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玩出来的智慧:全脑开发婴幼儿潜能
46257800000029

第29章 宝宝第7月(18)

3岁的宝宝运动能力已经发育得非常完善了,因为活动量大,宝宝的肌肉特别结实富有弹性。这时,宝宝可以双脚交替着上下楼梯,跑步姿势正确规范,半分钟差不多能跑30米。可以原地双脚跳,并且可以从20厘米高的地方跳下来,还可以跨越过30厘米高的障碍物。

这个阶段,随着宝宝小肌肉的逐渐发育,大部分宝宝排积木时可以堆叠八块方木,可以把皮球扔到相对比较远的地方,都能握笔画线。手指灵活的宝宝,还可以使用剪刀剪出有一定形状的纸片。运动方面,宝宝已经掌握了单脚跳的技巧,还可以独自走平衡木,快跑的动作也更加协调了,方位感比以前更好了。

2岁半到3岁的宝宝,绝大多数可以踩出步伐,同时,平衡能力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因此爸爸妈妈可以安排宝宝适当地学习舞蹈。舞蹈不但能培养宝宝的乐感,让宝宝欣赏音乐节奏优美流畅的变化,随着节拍自由舞动,而且通过单腿站立、旋转和跳跃等简单的舞姿,还可以促进宝宝的右脑发育。培养宝宝正确的乐感是目的,因此每个星期只要练习一次就行了,不过,爸爸妈妈应该注意别让宝宝学习难度太大,太过于复杂的动作。

2.如何培养精细动作能力

这个阶段,宝宝的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宝宝握笔画画时知道用左手扶着纸,并且可以画出四边形和圆形形;可以自己用剪刀把纸剪碎;凡事都喜欢亲力亲为,例如自己穿鞋,自己吃饭,自己会穿对襟的衣服,扣纽扣等。

抓和捏的动作对爸爸妈妈而言非常容易,但是对宝宝而言却比较难,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他才能顺利完成这个动作。宝宝只有在多次尝试的情况下,排积木搭时,他才能够更加准确地判定这块积木的大小以及重量是否可以搭上去。因此,爸爸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对宝宝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才能促进宝宝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

3.如何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随着宝宝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他的认知能力也渐渐得到了提高。这个阶段,宝宝特别需要朋友,从别的小朋友身上,他能学到很多生活经验,这是从爸爸妈妈那儿学不到的。因此,宝宝非常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妈妈应该经常带宝宝走出家门,为孤独的宝宝多找几个好伙伴。

此时,宝宝最喜欢玩的游戏是过家家,特别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诸如此类的游戏,扮演形形色色的角色,护士、医生、狮子、老虎、爸爸、妈妈等。有一部分宝宝不但不想和小朋友一同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并且会对其他小朋友产生“敌视心理”。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因此觉得宝宝的性格不好,或者社交能力很差。这么大的宝宝正位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交叉的路口,还无法深刻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需要爸爸妈妈进行耐心的引导和培养。

(1)让宝宝从小就学会关心他人

关心他人不但是一种社会公德,而且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状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多宝宝会关心他人。尤其是那些从小就娇生惯养的独生宝宝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非常严重,想来都是习惯于别人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而意识不到去关心别人。

民间有一句话说“三岁看老”,这也同时说明宝宝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和意识是从小就开始逐渐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对宝宝起到了很大的主导作用。以“孝顺”为例,很多爸爸妈妈经常教育宝宝应该孝顺长辈,但是宝宝的年纪很小,不能真正理解到底什么是孝顺。但是如果爸爸妈妈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并且照顾宝宝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宝宝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而然地就把抽象的“孝顺”具体化,同时从心里认定这是一个应该具有的正确的态度。所以,平日,爸爸妈妈彼此之间要互相关心,对长辈要体贴照顾,主动侍候;亲朋好友遇到困难了,应该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假如经常主动、热情地去关心、照顾他人,在耳濡目染之下,宝宝自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勇于承担责任

