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业务支持系统。对于某些更加复杂业务科室的应用,还需要在基础数据库的系统上专门设置支持各部门具体业务逻辑的应用模块,实现各科室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它的推进与实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教育管理现代化,不仅仅是技术手段与支持环境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离开这几个方面的互动,是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的。
六、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制定
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和强制实施关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技术标准,因此各教育信息系统的资源都是自己的独立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与共享,形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工作。这种弊端不仅带来人力和财力的浪费,也无法与国际上的教育信息技术体系沟通,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这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步显露和锐化。
教育部于本世纪初组织了国内八所重点高校的有关专家开展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研制工作,并成立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简称CELTSC(ChineseE-LearningTechnologyStandardizationCommittee)。该委员会同时也是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业委员会以及国际标准组织ISOJTC1/SC36和IEEELTCS的团体会员。该委员会以研究、制订、推广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技术标准为使命。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研制工作以国际国内现代远程教育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和竞争为背景,以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实现资源共享、系统互操作性、保障远程教育服务质量为目标,通过跟踪国际标准研究工作和引进相关国际标准,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情况修订与创建各项标准,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
目前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包含27项子标准,分为总标准、教学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学环境相关标准、教育服务质量相关标准五大类。此外,还设立了四个跟踪研究项目。这些标准内容的形式化描述称之为规范,作为标准草案的规范经论证后可作为试用标准,试用标准经过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后将成为国家标准。每一子标准研究产生的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包括规范正文、实践指南、测试规范。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的专家们经过努力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结构,颁布了十几项相关标准与规范,如《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规范》等,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七、促进课堂信息交流互动
教育信息化的立足点是课堂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初级形式是内容展示的信息化,也就是建设课堂的投影系统,通过多媒体展示设备来辅助教师教学。课堂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应该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的交流与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随着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教学的融合,这种互动性要求越来越高,互动课堂教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也日益普及。典型的互动性课堂教学系统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室、即时信息反馈系统和校园网络教学系统。
多媒体网络教室一般由几十台计算机互相连接形成计算机网络,然后在每台计算机上附加安装视音频传输及交互软件系统,或者安装一套专门的视音频传输控制硬件系统,其基本功能包括:语音教学、广播教学、强制学生机屏幕黑屏、监视监听、转播教学、电子论坛、网络对讲、网络影院、系统锁定、远地命令、远程复位、键盘锁定、电子举手、遥控辅导、消息发送、电子教鞭、自动注册等等。多媒体网络教室是课堂交互成分最高的系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备的环境,目前建设虽然基本上已经普及,但还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过其局限性就是成本太高。
即时信息反馈教学系统是集课堂互动反馈遥控器、课后数据统计于一体的软硬件教学工具系统。它利用群组红外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使所有学生都能广泛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学生每人手中拿着一个遥控器和一个与计算机联机的接收器,就可以开展随堂测验活动或游戏比赛活动。这套系统方便适用,能提高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增进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教师通过这个系统能马上诊断学生的学习成效,及时做到补救教学。这套系统能自动评卷,把学习记录保留在网络上,统计与分析学生答案,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能提供教师及家长学生学习进度报告,协助监督学生学习;另外它还能自动点名,协助课堂管理。
校园网络教学系统是一套在校园网络上运行的教学支持工具,主要功能包括在线课程学习、在线专题补习、兴趣讨论小组、学科答疑中心、教学管理、课件管理、教师备课、作业批阅、网上专家咨询、网上教学交流、教学评估等等。它能充分利用网络互动及时快捷的特点,在校园网络上创建虚拟的学习交流社区。它把多媒体课件中通用交互功能剥离出来,使得教师备课时只需要考虑内容的制作与表现,不需要在课件中设计复杂的交互程序,大大减轻了教师备课工作量。另外,校园网络教学系统还提供多种自主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认知主体的体现。
