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适应竞争的学习生活
46316700000007

第7章 万事成功的起源

——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概述

兴趣是调动人积极性的能源,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许多科学家之所以能作出那么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们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日本教育学家本村一在《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指书:“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毅力、勤奋、入迷的起点实际上在于兴趣。”达尔文在自述中说:“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是,我有强烈的多方面的兴趣,迷恋自己感兴趣东西并深醉在其中。”可见,兴趣的力量有多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来说,空洞的说教,一般的号召,物质的鼓励,无情的训斥,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办法虽然能起作用,但又是有限的,决不会持久。只有兴趣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持久的动力。面对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竞争社会,如何培养和激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爱科学、学文化,适应竞争社会,适应竞争的学习生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学习兴趣及分类

学习兴趣是人们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向或认识倾向。如果我们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久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同学之间座谈时也往往会把话题转到这边来,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学到新东西,或探究出答案与结果,都会在心理得到一种满足,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兴趣和动机一样,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符合需要的事物容易发生兴趣。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喜欢数学的学生就会对《数学解题指南》之类的书籍感兴趣,一心想考学的学生就会对《复习指导》、《升学试题汇编》之类的书籍感兴趣,对中考、高考的信息更是十分关注,产生特殊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学习的意义,了解所学知识的用途,具有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迫切需要,学习兴趣就会自然地发展起来。

兴趣一般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打篮球,听故事、唱歌、读小说、做实验、演算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兴趣能使我们被学习活动本身所吸引,而很少考虑这些活动给自己带来什么益处。有时,为了满足这种直接兴趣,甚至不顾这些活动可能带来的害处。大家知道,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读书会损害眼睛,产生疲劳,但当我们学习真的入迷或被小说的情节吸引时,就顾不得这些了。学习的直接兴趣会促进学习,振奋精神,提高效率。有些学科如语文、数学单调枯燥,虽然很难引起学习的直接兴趣,但想到这两门课是学习其他功课的重要工具,对四化建设有巨大作用,就应该刻苦学习和钻研。这类指向学习目的、学习结果的兴趣就叫做间接兴趣。对学习的目的、作用、意义理解得越深,就越能发展起间接兴趣。如果在学习中有了一种“成功感”则间接兴趣可能会发展为直接兴趣。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于学习都是十分必要的。没有直接兴趣,会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没有间接兴趣,则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毅力。二者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

二、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中的“润滑剂”,对于学习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句话是对兴趣作用的概括。

首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起来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想学,学习效率似乎也很高。如果没有兴趣,就会推推动动,不推不动,感到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其次,兴趣能开阔眼界,丰富生活内容,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往往对将来的事业有所帮助。如爱迪生从小就对事物充满了兴趣和好奇,最终成为大发明家。

第三,兴趣能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劳动。对任何学习活动的创造态度都和一定的兴趣分不开。学生对某一课程有浓厚兴趣,他的学习成绩就能稳步提高,甚至突飞猛进。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就有这样的故事: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的典礼,到了那里他就问这问那,于是就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了回答说:“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这种“不耻下问”对于知识的强烈渴望源自于对问题的强烈的兴趣,孔子对于学问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古往今来,在科学上、学术上有重大成就的人,往往都对其所从事的专业有浓厚的兴趣。陈景润在“文革”期间,身处逆境,为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以铺板当桌子,演算用了几麻包稿纸,甚至走在路上仍苦思冥想,最终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第四,有趣的方式,有利于持久地学习。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几名学生做一组枯燥无味的实验,结果学生们很快都感到不耐烦、想睡觉,出现疲劳。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学习方式的趣味性程度,对持久地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方式的兴趣程度很低,或根本就谈不上趣味性,学习中就极易产生厌烦学习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上的消极态度比生理上的操劳更能制造疲劳感。一旦疲劳袭来,就使得我们无法再坚持学习下去。然而,有趣的学习方式就不同了,它不仅能有效地阻止厌烦学习情绪的产生,还能将情绪上的消极态度转换为积极态度。例如某学校为了把历史课学习好,针对历史事件,时间繁多不易记的特点,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在同一年级开展的班与班之间的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同学们踊跃参与,寓教于乐,即放松了情绪上的紧张又学到了知识。同时把那些难记繁多的历史事件、时间像记故事一样记住了。把学习的方法弄得有趣的方式很多,除了以上的相互比赛外,还可以进行自我比赛,讨论,动手实验,自我考试等等。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应注意: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不要总是老一套。时间久了,会使人厌倦,要经常更新;要有趣而且有效。有趣的学习方式是为了振奋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只注意有趣而不讲究好的学习效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我们把学习的方式搞得有趣了,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不知疲倦的人和一个很爱学习的人了。那么,学习知识就会更加牢固,学习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动机的发展,对学习产生了动机,未必能发展为兴趣。但一旦成为兴趣,就一定伴随着动机。所以激发兴趣与增强动机的措施基本是相同的。

