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管理学
4635600000061

第61章 管理领导(5)

加强员工对组织管理的参与意识和行动,员工围绕组织的总目标,制定和落实个人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措施,从而可以大大加强他们实现组织目标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即通过设置振奋人心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来激发和个人的积极性。这样,人们在生产和工作中就会把自己的行动同整体目标联系起来,产生激励作用。实现目标激励的好处是:第一,能使职工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一旦达到目标便会有满足感。第二,有利于上下左右之间沟通信息,消除达到目标的阻力。第三,能使职工的个人利益与组织的整体目标得到统一。

2.领导行为激励

领导行为激励强调领导者对下属的示范作用。即领导者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领导者优良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与生活作风,廉洁奉公,身先士卒,一言一行做下属的表率,关心群众,团结同事,就能激励下属去克服困难,完成组织目标,对其下属有巨大的影响力。从权力的概念分析,领导行为表现就是其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的具体体现。

在我国,党和国家的好干部如焦裕禄、孔繁森等,他们工作中的出色成绩与深远影响都与自身的行为和修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充分证明了领导行为激励的重要性。

3.教育、榜样激励

即通过教育方式与手段,激发动机、调动下属积极性的形式。教育、榜样激励最主要的是搞好思想教育。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任何人(特别是青少年)都有强烈的模仿心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各条战线上树立过像雷锋等英模人物,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对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感情尊重激励

即以感情作为激励的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现代人对社会交往和感情的需要是强烈的,感情激励已成为现代管理中极为重要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手段。随着人们需求层次的提高,人们渴求受到尊重,自尊的需要不断提升。领导者应利用各种机会信任、鼓励、支持下级,努力满足其尊重的需要,以激励下属的积极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尊重下级的人格,尽力满足下属对成就感的需要,支持下属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5.参与激励

员工参与管理是组织管理的一项民主管理制度,也是激励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赋予员工一定的自主权和参与权,鼓励员工参与组织重大问题的商议和决策,实施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可以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要,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这是在为通过参与管理,员工可以全面了解组织的发展规划、人事变动、财务经营状况、利润的分配等,从而可以获得工作的安全感和对组织的信任感,以保持稳定心态和工作情绪;通过参与决策的制定过程,可以提高员工对组织所做的决策的接受程度,在心理上,形成对组织决策的认同感和对组织的归属感,从而主动地执行与实施决策;通过参与管理,可以提高员工对自身的地位及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获得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满足。

(三)工作激励

每个人都有对自己工作与事业的追求,希望事业有成,有所成就。这种对自己工作、事业的追求,成为人们行为的最大激励。领导者必须善于调整和调动各种工作因素,千方百计地使下属满意于自己的工作“以事业留人”,以实现最有效的激励。

1.从事工作的意义性

从事的工作对本人、家庭或组织集体,甚至整个社会的现实意义,其责任的角色。组织成员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其对工作的兴趣与热情,进而决定其工作的积极性高低。人们愿意从事重要的工作,并愿意接受挑战性工作,因为工作富有挑战性能使组织成员更快的成长与发展,这反映了人们追求实现自我价值,渴望获得别人尊重的需要。

因此,领导者激励组织成员的重要手段就是向他们宣传工作的重要性,造就工作的挑战性,使组织成员充分重视和热爱本职工作,进而激励做好本职工作。

2.工作中个人能力的发挥

工作中,能否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其才华,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每个组织成员的专长与个性,将其安排到最能发挥其优势的工作岗位上,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兴趣与工作满意度;二是一项需集体完成的团体工作,领导者应当把具有不同专长或优势、不同性格、不同素质的人际关系团队,为完成团队工作打下组织基础。

3.工作的扩大化与丰富化

所谓工作丰富化是指通过改进工作设计,丰富工作内容,通过工作赋予更多的尝试机会,来增加工作本身的刺激性和挑战性,使员工获得发挥聪明才智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员工的满足感。工作丰富化和扩大化立足于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创造欲和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要,从工作的本身去激励员工。实践证明,采用工作丰富化和扩大化,可以稳定、持久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较好的激励效果。

