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完美女孩的12堂课
46271400000014

第14章 莫以善小而不为,女儿帮助别人就在帮自己(2)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马宇歌那样富有爱心,但是面对家里自私自利的宝贝,很多父母认为这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其实,培养孩子富有爱心、肯于助人,只需从培养孩子帮助和体贴家人的良好品行开始就可以。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不容易和生活的艰辛,也可以把家里长辈艰苦的奋斗史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样孩子在享受父母关怀的同时,也懂得了应该体贴父母,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

生活中有很多家庭,当孩子愿为辛劳一天满脸倦意的父母做些家务时,父母总是说:“去做功课吧,好好学习就是帮我们最大的忙了。”这种做法对于培养孩子的爱心非常不利。父母虽然是出于好意,但是他们这是片面地培养孩子,即便把孩子培养成了“小学者”,在孩子心中烙下的似乎也只是她的任务仅仅是学习的烙印。使孩子很快习惯于心安理得地享受家庭给予的一切。认为自己要上学,在家里没有任何义务,而有的仅仅是特权。即便是父母真的有什么身体不适她们也熟视无睹,甚至已经不会为父母做些什么了。因此,她们很容易滋长自私、冷漠,无视他人快乐与痛苦的思想。

培养孩子肯于助人,不要忽视孩子对邻居的帮助。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是,现在城市家庭居住的大多是单元楼房,对于邻里之间的来往非常不方便。重拾以往的风俗,就从帮助自己的邻居、敲开邻里关照的大门开始吧!创造一种亲切、和睦、互相关心的邻里关系,从中体会到互相帮助的幸福和快乐,也有助于孩子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教女小贴士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乐于助人,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除了要给予孩子一个温馨的充满爱的家庭外,还要给予适当的助人教育。

1.教育女儿肯于助人,不妨给女儿讲讲雷锋的故事。雷锋把平时积存的200元钱无私奉献给抚顺市的人民公社建设和辽阳灾区人民;用自己的津贴费给丢了火车票的大嫂补票;主动帮助外出老人;利用闲暇时间义务担当校外辅导员……2.当女儿被他人帮助的时候,得到他人“帮助”后的女儿最易于接受“助人”教育。比如,女儿东西掉了,别人帮忙捡起来,如果这时教育女儿,女儿一定会记得当别人东西掉了的时候帮助别人捡起来。在经历了不断的帮助与被帮助后,孩子就会像雷锋那样“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

成果不独吞,拿出来与大伙一起分享

对于独生子女,分享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他们的生活中没有经历过和兄弟姐妹“分享”的概念,自出生以来,一切的好东西都是“独享”,所以,很多孩子占有欲望强烈,觉得一切都该是“我”的,没有别人的份儿。为了使孩子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后,有合作分享的精神和态度,避免孩子滋生贪婪的畸形心态,需要父母从小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

大四那年,朵朵通过网络联系了一个装果篮的活,一家礼仪公司给她送来了足够的水果和果篮,要求她在三天内全部装完,希望果篮的摆放具有艺术美感,至于水果如果有剩下的就归她了,报酬是2000元。朵朵把整个宿舍的人都发动起来,昼夜忙碌紧急突击完美地完成了任务。业务是朵朵联系的,因为工作完成得非常漂亮,那家礼仪公司付完2000元劳务费后,为了答谢朵朵守信用,奖励她个人500元小费。拿到小费后,朵朵没有自己独享,而是放到劳务费里给大家均分了。有的人说朵朵傻,小费应该自己拿,但是朵朵不这么认为,朵朵觉得及时完成工作是大家的功劳,而且与钱相比,对朵朵来说分享的乐趣更美好。朵朵能够表现得这么出色,在于从小父母就教育她学会与人分享。

朵朵小时候很喜欢吃一种苹果味的糖果,家里的糖果盒子经常放得满满的,可是有一次直到里面剩下两块糖妈妈才发现该买糖果了,恰巧表妹来家里做客,朵朵取糖吃的时候,妈妈让朵朵给表妹也拿一块,可是朵朵看到糖只剩下一块了有点不舍,很利索地就把糖放进了自己衣兜里。妈妈说:“你是姐姐,姐姐有糖应该和妹妹共同吃,妹妹有好吃的才会和你共同吃呀!回头,妈妈就带你去买,把家里的糖盒装满。”朵朵虽然不情愿,但还是从仅有的两块糖里分了一块给妹妹。朵朵的分享精神与小时候父母对她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父母的教育让她养成了体贴他人、谦让他人、容纳他人的习惯。