人们始终欢迎那些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宝宝当然也不例外。勇于承担责任的宝宝,才能才自己赢得信任、赞扬,才会有很多朋友。具有这种品质,不但可以让宝宝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惯性,明白在外面的世界无法始终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且还可以让宝宝经历必要的情绪挫折,感受到懊悔、伤心、恐惧的心情;另外,还可以帮助宝宝学会协调自己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假如宝宝做错了什么事情,爸爸妈妈应该支持并且鼓励他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把好朋友的玩具玩坏了,爸爸妈妈就应该让宝宝清楚地知道,是因为自己的过错才导致出现这样的后果,并且帮助宝宝一起承担责任,带着他一起去买玩具赔偿给好朋友,同时和好朋友道歉。

(3)让宝宝学会道歉和改正错误

宝宝不会道歉,也许是因为不明白是非观念,不清楚生活中究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是对的或者错的,更不清楚自己应该如何改正错误。所以,爸爸妈妈切忌动辄就对宝宝横加指责,儿应该耐心地告诉宝宝为什么错了,到底错在哪儿,这样,宝宝心里才会形成清楚的认知。

有时,由于缺乏勇气,害怕承担后果,宝宝也会不敢承担责任。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应该和宝宝站在同样的立场上,先给宝宝一种安全感,告诉宝宝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仍然是好宝宝,以免宝宝产生恐惧感。

4.如何培养语言能力

这个阶段,宝宝已经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了,但是语言还不够连贯顺畅,因此爸爸妈妈应该及时加以引导。只有掌握了语言里的语法与语义,宝宝才能够摆脱具体的动作,开始抽象的逻辑思维。语言是表达逻辑思维的工具,有了词才可以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语言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提高思维能力。

当宝宝可以说出相对完整的简单句时,他就会妈妈就要开始尝试教宝宝说复合句了。但是这么大的宝宝,仍然不具有把复合句使用关联词恰当地连接起来的能力。宝宝复合句的运用能力,是和简单句的运用能力平行发展的。在逐渐完善简单句的时候,复合句的运用能力也渐渐地得到发展。

益智游戏

274.远离地雷

益智目标:让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

游戏方法:

①准备一份旧报纸,剪出几个比脚掌稍大些的圆纸片。

②妈妈把圆纸片放置在地上,每张圆纸片相距一小步的距离。妈妈要告诉宝宝把这些纸片当做地雷,试着让宝宝练习跨越行走。

③妈妈告诉宝宝,行走时不要跳跃,一次只能用一只脚踏在地面上,另一只脚应提起来,两只脚交叉走。妈妈也可以做一下示范。

④如果宝宝在行走时,有一只脚踏上了或手碰到了“地雷”,妈妈就要告诉宝宝“地雷爆炸”了,这时宝宝就会被淘汰出局。如果宝宝走得非常好,妈妈可以增加点儿难度,让宝宝头上顶一本书,再继续走。

⑤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来走,进行比赛,增加游戏的竞赛性,更有趣味。

275.来回倒水

益智目标:锻炼宝宝手部肌肉的控制力。

游戏方法:

①准备好几个无手柄的塑料杯。妈妈在一个杯子里倒入l/3的凉水,然后倒入另一个杯子里,来回倒一次。让宝宝模仿妈妈的做法来回倒水。

②让宝宝把几个杯子同时倒入一些水,然后看哪个杯里的水多。

③引导宝宝把水多杯中的水倒入水少的杯中,直到所有杯中的水一样多。

276.故事错了

益智目标: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语言及字词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游戏方法:

①妈妈选一本经常给宝宝讲的图画书,然后像平常一样读故事给宝宝听,读几页后,开始改编故事。

②在妈妈把故事“改编”后,要停顿一会儿,看一看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说:“不对,妈妈讲错了!”就回到书中,继续讲正确的故事,如果宝宝没有反应,妈妈要给宝宝提示,直到宝宝想起来为止。

③妈妈可以再改编另一个宝宝熟悉的故事来讲,也可以用一首宝宝喜欢的歌曲,把歌词改掉唱给宝宝听,看一看宝宝的反应。

277.找规律

益智目标:培养初步的逻辑思考能力,学习找规律,训练宝宝的观察力。

游戏方法:

