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在我国人口比例中占将近1/3,少年儿童的安全与健康,不仅关系到其本人,更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安定、民族的未来。
少儿时期,身体内的各器官系统都尚未发育成熟和完善,对环境或事物的反应性、耐受性、适应性都相当差;判断力,抗病力都还不强;皮肤、五官、肌肉、骨骼,乃至整个身体都还十分娇嫩。同时,少年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常表现出富于想象、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善于模仿、好存侥幸等特点,故常有不顾后果、幼稚可笑的情况出现。加上城乡工农业的发展,交通发达,道路拥挤,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政策的落实,少年儿童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不安全的因素也不断增加。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各种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有很大的比重,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溺水、车祸致死的人数在城乡少年儿童死因分析中分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占小学阶段少儿死因的第一位和第二位。这清楚表明意外伤害事故已严重地影响了少年儿童的健康,给当事人造成了一定的身体伤残或生命危险。同时,偶然突发的事故常常打乱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精神和经济损失。所以,应重视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校安全
一、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自我保护意识指自觉保护自己身心健康和安全的心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思维能力、情感自我调节能力和意识品质。
培养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首先要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勤于思考各种人物和事物,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会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自信、自强,增强面对现实的勇气,克服依赖成年人和无所作为的消极心理。正确认识自己,虽未成年,有弱小、幼稚的一面,但可发挥机智、灵活、反应迅速的长处,相信自己有办法,做“带刺的玫瑰”,可爱,娇嫩,但不软弱,有保护自己的好方式。了解和掌握向成年人和有关机构求助的办法,如公安局、派出所、妇联、急救站、红十字会、法律部门、保护未成年人机构和各种可能给予帮助的机构和人群,熟记其工作地点、电话、求助方式等,如火警、匪警、急救中心、咨询热线等的电话。
二、同学交往中的安全问题
中学时代,同学之间交往日益增多。交往能丰富学生生活,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但也要注意安全问题,尤其是女生。
首先要明确交往的关系,知道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还是朋友关系等,注意角色行为,才能协调好交往。不要用感情代替理智,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凭感情用事,以免行为失误引出不愉快的事情,甚至影响身心健康。交往要有选择,要能相互帮助,要注意所交朋友的品质、性格、价值观等人品素质。交往要有一定的公开性,包括交往者之间的思想、情感、爱好、习惯等的公开,以及交往的活动、交往的相互关系等对其他师生的公开。这对特殊情况下的安全很重要。总之,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同时也要注意不损害他人利益。
三、防扒窃的一般知识
关键是保持警觉状态,不给坏人可乘之机。外出时尽量不要携带大量现金,必要时应将面值较小的换成面值较大的,并分散放在内衣口袋里,不要放在身后裤袋或内衣外露的上袋里。
携带提包时,不要将现金或者其他贵重物品放在包的底部或侧面,不要让提包离开自己的视线,更不要将其随便托付给同路人或同宿人看管。
人多拥挤时,千万不要只顾抢购物品、车票而忽视随身携带的提包、现金的安全,要用手、身护住财物,并时刻警惕身边人的眼神、举止异常者。遇到自己或他人财物被扒窃时不要慌乱,要待时机成熟将扒手当场抓获,做到人赃俱获。发现被窃又无法找到扒手时,应尽快到附近公安派出所或者有关保卫部门报案。
四、防止学生宿舍被盗
中学时代,住校同学很多,集体生活中,常有同学的钱财、衣服、贵重用品等被盗。通常被盗的时间有:刚入学,人员不熟悉时;放假前,学生活动频繁且无规律时;假期,学生离校后易发生撬门入室;夏秋季节,开窗睡觉或开门较多时;上晚自习,学生不在宿舍时;学校举办大型文体活动时;学校开大会、考试、周末放电影时。
被盗的方式主要有:顺手牵羊,趁主人不备,顺手将宿舍里的财物拿走;乘虚而入,乘主人不在或房门未锁入室偷窃;钓鱼方式,用竹竿将晾晒的衣物钩走,把室内物品钩走;撬门扭锁,用工具撬开房门和柜子上的锁,偷走财物;翻窗入室,从窗户、通风口等翻入室内行窃。
