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心理咨询站
46325000000015

第15章 学习篇(1)

学习心理的根源

1.学习动机不当

学习动机不当包括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动机过强,这二者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效能感。学习动机不足的主要表现为:无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习而学习甚至厌倦学习和逃避学习;学习动机过强的主要表现为:成就动机过强,奖励动机过强,学习强度过大。

例一:我是一位来自山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业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上大学后,忽然感到心中茫然,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有时候想到辍学在家的妹妹和年迈的父母我也恨自己不争气,可我的确找不到奋斗的目标与学习的动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上马马虎虎,盲无目的,上课打不起精神,我不是因为喜欢上网而荒废了学业,而是因为实在没劲才去上网聊天打游戏,我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状态?

例二:我今年已经大三了,一直优秀的我一向对自己要求很高,当然这也与家庭的期望有关,父母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严传身教下,我从小就知道努力与奋斗。在大学,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生涯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成绩要拔尖,英语二年级通过国家六级和托福考试,为将来出国留学做好准备;三年级入党,使自己的政治生命有所昄依;与此同时锻炼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于是,在大学我像一只陀螺飞速运转着,珍惜大学的分分秒秒,因为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我却发现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我忽然怀疑起自己的学习能力,我感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在失落,甚至多年积累的自信也受到挑战,对未来,我忽然担心起来,我该如何办?

从上面两封学生来信可以看出:他们二人都因为学习动机不当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不同的是前者是因为学习动机不足,后来是由于成就动机过强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当呢?

学习动机不足主要是学习动机不正确,社会责任感不强,价值观念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毅力不强,对专业不感兴趣,对自我的学业期望不足,学业自我效能感低。

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是个体学业期望过高,自尊心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恰当的估计,因而造成学业自我效能感下降,因而心理压力大;渴望学业成功而又担心学业失败,受表面的学业动机的趋使,渴望外在的奖励与肯定,特别是由于学业优秀带来的心理满足使学生更看重自己的学业优势,因为造成学习强度过大,引起心理疲劳。

对于学习动机不足的情况,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一是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与大学的目标,重新规划学业与人生;二是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特别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用自身的意志战胜惰性;三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业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于学习动机过强的自我调节,一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质,制订恰当的学业目标与学业期望,调整成就动机,与此同时,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好高骛远;二是转换表面的学习动机为深层学习动机,淡化外在奖励特别是学业成就的诱因,正确对待荣誉与学业成绩;三是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坚持不懈,便会取得预期效果。

2.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具有指向性、选择性和集中性。注意是人类学习的前提,没有注意,就没有学生的学习。注意在学生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大脑常常开小差,盯着黑板却心猿意马,自己不能控制思维飘逸;二是易受环境的干扰,教室外的小小动静都能引起注意力的转移,而且长时间不能静心;三是参加活动如体育运动或看一场电影后,久久沉浸在情节的回忆之中。

一是由于青年时期发展任务多,因而导致压力与心理冲突加剧;二是生活事件导致心理应激,如重要丧失、考试失败、家庭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经济困难、评优失败、宿舍关系失和等造成的思想负担重,精力分散;三是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焦虑过低,缺少压力与紧迫感。

首先是学会注意力转移,遇到生活应激事件与挫折,能够尽快从中解脱出来;二是适当强化学习动机,保持适当的学习压力与学习焦虑,并进行积极的自我激励与自我暗示;三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保持旺盛的精力;四是选择理想的学习环境,减少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并进行适当的自我监控。

3.考试焦虑

考试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是一种非常状态,要求考生的头脑清醒、情绪稳定。考试焦虑是一种严重影响考试水平发挥的情绪反应。考试是滋生紧张情绪的土壤,有的学生因考试紧张,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主要是由于求胜心切,加重了心理负担,求胜动机在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兴奋中心,致使其附近区域处于抑制状态,这会破坏知识之间的联系,妨碍了对知识的调动与提取,而记忆的暂时中断往往会加重焦虑情绪,从而加深考生对考试成绩得失的忧虑,于是导致恶性循环,容易造成错答、漏答或不知如何应答,在焦虑的状态下,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具体思维能力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导致考试失败。