准备:

①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的动物玩具各五只,小筐,错误控制卡和提示卡数张。妈妈将小筐中的动物取出散放在地毯上。

②摆好错误控制卡,以卡片上动物颜色将动物玩具排在地毯上。

③取出第二种卡片,将卡片中所缺少的动物补充完整,对照错误控制卡验证对错。

④取出第三种卡片,按卡片上的提示继续完成排序活动。

备注:可改变操作物品的种类或增加操作物品的数量。也可让宝宝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摆放,但要有一定的规律。

277.水中目标

目的:这个游戏有助于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大动作技能。这也教给宝宝计数的方法。

玩法:投球溅起水花,这项活动会弄得人湿湿的,可宝宝会很喜欢。将两个大塑料盆装上水。收集多种多样的小球,最好是能浮在水上的塑料球和网球。让宝宝将球对准水盆投掷,数一数每个盆里投了几个球,即使没有投中,也要对宝宝的尝试报以掌声。当他做得更好时,要让他离盆更远,增加难度。

278.我喜欢的水果

益智目标:训练宝宝的嗅觉功能,使宝宝了解到各种水果能散发出不同气味。

游戏方法:

①准备水果(香瓜、菠萝、苹果、榴莲等)及相应图片、眼罩、布袋。妈妈取来水果,用三段式教学法向宝宝介绍水果名称:

第一阶段:依次出示香瓜、菠萝、苹果、榴蓬等水果,请宝宝闻一闻,告诉宝宝它们的名字。

第二阶段:请宝宝按妈妈的要求,指出相应的水果。

第三阶段:请宝宝逐次闻一闻各种水果的味道,妈妈依次询问其名称。

②妈妈帮助宝宝带上眼罩,分别拿上述水果给宝宝闻,请宝宝说出名称。

③可以将水果分别装入布袋中,请宝宝闻完之后与图片配对,最后打开布袋验证结果。

④请宝宝协助送回用具。

279.奇妙的口袋

益智目标:训练宝宝的触摸觉。培养宝宝的观察力。

游戏方法:

①准备不同颜色的布袋数对,每对相同颜色的口袋中各装有一个相同形状的物块,小草筐一个,宝宝用眼罩。

②妈妈请宝宝围坐在小地毯周围,从教具架上取来盛有布袋的小草筐。将筐中的小布袋散放在小地毯上,请宝宝逐次触摸,感觉布袋中的物体形状。

③妈妈协助宝宝把盛有相同形状物品的布袋配对放好。

④打开布袋,将布袋中的物块倒出,检验配对结果。

⑤将物块依原样放回布袋,感兴趣的宝宝可戴上眼罩,进行上述配对操作。

280.足尖走

益智目标:锻炼小腿肌肉和肌腱,为足弓形成打基础。促进肢体运动与大脑控制的协调性,培养专注力与独立性。

游戏方法:

①准备用硬纸板裁剪成半圆形的小卡片(小于宝宝的脚)8~10张。妈妈将卡片按左右交替的顺序摆放在地上,形成两行“脚印小路”,脚印间的距离以适合宝宝步幅为宜。

②妈妈示范踮起脚尖走过小路,请宝宝模仿练习,足尖走跟随。

③依宝宝兴趣,活动可反复进行。

④也可将卡片反向放置,使脚尖变脚跟,练习足跟走。

备注:妈妈带宝宝散步时,可选择平整的小路,请宝宝提起足跟用脚尖轻轻地走。

281.一一对应

益智目标:帮助宝宝正确认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游戏方法:

①准备碗和勺、衣服和裤子、牙膏和牙刷、桌子和椅子、鞋和袜子、菜板和刀等的图片各1张,各配对图片背面标有相同的标记。

②妈妈用托盘取来教具置于桌上,坐在宝宝右侧。将图片散放在桌子上,请宝宝找一找自己所认识的物品图,并讲一讲它们的用途。

③妈妈将图片依属性配对摆放。与宝宝一起讨论摆放原因。将图片逐一翻过,用背面的标记验证配对结果。

④将图片散放,鼓励宝宝亲自操作。配对时,引导宝宝说出原因。

282.哪个乐器在歌唱

益智目标:培养宝宝对不同声音的分辨能力,认识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

游戏方法:

①准备响板、撞钟、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及图片。妈妈取来几种打击乐器置于桌上,坐在宝宝右边。

②利用三阶段教学法向宝宝介绍乐器名称,如:

第一阶段(命名):“这是响板。”“这是撞钟。”“这是三角铁。”妈妈边介绍边敲出响声,也请宝宝敲一敲。

第二阶段(指认):“请把响板拿给我。”“请把撞钟拿给我。”“请把三角铁拿给我。”

第三阶段(发音):“这是什么乐器”?“这是什么乐器”?“这是什么乐器”?

③妈妈敲打不同的乐器,请宝宝将乐器与图片做配对。

④妈妈敲打乐器,请宝宝闭上眼睛聆听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备注:在家庭中,可用各种废饮料瓶相互敲击代替打击乐器。

283.贴脸谱

益智目标:通过贴脸谱,使宝宝明确知道脸部器官的准确位置,为以后宝宝学画时能画好人的脸部各个部位做准备。

游戏方法:

①准备一个画好的脸谱(五官可以移动)。

②妈妈与宝宝一起游戏,先摆好眉毛,再摆眼睛、鼻子、嘴、耳朵。也可让宝宝闭上眼睛摸妈妈的脸,摸到鼻子时说出名称,然后睁开眼睛将鼻子贴好,直至五官都贴好。

③如果宝宝遇到困难不会摆或摆错了位置,妈妈可让宝宝摸摸自己的脸,再看看妈妈的脸,然后摆到准确位置上。

284.转椅游戏

益智目标:通过转的活动刺激宝宝前庭,增强宝宝大脑的调控能力。通过游戏改善统合失调的状况,提高学习能力。

游戏方法:

①准备一把转椅,一条布带子。宝宝坐在椅上,妈妈将布带子把宝宝与椅子系在一起,宝宝双手扶在椅子的扶手上。

②妈妈旋转椅子,转几圈后问宝宝晕不晕,晕了就将椅子反转回来,然后慢慢停下。

③如果宝宝不晕可继续转椅子。

④转椅坐习惯后,可不系带子,靠宝宝控制重心保持身体平衡。

285.倒溜滑梯

益智目标:可以促进抗重力反应的练习,增强宝宝身体协调性。锻炼宝宝的胆量及勇敢精神。

游戏方法:

①在有滑梯的场地,宝宝从梯子处上到滑梯顶。

②然后宝宝以头朝下,脚朝上的姿势从滑梯上往下滑,妈妈要注意保护宝宝的安全。

③往下滑时,双手伸出,防止头着地。

286.过河

益智目标:锻炼宝宝的腰、腹肌肉,培养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动作协调性。

游戏方法:

①准备四块厚纸块,然后地地面画两条间隔3米的平行线作河面。

②妈妈与宝宝分别拿两块纸块放在河里。

③双脚踩在一块纸块上,把另一块纸块放在前面,双脚踩上去,然后将后面纸块再移至前面,如此循环,一直走到河的对岸。

备注:可加宽小河的宽度,增加难度。

287.捉蝴蝶

益智目标:练习四散走和跑。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游戏方法:

①准备彩纸蝴蝶1只,棉线1根(约1米),竹竿(或木棍)1根。妈妈引导宝宝至空阔平整场地,然后取来竹竿,将棉线绑在竹竿的一头,线的另一头系上彩纸蝴蝶。

②妈妈举起竹竿,高度保持在能使宝宝跃起后触着纸蝴蝶为宜。

③“蝴蝶来了,快来捉。”吸引宝宝跟着蝴蝶走,捉蝴蝶。

备注:蝴蝶飞一会儿,妈妈注意让蝴蝶飞慢些,使宝宝能够拍到蝴蝶。(宝宝如果老拍不到就没有兴趣了)。

288.顶包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