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心理咨询站
46325000000006

第6章 家庭篇(3)

据保育员观察,骆某下列几种情境中最易出现以上行为:

(1)午餐前,看到保育员盛饭而他尚未吃时;(2)其他儿童进行训练活动,而他不能参加时;(3)当他正在进行的活动被禁止时。

根据骆某的有关表现,医生分析他的异常行为可能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是在上述三种情境下:由于他的愿望不能获得即刻满足,这种不良刺激使身体的肌肉过分紧张,从而发生动作和活动的失调。二是由于他缺乏语言及动作的表达能力,其他人无法理解他的要求,但是他又强烈需表达出来,从而引起情绪烦燥的表现。

针对骆某的主要症状及行为分析的原因,医生采用了放松疗法对他进行矫正。力图通过训练,帮助减轻紧张性的行为反应。具体采取的措施是:

在日常训练中,当骆某紧张时,医生以身体按摩为主,拟先从其僵硬的头部开始按摩,然后顺关节部分做90°—180°的旋转,使其慢慢放松肌肉,达到使身体放松的目的。接着,要求骆某模仿医生做抚摸头部,身体等轻柔动作,若他出现此类行为,就用食物给予正强化。当他发生撞墙,拍头等自伤行为时,医生便挽住他的手,帮助他减轻力度,抚摸自己的头,或者抱住他的头,如同平时训练那样抚摸其头部,直至其完全平静下来。除此以外,医生还给家长布置了类似的放松训练作业,以使家长和医生相配合,增强训练的效果。

这样坚持训练了一个月后,骆某的身体呈现出较为放松的状态,面部表情也从过去的麻木、呆滞而变得时常带有笑容了。

此外,最主要的效果还在于骆某情绪烦躁时的自伤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发作的频率由过去每天的两三次降低为每周两三次了。而骆某的身体运动也较过去有了明显改善,刚来时的走路蹒跚、跌跌撞撞的状态也取得了显著进步,甚至能独立跑步了。

宋某也是一个男孩,七岁,他情绪极不稳定,时而毫无缘由地大发脾气,用手抓人,嘴里发出“嘶—嘶”的叫声,时而会以极快的速度扑倒在地,令照顾者防不胜防。另外,他不允许任何人碰触他的头部,否则就会立刻发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由于极度不合作,他被逐出了幼儿园,其父母只得带他来看心理医生。他们反映,宋某在家也表现得精力过剩,极为好动,且常打碎东西,但他能够用简短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愿望,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

医生通过与宋某一段时间的接触和观察,发现他头部紧张,不能自如地转动;身体佝偻;腿部力量很小,单脚站立的时间很短(小于两秒),且不会双脚跳;动作非常僵硬和机械。而且,医生还发现,他这种情绪发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出现在他不愿从事某项训练时或想进行某项活动而被阻止时。在这两种情境下,宋某通常容易产生精神紧张而发生攻击性行为。

医生针对宋某的特点也采用放松疗法对其进行行为矫正。

主要实施过程分为两个步骤,首先,由于其精力充沛,好动,因此安排大运动量的身体运动使其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然后再让他尽量放松,体验这种松弛的感觉,并保持这种松弛的状态。

结合宋某具有一定语言理解能力的特点,医生注意在日常训练中交替使用安抚和强化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当他发作时,治疗者不加以斥责和阻止,而是面带微笑地以同情的语言进行安抚,在他不发作或发作停止10秒钟后,立即用实物或言语的方式加以正强化,使其抑制发作的频率。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后,宋某的状态获得了明显改善,身体动作协调多了,并且能够进行单、双脚跳跃和滚翻,头部的紧张也得到了缓解,过去不许别人触摸他的头部的现象也完全消失了。此外,他发脾气的次数也比以前大大减少,攻击性行为也不再多见了。

