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培养你的智商(名师解惑丛书)
46326500000001

第1章 智力素质概况(1)

智商的含义

智商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它们分别是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智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变世界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其中五个基本要素中,思维力是核心。

智商也称为智力商数,是用数值来表示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概念,智商IU=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所谓智力年龄是指一个人在智力测试所能达到的水平,如一个5岁的孩子在做5岁组儿童智力测试中能及格,在做6岁组智力测试中也能及格,但做7岁组的智力测试不能及格,那么这个孩子智力年龄为6岁,他的智商为6/5×100=120,一个孩子的智力年龄超过实际年龄越高,他的智商也越高。

智商的正常范围是70~130,平均100,100±15即85~115属于中等,115~130属于上等,130以上是超常,70~85属于中下,若一个孩子智商在70以下,不能轻易说他弱智,只有当这个孩子注意智商的检测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只能测孩子的智力当前的水平,不能测孩子智力的潜在能力,因为孩子的发育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在以后发展过程会有变化,而且只能对孩子的智力做量的评估,不能做质的评估,因为智商仅是一个数值,不能反映儿童智力的差异,能表明一个人的学习成绩更不能预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就,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应分6种,即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关系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我认知智力,目前我们所运用的智力测试不能把6种智力都测出来,所以仅在当前测试孩子智商差一些,不能说明将来的问题,有时在测试孩子过于紧张,影响测试结果,也不能说明孩子的真实情况,因为孩子的智商在60~70之间者,必须结合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析评估,若其社会适应低于同龄儿童,智商在70分以下,才可考虑智力发育落后,应加强教育帮助,而对智商高的孩子也不能放松教育。

智力素质状况

智力,对于人们来说是很熟悉的一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或看到,有时我们能凭经验来判断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实际上人们把智力作为一个日常概念来使用,把智力高低当作聪敏、愚钝的同义语。

在科学范畴,智力这一概念一般是指人的一种心理特性,包括观察、记忆、思维、语言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平时是看不到的,只有当这种心理特性表现在活动上时,才能显露出来。

事实上智力是一种潜在的,偏重于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一种以脑的神经活动为基础偏重于认识方面的潜在能力,其核心是抽象思维力。

智力是一种潜藏的智慧能量。现代科学的很多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有的智慧潜能是无限的。就人脑的记忆储存量来讲,有人认为人脑的记忆储存量达1012~1015比特,比目前储存量为107比特的电子计算机高10万~1亿倍。有的专家认为,人脑的信息储存量相当于5亿册书的信息。美国心理学家奥托则认为,一般人只运用了其总体智慧的4%;也有人认为有卓越成就的一些科学家,他们所运用的智力,也不超过其全部智慧的30%。有的心理学家指出,如果人们迫使自己运用自己潜能的一半,人们就轻而易举地学会40~50种语言,将一部苏联大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并顺利地完成十所大学的课程。美国心理学家陆哥感叹道:“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的地震,连年的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于他们自身的人类未被开发的巨大潜力。如此之多的现代人,其生活中心竟只是生活的安全,食物的充足,以及电视和卡通片的感官刺激。我等芸芸众生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人,或可以成为什么人;如此之多的吾辈尚未经历足月的心理和社会的诞生,却已经衰老死亡。”

显而易见,人的智力有着非常大的开发潜力,那么对潜能的开发由什么决定呢?许多人认为遗传因素是开发智力的内因,其外因则取决于环境和教育。也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利用。所以,人类对自己智力的开发也将是一个挑战性的战争。

通常来说,不同的人,智力的高低也是不同的。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能思维敏捷而反应灵敏,而有的人却迟钝、呆滞呢?有这样一个传说,汉高祖刘邦曾经召集大臣议论自己能成大业的原因。有的人说那是陛下厚赏功臣的缘故;还有的说,那是陛下功德无量。刘邦听了之后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马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也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不只是不同的人有着智力的差异,就是同一个人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能力的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它的表现是:有些能力发展成熟的早,有些能力则较迟。到了老年衰退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智力发展差异产生了既有智力开发得早的“神童”,又有智力开发得晚的“大器晚成”,但更多的表现为中青年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年富力强的黄金时代”,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期。而我们所谓的“神童”,也就是智商IQ,在130以上的超常儿童。这些智力超常的儿童在古今中外是屡见不鲜的。