考试焦虑的具体表现:一是情绪上表现出担忧、焦虑、烦躁不安;二是认知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看书效率低,思维僵化;三是行为上表现为坐立不安,手足无措;四是身体上表现为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心慌、睡眠不好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具有高度考试焦虑的学生在考前出现明显的生理心理反应,如:过分担忧、恐惧、失眠健忘、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在临考时心慌气短、呼吸急促、手足出汗、发抖、频频上厕所、思维浮浅、判断力下降、大脑一片空白;个别学生在考场上出现视障碍,如:看不清题目、看错题目、漏题丢题、动作僵硬、手不听使唤、出现笔误等等。

考试只是检验学习结果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学生更看重考试的外在价值,如获得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等各种荣誉,对其内在价值掌握知识却重视不够。造成考试焦虑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一是考试本身。如考试的重要性、难易程度、竞争程度等。越是重要的考试,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题目越难,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竞争程度越激烈,越容易引发考试焦虑。二是学生的学业期望。一般而言,学业期望越高的学生,对学习投入的精力越多,越看重学业成绩,因而对考试失败的恐惧越高,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而那些学业期望较低的学生,满足于六十分,一般不会产生考试焦虑;而当学业期望较低的学生面临学业失败时,也可能会激发其考试焦虑。三是知识掌握程度。我们经常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考试的难易是相对的,现在有一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下课不复习,推崇考前一周效应,本时学习不努力,临阵磨枪,匆忙上阵,面对考题,感到任务太难,便产生考试焦虑。四是考试压力的传递。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也会造成考试焦虑。如一些学生将考研重要的人生目标,考前以发誓言、写战书等方式激励自己的斗志,人为制造紧张空气,使部分学生感到考研失败可耻,整天笼罩在失败的恐惧之中。

主观因素:造成考试焦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五方面:一是个性气质特点。那些敏感、易焦虑、过于内向、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做事追求完美的学生在考试中容易出现考试焦虑。二是考试经验。学生多数在中学时代都有考试成功的经验,而进入大学后,偶然的考试失败会加剧这部分学生的考试焦虑,将过去考试成功归于题目容易、运气好,而将大学的考试失败归结为自己不聪明、能力差、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因而面临考试就会紧张焦虑。三是知识掌握与复习准备。如果复习准备不足,对考试没把握,自然会产生考试焦虑。四是对考试外在价值的过分重视,考试成绩与学生学业荣誉如奖学金,政治前途如入党,学业前途如研究生保送等密切相关。因而,学生会对考试成绩看重,特别是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恐惧考试失败的心理压力更大,更容易出现考试焦虑的症状。

4.学业绝望型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失去学习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自我封闭,抑郁孤僻;或者自我放纵,沉溺于玩乐、游戏、交友等方面,荒废学业。

更有甚者,自我封闭的学生可能会形成抑郁症;自我放纵的学生可能形成小团体,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造成不良影响。

尤其是进入初三或高三的学生,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如果不能对这些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引导,会更加刺激强化他们的这种心态,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对生活产生扭曲的理解,影响他们的一生。学生苏焕青初中学习成绩不错,考上高中后,放松了对自已的要求,与同学在外租房,沉溺于上网,成绩一落千丈,升上高三时成绩全级排名560名,我主动和他保持接触,积极沟通,让他信赖老师,愿意把他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告诉老师,进而让他的心理症结得以排遣;并且,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拉近和他的距离,才能为下一步工作作好铺垫。下一步我就积极鼓励他,帮他找回学习乐趣。通过积极的交流,帮助他对学习和高考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要自卑,对自己来说关键是重视走过高三的过程,让自己无怨无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关注他,多对他进行鼓励,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让他在学业上找到胜利的愉悦,找回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案例分析

文科的“料”?理科的“料”?

