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46346500000043

第43章 天风

乾上巽下

【原文】

:女壮,勿用取女①。

【注释】

①(gòu),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上巽下)。上卦为乾,乾为天;下卦为巽,巽为风。天下有风,吹拂万物;阴阳交遇,万物盛壮。在《彖》《象》看来,用喻君王在上,颁教命于下,风行天下,洽合人意,治道大行,所以卦名曰。,当读为遘,《说文》:遘,遇也。”即交合之意。卦与卦卦象相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组卦。壮,借为戕,伤。取,借为娶。女壮,当为梦占辞,即求筮的人以梦中之事求占吉凶。

【译文】

卦:梦见女子受伤。筮遇此卦,不利于娶女。

【原文】

《彖》曰:,遇也,柔遇刚也①,“勿用取女,”不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②。刚遇中正③,天下大行也。之时,义大矣哉。

【注释】

①柔遇刚,本卦的基本结构是,初六阴爻居于下,其余五阳爻居于上。意为阴爻初生,即所遇者皆为阳爻,故曰“柔遇刚”。

②品,种类。品物,犹言物类,万物。咸,皆。章,犹言茂盛。

③刚遇中正,本卦九二阳爻,为刚,居下卦中位,九五阳爻,为刚,居上卦中位,均得其位。像君子得位,行贞正之道。

【译文】

《彖辞》说:,就是相遇的意思,即指初六阴爻与其余五阳爻相遇。卦辞所讲的“不利于娶女”,因卦的卦象是一阴爻与五阳爻相遇,像一女遇五男,他们之间是不能长久相处的。卦象又显示:天地相构,阴阳交流,万种物类成长壮大。九二阳爻、九五阳爻分别居于下卦、上卦之中位,像君臣分居其位,秉行中正之道,因而正道大行于天下。天地相构,阴阳交流,合乎时宜,循乎时序,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原文】

《象》曰:天下有风,。后以施命诰四方①。

【注释】

①后,君。诰,告。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乾,乾为天;下卦为巽,巽为风,可见天下有风,是卦的卦象,君王观此卦象,从而效法于风之吹拂万物,施教化于天下,昭告四方。

【原文】

初六:系于金①。贞吉。有攸往,见凶。赢豕孚躅②。

《象》曰:系于金,柔道牵也。

【注释】

①金,这里指黄铜。(nǐ),高亨说:“织布帛的一种工具,缠线于其上,线之一端系于机,此物东北人呼为‘闹子’,闹即之转音。”系于金,是梦中之象,求筮者以此求占吉凶。本卦六爻皆以梦象为占。梦中之象多为日常生活中现象的反映,无深义。《象》不甘以平易解之,故作高深之辞,这是布道者惯用的手法。

②羸,瘦弱。豕,猪。孚,读为桴(fú),牵引。躅(zhízhú),徘徊不前的样子。

【译文】

初六:细柔之线牵附于黄铜子之上。这是吉利的贞兆。若占问有所往,则必逢凶险,就像瘦弱的猪被不情愿地拖回来。

《象辞》说:细柔之线牵附于黄铜子上,是说柔物被牵制于刚物,以像柔弱者依附于刚强者,则获吉利。

【原文】

九二:包有鱼①,无咎,不利宾②。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③。

【注释】

①包,《释文》:“包,本亦作庖。”即厨。包有鱼,梦占之辞。

②宾,这里用如动词,犹言宴请宾客。

③义,读为宜。

【译文】

九三:厨中有鱼。占得此爻,没有灾祸,但不利宴请宾客。

《象辞》说:厨中有鱼,有鱼无肉,乃小康之象,不宜大肆宴请宾客。

【原文】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①。厉,无大咎也。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注释】

①肤,肉,臀无肤,犹言臀部负伤。次且,借为趑趄。马融说:“却行不前也。”此句为梦占辞。

【译文】

九三:臀部负伤,行走困难。占得此爻,有危险,但尚无大的灾难。

《象辞》说:行走困难,因为没有人扶持。

【原文】

九四:包无鱼。起凶①。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注释】

①起,孔颖达说:”起,动也。”

【译文】

九四:厨中无鱼。筮遇此爻,有所动作必遭凶险。

《象辞》说:厨中无鱼之爻,显示其人必遭凶险。因为九四阳爻而居阴位,像君王失其权位,脱离民众。

【原文】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殒自天①。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殒自天,志不舍命也②。

