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它的发现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1880年,瑞士巴塞尔大学实验室的俄国研究生鲁宁在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人和动物离开了糖、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水等5种物质,就不能生存;反过来说,如果单纯用这5种物质配合起来喂动物,动物就一定能活命了。他把相同品种的老鼠分成两组,都喂以糖、蛋白质等5种物质,不同的是,第一组老鼠喂的是自然状态的食物(如稻谷等),第二组老鼠喂的是经过精制或提纯的食物(如精米等)。实验结果出人意外,吃粗粮的老鼠,长得很健康,能繁衍后代;吃精制食物的老鼠活了几个星期就都死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直到1913年,波兰科学家冯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努力寻找食物中的另一种营养素。经过千百次试验,他终于从米糠中提取出一种能够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结晶,每吨米糠只能提取到5克。冯克分析了这种物质,发现它是化学上一种很普通的物质——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这种物质在食物中含量虽很少,但生物体缺少了它,就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冯克就叫它“生命胺”。我国最早译为维他命,现在统一叫它维生素。
维生素,顾名思义,是维持生命的要素的意思。它在生物体中需要量虽然不大,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物质。对人体来说也是这样,一旦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某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