工作丰富化和扩大化的具体内容有:①在工作方法、工作次序和作业进度方面给员工以更多的自由;②每个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③及时反馈员工完成工作的情况;④明确自己的工作对组织整体目标和组织发展的意义,以及自己对组织所做的贡献;⑤安排和鼓励员工定期轮换工作岗位和工种,并参与某项活动的全过程。

工作丰富化和扩大化的激励作用是有条件的,其效果的大小可能会因人而异。技术水平低的员工更加注重职业的安定、增加工资、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领导的关心等满足。只有那些成就欲较高、自我实现欲较强的员工才可望通过工作的丰富化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实力,体现自己的价值。另外,某些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作业,受机器运转规律和劳动熟练程度的影响,难以实现工作的丰富化。

(第三节)人际沟通

沟通是指信息与思想在两个和两个以上主体与客体之间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沟通是信息的传递与理解,与管理的成效密切相关。在知识经济时代,沟通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感情联络、领导意图的实现、激励作用的达成等,都要借助信息进行沟通。

因此,领导者应该高度重视开发与周围人的有效沟通技能。

一、沟通的概念与作用

(一)沟通的概念

提到沟通很多人想到的是“写”和“说”,其实“写”和“说”只是沟通中的表面现象。

沟通指“分享”,而不仅仅是“写”和“说”。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沟通:它是信息交流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伴有激励或影响行为的意图。在沟通中并不只是传达信息,告知情况、交流情感、影响思想和改变行为也是人们进行沟通的几个主要目的。

在现代组织管理中,有效的沟通,是领导与指挥的重要形式之一。领导者日常工作中的大部分内容与沟通有关。在实际生活中,沟通的目的可分为两类:一是组织上下级各部门信息的传递和意见的交流;二是人际的沟通,即两个以上的人的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

(二)沟通的作用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组织为了赢得竞争优势,管理者应致力于提高效率、质量、对顾客的关心和创新。管理者能通过采用更有效的新技术改造工艺流程,以及通过训练员工掌握新技术、掌握更多技巧来提高效率。良好的沟通对管理者采用新技术,在组织中实施新技术和训练员工运用新技术是必要的。同样,有效的沟通也是改进质量的途径。为提高质量,下属需要与他们的主管就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行沟通。自我管理工作团队的成员们为提高质量也需要互相交流思想。对领导者来说,信息沟通的重要性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沟通是各个管理职能得以实施和完成的基础;其次,沟通是领导者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信息沟通是组织成员联系起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没有信息沟通就不可能进行群体或组织活动;信息沟通是组织同外部环境联系的桥梁,任何组织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成为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一般来说,沟通具有以下方面的作用:

1.沟通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为使组织决策科学合理更加有效,需要准确可靠而又迅速地收集、处理、传递和使用情报信息。这里信息情报包括组织内外经济环境、市场、技术、资源、文化等内容。事实证明,许多决策的失误是由于信息资料不全,沟通不畅造成的。因此,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科学有效的决策。

2.沟通是使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通过沟通,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组织成为一个整体。当组织内做出某项决策或制定某项新的决策时,由于各个体的地位、利益和能力的不同,对决策和制度的理解和执行的意愿也不同,这就需要互相交流意见,统一思想认识,自觉地协调各个体的工作活动,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沟通可以明确组织内员工做什么、如何来做,没有达到标准时应如何改进。可以说没有沟通就不可能协调一致的行动,也就是不可能实现组织的目标。

3.沟通是组织内成员之间,特别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关键工作群体是主要的社交场所,员工通过群体内的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挫折感和满足感。因此,沟通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并满足了员工的社交需要。组织内人际关系如如何,主要是由沟通的水平、态度和方式来决定的。

4.沟通也是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与政府、社会、顾客、供应商、竞赛者等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组织要按照客观规律和市场的变化要求调整产品结构,遵纪守法、担负社会责任,获得供应商的合作,并且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获得优势,这使得组织不得不与外部环境进行有效的沟通。由于外部环境永远处于变化之中,因此,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变化,不断地与外界保持持久的沟通。

