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奇妙的微观世界(科学新知丛书)
46354400000019

第19章 一些世界性难题

从古原子论的提出,到夸克模型的建立,历经两千余年。在探索微观世界漫漫征途中,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敲开了原子的大门,揭示了原子核的秘密,确立了强子结构的夸克理论,所有这些令人鼓舞。然而,微观世界奇妙无穷,深奥莫测,尚有许许多多未开垦的处女地,有些未知领域属于世界性的难题,等待人们深入研究,探寻答案。现就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概述如下。

μ粒子之谜

μ粒子是轻子族中重要成员,早在1937年人们就结识了它。六十多年过去了,人们还没有认清它的卢山真面目,仍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迷惑不解。

μ粒子在宇宙射线中被发现时,就给人们以假相。误认为是核子间相互作用的传递者,为汤川秀树提出的核力介子理论找到了依据,着实让人兴奋不已;可进一步研究发现,μ粒子与强相互作用无缘,它担当不了这个角色,令人啼笑皆非。直至π介子降临,才使问题圆满解决。

μ粒子与电子堪称孪生兄弟,除了质量不同以外,其他性质没有什么两样。可电子在构造多姿多采的大自然中,占据重要位置,可谓个小神通大;而μ粒子呢,它来到宇宙间起什么作用,扮演什么角色,至今人们还不清楚。这是摆在世人面前一个未解之谜。

μ粒子很不稳定,寿命只有2.2×10-6秒。在宇宙间生存短暂,很快便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为电子与中微子,即

μ-→e-+e+νμ

相应的反粒子也同样存在这种关系:

μ-→e++νe+μ

π介子也是很不稳定的一种粒子,寿命也仅有2.6×10-8秒,很快衰变为μ粒子与中微子,其过程是

π-→μ-+μ

π+→μ++μ

从这些衰变关系中,人们不难看出π、μ、e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π介子的衰变是μ粒子的一个重要来源;μ粒子衰变为电子又是它消亡的重要渠道。π介子与电子e的作用是十分明确的。依据π→μ→e变化关系,μ粒子存在的意义能悟出点道理吗?

寻找分数电荷

1833年,法拉第通过实验总结出著名的电解定律,从而揭示出电荷存在基本单元;1881年,爱尔兰物理学家斯通尼提出电荷的最小单位为“电子”,意为电荷的量子。电子电荷用符号e表示,它是物体所带电荷的最小单元,任何一个物体所带电荷都是电子电荷e的整数倍。例如,某一物体,或某一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用Q表示,则有

Q=ne

n为正整数,取值为n=1,2,3,……百余年来,电荷这种量子化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至于为什么会是这样,还没有找出正确地解释。

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探索强子结构中,夸克理论明确指出,组成强子的夸克带有的电荷,不再是电子电荷e的整数倍,而是13e的整数倍。比如,u夸克、c夸克、t夸克所带电荷为23e;而d夸克、s夸克、b夸克带电量为-13e。分数电荷的提出,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因此,引起物理学界普遍兴趣与关注。

分数电荷的存在,仅仅是一种理论预言,是否符合实际,还需要通过实验验证。于是,便掀起一场寻找分数电荷的热潮。1977年4月,在铌球实验中,发现±23e电荷存在的迹象;继而,1981年,又有人证实了这个结果。近十几年中,这方面实验情况的报道尚不多见。因此,寻找分数电荷,仍将是高能物理学中,做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带入21世纪。

夸克禁闭之争

大量确凿的证据,断定强子是有内部结构的,而且夸克模型已被世人公认。于是,众多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大型加速器和探测装置,采用各种各样的实验手段试图发现自由夸克,这些夸克能够独立存在,就好像脱离原子的自由电子那样。让人们真的从实验中能够目睹夸克的风采,而不是强子的面孔。然而,从夸克模型诞生至今,已经过去了30多年,却始终没有见到自由夸克的踪影。

一方面,有大量实验事实表明夸克的确存在于强子中;另一方面,人们又一直看不到独立的自由的夸克。这是为什么呢?粒子物理学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目前之所以没有发现自由夸克,是因为轰击强子的炮弹能量还不够大,以至于无法将夸克从强子中分离出来,自然看不到。按照这种观点,寻找自由夸克仅是个时间和条件的问题。传递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粒子,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经过20余年苦心探寻,随着高能量正负质子对撞机的问世,终于如愿以偿。寻找自由夸克的难度会更大,所需时间也会更长。为此,美国曾计划投资上百亿美元,建造一台世界上最大的超导超级对撞机(简称SSC)。这项巨大工程,给物理学界带来了惊喜和美好的前景。但由于耗资太多,1993年10月,美国国会做出了停建的决定,使得这一宏伟计划变成了泡影,物理学界众多科学家陷入了难以言表的震惊。