八、移动应用连接学校家庭
所谓移动应用指的是由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讯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一个应用体系,它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移动教育有机地结合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与教育,与有线的在线学习相比,移动学习具有移动性、广泛性、高效性、个性化等特性。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学习者不仅可以依靠电脑上网,还可以用手机、PDA和智能电话等小巧、便于携带的移动终端上网,使信息获取也更加便捷,信息处理更加实时、高效。目前,特别我国,手机用户远远超过有线上网的人数。通过移动互联,手机用户可以非常容易的获取和处理网上信息,这就极大地拓宽了教育的范围,对终身教育、教育的民主化以及个性化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和其他移动应用一样,一个移动教育系统通常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硬件设备、软件以及通信网络。硬件包括移动终端、无线联网设备、各种网络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企业应用服务器。其中,移动终端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PDA、掌上电脑等;无线联网设备包括无线WAN调制解调器、无线LAN适配器、无线MAN适配器等;网络服务器包括支持无线连接的WEB服务器、WAP网关、通信服务器,它们为手持设备提供与Internet或Intranet连接的能力。软件通常包括安装在移动终端上的客户端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服务器上的服务器软件和数据库软件、服务器上的后台应用系统、负责与后台应用或基于WEB的应用服务器通信的应用中间件以及负责将多个无线网络连接到应用服务器的无线中间件等。通信网络包括两个部分:通信方式和无线网络。移动通信主要依靠三类无线通信:无线局域网(WLAN)、城市蜂窝网(由2G向3G发展)和卫星通信(GEO~MEO/LEO)。
九、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就是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显性或隐性的相互之间网状联系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知识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生产、传递、利用和共享。根据知识的特性,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要把握积累、共享和交流三个原则。知识积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知识资源才谈得上管理;知识共享是使学习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能接触和使用知识库中的知识。知识交流则是要求每个知识的使用者都积极的贡献自己的知识,以建构更大规模的知识库,其中知识交流是使知识体现其价值的关键环节。
知识管理工具是实现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的手段和方法。知识管理工具不仅具备数据、信息管理工具的全部功能,而且能为使用者提供理解信息的语境,以及各种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信息管理工具可以存储一幅徐悲鸿的名画,而知识工具不仅能帮助完整地保存这幅画像,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理解这幅名画。通常可以把知识管理工具分为知识生成工具、知识编码工具和知识转移工具三大类。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或资源的管理,它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系统注重的是,让知识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类经过提炼和加工后的信息,经过对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后形成有用的知识。知识管理通过数据中心建立的完善的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统计分析,从而构造一个决策支持智能化知识库系统。而信息管理只是简单对大容量信息进行提取和再现,对信息的加工层次较浅,一般不具备信息有机合成与知识提取的功能。在知识管理系统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受益者,同时又是信息的缔造者。因此,知识管理系统涵盖全面的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发布、分类、采集、搜索和加工。
教育主要的功能在于知识的传播与创新,更需要知识管理。对于教育来说,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培养知识意识,增强学生个体和集体创造力的培养。但目前教育信息化领域内绝大多数都只停留在信息管理层面,对于知识管理,只是部分学者在小范围内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但它对推动教育信息化向更深层次迈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通过教育工作者和信息技术工作者的积极努力探索,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任务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第一方面是无论从硬件、软件系统,还是从教育资源方面来看,都要从重视教师的教和管理转向重视学生的学。以前建设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教育资源库和软件都大量集中在支持教师的管理和教学上,现在要逐步转向支持学生的学习。
第二个方面要从信息技术向教育回归。教育信息化的产业价值链要逐步的上移,要从信息技术向教育回归,逐步登上金字塔的顶尖,金字塔的顶尖要越来越宽,越来越大。
第三个方面要以硬件建设为主向以应用建设为主发展。比如上海、广州、深圳等这些技术设施建设比较好的地方,都已经重视软件资源培训以及应用服务在教育中的运用。
第四个方面是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要逐步提升。从现在最简单的信息管理到带有一些决策支持,带有一些推断、推理,知识重构的智能性的辅助决策的,辅助替代人部分思维能力的这方面发展。
第五个方面是教育信息化标准将进一步普及。现在南方地区很多招标中,就明确写着一条:参与投标的资源库要符合国家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管理系统要符合教育信息系统相互操作的规范。这说明用户已经意识到这个标准的重要性了,并且标准还要进一步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