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史海拾珍
46248900000012

第12章 历史掌故珍闻(2)

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说:“庞土元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孙明乃深服其智。现在江南,何不重用?”孙权闻言大喜,说:

‘‘孤亦闻其名久矣。”马上传见。庞统到,孙权微微抬头,只见站在他面前的庞士元浓眉掀鼻,面黑髯短,形容古怪,非他想象中的一表人才,于是心中不悦。继而交谈,孙权问:

“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答:“不必拘执,随机应变。”孙权又问:“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统笑答:“某之所学,与公瑾不大相同。”孙权平生最器重的是周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孙权想起周瑜在赤壁之战中镇定自若、大败曹军的情形,又体味庞统之言有轻视周瑜之意,尽中更加不悦。这样一来,凭自己的感情好恶取人的孙权就婉言下了逐客令:“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即来相请。”庞统怀才不为孙权所用,只得长叹一声而出。

鲁肃闻知,甚为着急,再次向孙权举荐说:“主公何不用庞土元?”孙权曰:“狂士也,用之何益!”鲁肃进一步以事实奉劝孙权:“赤壁鏖战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建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孙权听后,心怀成见不顾事实地说:

“此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人之功也。吾誓不用之。”鲁肃一贯得到孙权的赏识,而此时举荐庞统被拒,无可奈何,只好作朽奉荐,让庞统事主刘备。

孙权以貌取人,感情用事,轻率固执,使东吴失去了一位难得的人才。孙权这一重大失误,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由于他的第一印象产生的“首因效应”不够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思维定势,依据偏见看人,导致作出错误的判断。

《广陵散》和嵇康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魏国卓越的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家。他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其诗、文、思想见解、音乐理论及演奏技艺均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嵇康从小就特别喜爱音乐,一直求教于名师高门,不仅有一手高超的琴法技巧,还具有非凡的音乐气质。他所弹的琴曲,特别是他的《广陵散》更是称得上绝无伦比,民间曾有传说此曲系鬼神所授,说明此曲确是出神入化了。

相传,嵇康一次在洛西游玩,独宿华阳亭。当晚月光如泓,夜色迷人,不禁雅兴勃发,取琴连弹数首。忽来一陌生人,穿着古色古香,气质超凡脱俗,不请自进,且与嵇康畅谈音律,说得非常精通,嵇康十分敬佩,遂向他请教一曲。陌生人毫不推辞,接琴便弹,琴声忽如秋风落叶,悲凉凄切;忽如万马奔腾,壮烈雄伟。嵇康生平首次听到如此妙曲,立即拜谢求教。那人告诉他:此曲《广陵散》,非人间凡曲,现传于你,但勿外传他人。遂传授嵇康神曲后便拂袖飘然而去,连姓名也未留下,而嵇康则掌握了这精妙的《广陵散》。

嵇康因看不惯篡权夺位的司马氏集团,遭诬陷入狱,并于公元263年在洛阳被杀。当时法场周围人山人海,人们含泪垂首,愁容满面,怨声载道,痛惜一代大师将遇害。但嵇康本人神态自若,从容不迫地向刽子手要了一张古琴席地而坐,弹起这首“绝响”——《广陵散》,把这精妙十分的神曲奉献给周围的人们后,便引颈就义了。

王献之与十八缸水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个儿子,青年时代就享有盛名。

王献之从小就跟父亲学字。相传,王献之曾向父亲请教习字的秘诀,父亲指着院中十八口水缸说:“你把十八口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献之认为自己人虽小,字也写得不错,决心显点本领给父亲看看,于是便从头练起基本功来。他天天照着父亲的字,先练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了两年,才拿给父亲看。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在一旁说:“有点象铁划了。”献之又天天练各种各样的钩,又练了两年,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作声。妈妈评论说:“有点象银钩了。”从第五年开始,王献之才天天练完整的字,足足写了四年,再把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了仍是摇头,见到有个“大”字,嫌架势上紧下松,于是在下面点了一点,成为“太”字。王献之把字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三天才看完,最后叹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一点象羲之。”献之简直惊得发呆了。原来母亲指的那一点,正是父亲加在“大”字下面的那一点啊!

献之惭愧已极,继续下苦功练字。一天,王羲之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后,猛然间拔他手里的笔杆,没有拔动,感叹说:“此儿日后当有大名。”他知道儿子写字有了手劲,这才悉心教导他。

据传,王献之写光了院中十八缸水。到后来,他也成为晋代有名的书法家,与王羲之齐名,被后人称为“二王”。

斛律光的“家产”

斛律光是北齐的一位名将。他能征善战,功勋卓著,生活却十分简朴。同朝的祖珽是个奸臣,经常在皇帝高纬面前说他和其他忠臣的坏话。皇帝昏庸,听信谗言。斛律光常常叹息说:“祖珽这样的人当权,国家可要完了。”话传到祖珽其中,他就对斛律怀恨在心。有一天,他问皇帝诬告斛律光贪污受贿,克扣军粮,阴谋造反。皇帝未做调查,就下旨说:“杀了他,抄没他的家产。”祖了斛,又派人去抄了他的家,暗想:斛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一定会家财万贯。他见到去抄家的祖信回来,立刻喜形于色城问:“喂,抄的东西不少吧?”祖信说:“弓五张,箭一百,贝刀七口,赐(予肖音硕,古代兵器)两张。”祖珽见回来的人说武器,不提物品,厉声喝问:“还有什么?”“枣树枝二十根”,祖信解释说:“这是斛用来抽打为非做歹的仆人用的。”“不要再说了!”祖耐烦地喝道。