一、培养学习兴趣

(一)要高度重视培养学习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美籍华人杨振宁多次回国,感到中国学生兴趣太窄。他说,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孩子,虽然常常训练不够,可是他们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专门爱想新东西,而且是和实验或实际比较接近的东西。由此可见,学生应充分认识培养兴趣的必要性,和老师紧密配合,自觉培养。

(二)利用自己的好奇心理,开动脑筋,探究新知

好奇是兴趣产生的源泉,好奇心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心理品质,被科学家誉为“人类的第一美德”。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到地上,出于好奇,加以认真思考,发展了万有引力定律。好奇心并非只有科学家才有,学生都有认识新事物的倾向,经常表现出对新事物的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自行挖掘教材的“兴奋点”,动脑思考和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新奇的地方,特别在预习中更要积极尝试。对实验认真观察,时间长了,也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参加课内外的实践活动

首先要高度重视实验。实验在探索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多种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催化作用”。所以对实验,要观察,要思考,要分析,要动手。特别对一些新奇的现象要抓住研究,培养自己善于研究的良好习惯。其次,踊跃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将学到的知识巩固、系统、加深、拓宽。如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举办学科园地、各种晚会,进行表演、朗读、参观、考察等等,这不仅使学习生活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而且能开阔视野,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兴趣。再次,要认真参加各种学习竞赛。竞赛可以激发斗志,进而发展学习兴趣。一位参加国内某学科竞赛的学生说,通过参加此竞赛,激发了立志成才的兴趣和动机。每当想到我参加竞赛的情景,我就禁不住回想那难以忘怀的情景……这位同学从此对学习更加热爱,兴趣更强烈。结果,顺利考入我国重点大学。

(四)对不感兴趣的功课,从假装喜欢开始

我们每个人差不多都有自己喜欢的功课。但如同有喜爱的功课一样,有时我们也会有不感兴趣的功课。这种偏科现象对我们中小学生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它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甚至会贻误我们的前途。当你面对不感兴趣的学科时,先要找一找不感兴趣的原因,继而想办法克服之。对学生来说,应该有最喜爱的功课,而不应有不感兴趣的功课。如果一旦在学习中发现有偏科现象,就必须立刻意识到应当尽快加以纠正。为什么会出现不感兴趣的功课呢?心理学家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问题的根源——态度。认为它不重要,认为学习它没有多大意义,认为学起来太困难,凡此种种的态度就导致了我们对各门功课在感情上的疏远。但是,心理学家又告诉我们,任何不感兴趣甚至讨厌的情绪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随着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的变化而变化,态度变化了,兴趣也就变了。根据这一发现,如果我们在对不感兴趣的功课在态度上能够变得感兴趣,我们在情绪上就自然不会讨厌这些课了。能使我们态度改变的方法很多,当我们用其他方法对不感兴趣的功课进行学习不能有效时,可以运用“假装喜欢”的方法。即下苦功夫钻进去,钻进去也就有了兴趣。世上许多弄假成真的事例都说明了这个方法的有效性。