现在众多的粒子物理学家,倾向于认为夸克被囚禁在强子中,要想将夸克从强子中分离出来,需要施加无限大的能量。比如,要想将π介子中的夸克与反夸克分开,使之成为独立状态,外界必须提供无限多的能量才能办到,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加速器再大,也不可能将粒子的能量加速到无限大。因此,人们只能看到强子,无法看到自由的夸克。夸克将永远被囚禁在强子内部,根本不存在自由夸克,这种现象称为“夸克禁闭”。但在强子内部,束缚夸克的能量却非常小,它们几乎可以自由活动。

自由夸克是否存在的问题,是新的世纪之交物理学面临的两大难题之一。今后,寻找自由夸克的任务仍很艰难,结果如何,人们正期盼新的世纪中能给出圆满的回答。

质子真的不会衰变吗?

1974年,物理学家乔治和格拉肖提出将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统一起来的重要理论,称为大统一理论。在这种理论中,预言了重子是不稳定的粒子,它也可以发生衰变。既然如此,就引发出一个令人费解的难题:质子是重子家族中重要成员,也是最轻的重子,毫无例外,质子也必然会发生衰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向认为质子是绝对稳定的,从来没有人观察到质子衰变的事例。理论推算,质子的寿命可长达1031年。这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相当于1031个质子,在一年中仅有一个质子发生衰变。假如利用水中的质子进行实验的话,在一年之内,要想能够观察到一个质子发生衰变的事例,实验中需要用100吨的水。因为1吨水中大约含有1029个质子,100吨水中包含的质子数刚好相当于1031个。

近20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诸如美国、日本、印度、西欧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为了排除来自宇宙射线的影响,实验需要在地下深处进行。比如,在深山洞里,或者在废旧的矿井中进行。在制作好的大容器中,装入1000吨水,并且在许多部位安装上探测器,一旦有质子衰变发生,立刻可以记录下来。依照理论计算,一年当中,应当观察到10个质子衰变的事例。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未有观察到质子衰变事例的报道。

质子究竟会不会发生衰变,这是粒子物理学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关系到大统一理论的前程与命运。因此,继续深入探寻质子衰变的实验研究,将成为21世纪一项世界性的重要课题。

大统一理论

19世纪,完成了电与磁现象的统一;1983年,传递弱相互作用媒介粒子的发现,标志着弱-电相互作用统一的实现。进而寻找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共同本源,将它们统一起来,又将成为一种罕事。而弱-电相互作用的统一,也为实现强-弱-电相互作用的统一展现了美好的前景,而大统一理论实现的关键在于寻找质子衰变的事例。

近些年来,有人大胆地提出,存在于自然界中,表面看起来性质完全各异的4种基本相互作用有着共同的本源。进一步揭示它们更深层次的微观机制,探求共同基源,将它们统一起来,是科学家们长期梦寐以求的。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更大的统一理论,即所谓的超统一理论,这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理论工程和实验工程。

强、弱、电、引力4种相互作用,尽管它们的作用强度彼此相差悬殊,性质千差万别;但实验中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作用强度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强弱与粒子所处的状态密切相关。同一种粒子,在能量足够高的情况下,它表现出来的弱作用可以变得很强,而强作用又可以变得很弱,这样便可减小它们之间强弱的差距。这种情况说明,各种相互作用的弱与强不是绝对的,同时也反映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另外,各种相互作用的传递机制是相同的,都是依靠中间媒介粒子来实现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各种相互作用彼此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很可能在更深的层次中有其共同的本源,这4种相互作用只是同一种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正如我们在第五部分中谈到的:质子与中子统称为核子,质子和中子只是同一种粒子的不同带电状态。

理论物理学家常常希望把一些表面看来彼此分离的现象,归结于一个简单的理论。一旦这项工作取得成功,便标志着物理学史上一次大的飞跃。电磁现象和弱-电相互作用的统一都是有力地证明。因此,对于各种相互作用,寻根探源,把它们统一起来,已成为物理学界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能量加速器与先进探测装置的诞生,为人类探索粒子间各种相互作用的统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深信,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的潜心研究、艰苦努力,这幅诱人的画卷一定会展现在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