祖珽原以为能抄到什么赃物,拿到皇帝面前请赏,谁知,这些破烂武器,竟是斛律光的全部家产。

梁武帝与《千字文》

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视识字。主要的幼学启蒙读物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古文观止》等。其中南朝梁武帝时期刊行问世的《千字文》被公认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

《千字文》成书于公元6世纪初,是当时的著名御用文人、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梁武帝之命编写的。周兴嗣,字思纂,祖籍陈郡项县(今河南项城县东北),汉太子太傅周堪后代。高祖周凝,官至晋征西府参军、宜都大守。周兴嗣世居姑孰(今安徽当涂),出身于书宦世家。13岁时,只身来到京师建康(今南京),游学十余载。在这期间,博览群籍,能观古今,以其文采飞扬、“才学迈世”而名重一时,地方官吏闻其声名,竞相征召。不久,周兴嗣出任桂阳郡丞,投入太守王峻的麾下。

《千字文》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以“谓语助者,焉哉者也”结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互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农业、园艺、饮食起居、修身养性以及封建纲常礼教等各个方面。它的第一位读者梁武帝阅后,拍案叫绝。连忙叫宦官送去刻印,刊之于世,作为初学者的识字课本。

周兴嗣因出色地编写出《千字文》一书,梁武帝对之优渥有加,除了赏赐大量金银玉帛外,还将他擢升为给事中,佐撰国史。周兴嗣不负所望,在职期间,先后编写出《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局注》、《职仪》等百余卷书,直至普通二年(521)谢世。

无字碑留下的难题

大家都知道,树碑是为了立传,可是唐代女皇武则天却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给后人留下了种种猜测。

位于陕西乾县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墓道上并列着武则天碑和唐高宗碑,西面的一块碑文歌颂了唐高宗的文治武功,东面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武则天为什么要为自己立无字碑,武则天参与和执掌最高权力达五十年之久,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们对她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有人赞赏她的智慧和勇气,有人痛斥她的残暴和荒淫。后人对她立无字碑的用意,也是根据对她功过的各种评价而推测的。

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德,说明她的功绩不是文字所能表达的。有人则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自知罪孽太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还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的用意在: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说。因为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和个人才干,受到很多人赞赏,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而她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奢侈浪费的消极面也十分突出。她知道人们对她的一生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此立了个“无字碑”。这不可不谓高出男人皇帝的聪明之举。而她的用意也似乎真的达到了。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唐朝在太宗时期就开创了“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的纳谏政治风气。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一个知错改错、善于纳谏的君主。

玄宗刚即位时,喜欢吃喝玩乐。大臣们为了讨好他,便投其所好,献上很多各地的珍珠玉宝和奇禽异兽供他享受玩乐。后来,宫中发现了先皇唐太宗用过的一只木梳盒子。里面有一只木梳,一只篦子,说明太宗生活非常简单朴素,并不讲究奢华。玄宗由此想到太宗励精图治,提倡节俭。他本人尚用如此朴素的生活用品,而自己却过着奢侈的生活;先辈艰苦创业,自己却无所作为,很是惭愧。于是他下令把以前人们所献的珍宝等物当着满朝文武一律焚毁,还令大臣们以后不许再献,违者受罚。玄宗此举受到人们的赞扬。由于玄宗能知错改错,提意见的人就多了。为了防止再办错事,还做了一个金匣子把意见提得对、提得好的奏章拣出来放进匣里,反复观看。一个封建君主,能做到这点,是难能可贵的。

《资治通鉴》还记载了另一个关于玄宗纳谏的故事:开元二十一年,玄宗任用韩休为相。韩休敢于直言进谏,常使玄宗下不了台。玄宗每办了什么错事,总是担心地问左右内侍:“韩休可否知道此事?”话还未了,韩休的谏书就到了,为此常使玄宗不快。

一次,玄宗对镜闷闷不乐,内待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便献媚说:“韩休为相后,陛下比以前瘦多了,为何不把他撵出朝廷呢?”玄宗却一本正经地说:“别人奏事总顺着我的心,当然使我好受。但一当他们退下后,我觉也睡不好。

韩休心直口直,总要说明自己的观点而不管顺不顺我的心。但有他办事,我睡觉也安稳些。用韩休为相是为国家好,并不是为我自己,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唐明皇为何戒酒

内地、港台拍摄了多部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影视片,尽管立意与着墨各有不同,但在描绘帝王后妃的奢侈生活时,按着“昏君无道,酒色荒淫”的思维模式,都少不了有唐明皇开怀畅饮、醉眼朦胧,杨贵妃把壶斟酒、歌之舞之的镜头。其实,历史上的唐明皇,原先确是饮酒的,但从30多岁起就滴酒不沾,至死未再辄饮。唐明皇为何戒酒呢?查一下史料和笔记就明白了。

