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4637400000015

第15章 过火的自信=自卑?(1)

有些人习惯性地喜欢分析别人或找出别人的缺点,以彰显自己的高明洞见(不是基于职业上的需要,而是一种不自觉的日常习性),其实这也是源自深层的自我怀疑或低价值感—某种“自恨”的形式。因此,细微地去体认什么是“自爱”,便成了转化怨怼的关键点。

—胡因梦

自信的人似乎很多,但仔细观察你便会发现,太多人的自信似乎必须要建立在别人自卑的基础上。

我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民营企业工作,和她一同去的还有10多名大学毕业生。那是1995年,当地的民营企业第一次大规模招大学毕业生,所以成为当地的热点新闻,频频被报纸、电台和电视台报道。

她做了老板的秘书。工作几个月后,有一天,办公室里就他们两人,她忙着做秘书分内的工作,而他突然冒出了一句话:

“我一天挣的比你一年都多。”

今年,我这个朋友偶然和我说起这件事,她还是有些纳闷,这个老板当时为什么对她说这样一句话。

我问她:“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她想了一会儿回答说:“有一点点自卑,但不强。”

我解释说:“他让你自卑,是因为他自卑。”

听我这么解释,她若有所思地回忆说,这个老板的确是有些问题。譬如他常给大学生安排一些艰难的任务,美其名曰重用你,但一旦你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完成任务,他就会讽刺说,瞧你们还大学生呢,还不如我这个没文化的。他常这么做,就令她隐隐觉得,这个强势的老板好像有点不对劲。

不过,也只是隐隐觉得而已,她没有明确想过,老板其实很自卑。现在经我这样一提醒,她认为他的确是非常自卑的人。

“你怎么这么快就作出这个判断?”她问我。

我回答说,现代心理学发现,一个人想和你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外部关系,就意味着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内在关系模式。当这个老板说“我一天挣的比你一年都多”时,他显然是想和你建立这样一个人际关系—“我行,你不行”。而他这么做,只是表明他先有一个内在关系模式—“我行,你不行”。

更确切的说法是,这个老板的内在关系模式是“‘内在的父母’行,‘内在的小孩’不行”。

如果一个自信满满的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挑你的刺,令你在他面前感到莫名的自卑,那么可以大致推断,这个貌似自信的人有着“我行,你不行”这样的内在关系模式。

内在关系模式的四种类型

我的很多文章都讲到,所谓的性格或人格,其实就是“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

这是一种概括性的说法,更详细的说法是,我们童年时和重要亲人的人际关系互动,都会被我们内化到内心深处。我们的一生,便是将这些内在的关系投射到外部的人际关系上的一生。当然,成年后的外部人际关系也会部分地改变内在的关系,但这很难。

在这些重要的亲人中,父母通常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我的文章将这个本来很复杂的内在关系概括称为“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关系,其实还有像“内在的祖父母”“内在的外祖父母”和“内在的兄弟姐妹”等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我差不多只写“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只是为了写文章的方便。

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大致有四种:

1.“我行,你也行”

也即“‘内在的小孩’行,‘内在的父母’也行”。假若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同时又给予孩子自由,认可孩子的独立空间和能力,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发展出这样的内在关系模式。

2.“我行,你不行”

也即“‘内在的父母’行,‘内在的小孩’不行”。假若父母至少有一人爱孩子,但同时又对孩子极其严厉,甚至常用暴力方式对待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容易形成这种内在关系模式。

3.“我不行,你行”

仍是“‘内在的小孩’不行,‘内在的父母’行”。假若父母至少有一人爱孩子,但同时又喜欢孩子温顺而听话,那么这个孩子就容易形成这种内在关系模式。

“我行,你不行”与“我不行,你行”的差别是:前者以“内在的父母”自居,而在建立外部人际关系时将“内在的小孩”投射给对方;后者则以“内在的小孩”自居,而在建立外部人际关系时将“内在的父母”投射给对方。

4.“我不行,你也不行”

即“‘内在的小孩’不行,‘内在的父母’也不行”。如果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又经常折磨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容易形成这种内在关系模式。

具备第四种内在关系模式的人,最容易制造凶杀案件,譬如连环杀手和偏执狂。看新浪网的新闻,每天都可以看到情杀案件,即男人杀死了要和自己分手的女友或太太。这类案件的制造者多是偏执狂,爱人离开他们,是对他们最大的否定,令他们感到“我不行”。他们受不了这种打击,于是将爱人杀死,隐含的意思是“我夺了你的性命,你更不行”。

连环杀手和偏执狂自然是最危险的,但他们不是对社会危害最大的人,因为人们很容易对他们产生防范。

对社会危害最大的人,常常是第二种人。因为他们看起来很自信,甚至在某些人眼中称得上“非常优秀”,于是非常具有迷惑性。

最极端的“我行,你不行”的人,他们会处处都要自己说了算,并且不能接受别人展示自己强大的一面。他们要么用霸道的方式,要么用巧妙的方式,让周围人感到自卑,从而将他的“我行,你不行”的内在关系模式充分地展现在他的外部人际关系上。

老板为什么只招窝囊废?

这样的人在普通生活中不难遇到。几年前,我曾在一个论坛上和一个老板论战。他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他不愿意招应届大学毕业生,因为他们毛病太多。例如:

让大学生买复印纸,大学生价都不讲就买了回来;

让大学生去谈判,结果大学生把自己公司要付的价码谈高了;

没规定着装,结果大学生穿得乱七八糟;

……

我认为他是站在老板的角度看员工,所以没看清基本事实,于是我一直试图站在员工和现代管理的角度上和他论战,一一反驳他,如:

用人就是用人优点而避开缺点,如果一个大学生不爱讲价,你不必派他去买东西,说到买复印纸,一个斤斤计较的村妇更合适;

大学毕业生没有经验,你却派他去谈判,到底是重用他,还是害他?

规定着装很简单,只需你一句话,但你硬是不规定,却又挑别人刺,这是很无聊的隐秘的权力游戏;

……

当时辩论得很热闹,多数人支持他,少数人支持我。普遍看法是,如果是大公司,他斗不过我,如果是小公司,我斗不过他。

事情过了一两年后,有一天,我无意中再次想起此事,突然发现一个被忽视的事实—这个老板没有开除过一个大学生。有大学生主动离开了他,他也承认,那些大学生有脾气、有才华。那么,留下的可以说是窝囊废了。他说自己讨厌这些窝囊废,但他又为什么不开除他们,反而将他们都留在自己公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