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的24个悖论
46248100000029

第29章 哈定悲剧悖论——职场的共同资源不用白不用?(1)

明代刘基在其《郁离子》一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公共资源”的故事:官员瓠里子因为公务从吴地到粤地,可以乘坐官船,他来到吴地的岸边发现有一千多条船,不知哪一条是官船。送行的人说:“这个容易,沿着岸边走,那些船篷旧的,船橹断的,布帆破的,就是官船了。”瓠里子照此话去找,果然不错。他不由感叹地说:“世风日下,公家的东西竟遭到如此的破坏。”

现代社会不也如此,公共资源遭到破坏与日俱增,大到政府官员用公车办私事,小到垃圾占道等等不都是把公共资源不当回事?这些所讲的就是“公共资源的悲剧”。这一悖论最初由哈定提出。1968年,在《科学》杂志上哈定发表了—篇文章,题为“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这里面“the commons”译成“公共资源”似乎更确切些。哈定描述的“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我们可称为哈定悲剧。

在这篇文章中哈定举了这样一个具体事例:当固定的一片草原向该区域牧民完全开放时,每一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头牛。多养一头牛增加的收入大于其供养成本,但是很明显这是有利可图的。因为对于单个牧民来说,增加一头牛会增加其家庭收入,但是如果所有的牧民都想到增加一头牛来增加收入,那么草原将被过度放牧,植被将会遭到破坏,从而不能满足所有牛的需要,导致所有牧民的牛都饿死。这就是公共资源的悲剧。

哈定悲剧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譬如,为了个人利益,乱砍乱伐。如果一篇林地属于个人,就会很小心的使用,不到必要的时候没有人会将自己家的林地全部砍伐。可是林木往往是在好几家村共有的土地上,当木材的价格日益攀升的时候,大家就会像比赛一样砍伐。因为你砍得少得慢,意味着争得钱比别人少,我砍得多就会挣的比你多。当各方都试图以最快的速度砍伐时,共用的林地就会成为光秃秃的一片。

再如,假如某地存在着工业污染,政府又没有管制措施,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的投资。为了控制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有企业都会采取不顾环境的策略。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企业投资治理污染,而其他企业仍然不顾环境污染,那么生产同样的产品,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利润就会降低,没有哪个企业会傻到这样做的。

关于哈定悲剧产生的原因,哈定指出:“在共享公有物的社会中,每个人,也就是所有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这就是悲剧的所在。每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牲畜的制度中。毁灭是所有人都奔向的目的地。因为在信奉公有物自由的社会当中,每个人均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

由此看来,哈定悲剧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存在着一个冲突悖论,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当我们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利益原则来行动的时候,整个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无序的状态。无论你个人怎么努力,集体的无序状态也会破坏你的劳动成果,因为每个人的利益偏好是不一样的。如果存在群体行动的话,那么群体性行动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注定是一场悲剧。

防止公共资源悲剧发生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制度规范,即建立中心化的权力机构,无论这种权力机构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私人对公共地的拥有及处置便是在使用权力;第二种便是道德约束,道德约束与非中心化的奖惩联系在一起。

在社会生活中也是可以避免这种悲剧的。当悲剧未发生时,如果建立起一套价值观或者一个中心化的权力机构,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所以社群出现的地方,一般而言,都有一个管理机构,用于协调、管理群体,以防止悲剧的发生。

职场中这样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单位的电话可以用来打私人长途,手机尽量在单位充电,需要打印的时候也是在单位解决,甚至将单位的纸拿回家使用。办公区的卫生间的纸,不到两天就用光,打印机卡纸,用脚踢,用拳砸。公用的汽车坏的特别快,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制度,这些现象还是难以避免。公共资源被损坏的悲剧还是每天都在上演着。

爱护“公共资源”,才能共赢

很多人在职场里面,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会拿单位的和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东西,比如一支笔、几张打印纸或者是记事本等等。他们自认为这些东西不止很多钱,公司那么大不会在乎。还有的人认为自己为公司付出那么到,那这点东西不算什么,就当是补偿自己。殊不知这样的想法是占小便宜吃大亏,蝇头小利同样也会绊倒人。