【注释】

①“以杞”三句,沙少海先生说:“以,这里通倚,训缠着。包,这里通匏。包瓜,犹言匏瓜。章,训文彩。含章,犹言很有文彩。天,这里声假为颠,训头顶。殒,训掉下。”天,《象辞》解如字,与经意不合。此句记梦中之象,但无贞兆之辞。

②不,高亨说:“当读为否,否,闭塞不通也。舍,借为。志不舍命,即志否命,谓其志闭塞不得行,则舍弃生命也。”

【译文】

九五:匏瓜缠着杞树生长,隐印的瓜纹很好看。忽然从头顶上方掉下一个瓜来。

《象辞》说:九五爻辞讲的隐含文彩,即指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秉含中正之德。自天上殒落,说明高尚的志行不得施行,故舍命而殉志。

【原文】

上九:其角①,吝,无咎。

《象》曰:其角,上穷吝也。

【注释】

①,遭遇。“其角”也是梦象。

【译文】

上九:遭遇野兽,处于它的角锋之下,不是好兆头,但没有大的灾难。

《象辞》说:遭遇野兽,处于它的角锋之下,因为上九阳爻居一卦之尽头,像人处于穷困之境地。

【解析】

在周代,算得上极其重要的事的,只有战争与祭祀,因而受到极度重视。除此之外,其他一切事,饮食男女,婚丧嫁娶,种田经商,生老病死,冬去春来等等,都在小事之列。隆重的仪式,繁琐的规程,艺术的装点,虔诚的态度,深邃的智慧,统统都奉献给了祭祀和战争,“小事”是不配享用的。

这一卦所记,正是梦中所见的生活琐事,并且确有梦的特点:事与事之间没有逻辑联系,思路有很大的跳跃性,一会是婚姻,一会是出行,一会是瘦猪,一会是厨房中的鱼,一会是臀部受伤,一会是地瓜掉下,一会是与野兽搏斗,显得稀奇古怪,纷纸杂陈。

这些梦象本身是偶然出现的,同储存于脑中的记忆表象有关。古人不理解这一点,以为是神秘的征兆;而后世的说《易》者,却一本正经地要从中去发掘深意,未免荒唐可笑,正如缘木求鱼,完全找错了地方。

【故事】

卦主要指的是阳刚遇到中正的阴柔,阴柔的发展,达到最高境界时甚至可以左右社稷的发展与安危。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名,原籍并州(今山西)文水人,因才貌出众,十四岁被召入宫,成了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被迫入感业寺为尼,后来高宗又把她召回宫中,她入宫后谦虚谨慎,“卑辞屈体以事后,”深得王皇后的欢心,不久晋升为宸妃。

武则天虽为弱女,但性格刚强。当年太宗有匹烈马叫狮子骢。性情暴烈,没人敢骑它,也没人能制服它。武则天说:“我能制服它,但须有三件东西。”太宗说:“要哪三件东西”?武则天说:“我要一条铁鞭,一把铁锤,一支匕首。马不听话,我就用铁鞭抽它;再不听话,我就用铁锤锤它,还不听话,我就用匕首刺死它。”武则天执政后,就是用这种驯马精神控制群臣,维护自己的统治。

当了宸妃并不能满足武则天的欲望,她更高的目标是当皇后。在封建社会,废立皇后事关国家大局,必须得到朝臣的支持。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但李绩、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却很支持。永徽六年(655)十一月,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

显庆五年(660),武则天开始参与朝政,她的眼睛又紧紧盯住了皇位。首先,她利用佛教制造登基的舆论。当时和尚法明等编了一部《大云经疏》,宣扬武则天是弥勒佛的化身,应当称帝。为此,她下令全国各州都要建立大云寺,藏一部《大云经》,由高僧向群众宣讲,利用宗教迷信为她夺取皇位制造舆论。其后,武则天又令酷吏付游艺纠合数百人“劝进”。后来,文武百官、和尚、道士等六万余人也跟着上书,表示拥护改唐为周。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改国号周,号“圣神皇帝”,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执政以后,继续推行唐初的基本国策:坚持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压抑部分士族,扶助新兴庶族;反对民族压迫,保卫边防安全。

