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并且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智力的发展并不是年龄本身带来的变化。比如,受教育少的人,其智力测验分数肯定低于受教育多的人。现在60岁的人,若他们在年轻时所受的教育少于现在30岁的人,那么这两个年龄组所测得的智力差异只能反映教育标准的历史趋向,并不能反映年龄本身带来的变化。心理学家P·图登哈姆的研究表明,在相同年龄上测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士兵的智力,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士兵的智力有显著差别,后者得分更高,这表明教育标准的普遍差别,而不是绝对的年龄差别,是导致智力发展和智力差异的因素之一。
纵向法研究是指对相同被试的人定期进行追踪的研究,回避了教育水平和随年龄而变化的智力发展之间的混淆。国外有一项研究:从近2万人中经过分层取样,选出500名被试者,从20~70岁,分为10组,每组男女各25人,纵距为5岁,进行第一次测验。时隔7年后,用同样测验材料再次对原有被试者测验。结果发现,当把前后两次测验成绩作比较时,平均分数不是下降,而是提高。比如,语词理解能力、空间知觉能力、推理能力、计数能力等,随年龄逐渐上升,一般都是在55岁或60岁以后才开始下降,而且下降速度甚慢,既不像横断法研究那样智力到了30岁以后便下降,也不像横断法研究那样显示急剧下降趋势。
智力与性别
性别与学习成绩
学习是如何定义的呢?广义上来说,学习是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大多数有关的研究表明,在配对联想、辨别学习、偶然学习、模仿学习等方面两性差异不大,但也有个别研究认为存在性别差异。布洛沃曼研究发现,女性眼睑条件反射形成比男性快,这可能与女性焦虑性程度较高有关,在排除焦虑的隐蔽条件反射中,女性的优势就消失了。在14岁联想研究中,只有H·斯蒂文森对12~14岁的学生的研究发现,在高智商的学生中,女生反应刺激时抽象形式的联想成绩高于男生。有的研究认为,8~9岁的女孩对概念识别和对正误的暗示分辨优于男孩,而9岁的男孩对声音的辨别优于女孩。对偶然学习的研究发现,回忆银幕上无关刺激时,女性优于男孩。模仿学习的性别差异与模仿的内容、性质有关,女性倾向于模仿他人的着装打扮,男性倾向于模仿攻击性行为。
狭义上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男女两性平均智商接近,女性智商分布较均匀,男性的标准误差明显,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男女智力发展速度和水平有所不同,这种智力的性别差异对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测验的平均成绩男女差异不大,学习成绩连续分布的两端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也就是说,女生成绩分布较均匀,而男生成绩优、劣者都超过女生。我国一项近2000人的样本调查发现,初、高中男女学生平均成绩中,语文和英语学科女生始终领先,数学和物理学科男生优于女生;随年级升高差距扩大,各门学科成绩最低分者多为男生。对1049名中小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测验的结果表明,男生能力测验成绩高于女生,但学科考试成绩却低于女生,说明学科成绩与学习能力的关系男生不如女生密切,男生的学习潜能大于女生。
引起男女两性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女性发育比男性要早1~2年,脑的成熟也相对较早,智力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使女孩在小学阶段学习比男孩好。男女两性脑的优势发展差异对学习成绩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右脑发展的优势使男生的空间知觉能力、数学能力较强,自然科学成绩优于女生;左脑发展的优势使女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较强,语文和外语成绩优于男生。
对学科的兴趣爱好程度一般与学习成绩成正比。我国对万名在校学生学习兴趣测验研究发展,学科爱好的两性差异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出现,对语文、外语的爱好,女生人数一直超过男生;对数学、物理的爱好,男生超过女生。对学科产生兴趣的原因,男女之间也有明显差异,男生较重视理性因素(课程重要、成绩好等),女生较重视情感因素(老师教得好,对自己较关心等)。
男女认知方式是不同的。女生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擅长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和模仿,主要靠从书本和教师讲课中获得知识。小学和初一,学习内容比较简单,考试时语言分量较重,记忆背诵的内容较多,对女生较为有利,学习上的暂时成功强化了女生的机械记忆,阻碍了抽象逻辑思维力的培养和发展。初二以上,学习内容越来越复杂,难度增加,女生机械记忆优势作用下降,简单套用模式不能适应学习的要求,而男生的理解记忆、抽象逻辑思维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发挥了作用,学习成绩赶上并超过女生。
人的性格差异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小学和初中阶段,女孩文静礼貌、细心认真、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容易获得教师的好感,取得好成绩。但是胆小害羞使她们对一些抽象的疑难问题或需要综合分析的理论概念,虽一时难以理解又不好大胆提问、及时纠正错误,造成某些知识基础不扎实,影响了以后的学习;对学习中的失败常归因于自身不够聪明,又使她们对难度较大的学习缺乏自信心。男孩由于成熟相对较晚,活泼好动,粗心大意,主动努力程度不如女孩,学习潜能没有充分发挥。E·莫里林对一群低于应有成绩的五年级男生进行个性测验,发现他们的测验成绩比原先期望的高。表明他们实际上是在学习,只是不愿或不能取得教师期望的分数。到高中和大学以后,男性的好胜心、独立性和挑战性使他们在更为困难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而取得比女性更多的成功。
性别与心理
当一个人刚出生作为一名婴儿存在时,只有生物学的性别差异,没有心理行为的性别差异。最初的差异表现为性别偏好,大约在出生后第二年,男女儿童开始出现对游戏活动和玩具的不同兴趣。
4岁左右有了较明显的稳定的偏性选择,男孩爱好活动量大的身体运动类的游戏和汽车、建筑材料等玩具;女孩则愿意参加坐着的游戏,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喜爱与这些游戏有关的玩具。4~6岁的儿童开始表现出性别定型行为,随着年龄增长,男孩的性别定型发展比女孩更迅速、完善和巩固,而女孩常表现出跨性别的兴趣,从事跨性别的活动,直到成年以后。
大量研究证明,心理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在两性之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从出生到青春发育期,女性心理发展占优势;青年发育期开始,男女心理发展总体上趋于平衡,但心理发展的性别特征和性别差异是明显的。到目前为止,男女两性在言语发展、空间知觉、数学能力、行为的攻击性这四个方面的差异已基本得到确认;在社会化、受暗示性、自信心、解决问题的方式、对成就的趋向等方面存着差异,但证据还不够充分;在触觉感受性、恐惧与忧虑、主动性、竞争性、支配性、顺从性和关心他人品质等方而是否存在差异还不能确定。
