将教学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具体的习题展现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的自主学习,习题的编制和组织可以是圆心发射状的,是一种思维方法的发散,即举一反三的解题策略的应用;也可以是不同思维方法的归一,即通过解决不同习题的方法,然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的共同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使几种思维方法相互衔接。这种模式下,前一习题的解决是为下个习题的解决扫清障碍,也为下一习题的解决指出一定的方向。
5.探究式的自主学习。探究式的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高级形式,其实质是模拟科学研究者开展科研的思维程序来进行的。其程序环节的构成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认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如何让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的具体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提问,也可以利用创造学方法提出问题。使学生迸发出创新的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从而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在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师生讨论确定一两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其成因,并设计出相关的实验方式和方法进行研究论证。
二、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