孩子为何变得乖戾

一天,咨询室进来一位显得十分焦虑的年轻妇女,尚未落座,他便开始介绍自己来咨询的目的。原来她有一个男孩,现已8岁,脾气十分乖戾,搞得她夫妻俩焦头烂额束手无措。一年前,她妹夫和妹妹两人因工作需要双双出国,留下一个4岁的男孩让她照管。从此她自己的孩子发生明显异常,脾气极易激怒,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哭大闹,经常欺侮小弟弟,有时连父母也敢骂。有一次父亲要求他穿一件衣服,他不愿意,就大发脾气,母亲拍了他一下,他又冲母亲大叫大嚷。吃饭时总是挑肥捡瘦,或者干脆就是不吃,需要父母再三催促才肯吃。她们夫妻俩总担心这个孩子有什么病,总是对他容忍迁就,有时实在受不了他的无理取闹,便加以责骂或殴打,这时他就变本加厉,大叫“不如死了好”,有时还叫父母去死。

这位少妇还说他孩子在学校表现一直较好,老师都认为他很聪明,学习成绩也都在90分以上。可不知为什么在家中就成了这副模样,实在是让他捉摸不透。

医生首先向她指出她儿子的行为表现并不怪异,目前许多独生子女都有类似的情况,劝她不要过分焦虑。至于孩子发脾气,医生说,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乱发,而是必有其心理原因,有时候发脾气可能是孩子表达情绪不满的方式;有时发脾气却是孩子应付环境甚至控制父母的一种手段。你的孩子的情形,可能两者兼而有之。他对你们对待他的态度、行为不满意,比如干涉他穿衣的自由,过分唠叨,随意碰他等。于是便以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医生进一步指出,孩子在家中作为独生子一直受到你们的宠爱娇惯,几乎占据了你们的全部时间、精力与情感。而当他的小表弟被迎进家中,情况就完全变了。他突然发现自己必须和这个小弟弟分享父母的注意力和感情。这种转变难免在孩子心中造成极大的困扰,使他感到无限的嫉妒与气恼,而当他直接向小弟弟发泄这些怒气时,却因所采取的方式不当,遭到责打。于是他转而采用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表达,如不好好吃饭,乱发脾气等。而父母对他的容忍迁就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不良行为,使他以此作为控制父母的手段,迫使父母对他更加关心和花费更多的精力。

这位少妇同意医生的分析,却又不知自己具体该怎么做。医生便又告诉她,你的孩子的问题同小表弟的出现有关。你们既然已经承担了照顾这个孩子的责任,就不应因为自己孩子的原因而推掉这一责任,况且这样做对教育自己孩子也是不利的。你的孩子已经8岁,又上了小学,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你们应跟他讲清小表弟为什么要和你们一起生活,告诉他别人有困难时应该帮助,还可给他列举一些别人帮助你们的事情,让孩子明白要热心助人的道理。

此外,还应让孩子帮助小表弟做些事,开始可间接做,这样可逐渐让孩子互相接近,在感情上相容。同时做父母的应该注意在小表弟面前多赞扬、鼓励自己的孩子、少一些指责,更不能当着小表弟的面打他、一旦孩子的脾气有所改变,他的饮食问题也会随之解决。只是在开始时需要父母狠狠心,“惩治”他几次,告诉他吃饭时间不吃,只有等到下顿饭。开始孩子可能不理会父母的警告,但真正实行一两次后,孩子有了饿肚子的经验,就会好好吃饭的。通过这样的“惩治”,可以让孩子明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要挟父母。

医生还建议她不要总把孩子留在身边,应该创造条件让他多和小伙伴一起学习、游戏,在同龄伙伴中孩子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心理品质,这对其健康发展十分重要。父母对于孩子不要管得过多,要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家长只做些指导就可以了。这样既可以表现对孩子的尊重,融洽亲子关系,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接受医生的指导后,这位少妇表示自己已明白自己孩子问题行为的症结所在,她会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以争取尽早调整孩子的心态,纠正其不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