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在传统教学中,尽管是在教室里面对面学习,但真正的心理交流并不很多。多媒体网络技术既开拓了教与学的物理时空,又为师生提供了超越时空的、开放的交往环境以及心理交流的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必受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知识获取方式的制约,可以自由驰骋。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增强了教学的个性色彩,赋予了每个学生在学习时空、内容、方式、数量等各方面的自主权和调控权,而且促使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从重视老师的“教”转向重视学生的“学”。如今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问题始终是一个令人挠头的问题,因为学生数量大规模增加,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也就随之扩大,要是再坚持传统的“统一进度、统一教材”等原则,肯定会导致“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正是可以解开“共性”与“个性”这一对死结的钥匙。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速度可以自定学习步调,主动参与网上讨论,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由选择所需信息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在这种环境里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知识传递者和权威象征的传统作用大为减弱,而作为学生指导者、课程设计者、社会文化诠释者的作用逐渐增强。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讲”与“听”的过程,而是师生互动、共同提高的信息双向流通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技能的发展是以在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重新分析、综合理解和运用为基础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不重视教师的“导引”作用,更不能说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形式将被取而代之。我们只是强调在多媒体技术背景下应从大学培养目标的整体角度来考虑教育技术的应用,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学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紧密结合,探索出一套较为贴切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声音、图形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等各个器官,很多程度上,改善了人脑获取信息的感官功能,促进了学生的记忆、思考、探讨等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获得从单调的文字形式转变为多种直观生动的形式。虚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使得学习者可以利用它进入原子、基因等微观世界甚或海洋、宇宙等宏观世界,使教学内容的直观展示更为逼真。
除此之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的影响之下,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世界各国间的联系越发地紧密,各国高等教育的相互交流使高教国际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不但应当开设更多关于其它国家和国际问题的课程,而且所有的课程都应该体现国际观点。伯恩教授曾指出,在国际框架内讲授一个学科,使学生能意识到所有国家的相互联系和问题的普遍性。
总而言之,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它能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技术支持。也因此,包括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教学管理及其评价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应该更加广泛地考虑信息时代教学的特征,以系统、整体、联系的理念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合理地引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促使教学内容向课本外延伸,教学评价向能力转向,课程设计向多元化发展,教学交往向网络化转变,教学管理向技术化转型,从而为提高教学的效率及质量觅寻新的路途。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各种类型的科学组织将科学理论和原理应用到社会的各个不同领域,既强化了科学向技术转化的机制,又促进了科学的综合化和协作体制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的认识和了解。与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和实际应用过程中高度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同步,包括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内的新技术革命促使科学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新技术使知识呈现出高度综合的整体发展趋势。如此,传统的依据学科设置专业的教育模式受到新科技发展以及社会产业结构深刻变革的双重挑战。
因此,在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高等教育应重建新的学科专业结构,便于在新的综合基础上实施适合时代潮流的教育。在此,所谓的重建学科专业结构,就是指既包括学科专业体系的综合和概括,重新构建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概念框架体系,也包括理论思维形式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系统总结和统合,更包括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协调和整合。唯有如此的高等教育才能使学生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复杂需要和多样化要求,因为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仅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共同体的成员。他必须既具有科学知识和专门技术,又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
所以,在多媒体网络技术背景下怎样对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学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以及科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进行有效的重构和整合,使它们实现新的平衡和协同发展,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重要论题。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明显的发展趋势:尊重学生消费者的选择;注重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等等。
五、运行体制与办学模式的新思路
所谓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慢慢形成的规范化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它主要是指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与高等学校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和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独异之处是典型的以国家为主体的中央集中制:国家或各级政府既是投资者,又是办学者和管理者,他们在高校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包办不仅有碍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使政府也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显然,单靠国家和政府提供的正规高等学校系统,根本不可能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广泛需求,何况国家财力又如此的有限!基于这原因,世界各国纷纷尝试设立新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虚拟大学等等。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大学已成为新世纪的一大特色。
网络大学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一方面,改变了现有的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另一方面,因为它能以少于传统高等教育的花费,为更多的人提供有效的教育,从而为缓解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现代远程教育大致有三个环节:教学资源;传播通道;学生学习支持体系。这三个环节尽管紧密联系,但并不处于同一环境之中,加之远程教育讲求规模效益,所以,现代远程教育更适合用产业化方式运作。
(一)教学资源
远程教育的前提是传统的教学资源,如师资、教材、学术积累等都是,但它们必须要经转化和整合之后才能成为远程教育资源。这种转化不但是技术问题,而且也是新的教学设计思想问题,这些问题最终落实到资金和教学设计者两方面。现代远程教育一般采用“集体备课,一人主讲,多人辅导”的教学模式,所以它的课件水平很高。像琼斯国际大学的课程内容是由课程专家设计,然后再由一流的教学人员教授;湖南大学则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聘请最优秀的教师主持课件制作。在此环节中,课件制作工具和软件都是相关产业涉足的领域。
(二)传播通道
就远程教育而言,需要的是最稳定、最高效、最便宜的传播通道,所以远程大学通常需要与信息产业合作,远程教育也经常(也应该)跟进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以降低成本。这就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社会上信息产业的激烈竞争。如清华大学采用“以卫星传输入网,以有线电视网或宽带城网入户,以INTERNET网络为补充”建立直接面向家庭的远程教育传输体系。他们之所以采用“三网并进”是因为媒体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浙江大学则与浙江省广播电视厅合作,由广电厅提供20Mbps的传输信道供远程教育信息传输。由此可知,在远程教育传播通道这个层次上,各大学都是直接与社会其他产业相联系的。
(三)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这个体系主要内容有:个别化学习策略指导的提供;学习中心和指导教师的提供;多媒体教材和网络视听阅览室的提供;专业和课程选择的资讯提供;网络之外的媒体教材或学习包的提供等等。
相异环境中的三个环节相对独立,为远程教育商业化运行模式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如中国人民大学与万通集团合作成立了东方兴业远程教育网络公司。除了办学政策、教学计划、师资由人大网络学院决定之外,其它如招生、管理等由公司运作。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效率高、动作快、占有市场能力强,有利于远程教育的创新,尤其是有利于个别化学习。另外,远程教育有个明显的产业运作痕迹,即“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个人必须为私人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学习、下载课件付费;企业则支付其职工的网络培训费用并参与分担部分具公共产品性质的网络设施的建设费用;国家则负责通讯线路、公共站点等公共产品的建设和维护。
另外,新旧世纪之交的更易,因高校扩招而第一次出现高教买方市场现象,以及外国教育机构进入我国教育市场,使我国高教办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了以产业方式运作的教育集团;以改制为主要特征的二级学院和国有民办等新的办学模式。而所有这些,都在预示着我国高教办学模式在多媒体网络技术背景下将趋于多样化,教育投资将更多地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负担,教育终身化将成为现实。
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这为整个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教育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办学模式等必然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学若还想在未来社会中保持原有的地位,且能有效地发挥它应有的社会职能,为社会培养出符合需要的人才,那么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大学教学思想和教学组织管理策略,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信息社会发展的方向有机结合在一起。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出多媒体网络技术应有的效能,因而实现教学过程的现代化,直至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