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音乐园地
46249300000005

第5章 中外著名音乐家和著名歌曲、乐曲(4)

这首《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后来有人根据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诗句改名为“浔阳曲”、“浔阳琵琶”和“浔阳夜月”。大约在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和柳尧章将这首琵琶古曲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当时称为“丝竹合奏曲”,并且借用《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这个诗句改名为“春江花月夜”。解放后,一些作曲家和民族乐团又对此曲进行整理加工、演奏录音,使其日趋完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深受国内外听众的喜爱。

乐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塑造鲜明而生动的音乐形象,展现出一幅幅妩媚诱人的音画,使人听后心旷神怡。

《牧童短笛》

1934年,当时旅居欧洲的俄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上海访问期间,为征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乐曲,曾举办了“中国作品比赛”。当时,尚是上海国立音专学生的贺绿汀为应征写下了《牧童短笛》这首钢琴独奏曲,获得了头奖。此后,齐尔品曾在欧洲演奏此曲。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全曲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两手各演奏一个声部。音调纯朴、清雅,意境恬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时而以左手呼应辅助着右手的声部,时而两个声部像在亲切对答。在我们眼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如茵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坐在牛背上悠闲地对吹着优美的曲调。

第二部分的情绪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照。这里的节奏较快,音调活泼、跳跃,模仿笛子在吹奏,又好似牧童在田野中追逐嬉戏。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音调稍稍作了些装饰变化,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着诗情画意。

《国际歌》

《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曲。

1871年5月28日,反动军队攻陷了法国巴黎公社最后一个堡垒,革命失败了。但是无产阶级并没有屈服,英勇的公社战士、诗人鲍狄埃写作歌词,工人业余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完成了《国际歌》的创作。1887年7月,在里尔的一次工人集会上首次演唱了这首歌,不久就传播开来,人们唱着《国际歌》投入革命。

列宁非常喜欢《国际歌》,经常在文章和讲话中引用其中的词句。借助“这是最后的斗争”这句歌词,把革命思想灌输到无产阶级队伍中去。在我国,许多革命志士高唱着《国际歌》从容就义!共产党员入党宣誓时,必定要唱庄严、雄壮的《国际歌》。《国际歌》已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鼓舞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为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世界而斗争。

《国际歌》的歌词第一节是:“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跳蚤之歌》

《跳蚤之歌》的歌词选自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的一段讽刺诗。原作是借剧中的魔鬼讥讽德国封建诸侯豢养宠臣的丑态。19世纪以来,先后有贝多芬、里拉、柏辽兹等作曲家为此诗谱过曲,其中以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谱写的《跳蚤之歌》最为出色。

歌曲的第一段曲调是叙述性的,接近于朗诵调。叙述国王养育跳蚤,对它关怀备至,召来裁缝为它做龙袍。第二段,音乐模拟威严的颂歌,表现跳蚤穿上龙袍,狐假虎威不可一世的架势。第三段把前面两段曲调综合起来,最后以掐死跳蚤的胜利者的爽朗笑声结束全曲。

穆索尔斯基是一位具有民主倾向和有艺术个性的作曲家,他在歌曲中影射了俄国沙皇的昏庸腐败,充分反映出他的反抗精神和艺术才华。因此,这首歌成为世界上许多男中音、男低音的保留曲目。

《老人河》

这是一首反映美国黑人悲惨生活的歌曲。它的作者是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

1928年,英国伦敦的一家剧院里,正在举行音乐剧《游览船》的首场演出。一位在剧中饰演黑人搬运工的保罗·罗伯逊唱道:“我们这样的痛苦、疲倦,既害怕死亡,又厌倦生活。但老人河啊,却总是不停地流过。”那浓厚的男低音充满了感人肺腑的力量,激发了阵阵如雷般的掌声,演唱者也一举成名。

1937年,在英国举行了支持西班牙共和国的群众大会,罗伯逊将《老人河》的歌词改为“我要乐观地继续战斗下去,直到死为止”,表达了人们维护和平与正义的呼声,激起到会群众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这首反映美国黑人悲惨生活的歌曲,迅速传遍了全世界,至今常在音乐会上演出。

经过几次修改,现在《老人河》歌词是:“黑人劳动在密西西比河上,黑人劳动白人来享乐,黑人工作到死不得休息。从早推船直到太阳落,白人工头多凶恶,切莫乱动招灾祸,弯下腰低下头,我拉起纤绳把船拖。让我快快地离开白人工头,快快离开密西西比河。请你告诉我那个地方,我要渡过古老的约旦河。老人河,啊,老人河!你知道一切,但总是沉默,你滚滚奔流,你总是不停地流过。”

《伏尔加船夫曲》

这是一首举世闻名的反映旧俄时期伏尔加河流域纤夫生活的歌曲。相传,歌词中原有许多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内容,为避免遭到镇压迫害而改得隐晦曲折了。

它的歌词是这样的:“哎哟嗬、哎哟嗬,齐心合力把纤拉!哎哟嗬,哎哟嗬,拉完一把又一把!穿过茂密的白桦林,踏开世界的不平路!”

