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46388900000016

第16章 学生合作学习方式(2)

从本质上讲,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学带有非常浓厚的竞争色彩。学生都把学校看作是一个竞争的场所,每个人都想胜过他人。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们逐渐养成了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生成了一种处处利己的行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大部分都缺乏合作意识,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这种状况明显落后于当今需要合作意识与社会技能的信息时代。特别是独生子女为主的今天,这种状况更加令人担忧。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利用,符合教学规律和社会时代的要求。

六、评价观

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评价突出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特别强调分数排队和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把能不能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相脱离。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够获得高分或靠前的名次。只看中分数意义上的成功,这就注定大多数学生是学习的失败者,这对于大部分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绝对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引入小组总体成绩评价的机制,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合作学习评价中基础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可以说具有非常显著的特色。基础分就是指学生以往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提高分和基础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争取不断的进步和提高。自己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只要比自己的过去有进步就算是达到了目标。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合作学习还非常注意依据学生以前的学业表现和测验成绩,安排在成绩上相同层级的学生一起分组测验,并随时调整测验的难度。各测验小组的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相联系,优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差等生或中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使成绩测试真正具备公平性,这样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奖励,并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合作学习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其目的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真正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总之,合作学习以教育社会学、现代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起始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非常具有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的相关指导策略

在如今倡导的多元化学习的环境中,小组合作学习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它是中小学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的逐步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可,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在小组活动中怎样进行合理的分组和规范的操作,选择明确任务、交流分享成果、转变教师角色,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一、对学习小组进行合理的分组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多层次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想有效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该建立起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同时还应该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合作小组的建立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以及男、女性别的关系,每个小组分以合理的人数。小组成员必须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小组的划分最好是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广的交往空间。

二、对学习小组做好明确的操作规则

小组的建立为学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但要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合作,必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分工要明确。在小组学习中,其成员由组织者和合作者两部分构成,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以强化其责任意识,当其中一名组员向其他伙伴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时,其他人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如在进行某课的教学时,应该要求学生在合作交流时,小组成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向组长认真汇报进展情况,组长应该详细地做好记录,并认真整理准备发言。

其次是积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在汇报发言中,小组长则需要组织所有的成员轮流担任主要发言人并做好记录,在发言中每个成员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才能增强每个成员的责任感,体现成员之间的地位平等和机会均等,培养大家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然后是关注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小组的合作交流,由小组长记录下来并组织进行讨论。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老师都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个问题,每次合作交流前都直接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或者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说明要求便开始了。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与听众,这便不是真正的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独立学习时间,而且还应当要求学生在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理顺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

最后是要加强培养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要激励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增强其合作效率,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以增强小组合作的自觉性,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三、在学习内容上做恰当选择

合作学习是当今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中的其中一种方法,它不能够完全代替其他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选择有探究价值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来开展合作学习。在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时,需要仔细考虑每个环节中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要达到的目的,怎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绝对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时,教师完全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如果在这一环节设置让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根本就没有任何探究价值,这种探讨的形式实际上就是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要想扎实而有效地进行,在选择探究问题上必须要注意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来开展合作学习。如在讲授《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动手操作,并提出问题:“你能用准备的工具和已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求出手中的三角形面积吗?”这种问题就是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由于有这样的问题作引导,学生只要动手、动脑就能想出很多的方法。学生完全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去尝试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和进行动态的探索学习,正是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擦亮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提出问题的合理与否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教师提出“三角形的底与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那就根本没有什么意义了,学生也会感到无从下手,课堂的气氛也将死气沉沉。

四、要保障学习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应该是强化教学过程性的研究,合作学习方式为这种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和体现合作学习实效性呢?要想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做好时间、空间的把握与分配。如教学数学课《面积》,传统教材是把面积与面积单位合在一节课上完,对于让学生自己充分感知面积的概念时,学生体验很少,课堂上也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索与研究。而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中却把它单独列出来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看、摸、说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从而对“面积”这一概念有着深刻的认识,但这些都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学生保证,否则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和新课程理念都只能说说而已。

五、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合理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观。教师的评价要对学生学习小组的评价有利,对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利。教师在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如在新课结束时教师可以这样总结:“你们今天有哪些收获呢?老师跟你们一样也有收获,老师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比较、分析,获取了新的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老师也非常遗憾,因为没有与全班每一个同学进行交流,希望我们下节课再交流时能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其评价的语言必须应该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六、要积极开展成果交流

让各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共同分享成果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教师需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条件,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师还应当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教学“三维目标”的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教师必须注意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以北师大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统计这一单元《最喜欢吃的水果》为例,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合作交流统计出本组成员都喜欢吃些什么水果后,然后每个组的代表上展台展示统计的结果并大胆地表述本组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但要展示自己对知识结构的把握和理解,同时汇报的过程中各小组还需要进行相互评价和相互驳斥。这种生生之间的辩论与评价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在这其中不仅仅是学生学到知识的结果,同时也是学习方法的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交流。另外在交流中教师还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倾听,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以便扩大交流范围并进一步开展资源整合。

七、教师角色应做相应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