一提到分享,人们不由自主就会联想到慷慨、大度,吝啬、小气等词语。慷慨大度的人往往深得人们的拥护;小气之人因为自私自利、不合群而难以得到周围人的喜欢。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懂得分享的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对于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作为父母,也要认识到善于与他人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

教育孩子懂得分享,父母一定要认识到“独享”的危害,在家里,不纵容孩子一个人享用好东西,而是变孩子的“独享”为一家人的“分享”,告诉孩子有的时候家里好东西只给她一个人吃,是因为好东西少她年龄小才这样做的,其实大家都可以不让着她共同吃的,等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经过家长几次强迫性的“分享”东西,孩子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了分享的习惯。

当孩子与小朋友在一起,在品尝到“分享”别人东西的快乐后,父母要适时地教导孩子也要舍得把自己的好东西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可以对孩子说:“你以后有好东西也要分给小朋友呀!”当孩子答应了的时候,妈妈可以拿出家里的东西让孩子亲手分给小朋友,期间孩子就会品尝到与人分享的快乐,久而久之就具有了“分享”的习惯和美德。

教女小贴士

培养孩子懂得分享,除了分享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父母还不要忘了,自己的女儿也可以分享别人的好东西。

当自己的女儿对别的小朋友的好东西感兴趣的时候,有的家长担心女儿去碰的时候会引起人家的不高兴或者自己女儿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影响团结,就会阻止女儿去碰别人的东西。殊不知,如果每个家长都抱有这种心态,所有的孩子都会失去和别人分享的机会,孩子以后不懂得分享也就不足为怪了。

孝顺,是对养育之恩的最好回报

有句话:“一辈学一辈,辈辈更加劲。”这句话在民间是用来讽刺“不孝”是怎样在一个家庭中代代相传的。当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而却不懂得什么是孝顺,家长忍不住就想:“羊有跪乳之恩,为什么自己冰雪聪颖的女儿却不懂得孝顺父母呢?”面对女儿孝顺的缺失,家长有必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在生活中自己是否做到了孝顺父母?自己的孩子不懂得孝顺是不是与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关?这种反省越早越好,越早越对自己有好处。

樱桃成熟的季节,碧绿的樱桃树枝上密密地点缀着红艳欲滴的樱桃,着实好看。艳艳双手举着两根挂满樱桃的树枝,雀跃着向家里走来,爸爸见了,伸手从艳艳手里的樱桃枝上摘了一颗,放进了嘴里。这下,艳艳急了:“谁让你摘的呀?你给我安上!”爸爸说:“我就摘了一颗!”艳艳说:“不行,一颗也不行!你赔我!”爸爸没办法,只得又重新从樱桃树上给艳艳折了几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艳艳很小的时候,家里的好东西就只给她一个人吃。爷爷奶奶疼爱孙女年龄小,即便艳艳的父母买了他们的那部分,他们也舍不得吃,总是留给艳艳一个人。有一次,父母买回来两斤桂圆,本来是给爷爷奶奶一斤,艳艳一斤。可是爷爷奶奶见艳艳特别喜欢吃桂圆,自己的那一斤就没舍得吃,收起来了。等艳艳吃完自己的那一斤,爷爷奶奶便把他们的那斤拿了出来。艳艳高兴极了,连声谢谢都没说就自己剥着吃了起来。看着孙女吃的高兴样子,爷爷奶奶比自己吃了还开心。日久天长,艳艳就养成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绝不给别人吃的习惯。

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像艳艳那样不懂得孝顺,可是艳艳的不孝顺又何尝不是因为家人的过于溺爱?家庭关系只注重“幼”,不考虑“长”,就像艳艳的爷爷奶奶那样,忽略了自己是老人其实也应该享受。虽然把享受的权利让给了孙女,但是带来的却不是好结果。因此,要尽早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爷爷奶奶是老人,是全家人关心照顾的对象。

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甚至直接把孩子交给父母抚养。如果要培养孝顺的孩子,父母必须做到不“啃老”,而且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决不能有了自己的孩子就忘了父母。即便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在休假日也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尊重父母的意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这些看似简单,却有利于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当女孩看到电视上或者日常生活中父母孝敬爷爷奶奶的情形,也会学着表达自己的孝心。可是,当孩子踮起脚尖给妈妈倒洗脚水去的时候,很多妈妈担心热水会烫到女儿,急急忙忙去阻止,也忘了对女儿的行动说声谢谢或者提出表扬,导致女儿的孝心就这样在表现中夭折了。父母这样的行为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孝心,孝心需要表达,表达不出来势必导致夭折。孝心夭折就会助长依赖性的增强。不妨悉数身边的“啃老族”,没有哪一个是小时候懂得父母辛劳的孝顺孩子!