(五)培养对教师的兴趣

有一位名牌大学的学生,谈起自己上中学的学习情景时说,有一位教中国地理的老师,起初他对这位老师教的地理课并不用功,可是这位老师每课中把地理知识编成顺口溜,把一些地名,以及地理位置、特点与各地的名人趣事相联系,娓娓动听地叙述,像讲故事一样,常常把人带进广阔而有趣的境界,使我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同时,他的这个魅力使我对他本人产生了特殊的兴趣,进而对他教的功课也产生了特殊的兴趣,觉得不学好就对不起老师。于是学习就更用心,不仅上课注意听,课后也认真复习,成绩突出。以至于高考中,地理成绩名列全国前茅。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兴趣本身与人的一定情感体验紧密相联的。实际上,没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也是不会产生兴趣的。由此可见,培养对老师的兴趣,对学生取得好成绩是多重要了。

二、培养学习兴趣应注意的问题

(一)针对实际,制定恰当目标,力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

目标恰当,学习活动就容易成功,愿望容易实现,感到心理上满足,对学习的兴趣就油然而生。相反,如果学习基础较差,而目标偏高,学习上则难以奏效,得不到精神上满足的乐趣,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已有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要注意兴趣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即将暂时的、不稳定的兴趣发展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

暂时的不稳定的兴趣对学习虽有促进作用,但不能成为学习的稳定功力。有的还会造成学习分心,影响学习效果。而有些稳定的持久的兴趣甚至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如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把对音乐的喜爱当成自己终身的痴迷。兴趣一旦发展成从事实际活动的倾向,变得稳定、持久,就形成对某种活动的爱好,这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三)做到兴趣的广度和深度最佳结合

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的范围,范围广就能开拓人的眼界,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使学习变得内容充实。范围窄则会成为接受知识的障碍。培养广泛的兴趣,发展多种爱好,在中小学很有必要,这不仅使人具有全面的基础知识,而且形成良好、健康的个性品质。但兴趣要有界限,要有中心,根据中小学学习的任务与要求确定中心兴趣,如若能正确把握“中心兴趣”,适度培养“广泛兴趣”,那么,我们在学习上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男女生学习兴趣比较

下面从用问卷法调查的山东某市第三十中学、第四十一中学2002-2003学年度初一至初三年级各班男女生对各学科的喜爱等情况来分析。

表四的材料表明,城市初中男生,喜爱数学或数理化的人数确实比女生多,而女生喜爱英语或语文的也比男生多,这情况与前面的学习成绩是相一致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的初中学生,不仅女生喜爱数学的大大少于喜爱语文或英语的,而且男生喜爱数学的人数也大大少于喜爱语文或英语的。这原因只能从后天的社会因素中(包括教育、家庭等条件)去找。

男女生课外阅读书刊、兴趣小组调查

初中男女生喜欢阅读的课外书刊,最希望学校组织的兴趣小组,见表五。

从表五看来,城市初中的男女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书刊,都是文艺方面的多于科技方面的。在农村的初中生中,这种情况更突出。如四十一中学的二年级男女生,三年级的女生,都无人填写最喜欢阅读科技书刊。在最希望学校组织的兴趣小组方面,四十一中学的全体女生和三年级的男生也是0人。在一、二年级的男生中,只有极少数人有这方面的希望。这和在小学调查的情况基本一致。因此,对此问题的认识也可同于前。在此表中,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在四十一中学的男生中,没填希望学校组织什么兴趣小组的人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越来越多,这情况比同年级的女生突出。第二,三十中的初二女生希望学校组织科技方面的兴趣小组的人数比男生多12.96%。据此,又可说明,女生不一定比男生不喜欢参加科技活动,兴趣范围也不一定较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