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教师保健
46252800000018

第18章 名人养生万里同志的健身之道(1)

万里同志已年逾八旬,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气色很好,走起路来从不用拐杖,也不用人搀扶,而且走路很快。有时外出参观访问,日程安排很紧张,警卫秘书都觉得累,稍不留神,就赶不上首长了。他脑子清晰,许多事情都能过目不忘。读书看报看电视都不戴老花镜。

和别人谈话时,他总能抓住事物本质,一语中的。虽不善妙语连珠,却也不乏幽默和趣谈。

万里主动要求从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斗转星移已有五度春秋了。现在他除了兼着中国桥牌协会和中国网球协会两个名誉主席职务外,其它已再三要求不再担任任何名誉职务了。万里退休后,生活很有规律。每周的活动可归纳为“三打、两看、一接见”,即:打桥牌、打网球、打高尔夫球;看文件、看书报;接见客人。这样一周下来活动安排得满满的,生活充实而有节奏。

万里从不吃各种补药,也不相信什么气功大师的奇功魔法。他的座右铭是:运动就是健康和生命。实践证明:一静(桥牌)一动(网球)保证了他工作和身体健康。他说:这两项运动都要打到九十岁再说。万里的饮食以清淡为主,每天的花生米、豆腐干和山东风味的酱牛肉总是少不了的还能时常吃上一些自己种的无任何污染的新鲜蔬菜。万里一生淡泊名利,知足常乐。退下来后更不愿出头露面。请他题字的人很多,都一一被婉拒了。他手不释卷。当毛主席批注过的二十四史新版发行后,他非常想一睹为快。子女集资给买来一套。从此他一有空就翻阅起来。

谢觉哉的长寿十诀谢觉哉是我国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71年逝世,享年87岁。谢老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历尽艰难,但始终精力旺盛。这与他的《长寿十诀》有关。

1、食事:暴饮暴食固宜慎之,强进小食亦非所宜;必十分咀嚼而后下咽;宜有定时,切忌暴食;宜取富于养分者;每日不可食同一种食物;食手勿即就寝;不可饮生水。

2、运动:每日于空气清新处适度运动,决不可剧烈,不运动之暇者,出外以步行代之。

3、清洁:身体、衣服、居室均宜清洁;沐浴及冷水摩擦;但沐浴之初,须与体温相等;空腹及满腹之时,不可入浴;行冷水摩擦宜于夏,使渐成习惯;家庭整洁。

4、新陈代谢;每朝入厕一次,务养成习惯;运动之后,须去汗液、或入浴、或以布浸冷水而拂拭全身,但须俟汗干后行之。

5、睡眠:起卧须有定时,睡眠充足;就寝后宜速眠,使成习惯;早眠早起;不可密闭寝室;寝室不可留猫犬及其它禽兽。

6、衣服:衣服狭隘带缠紧密,有妨生理作用;衬衣宜常洗涤,卧具须时曝日光之中,以除病菌。

7、呼吸:晨起出外呼吸新鲜空气;每日宜行深呼吸数次;呼吸均须用鼻不用口,室内空气宜调和之。

8、皮肤:皮肤务使强壮;出外当注意寒暑之剧变;去厚衣领之习惯;睡眠时虽盛夏不可裸腹。

9、神经:食后不用脑;业务须适度变换之,如午前读书,午后作事;凡烦闷、忧愁、悲哀、愤怒、喜悦、激烈感动,均宜慎之。

10、精神:当勤厌惰,宜成习惯;不急于成功;又不宜躁;心中须常满足,勿生不乎之念;力所为之事,须顺次为之,势所不能者,切勿妄耗心力量。各项指标均相当于70岁的健康老人。向老80岁以前,每天黎明即起,跑步3000米,80岁以后直到现在,每天清晨打拳半小时,然后洗漱。从解放初期开始,他坚持一日吃二餐,现在早餐要吃一碗稀饭,5个馒头或者半斤面条,中餐吃米饭三大碗,以吃蔬菜为主。儿媳和孙子出去后,他一人在家,看电视、打拳、读书报,每天还坚持高声朗读《毛泽东选集》,在结束采访时,记者试着问他希望能活多久,他伸出5个手指:“起码一百五!”善于养生的李世农安徽省委老领导李世农同志养生有道,虽逾87岁高龄,仍思维敏捷,身心两健。