但大量数据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最为完善的时期是在中青年阶段。古今中外的许许多多名人都是在这个年龄期间做出成就的。

举一个人人熟知的三国中赤壁之战的例子,这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中最为典型的。各方登台的指挥将帅年龄是:曹操54岁,孙权、孔明均为27岁,周瑜34岁,鲁肃37岁。在国外,爱迪生20岁取得第一项发明专利权;牛顿23岁发现万有引力;莱布尼兹20岁,在诺贝尔奖设立之后,以1901年至1979年31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的301人统计表明,30岁至50岁之间是取得成果的最佳年龄。他们占获得诺贝尔奖总人数的75%。

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在31岁时就发现了镭,马司尼在21岁就进行了第一次无线电通讯实验,维恩29岁提出热辐射定律,爱因斯坦26岁提出光量子学说狭义相对论,杨振宁和李政道分别在34岁和30岁时,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下宇宙不守恒。这种例子列举不鲜。

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有些父母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认为孩子知识越多,智力就越高,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传统教育馆一直把知识看作永恒不变的真理的原因。只要分数高就是聪明,而成绩差就是低能儿,所以人们就十分注重成绩而以学业考试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人们往往避开了认识活动的主体,将知识作为一切的出发点。请看看我们的社会、父母从小就让孩子“读书”、报了英语班、钢琴班、数学班、绘画班,或者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剥夺了他们所有的时间而去学习、背书,而自己却包揽了孩子所有的日常事务。在他们看来,掌握了丰富知识就会提高智力水平,促进孩子的发展。

但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呢?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是知识积累的丰富却智力平平的死读书的“书虫”。他们只会死记硬背东西,但不善于触类旁通、旁征博引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而另一些人则比较聪明,但他们不喜欢学习,缺乏知识,成天无所事事,浪费光阴,成为无所作为的人。只有那种把知识和智力很好结合起来的人,才能使自己更加丰富,智力不断发展。

有的人在学习上,没门学科都是优秀,但智力的发展可能并不突出;相反,另一些人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智力水平高,反应敏捷、思路开阔,想象丰富。还有的人在小学、初中时学习遥遥领先,可到了高中以后就远远落在别人后面了,这种现象说明,知识的掌握和努力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规律。

现阶段有很多参加各种考试的人,可谓无一不通,却也无一专精。目前一流大学生们,个个都是高材生,尤其他们对如何整理教授们的笔记及讲义,更具绝顶功夫,令人咋舌。然而,他们事实上只不过是一群缺乏创造力的盲从者而已。

多年的研究证明,知识掌握的多少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智力的发展总要以知识,技能为中介。例如,以思维力的发展来说,儿童在思考问题时,他们总是利用已获得的知识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离开了知识的掌握,智力发展就会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因此,在知识与智力关系上,要有机地把二者结合起来,使知识的掌握和智力发展水平相一致。使知识比较丰富的人,在智力发展上也较高;反之,则智力水平低些。

古代有寒窗苦读的说法,一个学生从上学开始一直到升入不过十年左右,若以成绩而判断自己能否成才实在是愚蠢的作法。更何况,学习成绩不能判断你七、八十年生涯中的发展,所以用成绩评价你的智力水平实在是不合理。

实际上科学家们早就说过,分数并不等于智力水平。现实生活中有这么几类例子:

一种是智力水平很高的人成绩却平平或者很差;这些人徒有高智力但由于个人不努力或环境的影响,终究碌碌无为。

第二种是学习成绩很差但却留芳百世,对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英国著名政治家邱吉尔,学生时代成绩十分糟糕,在考试时候甚至交白卷,到高中毕业竟然未能升入大学,而改考陆军军官学校。就是这样,也重考了两次,第三次才勉强过关。

他孩提时期非常顽劣,偏科的十分严重,因此学习成绩一直很差。他的一位老师回忆起学生时代的邱吉尔,并且说:“这位个子矮小,脸色红润的男孩,不但是全班首屈一指的淘气鬼,也极可能是世界第一号的捣蛋鬼。”

邱吉读中学时,入学测验只能勉强通过,他通过英国一所历史悠久的公立学校就读,在那里的五年中,他喜欢英文并且成绩突出,尤其是作文最拿手,写出的佳作,程度高于同龄孩子之上。但他极端的的讨厌希腊文和拉丁文课程,常常不及格或刚及格。

