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环结构说”
该说是用辩证、系统的分析法对品德作结构性的改造,提出了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品德三环结构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品德的动态结构中,世界观居于决定性的主导地位,以此为核心,品德的心理要素环、个性倾向环和能力环三方面有机结合,构成三环交错的整体结构区。
四、“三维结构说”
该说是从系统论来理解品德结构,认为完整的品德结构应当是品德的心理形式维、心理内容维和心理能力维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其中,心理形式维包括知、情、意、行四要素;心理内容维包括思想、世界观和政治观点、立场以及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心理能力维是品德的智能结构,品德能力是个体完成品德活动的本领,形成一定的品德必须以一定的品德能力为其心理前提,没有一定的能力不能形成概括性的品德。
我们认为,品德结构是人在一定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之中形成的,所以不能光论及品德的心理结构。人在一定的社会中形成的品德,不仅要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还要通过人的伦理活动。这样,品德的结构就不仅只是心理学方面的,还应包括社会学方面和伦理学方面的内容。因此,完整的品德结构应是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是政治观念、思想意识)、伦理活动(主要是道德要求)、心理活动(主要是个性心理、品德能力)这三者在形式、内容、能力三方面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品德的特征
品德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品德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无论哪一种品德都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无不受到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是这个道理。因为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都是人们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在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概括而成的,因此,品德也不可避免地要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特征,从而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品德也总会有相应的变化和发展。
第二,品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人的品德不是盲目的行为习惯,也不是道德行为自然而然、简单积累的结果,而是人的自觉意志的体现,是人在一定道德意志支配下,对行为方式自由选择、长期坚持的结果。费尔巴哈认为“意志力是品性的能量”。就是说,坚强的意志力是养成坚定道德品质的精神能源,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就不可能产生坚定的道德品质。在同一道德体系下,在社会环境、道德教育等客观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人们的品德也不完全相同,其原因就是人们主观方面的认识水平和意志力不同。因此,品德不仅受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而且与人的主观状况密切相联。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保持,恶劣的品德的产生和消除,无不受到人的道德意志力的支配和影响。
第三,品德与道德行为相联,表现为内在和外在的关系。一方面,道德行为是品德的外在表现和客观内容,离开了一定的道德行为的品德就不成其为品德,也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某种品德或品德高尚与否。另一方面,品德是道德行为长期自觉积累的内在结果,是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一定的道德行为,只有经常反复地进行,并养成习惯,积淀为一个人的内在属性,才能成为品德。因此,品德不是单纯的道德心理或道德意识,也不是纯粹的习惯,而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结晶。
第四,品德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品德之所以具有稳定性,一方面是由于它植根于社会经济基础之中,只要某种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变,就整个社会而言,要根本改变这种品德是不可能做到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品德是人们在长期反复的道德行为中所形成的习惯,而习惯是难以迅速改变的。但是,品德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从绝对意义上讲,它具有可变性。这是因为形成品德的社会生活条件和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因而人的道德也随时代、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及由此而引起的人际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品德的测评
一、品德的测评的概念及内容
学生品德测评是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进行定性、定量的综合的考察与评定。品德测评有利于激励学生进行自身思想政治品德的培养;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况,提高思想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与有效性;有利于教育部门对学校德育质量的评估;有利于德育研究工作的开展。
学生品德测评必须全面地反映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状况,这是因为品德自身有其完整的结构,单纯强调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反映品德形成的真实情况。因此,品德测评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品德的心理层面上看,品德是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统一,在品德测评指标中,就应包括以上诸方面的指标。
