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采用认知领悟疗法,首先诱导他详述发病过程及体验。起初他不敢回忆,怕诱发心动发速。医生作了保证并指出被压抑的恐惧感必须宣泄出来才能治好病。结果岳登诉完病史后感到如释重负,说在心里闷了三年的心病总算吐出来了。这时,医生趁机引导他进一步理清患病的前因后果,指出他:
1.因为存在被狗咬了就患狂犬病的不正确观念,所以把大夫的常识性告诫自我暗示为:可能染上狂犬病。咬你的是条小狗,是家养而不是野狗,而最关键的是隔着裤子没咬破皮肤,又消了毒注射了疫苗,所以你不可能染上狂犬病。
2.个性谨慎、敏感,对自身状况过度关心致使在一定情形下诱发了自己强烈的恐惧反应,不肯向他人透露也不敢回忆,结果使恐怖感被压抑到潜意识中以躯体不适的方式(心动过速)反应出来。日常生活中你所恐惧的对象还能勉强回避,但心律失常却回避不了,以致到处求治“心脏病”,也就掩盖并延误了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3.人在儿童时期常常惧怕某些动物,到成年期这种害怕感就消失了。你是成年人怎么能用儿童的方式对待动物呢?惧怕到这个地步是不是有些幼稚可笑?岳登对医生的分析表示理解和信服,承认自己“怕的太过分了”。
随后,医生用暴露疗法做进一步的治疗,医生在纸上写了“狗、犬、狂犬病”几个字让岳登看,岳登开始表情紧张,竭力回避,医生鼓励他大胆地看、大声念。半小时后,岳登逐渐平静下来并能自己书写这几个句。会谈结束时,医生要求他完成几项作业:(1)将“狂犬病”等字样写在纸上放在办公桌上随时看、念。(2)在三年前引发恐惧的地方走几次。(3)把自己发病过程反复向家人及同事诉说。两个月后,岳登再次来到诊所,他高兴地说,回家后按医生的嘱咐做了,症状已减轻了95%,现已敢与狗接触,也不怕刀剪了,心律失常没再复发。医生对他给以表扬和鼓励,要求继续锻炼。一年后随访,症状早已消失。
摘除灰色眼镜
走进咨询室的,是一位学生,男性,今年22岁,只见脸上的表情非常愁苦,一坐下来,就低着头叙说他的困境,言语中时常夹杂着叹息、停顿。他的头发、衣服显得有些凌乱、不整洁。似乎有一段时间没有洗澡换衣。他自述自己情绪低落,什么也不能使他提起兴趣,自卑感强烈,觉得事事处处不如别人,对未来生活失去了信心。
一年多前,来访者因不适应大学里紧张的学习和生活,逐渐产生抑郁情绪,伴有失眠,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后因学习成绩下降而产生明显的自卑感。平时容易心烦、焦虑,同学们说他是悲观主义者,看问题都是灰色的。人际关系十分紧张,对生活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有绝望感,曾经出现强烈的自杀念头。来访者的性格内向,自尊心很强,容易在众人面前害羞,比较敏感。没有精神病家族史。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是一种心理障碍,可是自己又解决不了,因此迫切渴望咨询者能帮助他,求治心切。经诊断,来访者所患的是抑郁性心神经症。
治疗一开始,咨询者就以朋友的身份出现,耐心和蔼地了解来访者的情况,让来访者感到咨询者对他的同情和关心,来访者说,他在家里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放松、温暖的心情。来访者讲述了自己的个人史:他从小生活在偏远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脚的农民,他是家中众多孩子中的一个,也是被人们认为是最有出息的一个。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是学校的尖子生,在全县也是有名的好学生。由于这种情况,造成了他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他很高傲,觉得自己能力超群、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另一方面,他又因为自己出身农民家庭而有一种自卑心理。上大学前,他对即将进入的全国重点大学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可上大学之后,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的预想相差很远,有一种现实的幻灭感。而且,他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过去那种总是名列前茅的优越感已经不复存在,不再有众多的同学羡慕他。他发现许多同学都各有特长,而他几乎没有任何特长和优点,相反,他的出身和口音受到一些同学的奚落和歧视。来访者感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并且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
