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盆景和插花雕花是一种高雅的休闲方式。平日里,制景插花,不仅可以美化环境、点缀生活,也有益于陶冶性情,增添乐趣。
盆景制作
树桩盆景
树桩盆景,顾名思义是以树桩栽于盆盎之中,形成景观,以供观赏。中国树桩盆景,以乔木居多,也有灌木或藤蔓类,以各种可供观赏的枯干虬枝木本植物为主,选择其萌发力强,便于加工,耐剪耐扎,寿命较长,成活容易,适应性强,根干奇特,花果艳丽的树种,仿效大自然树木造象的一种艺术缩影。有古朴嶙峋、葱翠劲健、潇洒清秀、清丽茂密、艳姿丰实、独具景色的特点。
树桩盆景的素材
1、选材要点。山水既有钟灵毓秀的胜地,也有平淡无奇的“散地”。同样,树木也有天生丽质和粗劣平庸之异。即便有些在山野很有观赏价值的树种,作为盆景用材,却并不合适。有些树种,叶质薄、光泽差,即便桩坯可观,仍算不得上品,有的树种干、枝、叶都好,但资源稀少,适应性也差,引种、繁育较难。这些都说明盆景树种素材有一定的入选标准。这方面通常应注意如下几点:
叶子细小,节短枝密,易发新芽,耐剪耐扎,适应性强,病虫害少,花艳果美,色泽秀丽。这八点中,前六点具有普遍意义,后二点是专指花果类的。
树材选择有以下几个因素在起制约作用:一是人们对自然认识上的局限性,二是时代风尚的倾向性,三是就地取材的乡土性。
选材标准是作为原则要求提出来的。有些树种通过盆栽驯化,其枝叶花果形态的观赏价值可以有所提高。生态习性方面的需求或弱点,也可以通过科学的养护措施来加以满足或改善。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盆景树种资源范围必将陆续会有所扩展。
2、素材来源。树木盆景的素材来源不外乎两个途径,即上山挖掘野生桩坯和人工繁育小苗。
(1)老桩坯的采掘和培育。挖野生桩坯经常遇到的矛盾是:好的桩坯大多总是生长在难挖的地方,既费工,也不易保留根系。如何使野桩下山后能养活成材,应注意以下几点:
采掘时机:小型树桩只要做到栽种及时、修剪得法、妥善养护,除了高温和严寒季节,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可以采掘。大中型老桩坯往往扎根较深,挖掘难度较大,以早春解冻后、芽口萌动前或秋后掘取为好。
采掘方法:先粗略删剪其过长枝条,稍加束缚,扒开表土,探明其侧根走向,注意留根。切断主根时应注意伤口平整。起掘后,先初步确定需要保留的枝条数量和高度,截去多余,以减少水分消耗。如一时无法装运,应先就近假植。
树坯的装运:短途装运,问题较小。如远途运送,装运前根、干所有截面伤口都应用泥涂封,喷水后最好套以塑料袋。车上应有覆盖,避免风吹、曝晒。
树坯的种植与养护:一般萌发力强的小桩坯,运回便可修剪上盆。上盆后放置于沙槽,注意遮荫,半月后可增加日照量。在新芽萌发前要控制浇水而着重枝叶喷水。一个月后可开始轻施薄肥,半年后可疏芽并作初步修整。大中型树坯不宜急于上盆,最好先地栽一年。
树坯在种植前,须按预定的造型框架审慎地截定主干、主根的长短,大体确定主枝的分布角度和高度(靠近这些截面处,是日后萌发力较活跃的部位)。并以清水冲洗去污,剔净腐杂质。
如能用高锰酸钾2000倍溶液浸泡一小时消毒则更好。而后把树坯浸水一昼夜(皮层肥厚的树种无此必要),取出后将各个锯截面涂抹泥浆或以蜡封口。有条件者可用愈合剂封口。
场地要求空气流通、排水良好。凡朝北阴湿、闭塞的环境都不合宜。土质宜疏松、略带沙性。
种植时不宜浇水过多,种植后注意遮荫,喷水应防止地面过湿,要做到土温高、气温低,才有利发根。成活较难的可套上留有气孔的塑料袋,以保枝干经常湿润。芽口萌动后可增加光照。
芽口稍壮后可扩大套袋的通风口以致全部拆去。