了解了上述易发生盗窃的时间和方式,可加强防范,减少损失。
五、睡双层床防坠落
尽管对于年龄在15岁以下的学生来说,睡双层床潜伏着一定危险,但由于居室小、睡双层床的可能性很大。中学生正是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睡觉时常常要辗转反侧,在宿舍时又常在床上玩耍,因此有跌翻出床的危险,重者可能头破血流,手脚折断,轻者则划伤擦伤。为防止坠落,应注意:重视双层床危险性,注意安全;确保双层床结构完善,有稳固安全的围栏,有牢靠的梯子;保证围栏的高度,避免垫褥太厚而使围栏不够高度造成翻跌。
六、打扫卫生,布置教室时注意安全
注意不使各种电器设备和插座沾水,也不使其和潮湿的扫帚、拖把接触,人体更不要随意触摸电器和插座。
用水洗刷墙壁时,尤其要注意电器设备。曾发生过两名中学生在打扫教室卫生时双双触电死亡的恶性事故。擦洗高楼玻璃窗时,应用擦玻璃刷或把擦布捆在棍子上擦洗,绝不能半身或全身移出窗外,更不能站在楼外窗台上擦玻璃。需要登高时,要注意桌椅搭接支撑是否平衡稳固,并且下面要有人保护,切勿互相开玩笑。
七、实验室的安全
正确使用电器。使用前听教师讲解有关常识和规则,或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安装电器不能接近热源和水源;接线路和装配零件时,千万不能在电源接通的情况下工作;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使用完毕,切断电源。
正确使用玻璃器皿。玻璃器皿如烧杯、试管、瓶子等一旦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化学物品灼伤皮肤,或使锋利的玻璃碎片划破皮肤,因此,要轻拿轻放,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轻巧并用力均匀,加热时逐渐加热,及时处理破碎的玻璃器皿。
注意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品。如各种酸类、碱类、部分盐类、有机物和气体。
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遵守实验室一般性原则,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时立即脱下,保持工作服清洁;严禁在实验室吸烟、吃零食,不用实验用的器皿当茶杯喝水,不用嘴尝物品的味道或用鼻闻未知物的气体;实验完毕检查实验桌上的电源、水源及气源开关是否已全部关好;离开实验室时必须用肥皂洗手。
此外,还应注意各实验室的细则。
八、防火、防触电
不滥接乱拉电线,不使用电炉,熄灯后不躲在蚊帐内点燃蜡烛看书,电源接线板一定要处于安全位置。
居家安全
美国曾进行一次安全与健康的调查,发现该年因家庭事故:主要是烧伤、触电等,全国死亡人数达16400人,而6~14岁学龄儿童占51.21%。我国也曾有过类似调查,意外死亡人数排列第四,仅次于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但10~24岁年龄组里,意外死亡高居榜首,而家庭事故排列第二。所以,中小学生在家,也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一、防火安全
倒炉灰时应用水将炉灰泼灭后再倒进垃圾筒内,以免与垃圾筒内的废纸等易燃物品接触引起火灾。
使用煤气灶,先点火后开气以免煤气泄漏、遇明火引起爆炸或火灾。管道煤气在使用后应同时关好管道开关。
不在走廊、过道内、阳台上堆放杂物。
如使用钢罐石油液化气,不要将钢罐放置得离火源太近,不要在钢罐附近放置电炉、烧炉等,以免因高温引起爆炸。
不玩火,尤其不要玩火柴、打火机。
安全用电,外出时一定切断电源。
家庭灭火常识:
油锅着火,千万别用水浇,这样会使油浮在水面上,燃烧更旺。应迅速用锅盖将锅盖严或将青菜投入锅中,待火熄灭后把锅从炉子上端下。
电线或家用电器着火,应迅速切断电源,带电情况下可用二氧化碳,1211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并注意人体不接触电器。
液化石油气罐着火,如小火立刻关闭阀门,切断气源;如火势较大,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及时呼救、报警。
二、防触电
不乱拉电线,不用湿手接触电器装置(插头、插座、灯头等),更不要用手摸盖子已破损的电器插头。
三、防煤气中毒
即一氧化碳中毒。煤球、木柴在燃烧不完全时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使用煤炉取暖,一定要安装有效风斗,并经常保持通风良好。在使用没装烟囱的火炉或火盆时,应在室外将煤球、木炭烧红后再拿进室内,并不把房间门窗关得太严,留有通风换气之处。睡前把火炉或火盆移至室外。使用有烟囱的火炉,要打开火炉后门,晚上睡觉时更应注意检查。使用煤气热水气时一定要打开门窗通风,以免发生煤气中毒。
四、防社会犯罪行为
中小学生因社会经验不足,尽量不要独自外出,尤其不要在夜里外出,必要时应先跟家人或左右亲朋、邻居打好招呼,做到快去快回。
不要因为好奇、贪玩跟陌生人走,不要轻信不认识的人,凡事先问个为什么,发现有疑点,即刻逃离或告知附近群众或公安人员,防止被坏人欺骗。
独自在家时,不要敞开门窗睡觉,以防犯罪分子趁机入室作案。家中无大人时,可让家长将自己反锁在家中,不要随意为陌生人开门,尤其是自称是父母朋友来取东西或修理电话、煤气等物品的陌生人,以查煤气表、水表为名的陌生人。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可先用电话迅速与父母取得联系,核实来人身份,查明情况。
通过门窥镜先观察来人,确认是认识的人后,再让其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