他们的职场:

企业的“公共资源”需要每一个人去爱护,如果每一个人都抱有上述想法,今年你拿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东西,明天他拿走一些不起眼的东西,久而久之单位不就被掏空了。为什么那么多的集体性质的企业,资产都被掏空,企业老总纷纷将资产转移到国外去?就是认为反正是公家的东西,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干嘛不拿。

这些人不知道损害了“公共资源”就是损害自己的利益。小到拟于自己的单位休戚与共,单位发展良好,自己才能获利,单位的利益被损害,自己的利益也不会长久;大到国家的利益,身处这个国家中的每个人都与自己的国家荣辱与共,你为了一己之力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就算跑到国外,相信国外也不会容下一个掏空自己国家利益的人。

在职场中公私分明本来是每一个员工都应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必备的职业道德。可总是会有人违反规则,他们动则就“一不小心”地将“公共资源”私有化了,其实,正是这些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节却恰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的高低。职场中的你要想脱颖而出,就应该在爱护“公共资源”上下工夫。不要贪那些小利,因为时刻都会有人注视你。

肖钦秦是一家企业的采购部职员。一天,他看到企业定制的签字笔、复印纸异常精美,便不时地拿些回去,给他上学的儿子使用,这些东西被儿子的老师看见了,而该老师的丈夫恰好正是与这家企业有业务往来的高级主管。该高级主管听了人讲述了这件事后,说道;“这家公司的风气太坏了,员工只想着自己而不是公司!这样的公司怎么能有诚意做好生意呢?”于是,他中止了与该企业的合作计划。

企业的合作计划被中止以后,老板大为恼火,下令调查此事。经过多方查证,最终,肖钦秦被揪了出来,他被开除了。

肖钦秦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不经意拿这些小东西回家竟然能让与他公司合作的对方企业的高级主管知道。谁会想到计划的中断,竟然是由这些小东西造成的呢?估汁更想不到的是他会因为不经意的一个行为而丢了工作。

这虽然是不经意的小事,但是却反映出肖钦秦为了蝇头小利,损害企业“公共资源”的不道德行为。不要以为你做的事神不知鬼不觉,总会有人注意到你的。爱护企业的“公共资源”你在老板眼中才是可信的。

你的职场:

有人会利用工作机会,收取一些所谓的“佣金”和“红包”,利用出差的机会多消费,甚至给家人买一些礼品也拿到单位报销,这样的现象十分普遍。贪污以及收受贿赂不都是从拿单位的一支笔开始的吗?最后,不但给国家单位造成损失,也将自己送进了监狱。自以为利用一下单位的“公共资源”谋得一些私立,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可是人的贪欲是无止境的,你的平台有多大,你就可以无限制的满足自己的贪欲,不惜损害单位的利益,可是你栖身的船沉了,你还会有生命吗?

损害企业“公共资源”,贪图小便宜对职场员工来说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贪小便宜久而久之很容易被别人察觉到,如果一传十、十传百,名声使毁在了这点蝇头小利,你在企业、甚至所在的行业可能都难以立足。可谓是始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还有些人会利用上班时间,利用单位的资源干私活,认为这不是损害单位的“公共资源”。其实公司付给你的薪水是到下班为止,即使是下班前一分钟也不应该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上班时间不做私事不干私活,这是公司对每一位员工最起码的要求。许多人总是不以为然,在办公家里打私人电话、发私人传真、因私事网聊、玩电脑游戏,甚至接私活等等,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事,实际上你会因为这些私,占用了公司工作的时间,过多的侵占了付给你的薪水,这是每个老板都不愿意看到的。

企业是讲求效益的地方,任何投入必须紧紧围绕着产出来进行。占用企业的时间处理私人事,无疑是在浪费企业的资源和时间。如果你有在工作期间处理私人事务的习惯,老板就会觉得你不够忠诚和敬业。如果老板有了这样的想法,不要说得到重用,就是离背包走人的时候就不远了。

懂职场规则,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