大凡开明的皇帝,都重视农业的发展。武则天很重视农业,她责成北门学士编写《臣轨》,亲自作序,并下令把《臣轨》作为举人考试的科目和九品官品必读之书。又敕令续写了《兆人本业》,颁发给朝集使,要求地方官搞好农业生产,这些政策对农业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在政治上武则天则压抑贵戚和部分士族,提高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武则天称帝不久,使令许敬宗、李义府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修订《姓氏录》的原则是:“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因此,许多以军功得五品官者,都被列入士族,武氏被定为第一等。门阀旧族在《姓氏录》中虽然有名,但他们却不得不与被他们瞧不起的军功官僚并列,这实际是降低了他们的身份。武则天修《姓氏录》对门阀制度的破坏,远远在唐太宗修《氏族志》之上。

武则天广泛罗致人才,发展了科举制度。隋和唐初举人答卷,没有糊名制度,评卷时容易营私舞弊。武则天改革科举中试卷管理办法,采糊名制度,使评卷人不能了解答卷者的姓名,以利于人才的选拔。她创立“自荐”和“试官”制度,在各阶层中广泛招揽人才,结果使“天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物,不曾试练,并与美职。”在乾封以前吏部选人每年不越数千,垂拱以后,每岁常至五万。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以新官僚代替被罢黜的老官僚,尤其要以官位收买天下人心,寻找自己的支持者。但是,不可否认,武则天确实发现、任用了一批贤能俊杰之士。如文臣之中富有才干的狄仁杰、姚崇、魏元忠、杜景俭等;武将中有善于统军御敌足智多谋的娄师德、裴行俭、王孝杰、唐休景等;还有能急言直谏的李昭德、俭有功等。

对于西域的安全问题,武则天也是比较重视的。从七世纪开始,吐蕃奴隶主贵族逐渐强大起来。咸亨元年(670),薛仁贵军在大非川覆没,西域四镇被吐蕃占领。长寿元年(692),王孝杰率兵大破吐蕃军,夺回了四镇,然后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屯兵镇守。万岁通天元年(696),吐蕃乘武则天反击契丹的时机,以和亲为名,企图诱骗武则天放弃安西四镇,并要求分给突厥十姓的土地。武则天派颇有远见的郭元振出使吐蕃,郭元振回到神都以后,向武则天建议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武则天采纳郭元振的正确意见,使吐著奴隶主贵族的阴谋未能得逞。后来虽然失掉碎叶,但其他三镇一直掌握在唐政府手中,武则天在处理西域问题上是有历史贡献的。

作为封建女皇,武则天在执政时期,也有一些弊政。她用人较滥,主要是重用武氏家族,如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武攸绪、武攸宁、武攸暨等。这些人不学无术,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却长期担任宰相、尚书、总管等要职,影响极坏。武则天的面首也是她依靠的力量之一,如薛怀义,自得到武则天宠爱以后,立刻飞黄腾达。他曾四次担任行军大总管,掌握数十万武装,多次战败,却被武则天重用达十年之久。

武则天晚年穷奢极欲。她迷信佛教,建筑兴泰宫等,“功费甚广,百姓苦之”;作明堂,“凡役数万人”;又作天堂,“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内,所费以万亿计,府藏为之耗竭”;又作天枢,“买钢铁不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武则天统治时期,阶级矛盾进一步发展。当时阶级斗争最普遍的形式是逃亡。一种是逃赋役,即所谓“偷避徭役”;一种是逃兵役,即所谓“违背军镇”;再一种是逃荒,即所谓“因缘逐粮”。这实际上都是广大农民反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阶级斗争。

神龙元年正月,执政将近半个世纪的武则天患重病,她身边的嬖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乘机图谋皇位。宰相狄仁杰计议,由张柬之联络武将李多祚等人率兵入宫斩杀张易之兄弟,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复位,存在十五年的武周政权至此结束。李显再次登基,立即复唐国号,改元神龙,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皆如永淳以前故事。十二月,82岁的武则天死去,从而结束了惟一女皇统治中国的历史。

武则天死后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千百年来引得人们纷纷猜测。

1.德大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盖世,远非一块碑能容纳。所以一字不刻。

2.罪大说:武则天自知当政期间罪孽深重,与其让后世贻笑大方,不如一字不刻。

3.名号说:武则天死后与高宗和葬,自称皇帝或皇后都不合适,毕竟自己曾经领居天下,一代帝王,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所以立无字碑更为恰当。

4.评论说:武则天一生有功有过,是非曲直很难说清,还是让后人议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