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生理学家一般都将青少年时期看成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是成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第二次危机。青少年不仅对外界、而且对自己也往往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并且在这种大胆否定的过程中重新确立自己的位置,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一般说来,青春期具有三个概括性的基本特征:
一是自我意识的逐步成熟,重新发现了自我;
二是产生了对未来生活的设想;
三是开始逐步跨入生活的各个领域。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疾风骤雨”、“狂风怒涛”的时期。青少年在一个崭新的世界中惊醒,他们既不太了解世界,也不了解本身生理变化所引起的心理变化。有人把青少年时期称之为危险时期,是很能够说明一定问题的。
对儿童而言,生活只不过是一些单个的事件堆积,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在他们的眼里,生活就是快乐大本营、欢乐大转盘,天真的他们总是从一种快乐转移到另一种快乐,因而他们也就认为生活只不过是从一种兴趣转移到另一种兴趣。然而,在青少年的眼里,生活就变得比较复杂了,既有快乐与幸福,也有痛苦与忧伤。青少年对生活的态度也明显地发生了变化,他们意识到了生活的连续性、丰富性与多样性,尽管仍然有一些蒙蒙眬眬与模模糊糊,但他们已经明确地感到自己正处于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之中。
青少年的感觉、知觉、思维、想象水平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情感体验也表现出多样化的倾向,而且还夹杂着一定程度上的矛盾成分。例如:开朗与闭锁、努力与懒惰、社交与孤独、大胆与怯懦等等在心里开始了一场混战,这场战争的硝烟还会弥漫到青少年心理成分的各种因素之中。青少年的意志活动也随之发生变化。因为矛盾的心理状况必须要加以整顿、平息冲突,否则,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疾病。克服这种矛盾自然离不开意志的作用。
那么,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发展到底具有哪些特点呢?
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年龄阶段性
人们的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意志品质的发展自然也不例外。
一、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有了一定的发展
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均匀而又平稳的发育使小学生的心理能够获得协调的发展。由于学习变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主导活动,因而,他们的知识经验与个性水平都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学习不仅能够使小学生的思维逐步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与独特的个性。
心理上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智力与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使小学生的意志水平也同时得到了提高。智力上的发展,能够使小学生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行动价值与作用。这种对活动意义的明确认识是产生意志行动的前提。认识上越深刻,意志行动便越有力。因为任何意志行动在开始实施之前,都必须具备一个明确的目标,认识到了活动的意义,也就对活动的目标有了感应,也同时对活动目标会产生一种认可。在此种目标的激励之下,人们的意志行动才会越来越强烈。
心理上的协调发展,尤其是道德品质的协调发展也使小学生的意志水平得到了增强。在这里,不妨以品德发展的情况来加以说明。从理论与实践上讲,小学阶段都是人的一生中道德发展最为协调的时期。众所周知,小学生一般都能够做到言行一致、动机与行为的一致,他们一般都十分真诚,不会有什么欺骗性的手腕,随着道德知识的不断内化,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都会得到十分和谐的发展。特别需要指出地是,他们的道德意志也会随之得到了良好的培养。他们逐渐明白,道德意志在什么时候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社会、对他人有好处的行为,道德意志就会支持;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的行为,道德意志就会拒绝。
心理上的开放性,尤其是那种纯真直率的性格也会不断地丰富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上的开放性使他们与外界的交往不断增多,他们行动的社会意义得到增强。在与社会、与他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更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来进行约束,什么行动应该去做,什么行为不能去做,于是意志的自制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初中生的意志品质的两面性
如果说小学生主要是认识具体事物或者事物的形象,那么,到了初中阶段,学生便能在认识上把事物的形式与内容作出区分,使思维越出自己眼前所感知的事物,从而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命题运算。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显得动荡、激烈,在身心方面一些从前未曾出现过的心理体验,随着生理的发育而开始出现。身心发展不仅在速度上加快,还伴随着一些本质性的变化与转折。比起以往,初中生的观察能力好像一下子提高了许多,有意注意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他们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有了明显长进。初中生一般都希望拥有一个同成年人能够平等交流情感、交流看法的空间与时间。正是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初中生意志上的独立性有了明显增强,意志的自制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然而,正是由于初中生身心的加速发展,他们的情感与意志都表现出了相对的脆弱性。
通常来说,小学生一般还不具有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的欲望,对自己的情感体验也不太深刻,他们经常会破涕而笑,情感与意志的体验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社会意义。高中生一般比初中生要灵活、要成熟、要老练,比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也比较善于对自己的意志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整。处于“夹缝”中的初中生就有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他们虽然懂得生活与人生的一些事理,但比较的肤浅,对自己的情感与意志缺乏一种自主的调控能力,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从而导致情感与意志上的脆弱性。
许多父母对子女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和过分溺爱的行为是使初中生的意志出现脆弱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不用功学习或者看到他们不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时,通常会唠唠叨叨地数落个没完,有时甚至还会施以拳脚,如此教育,通常会适得其反。初中生的心理原本就不太稳定,再加上父母的责骂,就会变得更加动荡不安,严重者还会产生破罐破摔的念头,意志的防线自然也就变得更脆弱了。父母的溺爱就更不用说了,对青少年良好意志的培养实在是没有什么益处。溺爱会让他们变得十分任性,而且还会增强他们对外界力量的过分依赖性。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和心理很难促使他们自己树立坚强的意志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初中生的意志品质特点,体现出他们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特殊性。
