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多种爱好与健脑。
科学健脑的方法很多,除了上述饮食能健脑、睡眠能健脑、运动能健脑外,音乐也能促进左右脑功能协调发展。例如,当我们在听一支优美的歌曲时,就有左右脑的协作,因为听人演唱首先感知的是声音和声调,这由右脑分管,而歌词的理解和掌握则由左脑分管。所以,欣赏音乐的能力是左右脑协作的结果,加强音乐方面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右脑形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左脑抽象思维的发展。学会弹奏某种乐器,如钢琴、小提琴、手风琴、琵琶、二胡等的技能,可以使人获得超级的记忆能力。通过十指的灵活训练,促进大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演奏乐器时,眼睛看着乐谱,受音符时值、音准、音高、节奏、速度和力度的限制,能培养学生迅速观察能力,若背着乐谱演奏,使学生在愉快和兴奋中把乐谱背下来,并使音乐符号和演奏动作自然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通过对乐器的熟练掌握,可从外在的节奏、旋律感逐渐理解作品的内涵,在这过程中就培养发展了学生的右脑想像力和左脑的逻辑思维力,促进了大脑两半球两种思维能力的和谐发展。绘画也有利于左右脑功能的密切配合。例如:在绘画过程中,感知、观察、想像等方面的右脑思维功能都可得到发展,在欣赏自己绘画的过程中其美感、道德感和评价美的能力等方面的左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绘画兴趣和技能,经常动笔绘画、书法、作诗,在动笔中思考,在思考中创作,在创作中反复用脑,使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得到训练,得到配合和协调发展。
科学用脑
科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终生勤奋学习,他的大脑可以装下5亿本书的知识,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人类大脑蕴藏着几乎超出人类想像的潜能等待着开发,这种潜能可以让人聪明百倍,成为“天才”。如果你想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要想更好地发挥大脑的神奇作用,就必须靠自己后天不断努力,既要科学健脑,又要科学用脑。
科学用脑
脑是人类聪明才智的物质基础,有神经细胞大约140亿个,每个神经细胞有树突和轴突相连,彼此传递信息。勤于用脑的人,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接受信息越多、越广泛,储存的信息也就多,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就更丰富。因此,勤于用脑可以增长学识,锻炼无限脑力。脑子越用越灵活,人也变得越聪明;相反,大脑受刺激越少,衰老得也越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说,学习新知识,感受新事物,可以使成年人大脑中产生的脑细胞免于死亡。也有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脑细胞会自然死亡,但勤于用脑可以弥补生理现象带来的损失。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年龄虽高,但脑子却十分敏锐,如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年)活到87岁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孜孜不倦地从事生理学的研究;文坛英杰萧伯纳高寿94岁,他在暮年仍精力充沛地从事写作,在临终前还完成了他最后一个剧本《为什么他不肯》;意大利著名画家蒂第安在世99岁,临终前还挥笔作画,其原因就是他们不断地用脑,使大脑越用越灵活,也说明善于用脑的人聪明才智会伴随你一生。当然,勤于用脑也得注意科学方法。要懂得人体的节律,要顾及到兴奋与抑制的生命规律。勤用脑不是说让大脑得不到一点休息,有些同学在考试前夕开夜车、熬通宵,这不是科学的做法。怎样才是科学合理用脑呢?
