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建设面对的是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因此,生态农业模式实质上就是指某一给定的区域或经营单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及农业经济发展形势,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能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优化生产与迅速发展经济,且能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具体方式。
生态农业模式的哪几种主要类型
生态农业模式的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类型:
1.时空结构型。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地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
2.食物链型。这是一种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地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
3.时空食物链综合型。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类型。
什么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见图4-1)。
1.具体形式: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
(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
(3)猪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日光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
2.经济效益:
(1)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方米可增产2~5公斤,增收5~6元,年节省化肥开支约200元。
(2)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
(3)沼气点等年节电60元,节煤130元。
(4)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打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陋习,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5)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的旧面貌。
什么是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
“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模式。
1.具体形式: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实行厕所、沼气、猪圈三结合,圈下建沼气池,池上搞养殖,除养猪外,圈内上层还放笼养鸡,形成鸡粪喂猪、猪粪池产沼气的立体养殖和多种经营系统。
2.特点: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的配套发展和良性循环体系。
3.好处:“一净、二少、三增”,即净化环境、减少投资、减少病虫害,增产、增收、增效。每年可增收节支2000~4000元。
什么是“稻—萍—鱼”立体生态模式
“稻—萍—鱼”立体模式是以水稻为主体的4层次立体结构。第一层是鱼坑,鱼沟上的瓜、豆、果(葡萄);第二层是水稻;第三层是红萍;第四层是水中的鱼。多物种共生、水陆相交错,即是立体的种植业,又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结合。
1.合理设计鱼坑、鱼沟。坑沟面积根据对鱼、稻的要求而定。一般占本田的8%~10%。
2.选择适应稻萍鱼田的鱼种。稻萍鱼以红萍为主要饵料。应选择以摄食红萍的草食性鱼类为主、辅之杂食性鱼类。适宜的鱼种有草鱼、罗非鱼、鲤鱼、鲢鱼、泥鳅。
3.选择适宜稻萍鱼田生长的萍种。适宜的萍种有细绿萍、卡洲萍、小叶萍、红萍。根据萍种对温度要求不同,采取多萍混养,延长稻田红萍供应时间。
4.选择适宜的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灌排自如,有稳定水体环境的稻田。
5.培育壮秧。选择抗病性强,抗逆性好,耐淹、叶片直立的丰产良种,培育无病害的壮秧,以利早发,提高成穗率。
6.适时排灌。水稻生长前期、分蘖要求浅水,鱼体尚小,应掌握浅灌原则。后期随鱼的生长和水稻拔节对水分需求更多,逐步加深水层。
7.合理施肥。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基肥、轻施、早施追肥;提倡化肥基施,追肥深施,和根外追肥等方法。
8.科学使用农药。选择对水稻病虫害具高效、对鱼类属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如:三环唑、多菌灵、井冈霉素等。掌握农药的安全用量,采用适宜的施药方法以细雾或迷雾的喷雾方法施用农药。施药时间宜在晴天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施药。
9.加强鱼的饲养管理。适时补充饵料,注意鱼病和敌害的防治以及防逃等措施。
10.“稻、萍、鱼”模式综合效益。水稻产量可提高5%~7%;增加鲜鱼产量,减少稻田病虫害和杂草危害,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红萍的肥效。
什么是“猪-沼-果(菜、菌、药、花)”模式
“猪-沼-果(菜、菌、药、花)”能源生态经济模式,在南方非常有代表性。所谓“猪-沼-果(菜、菌、药、花)”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把猪禽养殖和林果、粮食、蔬菜、食用菌种植连接起来,畜禽粪便入池发酵生产沼气,沼气点灯、做饭,沼液浸稻种、喷洒果树以增强抗逆性,沼渣肥田或种菜、种菇,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提高产出率,显著地增加农民收入。