第二,从品德的社会内容层面来看,品德是人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统一,因此在测评指标中应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政治思想素质是指学生对政治的态度以及在政策水平方面的素养。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好坏关系到学校以至社会的安定,关系到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学校德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品德测评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思想素质的具体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项: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拥护改革与开放,等等。此外,各门政治课的成绩应作为政治思想素质的指标。因为,一般来说,政治理论课成绩的好坏能反映出学生的理论水平及政治思想素质的高低,学校开设一系列政治课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
道德素质是指学生在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素养。具体可分为10个要素,即民主作风、纪律性、艰苦性、实践性、服务精神、原则性、正直性、相容性、集体观念、文明礼貌。
第三,从品德的智能层面来看,品德是人的智力和能力的统一,测评指标中也应有智力方面的指标和能力方面的指标。
学生以学习为主,学习表现是衡量学生智能素质的重要指标。学习表现可分为8个要素,即事业心、自觉性、刻苦性、钻研性等带有根本性的因素,和以教室规则、考试规则、考勤制度、作业制度为标志的现实表现的因素。
二、品德测评的基本方法
品德测评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第一,定性描述法(评语式)。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班主任老师根据平时对本班每个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以及学生在班级、学校和社会活动的行为表现,运用文字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描述,作为对学生的评价。评语有各种写法,如模式化评语及个性化评语,后者具有一种亲切感,学生乐于接受。现在国内一些学校开发出计算机人工智能语言功能,由计算机自动地在测评结果数据库中调用被测评者的已经处理过的数据,并借此作为前提在评语知识库中进行推理,从而取得被测评者的相应的评语。评语的自动输出使教师从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总之,定性描述法有其优点,即简单、便捷,但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很难把学生之间思想品德的差别区分开来。
第二,自我总结法。这种方法是以学生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总结。总结内容包括自己的收获、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总结须写成书面材料,交给老师或在小组会上交流,然后写在综合测评表的自我总结栏内。
第三,小组评议法。以班级小组评议为主,通过开评议会的形式,对全组成员分别进行评议,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小组评议的结果也写在综合测评表内。
第四,定量评分法。这种方法是运用数据的形式,把学生品德的诸特征分解成许多要素然后进行定量考核与计分,相对精确地反映学生品德的面貌。定量测评的结果可用图示表示出来,即以曲线或几何图形的形式表达测评结果的数量关系。它不仅有助于测评数据的研究和分析,而且直观形象,使人一目了然。最常用的图形有两种:侧面图和直条图。侧面图就是用曲线连接各指标得分点,形成一条曲线以表示各个指标的水平及差异。直条图是用相同宽度的条形的长短表示测评结果数量大小的图形。直条图主要用以比较性质相似的间断性测评数据,按图形中被比数据的组数不同,可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种。
总之,学生品德的测评应采取定性描述与定量评定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定量的尽可能定量,不能定量的用定性描述划分层次等级;自我评价重在自我教育,他人评价对个体是监督与鞭策。只有将上述几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方能使品德测评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学生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狼孩故事的启示
印度狼孩卡玛拉,出生后不久就被狼叼走,在狼群中生活了七八年后,失去了早期教育的机会,不懂人语,没有理智,不会直立行走,只会爬行、嚎叫和生食。当她被重新带回到人类环境中时,仍用四肢走路,和狼一样怕火、怕水、怕强光,昼伏夜出。虽然经过教养人员的悉心抚养教育,但到她17岁死之前,其智力和生活能力还远远落在普通幼儿的后面。
类似狼孩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在美国曾有一个小女孩,名叫安娜,被人们发现时年仅6岁。她是个私生子,因此,她的外祖父坚持把她藏在顶楼的一个房间里,不许她见人。安娜只能得到最起码的身体上的照顾和关心,实际上失去了与他人相互作用的机会。人们发现她时,她不会讲话、不会走路、不会保持整洁,也不会自己吃东西;她感情麻木、表情呆滞,对人毫无兴趣。为使安娜得到教育,研究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当她近11岁离开人世时,只达到二三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虽然学会了一些单词和短语,但从来未能讲出完整的句子;虽然学习走路,但走起来很笨拙。
上述两个例子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作为个体的人,其先天只是一个自然人,如果脱离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环境,这样的自然人不可能达到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更不必谈及让其形成一定的品德素质。因此,品德“先天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学生品德评定
一、操练目的
通过填写《学生品德评定表格》,使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品德状况,学生也更好地了解自我,从而为实施相应的品德教育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具体步骤
(一)教师给出学生品德评定表格
(二)教师提出评定要求
1.不管评定自己或他人,都要实事求是,力求做到客观、公正,既考察学生的诚实态度,又考察学生的评价水平。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2.评定采用模糊描述词语,即最好、较好、不好不差、较差、最差。因为从经验积累判断,用5分制或百分制替代五点类别词语,都不利于学生正确评价。学生往往受传统评分模式束缚,以2分或50分为不及格,不愿评自己或他人2分或50分。
(三)统计处理
1.教师把填写在评定表格上的评定意见转换成相应的分值。类别词语赋值为5、4、3、2、1。计算出学生的品德得分。
2.为保证评定的可靠性,教师对评定结果予以检查。在一些指标上,小组、教师两者评定若差异悬殊的,须指出意见分歧的原因。如果30%左右的评定项目教师、小组评定意见悬殊,那么须推倒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