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上坤下
【原文】
比①:吉。原筮②,元永贞③,无咎。不宁方来④,后夫凶⑤。
【注释】
①比,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坎上坤下)。比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坤,坤为地。水附大地,地纳江海,这是互相依赖亲密之象,所以卦名比。《说文》:“比,密也。”
②原筮,一称并筮,即同时再占。《广雅·释言》:“原,再也。”古时占卜之法,有三人同占者,则取决于多数。
③元下当有亨字。《左传》昭公七年即引作“元亨”。元(亨)永贞,皆贞兆辞。
④方,邦国。不宁方,犹言不愿臣服的邦国。
⑤后夫,这里指迟迟不来的诸侯。
【译文】
比卦:吉利。同时再卜筮,仍然大吉大利,没有灾难。卜问长时期的吉凶,也没有灾祸。不愿臣服的邦国来朝,迟迟不来者有难。
【原文】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也。”以刚中也①。“不宁方来”,上下应也②。“后夫凶”,其道穷也。
【注释】
①以刚中也,此以九五爻象、爻位为据。九五为阳爻,为刚,居上卦中位,所以说刚中。
②上下应也,此以全卦之象为据,本卦九五阳居最尊之位,其余五阴爻围绕于它,所以说群阴应刚,上下相应。
【译文】
《彖辞》说:比卦吉利。比,意思是辅佐,下属顺从上司。“再次卜筮,大吉大利,卜问长时期的吉凶,没有灾祸。”因九五之爻居于上卦中位,像君王有中正之德。“反侧不安的诸侯来朝”,因为众阴爻围绕一阳爻,象征众诸侯拥赞王朝。“迟迟不来者有难”,因为形势十分被动。
【原文】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译文】
《象辞》说:下卦为坤,上卦为坎,坤为地,坎为水,像地上有水,这是比卦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取法于水附大地,地纳江河之象,封建万国,亲近诸侯。
【原文】
初六:有孚,比之①,无咎。有孚,盈缶②。终来有它③,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注释】
①孚,古俘字。比,亲近,安抚。
②缶,瓦盆、瓦罐之类。盈缶,这是装满酒给俘虏喝。
③来,当作未。于省吾说:“来,疑未字之讹。古文,来未二字形近。终未有它,故言吉也。”它,意外,变故。
【译文】
初六:捕获俘虏,安抚他们,没有灾难。捕获俘虏,满盆满罐的酒饭招待他们。虽然可能有意外之患,但最后是吉利的。
《象辞》说:筮遇初六之爻,虽有意外之患,但最后是吉利的。
【原文】
六二:比之自内①,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注释】
①比,团结。比之自内,内部团结统一。
【译文】
六二:内部和睦团结,卜闻得吉兆。
《象辞》说:内部和睦团结,就不会失掉民心。
【原文】
六三:比之匪人①。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注释】
①比,和,与。匪人,不正派的人,即败类。
【译文】
六三:跟败类狼狈为奸。
《象辞》说:跟败类狼狈为奸,不是很可悲吗?
