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分析由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引起他们的心理冲突,导致心理失衡,总之可能使他们产生焦虑、不安的紧张状态,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难释的教育教学重负中小学教师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体现在:1.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过长。80年代后期有人认为,我国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67小时,与我国实行8小时工作制相比,要高出1.67小时。应该说,在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9.67小时还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且其中还不包括教师许多隐形劳动付出。2.教师的周授课时数过多。这一现象与教师工资收入低有关。不少教师不得不以课时津贴补贴家用。3.教师的工作项目繁多。
二、难卸的多重角色除教师在学校里扮演着多重角色,肩负着多方面的重任之外,作为社会个体,社会对于教师的高期望值和高标准要求,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三、难圆的职称梦教师具有强烈的精神需要,晋升高一级职称能够满足教师丰富强烈的精神需要和价值认定。但是,目前教师职称评定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一些地方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往往职称指标严重不足,接踵而来的是职称评聘过程中人为造成的教师心理不平衡所引起的强大的精神压力。
四、难以实现的愿望教师在培养学生成才过程中,常常会有局部的失败,教师的愿望也就经常受到工作成功概率不确定性的威胁,从而给教师带来挫折感和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在学术研究上,教师们也经常会感到遭受挫折的心理压力。
在巨大沉重的心理压力面前,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显得十分重要。第一,树立自信心;增强抗压能力;第二,正确认识自加强意志力的培养;第四,丰富余生活,调节好生活节奏。
教师要注意“心理换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心理换位”,力求“设身处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把心理换位看成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关键在于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有尊重别人的习惯,有理解他人的愿望。否则,要掌握什么教育手段,运用什么方法,都很难。
在用种种手段惩罚学生时,我们当教师的回忆过自己的中小学时代吗?你不是也常因精力旺盛,做过让老师讨厌的事吗?可是你当时并没有和老师作对的意思,老师也未必惩罚过你,你在成年后或许责备自己没有抓紧时间学习,但绝不会给自己扣上“故意干扰纪律”的大帽子吧!如果我们把学生做鬼脸,搞一些小动作看成天真、活泼之举,珍爱他们的童心,唤起他们对童年美好回忆,那就不会大发雷霆了吧!我们应迅速平息气愤之情,用温和的笑容、轻柔的语调说话。理解、爱护学生,冷静处理“突发”事件,需要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
青年教师的“心理病毒”及其消除由于当前转轨时期的冲击,导致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产生心理上的失落感,如对事物看法的偏激、工作的懈怠、对前途的迷惘。我们暂且称之为“心理病毒”。
一、“心理病毒”的表现及产生机制1、政治冷漠症。由于现行师范教育在理想和思想教育上的缺陷,一些中小学领导过重于抓升学率,忽视了青年教师政治思想的引导,使有些青年教师出现了对政治持冷漠态度的现象。
2、教学工作敷衍症。由于现行工资制度和职称评审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一部分青年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致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钻研业务,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3、职业自卑症。教师的文化层次较高,教师工资的含金量偏低,不少青年教师有职业自卑感,设法跳槽。
4、心理幼稚症。教育的对象是人,要求教育者有健康的心理,宽容的心态对待工作。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些青年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角色形象,跟学生一般见识,学生出了些问题不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加以教育,而是狂轰滥炸骂一通或赶出教室。