教女小贴士

培养孩子的孝心,“特殊的日子”很重要。比如长辈的生日、母亲节、父亲节、春节等,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父母鼓励孩子向长辈表达祝福,送上自己购置的礼物,以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情。

其实,这些特殊的日子正是长辈期待全家团聚的时刻,孩子从小养成每逢节日回到长辈身边的习惯,长大了自然就不会忽视。

女儿爱心的培养需要父母限制她的“优越感”

“优越感”是优越的势力和能力的体现,一个人具有一定的优越感不是坏事,但是当优越感产生并逐渐膨胀起来的时候,这个人往往就会迷失自己。生活中,优越感导致的人生悲剧已经屡见不鲜,大人尚且如此,孩子就更不用说了。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出生的时候父母将近中年,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过分的溺爱和姑息迁就导致孩子“优越感膨胀”,自私心很重。父母对孩子的宠爱越多,孩子在家中的地位越高,孩子的爱心越缺失,就会越自私,换句话说,父母给予孩子的爱越满,孩子的自私心越大。所以说,“优越感”是一把双刃剑,为了防止孩子伤人伤己,父母在培养女儿的过程中,要限制她的“优越感。”

平平是家里的独生女儿,父母虽然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是因为出自名牌大学,并且是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所以家庭条件很不错。父母为了女儿能有个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也考虑到本身工作繁忙,就把平平送进了一家师资和教学环境都不错的私立学校。这样孩子可以寄宿,每周末只需要接回一次。因为那个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有钱人的孩子,很多孩子不仅身穿名牌而且手中还有大把大把的零花钱,上学放学都是豪华小轿车接来送往。上了不到半年,平平的父母就发现女儿学会花钱吃零食挑选衣服了,而且稍微旧点的衣服就不穿了,因为到了学校有的调皮学生会说她“艰苦朴素的模范”。当平平每次回家心安理得地向父母要零花钱的时候,平平的父母觉得这个孩子已经出现了骄奢的苗头。于是经过深思,父母给孩子办了转学手续,转送到了一家普通的学校,虽然这样需要每天接送孩子,但是平平的父母觉得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才不会被充满“物质优越”性的环境感染,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父母心里会很踏实。

可以想象,平平的父母如果不及时给孩子办理转学,孩子会成长成什么样子。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平平的父母可谓懂得如何爱孩子。他们懂得从孩子小的时候就限制她的“优越感”,不过分溺爱。没有过分的关心与溺爱,让孩子适当受点苦,遭受一些挫折与困难,这样孩子就不至于从小只会关注自己,只会享受,不懂得奉献和体贴他人了。

有个小女孩,当她小的时候父母每次采购回来都会把给她买的东西单独放起来,留着她自己吃。等小女孩长大了,每次父母采购回来她就会主动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挑选出来,一旦别人吃了,她就会不高兴,甚至是发脾气大哭大喊。有的时候她自己吃不完或者吃着吃着就不想吃了,妈妈提出给别人吃,她就会说:“扔了也不给别人吃。”父母不理解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都与孩子小时候父母对她的过分宠爱有关,吃惯了“独食”的孩子已经养成了“独食”的习惯。

“吃”是最容易滋生孩子优越感的一个方面。父母稍微控制不好,就会导致孩子的自私。为了避免孩子把独享家中一切美好的东西看做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在家里父母不要因为爱孩子而总是把最好的菜留给孩子吃,也不要孩子喜欢的东西就让孩子独享。以免在她心里只有自己,根本不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父母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越不懂得爱别人、体谅别人,针对孩子吃“独食”的毛病,家长可以邀请孩子的好朋友来家里玩,然后拿出孩子爱吃的食品,放在朋友们面前大家一起享用,孩子在这时候因为沉浸在友谊的快乐中一般都比较能接受,如果孩子的玩具、图书什么的比较多,可以鼓励孩子送给来家里玩的亲戚家的小朋友,不但易于建立友谊,孩子在与他人分享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鼓励。这样,孩子的特殊感就会慢慢转变为平常心态。

教育女儿富有爱心,在限制女儿优越感的同时,还可以让孩子拿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用钱给过生日的爷爷奶奶送礼物,让孩子给需要帮助的人们捐款……让孩子在“付出”的活动中体会快乐,孩子自然就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女小贴士

儿童的优越感如果不能得到家长的及时引导,将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呢?虽然优越感本身并不是什么弱点或不健康的心理疾病,但是,若不能全面地认识优越感的本质,很可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障碍。

原因在于儿童认识问题易于片面、偏激、表面化,只是看到自己的优势而看不到别人的优势,从而骄傲、自满,失去前进的动力,满足于现已拥有的,停滞不前。导致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学本领上,而是津津乐道于钱、权的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