李老原籍河北,30年代在上海做地下工作,1937年即来安徽坚持敌后斗争,直至解放。他在多年政治生活中,曾走过许多崎岖曲折的路;数次大病折磨,又险些夺去他的生命,结果都顽强地挺过来了。李老对政治上的沉浮,始终保持平静、温和、乐观的情绪,用他的话说:

“向前看!”任凭风狂雨暴也不曾损害他的健康。在生活上,则是粗茶淡饭,兼食五谷杂粮,一切“随意”,至今依然按照一个普通北方人的简朴生活方式生活着。一个“向前看”,一个“随意”,是保证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李老忆起他生过的几次大病,以及他在病后采取的自我保健方法。一次是坚持敌后斗争时期生了一次伤寒,整整半年卧床不起,身体弄得十分虚弱。文革前后的两次大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几次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他除了病中必须的医药治疗,病后即坚持自我保健--太极气功和自编的全身按摩操,达到了延年益寿和肌体健康的目的。李老说,他在上海坐牢时,就看过一本书叫做《科学的内功拳》,提倡“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用科学的方法解释气功的道理。60年代,他又向一位著名老中医学习太极气功,同时辅以全身按摩,至今已30余年坚持不懈,使身体越来越好,连老年人的许多常见病也与他无缘。当我问及太极气功的奥秘和练功方法时,李老笑着说,如果有人愿意学习太极气功,我愿面授,包教包会。

彼此交谈中,我发现李老的养生观极富哲理意味。他说:“每个人都希望健康长寿,我的观点是健康第一,而且主要的是通过自我保健获得健康。健康,自然长寿;如果只长寿不健康,那就是‘常受罪’了!”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谈养生长寿杨振宁是第一位摘取诺贝尔桂冠的美籍华人,他除了在科技领域有惊人的创举,对养生健身方面也有独到的认识。读书养德杨振宁童年时代是在北京清华园长大的,他的父亲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他在清华园内成志学校上学时,成绩一直很好。平时他除了看课内书外,还大量阅读课外书。后来上大学,读博士,去留学,搞科研,他也不忘博览群书。他认为,读书不仅可以增知识,长学问,博学多才,也可以防治疾病、养德健身。他说,许多疾病来源于不良的情绪和不良的品行。读书是最好的心理疗法和道德规范。读万卷书,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活百个人生,使自己精神、品行不断进入新的境界,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有道德修养的健康人。有人说,好人无长寿,歹人活百年。其实,好人长寿的例子太多了。孔子一贯提倡道德修养,认为大德必有其寿。孔子活到73岁。在“人到70古来稀”的封建社会可算是有德有寿了。唐代药玉孙思邈,也主张养生须养德,他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孙恩邈活到102岁,是养生须养德的典范。相反,歹人活百年的很少,《金瓶梅》中的西门庆,纵然有一身好武功,可他酒色过度,财气伤身,只活37岁就暴病而亡。《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为人刁钻,心狠手毒,20多岁就命归西天。这些人的不良品行,不良情绪,违背良心道德,必然摧残健康,缩短寿命。