二、青年教师“心理病毒”的预防与消除1、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不应采取简单的政治说教,而让他们从众多的杰出人物中,启发他们找出成功的动力。同时根据青年眼高手低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通过多种职业特点的对比,使其充分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产生使命感,满足他们在思想上的价值需要。
2、抓好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根据青年人好胜心理,开展诸如优质课竞赛、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有益于业务能力提高的活动。对青年教师取得的成绩如上级表彰、发表教学论文等,均给予奖励,完善教学业务档案,指定有经验的教师传帮带。同时,向他们定期介绍教育教学读物,对在教学中出现的缺陷及时给予指正。
3、当好心理咨询顾问。为提高青年教师正确看待社会,经常利用集会等形式,介绍著名教育家如何进行道德修养,在逆境中奋发进取。开办校长热线,对青年教学普遍感兴趣的热门话题,进行正确的导向,让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社会。
4、满足青年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在安排教学工作时有意识让他们挑大梁,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青年教师,安排不同层次的管理工作。对于评优、职称等热点问题,充分利用平时对每位教师详实的记录,增大透明度,让他们心服口服,即使未评上,也带着希望的失望新投入工作。
人生跳过“四道墙”不成神仙也寿长!古有云:“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边藏。只要你能跳过去,不是神仙也寿长。”细读慢品,颇有道理。还有一首歌谣也很有点味道: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过眼烟云,气是惹祸根苗。”从医学观点来看,饮酒无度、恣纵情欲、贪财图利、暴怒生气对身体确有很大的危害。酒。适量饮酒有畅通血脉,祛淤活血、振奋精神,消除疲劳,祛风散寒之效。但若不加节制、狂饮烂醉,就会导致慢性酒精中毒,使身体各器官受到损害,酿成智能减退,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和判断力降低,易引起溃疡病、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炎、冠心病、高血压、痔疮等疾病。此外,饮酒过度,有些人甚至还会干出令人痛心的事。其危害之大,更不待言。色。色是指对异性的情欲。适度的性生活能增进夫妻感情,有益身心,增寿延年,反之,即如有些人那样,纵欲贪欢,喜新厌旧,玩弄异性,势必“损精败神”,轻则体弱肾亏,未老先衰;重则诸恙缠绵,寿短命折,《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因淫欲过度,暴病而亡,年仅30余岁。代君王极少高寿者,多与其荒淫无度的性生活有关。财。人生在世,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甘当守财奴,一文不值。有些人却专往钱眼里钻,“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贪污受贿,巧取豪夺,甚至谋财害命。这类人在构成犯罪,招致惩处,被人民所唾弃的同时,必然在心理活动中产生一种恶劣心态,终日不得安宁,而一系列的精神负担,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进而导致百病丛生,丧志折寿。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尽管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难,但他们性格开朗,遇事不气,却能长寿。而另有些人平时生活虽好,但遇事容易生气、憋气,结果患病早逝。《内经》指出:“百病生于气”。现代医学认为:过度的、持久的生气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会引如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全身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糖改变,内分泌失调,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怒发冲冠”,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是一枚“定时炸弹”。随时会酿成大祸。所以,气,真的能把人气死。总之,“酒色财气”这“四道墙”,我们都应严肃对待,绝不可贪欲过度,否则遗患无穷,愿人们都能自持自勉,顺利跨过“四道墙”,使好人一生平安!
乐于交往有助健康乐于交往与健康长寿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呢?