三、高中生的意志品质
“青年是在把过去——现在——未来联结起来的连续轨道上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位名人这么说过。高中生的身心发展集中说明了这一点,尤其是他们对未来充满的那种憧憬与向往,更使他们富有青春的朝气:
年青的一代,他们并不谈到过去。
生活在他们前面而不在后面。
对于过去,他们何必考虑。
他们的灵魂漫游到未来的天际。
这种对未来的憧憬与寄托使高中生的意志品质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对未来发展有利的事情,意志行动便会全力支持与推动;对未来发展不利甚至有害的事情,意志行动就会予以回绝。也就是说,意志行动与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在对未来的把握上具有一致性。
高中生的意志过程又体现出一定的进取性。高中生精力充沛、活力旺盛、反应敏捷,血气方刚的他们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富有不断进取的精神。而精神的进取与上进心必然促使他们意志上的蓬勃发展:意志变得坚强,能坚持不懈地去追求自我的理想,扫除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阻碍,冲破陈旧势力的阻挡。
高中生的意志过程还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性。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把高中生所生活的阶段称之为断乳期,实在是贴切之至。因为高中生在心理上试图摆脱父母的欲望前所未有地激烈。随着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随着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随着他们独立思考与处理各种事物的能力不断发展,他们迫切希望能够从父母的束缚与管制中解放出来,无论是心理还是行为上都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与日俱增。特别是他们对自己行动的目标表现出空前的关注,这就使得他们的意志行动表现出相当明确的自觉性。他们热衷于通过自己的意志来显示自己的才能与力量。在对待人生的问题上,在对待社会的看法上,在对待个人生活的安排上,在对各种外界事物的理解上,他们都会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从而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原本是那么的重要。
处于高中阶段的青年人特别希望理解自身行动的价值,比较善于挖掘某一件事物的道理。例如古诗《沧浪之歌》: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zhuó)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青年诗人唐典认为,小学生与初中生可能只从表面上来理解诗句的含义:沧浪水清澈,可以用来洗我帽子上的丝带;沧浪水混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或者背会了诗歌原句,就万事大吉。高中生可就不一样了,他们一般都会考虑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沧浪水既可以洗帽缨,又可以洗脚呢?这中间一定寓含着什么道理。凭着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他们至少会弄明白这样两种道理:
一是沧浪之水之所以既可以用来洗帽缨,又可以用来洗脚,这完全由水本身的性质来决定。
二是对人而言也是如此,思想品质高尚的人会得到人们的敬重与尊重,思想品质低下的人会受到人们的鄙视与唾弃。这完全由每个人本身的性质来决定。
明白了这种道理,具有了这种思想意识上的自觉性,高中生就会表现出某种相应的意志品质:对社会有意义的行为,坚定地去完成;对社会没有意义或者还会带来一定危害的行为,坚决地予以制止。
青少年意志行动的主动性
青少年的意志行动已经具有了较强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一、自觉确定行动的目的
青少年能够通过分析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条件,确定自己行动的目的,使自己的意志行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感,不致于造成东瞧西看、不知所措的局面。有了明确的目的,意志行动自然也就具有了强大的动力,行动起来,就更有热情、更有干劲了。
意志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失去了活动的目的,意志就会变成断了线的风筝东摇西摆,失去了根基。如果说得深入一些,没有了目的,意志压根儿就不会产生。人们具有某种目的,并以这种目的来调节行为、控制情绪,这是意志活动的前提。例如,要想练好一套新的体操动作,必须首先确定练好这种体操动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如参加比赛,获得好成绩。依据这个目标,人们才会积极地寻找与翻阅有关体操方面的材料、设计体操动作、选择练习体操的场所,并且以自己坚强的意志作支撑刻苦练习相关的体操动作。
正由于青少年在确定活动目的方面越来越具有自觉性,他们活动的社会意义也随之提高。一般说来,目的越明确、越自觉,在这种目的促使下的行动就越具有社会的意义,也就是说,其意志行动的社会意义也就越大,价值也就越高,它对人们行为的调控作用也就越明显。
二、主动地意识到为什么会这么做
社会性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动机,都是由一定的原因而引起的。问题是人们是否能弄明白其中的内在原因。小学生甚至初中生愉快地从事某项活动,可能仅仅是因为自己很愿意去做,如果进一步让他们谈一谈为什么会这么做之时,他们极有可能表现出一定的茫然性,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高中生而言,即使别人不去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自己也会主动把这个问题搞清的。例如,学习这项活动,就明显地体现了这种特点。
小学生之所以会去学习,主要有三种原由:其一是家庭父母的教育、指导、督促甚至训斥;其二是他们周围的小朋友与伙伴们都到学堂去学习,自己不去将有失体面;其三是进学校能结识一群伙伴。
然而,对高中生而言,学习基本上远离了上述三种原因。随着社会经验的不断增多,随着自己的人生体验的不断深入,他们对学习的认识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即使没有父母与老师的督促与训斥,他们也会拼命去学习。因为他们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学习自觉性。这种学习自觉性来源于学生对学习的意义所产生的认识,而且这种认识已不再局限于个人一个狭小的空间,而是具有了强烈的社会意义,例如,他们懂得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懂得了要为四化建设做贡献就必须努力学习等等,因而高中生的学习热情更加持久、学习的精神更加坚毅、学习的动力更加强烈。
主动地意识自己活动的原因能使自己的动机更明确。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直接心理原因,它与活动的目的紧密相联。一旦搞清楚自己行动的内在原因,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将其转化为动力,从而推动自己为实现活动的目的而勤学苦练。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什么年轻时代一直刻苦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学习与读书的内在原因,那就是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中华的崛起”不仅是他读书的目的,而且是成为他开展革命运动的一个伟大的信念。
三、明确地意识到意志行动的后果
对行动后果的意识是行动目的形象化的一种表现,这是激励人们不断奋斗的又一种力量。青少年意志的自主性也体现出这一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