二、组织信息沟通过程和基本要素

信息沟通意即信息传递或交换的过程。信息存在的价值本来就是为了进行传递,只有经过传递并为人们所接收的信息才真正称得上是信息。这就必然存在着信息沟通。所谓信息沟通,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团体,通过一定的联结渠道,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过程。狭义的信息沟通仅指信息传递者将一种信息经过一定的途径传递给信息接受者的过程。广义的信息沟通还包括人们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和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目的。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交流情报和信息的过程。

信息沟通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沟通必须涉及两个人以上;②沟通必须有一定的沟通客体,即信息等;③沟通必须有传递信息的一定方法,如语言、书信等。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信息要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传递,信息接收者接收到信息并理解信息,产生相应的反应。如上司正在与部下谈工作,但部下因家庭变故心事重重,注意力无法集中,上司所说的内容他根本没有听进去,虽然他似乎在听,但“心不在焉”,这就意味着有效沟通没有发生。

进行信息沟通还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①信息的发送者(信源);②信息的内容;③信息的流动渠道;④信息的接收者(信宿)。一般由信息的发送者发布的信息,经过编码(即语言、文字等符号转换)进入某种信息渠道(文件传递、电话、电视频道、广播、面谈等)进行传播,最后经过译码(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传递给信息接收者,这构成了思想、意见或信息的沟通过程。信息沟通的过程一般包括六个步骤。

第一步,指信息传递者获得了某种信息,并且有传递信息的意向;第二步,指信息传递者将获得的信息用语言或文字等符号来表示,以便信息发送;第三步,指信息沿着一定的途径(或通道)传递出去;第四步,指信息接受者由通道接收到信息;第五步,指信息接受者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转化为接受者的主观了解;第六步,指信息接受者依据对信息所了解到的情况,加以判断,以采取不同的行为措施。此外,信息接受者可以将行为的结果通告信息传递者。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信息沟通过程是由五种因素构成的。其一是来源,即信息的发送者;其二是信息,可采用语言、文字、电码、图案、符号、数字等形式表示;其三是渠道,即信息传递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其四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信息传递所达到的对象;其五是信息反馈,即信息沟通的效果和检验。此外,在信息生成、传递、接收的过程中,信息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干扰。同样,这几个因素可用一个简图来表示信息沟通的全过程。

信息沟通一般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信息沟通的社会性。信息沟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沟通过程必须由信息、信息发送者、接受者以及一定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渠道组成,因而是在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只有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信息沟通才得以进行。二是信息沟通的动机性。信息沟通的选择性。这一特征一方面是指信息发送者必须选择传递信息的方式、途径和传递对象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指信息接受者也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兴趣、目标进行有选择性的信息吸收。四是信息沟通的互动性。是指信息沟通过程会依据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相互作用的程度而发生变化。如相互间作用减弱或消失,信息沟通的强度会减弱或消失;反之,相互间作用越强烈,信息沟通会越紧密。

三、沟通的类别

(一)按通道不同可以划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1、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渠道指的是按组织内部明文规定的途径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它和组织的结构体系息息相关,主要包括:按正式组织系统发布的命令、指示、文件、组织召开的正式会议,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或同事之间因工作需要而进行的正式接触。正式沟通渠道传播的信息又称“官方消息”。由于信息的发布者往往是代表组织本身,因此有一定的权威性。按照信息流向的不同,正式沟通又可分为下向沟通、横向沟通、斜向沟通、外向沟通等形式。

正式沟通渠道是组织管理中的沟通主渠道,大量的沟通工作依赖于正式沟通渠道。由于正式沟通渠道带有强制性,比较规范,井然有序,约束力强,沟通效果好,因此,在组织管理中一般的信息都要通过正式沟通渠道下达及反馈。正式沟通的弱点是:传播线路固定、呆板,沟通速度较慢;中间环节多,信息易损耗;对人的素质要求较高,信息易失真。

2、非正式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