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管理学
4635600000032

第32章 管理预测和决策(2)

有人认为,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变化最快的,至少在20世纪下半叶是如此,是技术环境。自上世纪50年代之后兴起的以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信息产业、网络化等为主的新技术革命,给当今世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新的科学理论的产生直接丰富了管理理论,新的管理工具、管理手段的运用,对管理实践产生的影响是深远和重大的。如远程办公系统的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在控制制度中广泛运用,对组织机构、管理思想、合作方式等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随着技术革命的速率加快,这种影响将越来越突出。

4.人文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社会环境中由文化诸要素及与文化要素直接相关联的各种社会现象而构成的实际状态。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念、价值观念等。文化水平会影响居民的需求层次;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会禁止或抵制某些活动的进行;价值观念会影响居民对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及组织存在的态度;审美观念则会影响人们对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成果的态度。这里的人文环境主要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的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伦理等。这些也可以看作是管理的文化环境因素。与其他的外部环境因素不同的是,这种外部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是无形的、潜在的。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和作用不是像政治法律因素那样以规范化的制度形式存在,也不是像科学技术那样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载体那样容易直接感受。文化因素是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通过人们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而人们的行为恰恰又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要分辨出哪些是文化因素发挥作用的结果比较困难。对文化因素的认识常常需要长期地在具有这种环境的社会中生活才能够亲身体验到。置身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的组织,必然要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组织应当充分认识文化的作用及作用方式,强化组织的文化环境意识,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组织文化。

5.自然环境

国人做事,向来重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说“天时”主要与国家政策相关的话,那么,“地利”则主要取决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资源状况等自然因素。前述的四个环境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它们都属于社会环境,是人们在一定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总和,它强调的是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及在生产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衍生出来的其他各种社会关系。与社会环境不同的是,自然环境强调的是外在物质要素的条件、状况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和影响。对于组织而言,它往往是指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条件的各种自然禀赋,常常表现为组织经营地域内的能源供应情况,自然资源的种类、品位、储量、分布和开采利用的程度,铁路、公路、水运、客运的条件等等。

所以,自然环境有时也被称为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制约组织活动特别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某个时期对某些地区采取倾斜政策时尤其如此。比如,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的开放政策吸引了大批外资,促进了投资环境的改善,给原已处在这些地域的各类组织提供了充分的发展机会。

气候条件及其变化亦然。气候趋暖或者趋寒会影响空调生产厂家的生产或者服装行业的销售,而四季如春、气候温和则会鼓励人们远足郊外,从而为与旅行或郊游有关的产品制造提供机会。自然环境是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础,而且为所在地区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没有地下蕴藏着的石油,许多中东国家难以在沙漠中建造绿洲。我国许多农村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初期也正是靠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资源开采而逐渐积累资金的。资源的分布通常影响着工业的布局,从而可能决定着在不同地区的不同产业经营的企业的命运。

四、组织外部环境的特性及评估

(一)组织外部环境的特性

1.复杂性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是指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因素是既有经济因素,技术、文化方面的因素,又有政治、社会方面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既有对组织直接发生影响的,又有间接发生影响的;既有一种因素对组织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的情况,也有多种因素同时对组织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的情况。因此,组织必须全面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着重分析那些对组织影响重大的环境因素,并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才能掌握各种活动的主动权。

2.变动性

外部环境的变动性是指组织的外部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只不过有的变化是渐进的,变化比较缓慢,不易察觉和把握;有的变化是突变的,很快就会对组织的活动发生直接的影响,引起组织的足够重视。不过,无论是对渐变的部分,还是对突变的部分,组织都应当及时掌握和分析有关的信息和情报,把握环境因素变化的趋势,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来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

3.交叉性

外部环境的交叉性不仅是指组织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更指组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交织着对组织产生的影响。它们的相互作用使得人们有时候很难看清环境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二)组织外部环境的评估

由于上述三种特性的作用,使得组织面临的环境总是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虽然不同组织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变动程度不同,使得不同组织的外部环境的构成非常具有个性化,但在环境的不确定性这一点上却只是程度的不同。罗宾斯在其经典教材《管理学》中提出了一个“环境不确定性矩阵”来对不同组织的外部环境的特性进行评估。在这一矩阵中,罗宾斯采用了“环境的复杂程度”和“环境的变动程度”这两个评价指标,其中每一指标又细分为两种情况:当组织外部环境中的影响变量较多,环境的复杂程度就高,反之环境的复杂程度就比较简单;当组织环境的构成要素经常变动,我们称之为动态环境,反之则称之为稳定环境。

环境的不确定性根源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当环境的构成要素比较复杂或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时,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便凸现出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就会提高。从图4-2可以看出,相对于环境的复杂程度而言,环境的变化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更大。因为当环境不稳定的时候,环境的复杂程度无论高低,环境的不确定性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如第Ⅱ象限的“高不确定性”和第Ⅳ象限的“高一中程度的不确定性”)。而当环境稳定且环境比较复杂的时候,环境的不确定性却下降到“低一中程度的不确定性”。这实际上也意味着组织在对付环境复杂性方面的能力要比对付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

(三)分析对环境的依赖性及环境的不确定性的方法

在管理学中,对环境依赖性和变动性的分析可以采取环境量度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要测度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等打分,比较各种因素得分的高低,由此可以确定对外部环境中的哪些因素依赖程度较高,高到什么水平;其次要了解是哪些因素在变化,变化的趋势怎样。这种方法在具体运用时,考虑到组织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动一般都是通过外部环境中的其他组织的行为反映出来的,如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就是由政府制定政策、竞争者采取的战略、供应商和用户的要求等表现出来的。所以,对环境因素的量度实际上就归结为对有关组织的性质以及行为的确定和量度。对环境依赖性的分析步骤是:

1.列出主要与之发生往来关系的外部组织;2.对受外部组织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分等打分;3.列出这些组织与本组织所发生的往来活动对本组织的生存及发展影响程度,并对各种因素进行分等打分,分等打分可以组织专家评估小组来完成;4.加权计算各个外部组织的影响得分;5.比较各个组织得分的多少,分析是否符合实际,对于不符合实际的进行一定的调整;6.确定组织对各种外部组织的依赖程度。

五、管理与环境

(一)管理者与环境

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变化的。环境的种种变化,可能给组织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其一是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如新市场的开发,新材料的采用,新产品的问世等都会给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其二是给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挑战,要求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如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产业结构在不断地变化,老的、劳动生产率低的产业被淘汰,新的、劳动生产率高的产业兴起,就迫使被淘汰的产业中的企业要积极地进行产品、技术、生产等的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当然,组织本身的行为既是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反过来又是影响环境的因素。组织的规模越大,对环境的这种影响力也就越大。但是,从总体上来讲,环境仍然处于决定性的地位。

关于管理者的作用存在两种认识,一种是管理万能论,另一种是管理象征论。管理万能论认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这一组织本身的素质,组织效果与效率的差别在于管理者决策与行动的好坏;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当组织运行良好的时候,管理者应该受到嘉奖,而当组织运行不良时,也必须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这是当前的一种主流认识。而一些观察家发现,组织成败很大程度归因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比如一家汽车加油站一个月来其汽油销量猛增,经理受到了嘉奖,但调查后却发现原来是周围的加油站听闻汽油下个月要涨价,因而主动减少了汽油的销售量。显然,这里良好的业绩不能归因于管理者的行动,而应归因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力量。因而,管理象征论认为管理者对组织成果的影响是有限的,要深刻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约束;在组织成功与失败中,管理者所起的实际作用并不大,他们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并从事其他管理活动,只不过是以此作为控制和影响的象征。

关于管理者作用的争论,目前理论界达成的共识是“现实是两种观点的综合”: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全能的;虽然管理者的行为要受到内部的组织文化和外部环境的双重约束,但管理者仍然有自己的自由决定权,在这个权限范围内,管理者要对组织的绩效负责。

实际上,如果考虑到环境的不同,“管理万能论”与“管理象征论”之间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以“环境的不确定性矩阵”区分的四类环境为例,如图4-2所示。当环境为“(Ⅱ)高不确定性”时,管理者对环境的控制力大大下降,在这个时候管理者的作用很大程度符合“管理象征论”;而当环境处于“(Ⅲ)低不确定性”时,管理者对环境的控制力非常强,他必须要为组织的经营成败负责,这时管理者的作用符合“管理万能论”的认识;而当环境处于“(I)低一中程度不确定性”和“(Ⅳ)高一中程度不确定性”时,管理者的作用就是“两种观点的综合”,在一定范围内有自己的自由决定权,但要受到外部环境与组织文化的双重约束。

(二)管理职能与环境的不确定性

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在承担其职务时必须执行的职责,通过管理职能的作用,管理者协调好组织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并实现组织的目标。由于管理职能在协调组织内外部环境之间平衡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职能也必须要有相应的改变。我们可以根据“环境的不确定性矩阵”来图示在不同的环境下,管理职能应该有什么样的不同,如图4-2所示。

(三)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环境对管理的影响,具体来说可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环境是管理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任何一个管理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的,企业、机关、医院、学校的都是如此。

他们要面对政府、社会,要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要和周围的机构和人打交道,依赖自身的条件开展各项活动。没有这样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或者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不能为管理系统提供适当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么这个管理系统也就无法存在和发展。在水源充足、牧草茂盛的草原上,人畜兴旺,祥和幸福。在干涸的沙漠里,沙进人退,人们再也无法生存下去。

2.稳定的环境是管理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

任何一个管理系统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没有稳定的环境,管理系统就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功能。在混乱的环境中,组织机构被破坏,管理的等级链被打破,组织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

稳定的环境无论对国家还是企业,都是必要的。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深刻的教训。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工厂停产,田地荒芜,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现在我们国家空前发展,因为我们有了正确路线,有了稳定的环境,全国人民安定团结,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3.管理环境制约管理系统的活动内容和方向

人们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从宏观环境来看,人们对环境只能够服从或加以改造,不能脱离实际做一些异想天开的事。从微观条件看,对人们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也会起一定的制约作用。在千里冰封的哈尔滨,人们用天然的冰雪资源,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精彩的冰雕展览;反之,在骄阳似火的海南岛,搞这样的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管理者必须适时地因地制宜地开展管理活动,并根据环境决定管理活动的内容和方向。

一切背离环境,脱离实际的事,注定会失败的。

4.管理环境制约管理系统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效率

如前所述,管理环境制约着人们的活动内容和方向,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规定了管理的过程,制约着人们实施哪些管理职能。不仅如此,管理环境还会影响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

比如环境中的资源要素,资源丰富、品质优良,花费相同的劳动,就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资源贫瘠、品质低下,花费相同的劳动,获得的经济效果会相去甚远。

(第二节)预测技术

一、预测的概念

(一)预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