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对此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美国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流行病学家詹姆斯·豪斯及其同事们,曾对一个名为德库塞镇的2700多人进行长达14年的研究。他们发现,长期疏于社会交往的人,其死亡率比乐于交往的人要高2.5倍左右。
耶鲁大学流行病学丽莎·波克曼对此也作过专项调查。在她追踪调查的7000人中,发现性格内向、孤僻、很少有亲戚朋友、不善与人交往及终身独居者,要比社会交际广、人际关系好的人的死亡率高1.8倍。
美国哈佛大学精神病专家乔治·依维兰特博士,也曾调查过40年代初期在哈佛大学上学的204名男生。他在公布调查结果时宣称,在21岁到46岁这段时期内,平时乐于交往。精神舒畅的59人中,只有一人得了心脏病,另一人于53岁时死于心脏病。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的是,48名疏于交往、精神压力较大的人中,竟有18人患了重病或者死亡。
那么,乐于交往究竟为何有益于健康长寿呢?研究人员发现,人的心情与免疫系统是有密切联系的。脑部与骨髓及脾脏之间是由神经连接起来的,而骨髓与脾脏则是产生对抗感染所需细胞的器官。实验证实,人通过从事社会交往,可得到来自周围人的喜爱与温暖,而这种喜爱与温暖的感觉则源于脑部的天然镇静剂--内啡吠。
为了验证这一研究成果,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大卫--麦克利兰曾给学生们放映了一部电影,介绍了乐于交际、助人为乐的代表人物德兰修女在印度加尔各答为贫民服务的感人事迹。看完电影后,他马上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唾液分析。结果表明,甲种免疫球蛋白的数目有所增加。
加州著名内科医生迪安奥尔尼特认为,乐于交往与疏于交往可产生不同的生化反应。乐于交往、精神愉快,血液中便会增加有利健康的化学物质,相反便会产生对神经组织及心血管系统有不良作用的另一种物质。为了求得健康长寿,应当鼓励疏于交往的人通过自身心理调适,尽量多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交际范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十要一要注意同志间的友谊。哲学家培根说:“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与朋友在一起,使人快活,无拘无束无戒备,从而减轻心理压力。要记住:同志、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比任何金银珠宝都更重要、更美好。
二要善恶分明。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能做的要积极参与,不能做的要尽力支持;而面对邪恶,则要挺起胸膛,敢于正视和斗争。
三要相信人的善良本质,不要总是从坏处去推测别人,没有一生都坏的人。
四要说真话,办实事。说真话,办实事会使人心理踏实而感到轻松愉快,而弄虚作假,相信迷信则易使人惴惴不安,成为心理健康的大敌。
五要慎“独”。单独一人时做错事,往往要比在公开场合做错事所承受的压力大得多,所以,独自一人时行为要慎重,不要行为不端。
六要莫嫉妒别人。嫉妒很容易使你疏远别人和心理上失去平衡。实际上,与其羡慕别人的成就,不如自己去努力争取。
七要少发脾气,常发脾气不仅会使矛盾激化,影响人际关系,也会因情绪不稳而对自己的健康贻害无穷。
八要莫论人非。闲论人非,轻者朋友、同事翻脸,重则会闹出人命,对人对已都会增添无谓的痛苦。
九要敞开心扉。与人开诚公布、以诚相见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理解,才能受到别人欢迎,轻松愉快地生活。
十要远近兼顾。想问题办事情,切不可顾了眼前误了长远,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人,收拾残局时心理压力更大。
保持愉快有些人的情感强烈且不稳定,常因小事而激动,而且特别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其原因往往是:
1、合理的要求和愿望得不到满足。譬如,要求有正当的职业,有进修学习的机会,希望有个公正的领导人,渴望有良好的社会待遇和社会风气等。当合理的要求和愿望不能都得到满足或实现,就会产生苦闷,不满情绪,甚至产生愤怒和对抗情绪。
2、心理容量较小。人是有理想和追求的人;但由于对社会认识不够,常常理想化地看待世界。希望就业,升学一帆风顺,渴望事事顺心如意;或以完善无缺的标准去要求别人;遇到困难、挫折不能宽容,以理想代替现实,因而一旦碰壁,常因心理准备不足而大失所望。
3、认识的片面性。有些人看待社会事物,容易以偏概全,夸大消极面,进而产生消极情绪。例如,对社会不正之风看不惯,很气愤,这是正义感的表现,但由于认识的片面性,评价就发生偏颇,看不到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光明的一面,觉得社会漆黑一团,因而产生不满情绪。
不满情绪是消极的,可造成心身健康的损害。因此,每个人都要学会控制、消除不满情绪的产生:
1、要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要随时想一想自己提出来的需求或观点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合乎情理。
2、要学会全面地观察事物。对任何事物如能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就会看到事物的全貌;对社会的阴暗面,如能从光明一面去看,就会发现一些新的价值或意义。这样,心中就会豁然开朗,精神就会振奋。
3、要有自知之明。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在生命的征途中,要有自知之明,善于对自己进行正确的估量,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办什么事要量力而行,不可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这样才能心安理得,自我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