歌曲开头是轻声的劳动号子,蕴含着深沉、内在的力量。接着旋律上行,力度增强,逐渐达到高潮,这是对伏尔加河的赞颂,也是对人民力量的讴歌。最后歌声转轻,象征着纤夫负重逐渐走远。

这首民歌经凯涅曼编配钢琴伴奏,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平演唱,表现更加深刻,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男低音歌唱家的必唱曲目。

《马赛曲》

《马赛曲》原是一位士兵创作的战歌,1795年被定为法国国歌。

1789年7月14日,法国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了。1792年,普奥封建君主组织联军进行武装干涉。在此紧急关头,战斗在前沿的斯特拉斯堡市的市长,号召人们为了抵抗强暴写作战歌。诗人兼作曲家、莱茵营的工兵中尉鲁日·德·李尔当即写了一首歌,原名《莱茵河军团战歌》,演唱后迅速在共和军中传开,马赛市的救国义勇军唱着这首战歌进军巴黎,从此改称《马赛曲》。这首歌作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对以后欧洲各国的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马赛曲》的歌词是:“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独生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土耳其进行曲》

1777年,莫扎特在母亲的陪伴下去曼海姆旅行,第二年到达巴黎。他痛感萨尔斯堡的生活阻碍了他才能的发挥,希望到别的宫廷谋求职位,可是这位当年红极一时的“神童”,如今却处处受到冷遇。在巴黎,母亲去世了。尽管遭到种种不幸,他仍然写下了不少优秀作品,它们大都乐观开朗,带着一种启蒙时期特有的自信和乐观情绪。《A大调钢琴奏鸣曲》就是其中的一首,由于他的第三乐章像一首进行曲,作者在曲首又标以“土耳其风格”,所以被称为《土耳其进行曲》。

在这以前,莫扎特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全部都是三乐章的奏鸣曲套曲,而这首作品的形式却十分自由。第—乐章是抒情优美、富于诗意的变奏曲。第二乐章虽为小步舞曲,实际上毫无舞曲性格。第三乐章是风格很强的回旋曲。因此,与其说是奏鸣曲,不如说它更像一首组曲。在打破传统形式以及富于异国情调这一点上,已显示出某些浪漫主义音乐的征兆。

《月光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的第十四首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被编为作品第二十七号之二。这首奏鸣曲和作品第二十七号之一的一首都于1802年出版,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二个时期的作品。

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在他的生活中仍然一度充满着爱情。贝多芬对于爱情非常珍视,并把爱情的快乐和痛苦倾注在自己的创作中。他的声乐作品、钢琴作品、小提琴作品等都有他爱情生活的痕迹和感受。“月光”奏鸣曲也是其中一首。创作这首曲子的那年(1801年),他正和一位伯爵的女儿朱丽叶塔·贵恰尔第相爱,这首奏鸣曲就是题献给她的。那年的十一月,贝多芬在给一位好朋友的信中提到贵恰尔第时还说:“她爱我,我也爱她。”但到了第二年年初,贵恰尔第却爱上了一位蹩脚的作曲家——哈伦堡伯爵。这次失恋对贝多芬的打击相当大。因此,有的评论家把“月光”奏鸣曲和贝多芬的失恋联系了起来,如贝多芬的权威评论家和传记作者罗曼·罗兰评论这首奏鸣曲说:“幻想维持得不久,奏鸣曲里的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了。”他把慢板的第一乐章解释为忧郁、哀诉和痛哭。但是1801年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正和贵恰尔第热恋,还没遭到失恋的痛苦。

在德国,则有人把这首曲子称为“园亭”奏鸣曲,园亭是建筑在树荫下的小凉亭,然而奏鸣曲的第一乐章表现的是阴郁、不安的情绪,而不是秀丽、明净的风景。另外,有的评论家把第一乐章形容为“少女为生病的父亲祈祷”。而此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则出自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勃(1799~1860),他用瑞士留声湖上的明媚月光来形容第一乐章,因而使这首奏鸣曲产生了“月光曲”这一别名。

与“月光”这一名词有关,还有一个广为流行的传说,即贝多芬在月光下为皮鞋匠和他的妹妹——盲姑娘弹奏此曲的故事,然而,传说毕竟只是传说而已。

贝多芬自己把这部作品标为“幻想曲式的奏鸣曲”,自由、即兴的性质突出地表现在结构上。这部奏鸣曲的三个乐章,打破了传统奏鸣曲套曲各乐章的排列次序。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在早期奏鸣曲的基础上,渐渐发展成近代奏鸣曲。这种奏鸣曲套曲通常包含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一般是快板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第二乐章往往是抒情的慢板乐章。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是快速的终曲,常采用回旋曲式。而“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是慢板;用三部曲式构成,第二乐章是小块板,第三乐章是激动的快板。这样的排列就是在贝多芬自己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也是不多见的。这正说明,虽然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初期的作品,但已显示出贝多芬创作的大胆、新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