心理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
认知方面的差异研究说明从13岁开始,男性空间知觉能力明显优于女性。8~9岁男孩在看图计算方块、辨别方向等包含空间能力的测验中就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在拼板、走迷宫等测验中,男孩的速度和精确性超过女孩。有些研究认为,女性触觉、嗅觉、痛觉的感受性同于男性,知觉速度较快,对声音的辨别、定位及颜色色调的知觉优于男性,而男性在接受外来信息时,发达的视觉通道能弥补其他通道的不足。男女记忆方面的优势不同,女性机械记忆力强,短时记忆广度超过男性;男性的理解记忆、长时记忆优于女性。男女的思维发展总体上是平衡的,但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速度及水平不一致,学龄前女孩略高于男孩,差异不显著,小学到初一差异逐渐明显。初二以后,男孩思维发展速度迅速赶上并超过女孩,并出现明显的具有两性特色的思维优异发展的差异。女性倾向于形象思维和思维的艺术型,男性倾向于抽象思维或思维的抽象型。在思维力诸因素上也存在性别差异,事的比较能力男性优于女性;计算成绩女性优于男性。由于认知方面的性别差异,从12岁起男性的数学能力明显优于女性。
语言发展的差别从儿童期到青春前期,女孩言语发展一直优于男孩,在包括接受性和创造性言语任务及需要高水平言语能力的任务中,女孩得分均高于男孩。女性口头言语有明显的流畅性、情感性,很少有口吃等言语缺陷,男性的言语表达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哲理性。
性别与行为
从年龄上来说,男孩在社会性游戏中就表现出比女孩更大的身体侵犯性和言语侵犯性。男性的行为常易受情感支配,缺乏自制力而具有冲动性。
心理的性别的差异是遗传的生物学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研究表明,男女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染色体为XY,女性染色体为XX,这种遗传特性的不同是两性一切差异产生的基础。男女性腺分泌的不同激素不仅使两性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而且对两性的气质、性格等方面产生影响。例如,男性的侵犯性、攻击性行为就与雄性激素有直接关系。环境和教育对性别差异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因为心理的性别差异是男女两性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现实差异,环境和教育可以扩大、缩小、甚至消降遗传因素对性差的影响。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原因,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家庭分工的不同以及传统观念和偏见,使家长在给男女儿童选择玩具、取名字、服饰打扮、养育方式上有所区别,影响了儿童对自己角色行为的性别定型。对男女儿童不同的教育要求,不正确的教学方法,对性别差异起了强化的作用。由于每个儿童所接受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不同,男女心理发展的总体性差并不一定在每一个体身上表现出来,因此,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施行科学的、正确的教育,可以使男女两性在心理发展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劣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性别与数学能力
许多研究表明,男生的数学能力要超过女生,数学能力的不同是男女在智能方面的显著差异之一。数学能力包括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是抽象概括能力。内外研究表明,男性数学能力优于女性。在早期数概念的获得及小学代数能力的掌握上,男女间无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和年级升高,大体从12岁起,男性数学能力迅速发展,优于女性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美国心理学家贝勃拉等人在1972~1979年7年间运用一系列的学科考试方式对1万名七、八年级男女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研究,经10次测验,发现男生数学成绩比女生好。每次测验得分最高的男生成绩均超过得分最高的女生,男女生之间得分最大差距达190分,尤其是数学推论智力测验成绩优异者,女生仅占2~5%;1976年对八年级学生的一次测验,满分为800分,男生中有半数以上成绩超过600分,而女生却无一人达到600分。施米德伯格对2284名学生进行实验也证明,男性数学能力优于女性,随着难度的增高,差别增大,在心算简单问题时,男生正确率为51%,女生为49%;完善较复杂的等式时,男生正确率为52.4%,女生为46.4%;回答难度较高的数列问题时,男生正确率为65.2%,女生为34.4%。我国的一些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男生数学能力优于女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男性右侧大脑的发展占优势,使男性具有较强的空间能力,在对几何图形的识别和类型的辨认方面明显优于女性。
对数学材料公式、法则、解题方法等,女性一般倾向于笼统的感知和机械记忆,男性较多倾向于理解记忆,虽记忆广度不如女性,但记忆保持时间超过女性,这种记忆方式的差异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不大。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学习难度增大,女性机械记忆作用下降,男性理解记忆发挥优势,使男女性数学能力的差距扩大。
男生析综合能力较强,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优于女生,解题时能注意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女生倾向于形象思维;解题时较多注意部分和细节,对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把握较差,男生抽象概括能力的优势使他们在解决难度较大、灵活性较高的数学题时,明显优于女生。
初一以前,老师多采用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方式,着重于解题模式的教学,女生擅长模仿,演算仔细精确,容易取得暂时的成功,使女生原有的认知方式进一步得到巩固。初二以上数学学习内容难度明显增加,对抽象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女生不能适应,数学成绩下降,男生则恰好相反,学习潜能得到发挥,男女生差距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