邱吉尔曾经有这样一个趣事。据说当他拿出拉丁文试卷时,整张试卷上只有一个单词和一点墨水渍而已。当然这样的成绩不可取。但校长却批准他入学。他的理由是邱吉尔生为财政部长的儿子,就应该不会太差劲才对。

邱吉尔后来在回忆录中说过:“老师们看我平日喜欢阅读超越年龄而且很深难懂的书籍;但成绩却一塌糊涂,他们很难断定,我究竟是个天才,还是个智力不足的学生。”

邱吉尔后来历任英国经济部长,内政部长、及国防部长,1940年担任英国首相,他的文辞优美流畅,曾以《第二次世纪大战回忆录》赢得1953年诺贝尔奖项。

邱吉尔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成绩没有让人们断定邱吉尔的智力水平。

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在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差,以至于让人认为他是一个一个智力发育不全的人,他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庭,小时候的爱因斯坦,学习说话比一般正常儿童慢了许多,直到4岁时,他父母还认为他智力不全。

他在9岁时还口吃不清,法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同班同学背地里叫做“冥想家”。

爱因斯坦的班主任曾说爱因斯坦反应迟钝,人缘极差,几乎没有任何优点可言。升入中高级学校后,他只对文学、数学感兴趣,而对于古典语文、历史课厌恶之至,上课仍是心不在焉,常常漠然呆坐。教师们对他不用功深感气愤,不时以轻蔑的语气说:“爱因斯坦;你真是笨拙愚劣,不可救药!”

但他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却产生极大的兴趣,他把一些学校从未教过的高深书籍如:阿基米德、牛顿、斯宾诺沙、笛卡尔等人的理论著作钻研透彻。

发掘爱因斯坦数学方面优异资赋的是他的叔叔,在14岁时,他叔叔开始给他讲有关代数、几何的理论,16岁时他着眼于运动光学研究,并且在数学、物理方面充分显示出其特异的才能。

由于在光量子论方面的贡献,1921年他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无论遇到什么境遇,都遵循自定的两条座右铭“没有任何规律是绝对的!”,“独创己见,不落窠臼!”由此可见,爱因斯坦是一个思想独立,行为完全由自己主宰的科学家。

法国的历史著名人物拿破仑,然而了解他的人,却一定感叹小时候拿破仑是如何的调皮,厌恶学习,他小时候非常任性,而且人人都厌恶,不计任何后果而且好胜心非常强,他经常跟年长的孩子们打架,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坏蛋,他最热衷于率领附近的一些人和外地人打群架,甚至这成了他每天例行的公事。

拿破仑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7岁左右的拿破仑把自己关在房内练习算术题目,并在墙上涂写,排列数字,并以此为乐。

后来拿破仑进入军官学校,但由于他身材不高,反应迟钝程度实在令人诧异。他甚至无法将石头投到自己想要投的方向,射靶、骑马能力并不高明,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毕业证书上写着:“个性内向,不爱嬉戏、却格外用功。”

然而拿破仑却有极强的自尊心并且胸怀大志,满怀野心。他参加过数次世界性的国际战役,直到日后1804年登上法国皇帝的宝座。

以上我们讲了智力不是用什么学习成绩加以衡量的。研究指出,智力是千百万年来进化演变的成果,是自然实体——大脑的功能。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智力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人类在蛮昧时期,大脑的功能非常低下,只能指挥人们去干一些出于本能的,低下的活动,随着人们劳动能力的提高,大脑就越来越发达。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迅速的文明完全归功于大脑,归功于脑髓的发展和活动”。事实上,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世界文明程度超过了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而且近20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超过了过去几千年,而且在质上也无可比拟。

智商对成才的影响

事情发生在俄罗斯,有一个叫提格的孩子,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能拉手提琴。有一次,随母亲到贵族家干活,看到屋里的墙上挂着一架手提琴,随即拿下来去拉,并且忘记了自己的处境,结果让管家当做小偷关进了监狱,不久就含恨死在狱中。

在日本学者木地久的作中介绍过这样一个孩子,他父亲在其一出世就用各种手段开发其智力并向他传授各种知识,使他在3岁时能自如地用日语写作和阅读,3岁就完成了500多字的文章,上小学刚入学那天上午9点被编入一年级,到12点母亲去接他,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

8岁上中学,11岁进哈佛大学。由此看来此小孩智商颇高且非常聪明,但后来却离家出走,在一家商店作店员,一生碌碌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