什么是桑基鱼塘生态模式
桑基鱼塘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一个完善的生态模式。这些地区地势低洼,水患严重,当地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特点,把低洼地挖深为塘,把挖出的泥土覆于四周为基,塘内养鱼,基面种桑、种作物,形成了一个“基种桑,塘养鱼,桑叶饲蚕,蚕屎饲鱼,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生产格局,成为一个基塘式人工生态系统(见图4-2)。
桑基鱼塘具有生态的适应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它把桑、蚕、鱼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物质良性循环的生态模式。现在桑基鱼塘已发展成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稻基鱼塘等多种基塘式的农业生态模式。这样桑(蔗、果、菜、稻)—蚕(畜、禽)—鱼—桑,水陆结合,鱼桑共存,动植物互惠互利,相辅相成,成了江南水网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一种主要模式。
什么是农牧交错带家庭生物经济圈模式
该模式是从西北风沙区农牧交错带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沙地中,以甸子(甸子,指散布在沙坨与沙沼之间的低湿草地或沙质平地,面积大小不等。一般在10~30亩,最大的可以超过万亩)为核心,围出50~100亩一块的土地,农牧户在这块地上建房安家,庭院中修建畜棚暖圈,棚圈内还可建沼气池。以庭院为中心点,向外延伸,院外甸子地上开垦出10~20亩农田,沼渣、沼液供院内菜园和院外农田作有机肥,以改良沙质土壤。农田带内打1~2眼灌溉用的塑料管小机井,并建围栏。农田带之外是牧草带,牧草带之外是栽植乔、灌木的防风林带,林带之外是固沙杂草带。这样就可以使中心农田不受风沙、牲畜践踏和干旱的危害,保证稳产高产,长期稳定地解决一个3~5口人家庭的吃饭问题。
什么是“粮饲-猪-沼-肥”生态模式
1.基本内容:
(1)种植业由传统的粮食生产一元结构或粮食、经济作物生产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饲草作物三元结构发展,饲料饲草作物正式分化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为农区饲料业和养殖业奠定物质基础。
(2)进行秸秆青贮、氨化和干堆发酵,开发秸秆饲料用于养殖业,主要是养牛业。
(3)利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用于种植业生产。
(4)利用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同时生产沼渣沼液,开发优质有机肥,用于作物生产。主要有粮-猪-沼-肥、草地养鸡、种草养鹅等模式。
2.主要技术:秸秆养畜过腹还田、饲料饲草生产技术、秸秆青贮和氨化技术、有机肥生产技术、沼气发酵技术以及种养结构优化配置技术等。配套技术包括作物栽培技术、节水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等。
3.主要形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两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4.经济效益:
(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
(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
什么是“林果-粮经”立体生态模式
“林果-粮经”立体生态模式国际上统称农林业或农林复合系统,主要利用作物和林果之间在时空上利用资源的差异和互补关系,在林果株行距中间开阔地带种植粮食、经济作物、蔬菜、药材乃至瓜类,形成不同类型的农林复合种植模式,也是立体种植的主要生产形式,一般能够获得较单一种植更高的综合效益。我国北方主要有河南兰考的桐(树)粮(食)间作、河北与山东平原地区的枣粮间作、北京十三陵地区的柿粮间作等典型模式。
主要技术有立体种植、间作技术等。配套技术包括合理密植栽培技术、节水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我国“农田林网”生态模式与配套技术也可以归结为农林复合这一类模式中。主要指为确保平原区种植业的稳定生产,减少农业气象灾害,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条件,通过标准化统一规划设计,利用路、渠、沟、河进行网格化农田林网建设以及部分林带或片林建设,一般以速生杨树为主,辅以柳树、银杏等树种,并通过间伐保证合理密度和林木覆盖率,这样便逐步形成了与农田生态系统相配套的林网体系。
主要技术包括树木栽培技术、网格布设技术。配套技术包括病虫害防治技术、间伐技术等。其中以黄淮海地区的农田林网最为典型。
什么是“林果-畜禽”复合生态模式
“林果-畜禽”复合生态模式是在林地或果园内放养各种经济动物、放养动物等,以野生取食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饲养,生产较集约化养殖更为优质、安全的多种畜禽产品,接近有机食品。主要有“林-鱼-鸭”、“胶林养牛(鸡)”、“山林养鸡”、“果园养鸡(兔)”等典型模式。
主要技术包括林果种植和动物养殖以及和种养搭配比例等。配套技术包括饲料配方技术、疫病防治技术、草生栽培技术和地力培肥技术等。以湖北的林-鱼-鸭模式、海南的胶林养鸡和养牛最为典型。
什么是“稻—鱼—禽”生态养殖模式
“稻—鱼—禽”生态养殖模式利用中稻收割后长达7~8个月的闲置时间,进行鱼禽综合立体养殖,降低了养鱼和种稻成本,从而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
1.田间工程设施。
(1)选择稻田。要求通风向阳,水源方便,无污染,排灌自如,田埂坚实,保水力强。
(2)加高田埂。四周应加高加固,使养殖水深平均达1米以上,形成季节性或永久性池塘水体,并依周边地势开好避洪沟,以防暴雨淹没或洪水冲毁养殖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