【原文】
六四:外比之①,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注释】
①外,外部,指邻国、邻邑等。
【译文】
六四:跟外邦联盟亲善,卜问得吉兆。
《象辞》说:外部亲附于贤明的国君,像臣下服从君上。
【原文】
九五:显比①。王用三驱,失前禽②,邑人不诫③,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④。邑人不诫,上使中也⑤。
【注释】
①显,外表,这里意为广泛,普遍。
②“王用”二句,君王命卫队从左、右、后三方将野兽驱赶集中,只留下前面一条路,让野兽奔逃。
③邑人,这里指猎区的老百姓。诫,借为骇。俞樾《群经平议》引《周礼》,“鼓皆诫。”《释文》:“诫,本作骇。”
④“舍逆”二句,舍,放弃。取,猎取。逆,背向。顺,面向。君主狩猎,舍弃转身逃窜的,捕杀迎面奔窜的,所以放走那些朝缺围方向奔跑的野兽。
⑤上,君上。使,役使,差遣。中,正当、合理。
【译文】
九五:普遍的和洽。君王采用三面包围的方法狩猎,网开一面,有意放走逃奔的野兽。老百姓对君王狩猎毫不惊惧。筮遇此爻吉利。
《象辞》说:普遍的和洽是吉利的,因为九五之爻处于上卦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放走向前奔逃的,猎取迎面奔窜的,这就是“失前禽”的缘故。老百姓对君王狩猎毫不惊惧,因为君王平时行事端正。
【原文】
上六:比之无首①,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注释】
①比之无首,亲密非常,但勾心斗角,谁也不服谁。
【译文】
上六:小人朋比为奸,勾心斗角,无法形成一个团结的中心,这是非常危险的事。
《象辞》说:小人朋比为奸,勾心斗角,无法形成一个团结的中心。当然没有好下场。
【解析】
上卦先讲战争,接着讲团结、外交。古人真是聪明无比,深谙“胡萝卜加大棒”的真谛。真正能王天下的人,必定能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施展软硬两招,绝不会四面树敌,把自己逼到火山口上,也不会不以实力为后盾而盲目亲善妥协。
团结和外交也是一门大学问。上下左右,圈内圈外,国内国外,东西南北中,都要纳入视线之中。对弱者,为其撑腰打气。对叛逆,三面合围,给一条出路。对强者,谦恭又不失节。对君子,彬彬有礼,动口不动手。对小人,威胁加利诱。手腕众多,可操作性很强,可借鉴的历史经验也不少,反正,要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海之内皆兄弟,普天之下皆王土。讲团结,搞外交,请不要忘了这个道义上的准则。
【故事】
诸葛亮为了在蜀汉同曹魏的战争中有一个可靠的后方,对南中地区采取了攻心为上的策略。对南中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头领——孟获更是七擒七纵。这是本卦强调“团结求安定”的典型案例。
诸葛亮七擒孟获
孟获是南中地区(今云南、贵州、四川部分地区)少数民族的领袖。刘备死了以后,孟获趁机反叛。诸葛亮为巩固大后方,分兵三路讨伐孟获,一举将孟获活捉。孟获不服,道:“我是中了你们的埋伏才被捉住的。如果是硬拼硬打,你们不是我的对手。”诸葛亮笑道:“好,那就放你回去,我们再打一仗。”
诸葛亮放走孟获,众将有些不解。诸葛亮说:“此次远征,并非争地获城,而是为了使南中地区各民族百姓甘心服从我们蜀汉,以后不再叛乱。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众将叹服。
孟获离开蜀营,收拾残兵败将渡过泸水,将所有船筏都渡靠南岸,又命令大、小酋长率本部人马修筑土城,企图借泸水天险和土城死守。诸葛亮从当地人那里了解到泸水下游150里处的沙口水浅,可以扎筏渡过去,于是派大将马岱率3000人马在土人带领下夜半渡水,奇袭孟获,再次把孟获活捉。孟获仍旧不服,诸葛亮再次将孟获释放。
诸葛亮一连六次活捉孟获,又一连六次释放孟获。孟获屡战屡败,本部兵卒均无斗志,孟获便向马戈国主请来三万藤甲军。藤甲军身穿藤甲,刀枪不入,弩箭射在藤甲上也不能穿透,蜀兵接连吃了败仗。但是,藤甲军的藤甲有一个致命弱点,藤甲是用油反复浸泡过的——怕火。诸葛亮发现了藤甲军的致命弱点,将藤甲军引入一个狭窄的山谷中,截断藤甲军的归路,在山谷中放起火来,藤甲军被烧得焦头烂额,全军覆没,孟获再一次被活捉。
诸葛亮传下命令:放孟获回去,让他整顿兵马,再决一胜负。孟获满面惭愧,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情。我虽然不是读书之人,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这样不懂羞耻呢?”说完,跪倒在地,脱掉一只衣袖,露出胳膊,向诸葛亮请罪。诸葛亮问:“你真心愿意臣服吗?”孟获回答:“我们世世代代要铭记丞相的再生之恩,怎么敢不服?”诸葛亮于是传令摆下酒宴,宴请孟获及各路酋长,仍旧让孟获任南中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头领。从此以后,孟获对蜀汉忠心耿耿,南中地区成了蜀汉征伐北魏的可靠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