心静寿高杨振宁每天学习、工作十几个小时,几十年如一日。按理说,生命在于运动,一直是我们认作健康的信条,杨振宁则是一个很少活动的人,他认为,过度的运动会影响寿命,心静才是最好的养生、长寿之道。高僧长期坐禅,很少运动的作家、书画家和科学家,终生处于“静态”中,寿命都比运动员高,相反,运动员的健康状况并不很好,不少运动员40来岁就患心脏病,多数人的命还不及普通人。这说明过量的运动是有损健康的,长期的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的生理平衡,加速器官的磨损和某些生理功能的失调,直接影响寿命。扬振宁说的“静”;当然不是过度的“静”,过度的“静”,也不利于健康。他说的“静”,是指陶冶性情的运动和恬淡养心静处相结合,一张一弛,使人的情志得以和谐,身心得以调摄。刘逢军的养生之道中国的国医--中医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悠久的岁月中,名家能人辈出,无是汉代张仲景、唐代的“药王”孙思邈、或是明代李时珍……等,些先哲所留给后人的除了他们传奇般的轶事之外,还有数不尽的医学著作。香港中华养生总会会长刘逢军教授即是从这些古人留下的宝藏中,学习并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医学方法。

刘逢军曾于1979年时在大陆任职检察官,许多人对他何以能由一位法律长才,成功转变为中医医学专家的过程感到惊奇不已。关于这一点,刘逢军说他因为年幼时先天体质不好,内毒很大,常常患病,背上更是常长许多疖子。直到后来翻阅中医医书后才恍然大悟,看到“肺主皮毛”,于是自己调配养肺中药,到今天背上已不再长疖子了。从此他对中医产生极大的兴趣,经过努力的自学及临床验证后,终有所成。受到中医医学的吸引愈来愈强,刘逢军终于在1994年专心从事中医医学的研究。他认为中医的核心就在于道家的“阴阳辩证”,另一个观念则是“删繁就简”。因为“繁”、“简”是同对存在的,昔日中国的古人在医学上就提出了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最困难的问题,因而归类出“阴阳五行”,用此把人体的五大循环系统“肝心脾肺肾”加以区分结合。

刘逢军根据古人遗留下来的观念,形成了一个思路,他表示人体的“肝心脾肺肾”无非就是一补一泻,就是讲阴阳,讲平衡。人体的健康出问题就是体内阴阳五行失调,只要让身体回归平衡就好了。例如:肾为“水脏”,属阴阳二补,没有什么“火”要泻。因此刘逢军自己研究之后,拟定了8种方子来解决人体的阴阳五行失调,这就是他所开发的“大道养生八宝。”医学讲人类细胞每100天更换一次,在更换细胞的这百日期间犹如植物的生长期;而“大道养生八宝”这种纯天然列的精华药物,结合“子午流注”(即什么药物依照什么时辰服用)的服用方法调整人体平衡,相当干创造风调雨顺的环境,使细胞在百日内焕然一新,将古代“返老还童”的传说变为现实,使人达到健康、长寿,“自己做自己医生”的目的。刘逢军强调,人们应该平时就要注意身体的防护、调养。而不该等到生病之后才急着找药吃。

忙的乐趣--方成谈长寿之道方成画漫画已经48年了。48年来,他的漫画总是扣紧时代的脉搏,参与时事、评论社会,不曾有丝毫衰老的痕迹。方老今年76岁,仍然神采奕奕、思维敏捷。他的人同他的画一样充满着青春的气息。

“我的养生之道只有一个字,就是‘忙’。”方老开门见山:“忙就是要有事儿干。”方老的事儿够多的,他画漫画、写杂文,还要撰写有关幽默、相声以及漫画等方面的理论著作。从1981年至1991年10年间,方老已编、撰出版了25本书。方老直言坦荡地说:“忙得没功夫看书、看报,但还得挤时间来看,写文章没有新鲜血液补充怎么能行呢?看书还要做笔记、剪资料。好为以后创作积累素材。”时间对于方老是显得“吝啬”了些。虽然他从不轻易浪费一分钟,而时间还显得那么紧张。

