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知的100个高科技知识
4625200000022

第22章 自动化的诞生

第二章第六节自动化的诞生

从刀耕火种的年代起,人们就梦想着省时省力地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人类在几千年的生产过程中,发明了很多节省力气的工具,如在河流上建造的水车,可以

通过水的冲击带动轮子转动,实现灌溉、淘米等工作。

工业革命的到来,为自动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1788年,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蒸汽机

的速度控制问题,瓦特在自己发明的蒸汽机上安装了一个飞球,并将它与蒸汽机的阀门连接

在一起。这样当蒸汽机的转速太快时,飞球升高,使阀门开的小些,蒸汽机会减速。这项发

明的成功表明自动化技术已具雏形。但是这些发明都是在人们工作检验中产生的,没有形成

理论的指导。

直到一百多年后,美国数学家维纳与墨西哥生物学家罗森布卢埃特合作,经过从1934年到19

47年的十几年研究,最终提出了自动化的理论基础著作——控制论。这标志着自动化技术的

正式诞生。从诞生到现在,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飞机导航、交通运输、导弹控

制中到处都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要求给他们这个新生的“爱子”起一个响亮

的名字,1970年4月,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首届国际机器人大会上,有一项重要的议题就是

给自动化技术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为此各国学者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最后多数科学家主张将自动化技术命名为“赛伯”。赛伯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为“掌舵

人”,转意为“管理人的艺术”。维纳首先在他的自动化技术的经典著作《控制论,或关于

动物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与通讯的科学》中,首先使用了Cybernetics(赛伯)一词。人们

为了纪念维纳在自动化发展中的巨大贡献,最后决定将自动化技术命名为赛伯。

但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一直使用自动化这个词,形成了习惯。虽然它有一个如此好听,并且

充满寓意的名字,人们还是习惯叫它的小名自动化。这就好比人们喜欢称自己熟悉的人的小

名一样。

炮火中的发展

自动化技术从产生到现在,它的发展始终没有离开武器装备的需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军队的主要作战武器是火炮。当时的火炮威力大、射程远,但

是命中精度比较差。比如当时的高射炮打飞机平均要3 000发炮弹才能击中一架飞机。美国

的科学家为了战争的需要,成立了以维纳为代表的科学家团队,根据汽车驾驶的道理,借鉴

人的行为,设计了一系列的自动控制装置和系统。

这些装置和系统大大提高了火炮射击的精度,改善了雷达跟踪目标的能力,还解决了鱼雷、

飞机等导航的关键问题,大大提高了盟国军队的作战能力。自动化技术在抗击德军空中飞机

轰炸、水下潜艇的攻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不断发

展,逐步走向了理论化和系统化,维纳的名著《控制论》就是在二战期间写成的。如果没有

二战这个巨大的实验场,自动化技术也不会有如此大的发展。可以这样说“军事装备是自动

化之父,二战是自动化诞生的产房”。

如果说军事设备是自动化之父,那么工业生产就是自动化之母。自动化生产是人们梦寐以求

的事情。大家都听说过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只箭的故事吧,诸葛亮虽然没有造出十万只箭

来,但是他从曹操那里借了十万只箭。显示了诸葛亮过人的计谋。但是在1789年的美国却真

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美国政府要求工厂主惠特尼在15个月中生产一万只滑膛枪。

惠特尼采用了一个新的方法完成了任务,他

把每个造枪的工作化整为零,每个工作只生产其中的一种部件,然后把每种部件都放在一个

袋子里,每个袋子都编上号。最后从不同的袋子里各取出一个零件就可以组装成一条枪。惠

特尼就是靠这种方法完成了生产任务。他的这种方法也为后来的流水线生产打下了基础。

自动化技术为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现了人们摆脱繁重的劳动的愿望,同时

自动化技术也在应用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