(1)要合理安排好每天的最佳用脑时间。
最佳用脑时间,是指用脑效率最高的时间。这时的大脑细胞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最容易接受刺激,作出适度反应。那么,一天之中的最佳用脑时间究竟在什么时候呢?如果仅从人体的生物钟考虑,早晨应该是现代人追求其成果的最佳时间。因为早晨是人体精神活动的顶峰,记忆力也最强。“一日之计在于晨。”因此,有人喜欢在早晨5~8时进行最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认为早晨学习效果好。这是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消除了疲劳,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达到新的平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所完成的一切都是在早晨做的,30年来,我都是清晨5点钟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一直工作到8点。30本教育学方面的专著和300多篇学术论文,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写成的。”但也有一些人则喜欢在晚上工作,尤其是在晚上8时到深夜。这是因为夜间环境安静,没有过多的各种刺激的影响,减少了大脑皮层与之无关的兴奋点。因而注意力能高度集中。从记忆规律看,夜间学习后,立即进入睡眠,大脑皮层转入长时间的保护性抑制过程,不再有新的信息来干扰已记忆的内容,因而记忆效果好。
当然,不同的人用脑最佳时间也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用脑特点和习惯。有人根据不同的最佳用脑时间分为3种类型:①“猫头鹰型”:这种人每到夜晚脑细胞进入适度的兴奋状态,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用脑效率高。②“百灵鸟型”:这种人到清晨就精神焕发,情绪高涨,记忆和创新效率都高。③“混合型”:这种人全天用脑效率差不多,但也有两个用脑最佳时间,即上午9~10时,下午3~5时。就整个人群而言,“混合型”的人约占95%,是绝大多数。从人体生理情况来看,尤其是青少年,应侧重于多利用早晨读书、记忆,而不要过多地占用夜晚睡眠的时间,否则会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
要安排好体脑交替的时间。大脑是机体中最容易疲劳的器官。因为大脑在思维、处理信息等活动时,需要能量供应和神经递质的参与,长时间用脑后,能量供应跟不上,神经递质被消耗,神经细胞功能就会下降。因此,在持续用脑1.5~2小时后,应适当地休息。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连续学习不应超过15分钟,中学生0.5~1小时,成人1.5小时左右,都应安排有一段休息时间。
人脑不同区域的功能不同,分别有语言中枢、记忆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运动中枢等等。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为了避免长时间使用某一区域带来疲劳,应该使各个区域的脑细胞交替劳动,劳逸结合,才能提高大脑工作效率。
对中学生来说,在用脑到一定的时候,可以从事文娱体育活动来休息松弛紧张的神经活动,如听听喜爱的乐曲,唱一首歌,做一些简易的健身活动,做做广播操,原地跑步,室外散步等。尤其是体育活动,既可以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还能因为适当的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快,呼吸也变快加深,使大脑血氧供应充足,还能提高大脑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和均衡性,使思维更为敏锐。所以,体育运动被称为大脑的“润滑油”。
(2)环境与用脑。
环境因素与用脑效率也有密切关系。良好的环境可以使用脑效率提高15%~30%,并可延缓和消除脑疲劳。影响大脑工作的环境因素有:
①光线:在用脑时,光线太强会给脑细胞以劣性刺激,使人感到烦躁,甚至眩晕,影响思维判断能力;光线太弱,则不能引起大脑足够的兴奋,也会影响用脑效率。
②温度: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以提高大脑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气温在18℃时,人思考问题最为敏捷,气温超过35℃时,大脑的消耗会明显增加,容易造成大脑疲劳,使人精神倦怠。低温虽使人头脑清醒,但用脑效率并不理想,低于10℃时也会使人萎靡不振。
③空气:在学习紧张时,若供氧不足,大脑工作效率就会降低。经常开窗通气,使大脑有足够的氧气供应,有利于提高用脑效率。
④颜色:淡绿色或淡蓝色可使人平静,易于消除大脑疲劳,使人头脑清醒;而深红色、深黄色,可对人产生强烈刺激,使大脑兴奋,随后又趋向抑制。
⑤声音:经常处在70分贝以上的声音环境中,会使人头晕乏力,兴奋性减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从而使用脑效率明显减退。但是,若在用脑间隙,欣赏一下轻松愉快的轻音乐或歌曲,却能大大促进大脑的生理协调,减少大脑的疲劳,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发挥人体潜能
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出人意料的人体潜能的故事。如:《水浒传》中赤手空拳的武松能将几百斤重的老虎打死。一个飞行员在前苏联北方某地迫降,正当他察看飞机起落架的时候,突然有只白熊抓住了他的肩头,飞行员在情急之中竟然一跃跳到离地大约2米的机翼上。一位中年妇女在大火中竟然将一个柞木柜从3层楼上搬下来,而事后是由3位壮汉子才把它挪回原处。在1999年第三届世界杯女足赛中,我国女足运动员白洁被澳大利亚人粗暴飞铲,腾空1米多高,像桑兰般地脖子先着地,摔得背过气去,但喘息未定便又重新上场;孙雯膝盖半月板积水,肿得像个“热水袋”,照样在运动场上拼杀,她们用超凡的毅力谱写出一曲全世界赞叹的战歌,她们是一支斗志顽强,为祖国荣誉而战的铁军。
武松的力气从何而来?那位飞行员怎么就如此善于跳跃?女足运动员的毅力和耐力来源何处?这些故事都说明人体中蕴藏着很大的潜能,这种潜能不仅能在危急情况下表现出来,也能在紧张的劳动和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并且通过锻炼可以提高。
武松打虎
为揭示人体潜能的秘密,有效发挥人体的潜能,它召唤人们去研究,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