“我早点从不出去吃,在家里下点龙须面,两三分钟,好了,多省时间啊。”方老用自己的幽默解释了“忙”的乐趣。他说忙有3点好处。

第一,人忙起来就变得单纯,没时间想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也就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磨擦。“老伴买菜图便宜,我买菜图省时间。这样难免在价格上贵一点儿。为了让她高兴,因家时只要把三毛钱买的东西说成两毛钱,大家也就相安无事了。”第二,忙可以使人思路清晰、思维敏捷,不至于迟钝。“我一直坚持骑自行车。因为公共汽车站又挤又累又慢,而骑自行车不仅肯定有座位而且还省时间。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分析力和判断力。骑车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来不得半点儿含糊。否则,这儿一迟疑,得!撞人啦。”忙的另一好处是可以少抽烟。“我平时一天最少要一盒烟,可一忙起来一天不抽烟。忙是最好的自觉戒烟的方法。”“当然,忙也是要有条件的。首先就要找事儿干。”方老认为那些养鸟、养花、喂鱼的人,他们也在忙。方老说“他们全身心都投入其中就是有事儿可干。这样人就不会空虚。忙的前提是不要瞎操心,把心思集中到一件事儿上,就不会有闲心去想整别人,无事生非了。”舒适--年近八旬不服老上海电影制版厂著名老演员舒适,60多年来,演过60多部影片,还当过编剧和导演。

舒适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有《清宫秘史》中的光绪,《林冲》中的林冲,《红日》中的张灵甫等。这些年来,舒适仍活跃在银幕和屏幕上。不久,我们将在影片《卧底》中看到舒适扮演的蔡度和《中国人》中的方市长。《卧底》中的蔡度戏并不多,但舒适从来不管戏多戏少,只要是厂里的戏他都拍。影片中的蔡度是位京剧票友,又是秘密的革命党人,戏中又拉又唱的,正配他这个京剧迷的口味。对影片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生活,舒适是比较熟悉的,他还常常出些点子使影片更具时代感。影片中有场戏表现一个当茶房的革命党人被误作敌人的卧底,刚要被处决,蔡度突然出现,但悠悠地说:“你们演火拼王伦呀,可惜缺了个锣鼓点……”及时制止了这场误杀事件。舒适反复推敲着这句一语双关的台同,觉得很有意味,又非常切合人物特定的身份,所以他念起这句台词对白来显得自然,表白十分投入。

年近八旬的舒老每天早上坚持跑步锻炼,他率领的“古花”篮球队,必须年满60周岁才能参加,舒适每次参加仍能打满全场,令小伙子们赞叹不已。

名门随氏长寿术南京市中医院名老中医随建屏老先生,是祖传中医名家。说他是随氏名门,一点也不过,从南京有关史料记载至随建屏时,相传中医10代以上,而且代代是名医。

他年逾古稀,仍然精神焕发,颜面红润,背不驼,腰不弯,身体十分硬朗,现在仍半天门诊带徒,半天著书立说,可谓健康长寿,养生有术。

生活规律。随老早晨6时半起床,整理内务,洗澡后吃早餐,于7时半骑自行车上班。半天应诊20多人不觉累。他注意休息,每天睡眠不少于8小时。

动静结合。在动的方面,随老主要是坚持步行或骑自行车;在静的方面,侧重于静养、静坐。每天必静坐2-3次,每次15-30分钟,不拘形式或地点。长期的实践使他体会到,静坐能使精神思维得到充分休息,气血、阴阳得以平衡。因此很少生病,感冒也几乎没有。

荤素搭配。年过7旬的随老,食量不减,胃口很好,年轻时喜欢进荤食,进入中老年,较注意荤素的搭配。特别是步入老年以后,荤食明显减少,以防止动脉硬化。

知足常乐。由于历史原因,随老曾在“文革”中下放农村,在不顺心的时候,他总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慰。对生活、地位问题,每每以“知足常乐”来调节心理平衡。他在“文革”中学会使用“两个正确对待”,即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得意时不忘本份,失意时尊重自己的人格,这叫“失不丧,得不狂”。

顺乎自然。随老冬天不做夏天的事,夏天不做冬天的事,旨在遵循自然规律。随老穿衣很随便,多以宽松、深色为主。他不怕冷,很少穿厚毛衣。在房事生活上,也是顺乎自然,决不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