经过来访者的自我分析,咨询者告诉他的“病”因主要是由于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适应不良。咨询者对他的这种情况表示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并且告诉来访者应该主动去适应环境,而不应等待环境来适应自己,要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来改变自己现有的状态。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俗话说,“上什么台喝什么歌”,不能总是沉湎在对过去的好时光的回忆当中,而要正视现状,开拓未来。由于采访者曾有轻生的念头,咨询者着重帮助他树立生活的信念。按照人本主义的观点,一个人出生后就具有许多发展潜能,只要环境适宜,这些潜能就会发挥出来。因此,解决心理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给来访者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使他的发展潜能诱发出来。咨询者通过尊重,温暖和同情,耐心启发和诱导来访者,使之对未来生活树立信心,激发他对生存的责任感。针对来访者的人际关系问题和自卑感,咨询者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了解。来访者自患“病”以来,因为心情不好,常因小事与同学发生冲突,闹得人际关系颇为紧张,几乎没有同学和他来往,这更加使他抑郁、焦虑,形成恶性循环。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类生活中,人际关系最为重要,如果一个人能生活在良好人际关系当中,他就可能实现自我。否则,容易产生心理异常。咨询者鼓励来访者主动和同学真诚交往,密切同学关系,努力改善人际关系,同时,在交往中要消除自卑感,在了解别人的同时了解自己,建立起自信。农村出身可能会有一些劣势,如家中经济条件可能不甚宽裕,但是不能代表全部,大家从四面八方进入大学,就都是站在同一条新的起跑线上。要想在大学中有所出色的表现,就要靠自身的努力了,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
经过几次治疗,来访者的心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心理上的负担也逐渐减轻,自信心又恢复了不少。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离校。
学生抑郁症
抑郁症是最常见,也是最不易认出的心理障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病态的抑郁症患者与一般的情绪低落相混淆,忽略了其严重性和危害性。缺乏把它当作心理疾病对待的意识。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缓慢、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患者终日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兴趣索然。对工作、学习、家庭、前途丧失信心。常有自责自罪观念,认为自己丧失了工作能力,成为废人。或对微不足道的小事加以夸大,罗列各种罪名,出现持续消极观念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抑郁症患者一般是厌倦地和沮丧地混日子。有一小部分变得缄默不语,卧床不动甚至木僵,需要别人喂饭,穿衣和照顾。
还有另一小部分病人则以相反的极端方式表示他们的绝望,它们焦躁不安,嚎啕大哭和抱怨。这些激越性抑郁症患者可以激动地来回走动、呻吟、吼叫、捶胸搓手。个别罕见的抑郁症病例甚至表现得完全失去了控制,像躁狂病患者一样,无目的地奔跑,喊叫、哭闹,有时甚至攻击他人。抑郁症往往会伴随一定的躯体症状,如胃口差,体重下降,面容憔悴苍老等。有些抑郁症患者反复或持续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气短、便秘、胃肠或心脏症状,而抑郁性症状反而被掩盖。这类患者往往容易被误诊为躯体疾病,有隐匿性抑郁症之称。
在抑郁的情绪支配下,患者往往自我贬低,自我谴责,他们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各方面都不如别人,认为别人都看不起他,厌烦他活动能力也大受抑制,就连简单的日常活动,如洗脸,扫地等,也需要下很大决心,费很大气力方能完成。
洛某是独生女,12岁,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视其为掌上明珠,爱护备至,期望极高。洛某生性活泼,聪明伶俐,上学后成绩一直十分优秀,不仅父母为之乐不可支,老师同学也都非常欣赏她,对她很是推崇。洛某本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出色,颇为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