《唐语林》载,唐明皇西幸归,入斜谷,因天色尚早,雾气晦暗。

给事中封倜特奉上新熟酒一壶,献给唐明皇饮了驱寒。但是,连献4次,唐明皇均不接饮,封倜误以为唐明皇怀疑酒中有毒,惶恐之下,立刻将壶中酒注入杯中饮下,以示酒中无毒。唐明皇发觉封惆产生了误会,便安慰他说:“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我即位初曾因饮酒大醉误杀一人,酒醒后非常悔恨,从此戒了酒,迄今已近40年未尝酒味了。”说毕,还指着身旁的近侍说:“这件事他们都知道,我并没有骗你。”这段话乃是唐明皇的自述。

另据《幸蜀记》载,唐明皇到蜀中巴西郡。宰臣奏请唐明皇宜多饮酒,因蜀中气候温瘴,须借酒驱之。唐明皇闻奏后令高力士宣旨:“朕本尝酒,断之已久,终不再饮,深愧卿等意也。”高力士宣旨后又解释说:开元四年,唐明皇因酒醉杀一爱卿,次日却丝毫记不起这件事了,竟宣召此人上殿议事,左右将昨日之事奏明,唐明皇怆然不言,乃赐御库绢500匹为他办丧事,又令高力士前往灵堂宣旨致祭,并从此与酒断交。

不顾御宴的画家

一天,唐玄宗传旨,让吴道子在新修的大同殿墙壁上画嘉陵江的三百里春光图。吴道子奏请先去实地考察。玄宗准奏,去嘉陵江游览。

经过仔仔细细地考察之后,吴道子回京复命。唐玄宗命吴道子刻进宫作画,他率群臣在旁观看。众人以为吴道子肯定有很多画稿,谁知他除了颜料、画笔外,一张实地考察的画稿也没有。

只见吴道子在大壁前凝视了片刻,便大笔一挥画了起来,内陆从早晨一直画到中午,皇上传旨,在宫中为吴道子赐御宴。吴道子一时激情奔涌,根本我心吃饭。他习笔流彩不停地画,直到掌灯的时候,方才投笔谢恩。唐玄宗带领臣来到画前,只见三百里的喜陵江活灵活现地跃然壁上,一步一景,景景入画,十分美丽逼真,众人无不惊叹。

画虎镇盗

我国盛唐时期杰出的画家吴道子被后人称为“画圣”,还被历代油漆彩绘工匠尊为“祖师”。传说他在长安菩提寺里画过一幅《地狱变相图》,画面异常恐怖,阴气袭人,吓得不少靠打鱼、打猎、屠宰为生的人改了行,再也不敢干那“杀生”的勾当。

有一次,吴道子路过许昌,听老人们说有一伙歹徒经常在夜里出来劫掠。吴道子就在歹徒必经之路的桥头石头上,随便画了几笔。第二天,当地人就互相传说,此地出了斑斓猛虎。因此,歹徒们再也不敢出来抢劫了。

几天以后,有几个胆大的小伙子路到桥头去看,原来桥头画了一只猛虎。从此,人们把这座桥叫做“卧虎桥”。

柿叶练字

唐代著名书法家郑虔,青年时喜欢书法,无奈家里贫穷,买不起纸张,无法练字。正在他苦恼的时候,听说长安城南的慈恩寺里贮存了几屋子的柿子的树叶,急忙跑去看看,果然不差。于是,他非常高兴地找到寺里的和尚,请求说:“师傅,我要在您寺里租间房子,行吗?”和尚说:“不知施主相中了哪间?”“就把靠近装柿叶的房间租我就行,房租稍高点也可以。”郑虔说。

那本是一些房子,平时没人住,和尚当即爽快地答应了他。

郑虔住进去后,每日闭门不出,埋头读书写字。他在柿叶上练字,正面写完又写反面,经年累月,竟把寺里贮存的几屋柿叶全都写完,最后,终于练出了一手好字,成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尚这才恍然大悟。

以醋代酒救了一条命

唐朝时,任迪简在节度使李景略手下任判官。有一次,任边简应邀到李府赴宴。因遇急事耽误了时间,待他勿勿赶到时,已是酒过三巡了。

“怎……怎么这么晚才到?”已有醉意的李景略很不高兴。

“啊!是夫人纠缠不放吧!”朋友怕节度使发怒惩处任迪简,急忙用逗乐来为他遮掩。

“夫人纠……缠,哈,哈!”李景略狂笑起来,“那罚酒三杯,快,给他斟酒!”站在一帝的待从急忙从桌上提起一瓷罐给任边简斟下,并等着他喝下后再斟二杯。

任迪简站起来,端起酒杯笑答道:“多谢大人赐酒,卑职喝!”说完,便准备一饮而尽。

可是,当他把酒送到唇边时,闻到的不是酒香,而是一股扑鼻的酸气。他觉得不对头,斜眼看了看待从手中提着的瓷罐,那上面写着“白醋”二字。原来,粗心的待从把醋罐当作了酒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