文理分科是众多中学生及其父母面临的一个重大抉择,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一个年轻学子的未来走向。由于父母与孩子在观念、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在选文还是选理的问题时有矛盾发生,有时双方的观点完全对立,若得不到妥善解决,极可能对该生今后的发展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

某同学在高二时就遇到了这一困扰,他酷爱文学,很想读文科,但父母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文科的风险性较大,逼其选学了理科。某同学当时就十分不满,后虽经老师做工作重又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了,但成绩逐渐有所退步,高考时未能如愿以偿上重点,而被一所一般院校录取。

进校后,由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学上,而对本专业课程用功不够,结果导致期末考试两科补考,这更使他感到自己不是学理科的“料”,自己的潜力在文科。此外,近年来他所学专业分配状况不佳,同学情绪很大也促进了他专业兴趣的丧失。

然而,学校规定专业课四门不及格将拿不到学位证书,这又使他十分担忧,深怕自己日后再补考,最终毕不了业,无颜见父母亲友。于是在寒假回来后也拼命学习,可效率极低,很多时候一晚上一道题也解不出来,为此经常气闷,情绪低落,一再怨自己选错了专业,走错了路。后来发展至一拿起书就头痛,晚上失眠,梦多,感觉“头紧崩崩的。”去医院检查,大夫说是神经衰弱。这种状况持续了半个多学期,眼看离期末考试只有一个来月,而他学习效率又这么低,某同学心情十分急燥,认为自己的脑子坏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都快变成疯子了。”苦闷之下,他想起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在听取某同学的主诉后,指出目前他学习上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兴趣问题;二是考试压力问题。同时医生采取先消除其对自我神经衰弱病症的恐怖和对考试的紧张情绪,指导学习方法,帮其渡过考试关,而后再同他探讨专业兴趣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对他进行帮助。

1.正确认识神经衰弱

心理医生明确告诉某同学,从目前你的症状来看是较轻微的神经衰弱。而神经衰弱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你的脑子并没坏,只是由于你长期的紧张,烦燥(包括高中时期),再加上半个学期来超限读书,缺乏调节而使大脑变得十分疲劳,但也仅此而已,大脑并未受损。只要你注意科学用脑,消除心理紧张,加强身体锻炼,再适当服药,很快就会好转。医生同时还就怎样科学用脑和科学地锻炼作了详细的知识性介绍。

2.考试应急问题

医生通过同某同学对话式讨论后揭示:你这么担心考试,不是因为学业太重,课程太难,而是你有一种预期焦虑,怕又考不好,怕又补考,怕补考门数多了毕不了业,怕为此使父母伤心失望。对还没有来的事情自我恐怖,使你愈想愈糟糕,越想越紧张,越紧张越抑制你的正常智力活动,这样,学习效率就低了。学习效率低,就想靠用功学习补回来,缺乏适当的调节,结果使学习效率更低,如此恶性循环,神经弦崩得紧紧的,人怎能不紧张、焦燥、忧心忡忡呢?而且你目前的紧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自信不够,认为“自己不是学理科的‘料’”因此你对专业科目兴趣不强。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催化剂”,对所学科目缺乏兴趣无疑会影响你的复习效果。效果差又强化了你那“不是学理科的‘料’”的心理,又进一步影响了自信心。如此又形成了另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现在的关键是克服“万一考不好就糟糕透顶”的消极自我暗示和增强能学好的自信心。通过同医生的质疑式讨论以及接受医生有关如何对付挫折的指导后,某同学终于下决心扔掉包袱、轻装前进。正如他在作业所写:倒也是,我再着急再紧张,复习时间也不会增加,更不会有谁能代替我复习。我成天去想去焦虑也没用。我把父母的期望一直当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应当摆脱父母爱的重负。况且我把补考看得太可怕了。现在我想通了,横下心来,背水一战。大不了再补考,只要我努力了就问心无愧。

接着,医生又同某同学就如何切实提高复习效率作了具体地讨论。比如,考期已临近,复习时间不够了,就不能按步就班地“整笔记、背笔记,做习题”,而应采取“弄清基本概念,重点做例题”的办法,在时间安排上,用最好的精力复习最临近考试的课程;在复习过程中,用“顺其自然”来应付“负性心理潮”(如困倦、分心、焦虑等)。

另外,医生还教给某同学简单的自我放松方法并嘱其每天坚持10—15分钟练习。

3.专业兴趣问题

要解决专业兴趣问题,有必要帮助某同学认识所学专业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自己的兴趣与实力。由于某同学对所学专业重要性及价值的认识不够,因此医生是这样来阐释的:

你所学的专业是基础科学,它是应用科学技术的基础。这个学科既是一种传统的经典科学,又是一种前沿性科学。在我国,许多著名的老一辈科学家为之奋斗了一生,为我国的科学,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人们对他们十分崇敬,他们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