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杭古田境内与龙岩大池交界处,有一个叫苏家坡的小山村。二十年代最后一个冬天悄悄来临时,这个本是沉寂的山村却有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原来,由于赣敌金汉鼎的进攻,毛泽东随闽西特委机关撤离上杭城,经白砂移住苏家坡。毛泽东和特委同志的到来,给苏家坡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带来了进步,带来了革命活力。
三个月后,毛泽东染上恶性疟疾,离开了红四军,离开了前委领导岗位,一边养病,一边在闽西特委指导工作。
毛泽东在苏家坡一个多月,住在“树槐堂”,毛泽东常在此读书、休息。他和苏家坡人民心连着心,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及时地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苏家坡人民永远忘不了他,至今,在苏家坡群众中,仍流传着关于他的许多感人故事。
深入调查替群众当传达员毛泽东在苏家坡,经常教育特委干部努力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注重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纠正按上级“本本”办事的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
有一次,毛泽东问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领导者的任务是什么?”邓子恢一时答不上来。
毛泽东说:“依我看,领导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他的任务就是替群众当传达员,把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反映到党和政府的机关里去,党和政府根据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作出相应的决定,再由领导者将决定传达到群众中去执行。”邓子恢将毛泽东的这一指示,传达到特委机关及各县党政部门,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反对本本主义和官僚主义,深入实践,走群众路线。在毛泽东的教导下,闽西苏区干部作风大大改变,工作也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当时有一首歌谣:“闽西干部好作风,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正是当年苏区干部勤政廉政真实写照。
高瞻远瞩培养革命骨干在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深入土地革命,发展工农武装和建设地方政权等运动中,毛泽东十分注重对革命骨干的培养。在苏家坡,毛泽东亲自举办了二期培训班:一是政治军事干部训练班,二是农民运动训练班。每班学员约20余人,学员来自闽粤赣苏区。
闽西特委委员雷时标感到办训练班好,可以多招收一些学员,有一天他问毛泽东:“学员人数会不会太少?”毛泽东听了,想了想,对大家说:“学员人数不在乎多,开大会不如开座谈会,多人的会不如少人的会,因为人数少的会,大家精神集中能听懂,一人宣传十人,十人宣传百人,很快大家都会知道。多人的会,就不一定能听懂。”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训练,在毛泽东的谆谆教导下,这些学员成为闽粤赣三省党和农民运动的优秀骨干,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
呕心沥血创办贫民小学“苏家坡,三代盲,石头烧得变灰团”,这首民谣,是革命前的苏家坡人民经济上极为贫困,文化上深受压迫,世世代代无权读书的深刻反映。
毛泽东为改变苏家坡这一贫穷落后的状况,亲自创办了苏家坡第一所小学——贫民小学,校址就设在闽西特委旧址“树槐堂”的上厅。参加学习的全是贫农的子女,共有16人,其中有3个女生。课程设有语文、算术、唱歌、劳动4门课,内容全是毛泽东指导特委干部自编自印的。白天孩子们上课,晚上成年人上夜校,学习文化知识和革命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