半年后疏芽,拟作拉片造型者,则此时可将嫩枝作粗线条的定势处理。头年不能勤剪,也不要翻盆。生长不旺的树桩,当年可不绕扎。过早整枝不利于树势复壮。
若树桩采用后没有条件地植,也不防选用稍大泥盆上盆。底孔处理务必要排水良好,盆底可铺垫浮石碎屑或粗砂砾。盆上要求通气性和养分兼顾,盆底用粗土,近根部放细土。上盆后的水分与日照的合理调节是养护管理的重要环节。
树坯初次萌发的“水芽”,并不表明已经成活,因这种迅速发出的芽只是在消耗树干皮层原有的养分。一个月后芽不萎焉,而是日益健壮,才能说明底下已有新根供上养分了。
现各地民间对盆景树坯的采掘、培育都已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是仅按一般常规略作概述而已。
(2)人工繁育树材。上山采掘固然是制作老桩盆景的捷径,但人工繁育盆景树材的长处又是野生桩坯所不能替代的。有些名贵树种都只有通过园艺繁育手段才能得到。而且在目前采掘野生桩坯已经过滥的情况下,大力提倡人工育苗尤其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我们不能竭泽而渔。现今树桩盆景最大的需求量是中小型,这些盆景既有利于现代居室的装点陈设,又便于参展运输,并且更适应外贸需要。这样做还可促进苗木生产的复苏,形成产销之间的良性循环。目前民间盆景种类大都是清一色的杂木类,这是一种“偏食”。只要条件允许,应是常绿与落叶类,针叶与阔叶类同时并举,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赶浪头。何况园艺繁育的枝材,用来制作中小型盆景,若干年后照样形成苍老的形态,也更有利于大批量生产,从长远观点看是很合算的。
用于盆景树材的人工繁殖手段,用途最广的是嫁接与扦插,其余如播种、分株、压条等方式较少采用。现择要略述如下:
嫁接,其好处有三:一是培育成型较快,二是根爪、干基部较合乎要求,三是有利于发挥砧木与接穗品性的优势。
嫁接的成活率高低取决于这样几点:
砧木健壮,无病虫害,接穗应选自树势强壮、无病虫害的中年母株,枝条组织充实。芽接的接穗必须具有当年新芽。枝接的,通常用二年生枝。
再是嫁接手法要正确,刀具要锋利,削面要平整,角度要合理,形成层要对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要密切结合,无缝合,无缝隙。扎缚物目前多用纸胶,地接应培土封口。
接后的日常管理,除芽接较简单外,一般都应注意日照、水分、除草、剪砧等方面的及时照料。如地面杂草丛生,接苗过荫,过于低湿或是腹接的砧尾任其大量萌发新梢,不作适当剪缩,或高温天气疏忽遮荫,都会影响成活率。
在盆景树材繁殖中常用的接法有如下几种:
腹接:在砧木基茎侧面斜接,五针松大批量嫁接多用此法。因接底贴近根际,又叫“根际接”。齐根际接活的新株就可能产生“自生根”,与砧木根系共存,叫“共砧”。这对日后造型露根的长势和观赏效果都很有好处。如腹接后加套塑料袋管理,及时换气,并注意遮荫,则四季可接。只能春接的老框框目前已被打破。
腹接的具体操作是:先除去砧木基部叶、芽,在离地约2厘米处,按30度的斜面下切,深可达2厘米许。接穗长约4一5厘米,带有1—2个顶芽,保留上部针叶,基部针叶全除去。接穗一侧削成2厘米长的斜面,另一侧削成1厘米长的锲形斜面,而后将斜面长的一侧插入砧木切口,对准形成层使之密接,并自上而下加以扎缚、培土。
切接:将砧木离地面4一5厘米处切断,修平切口,选择皮层光洁一侧的切口,肩部斜割一刀,露出形成层,再垂直下切3厘米许,随即将接穗削面短的一侧朝外,插入砧木切口,推进到底,楔合致密。切口扎缚密封后,应套薄膜袋保持其湿润,以利成活。
嫩枝接:在接穗与砧木新梢组织部已充实并已停止生长的季节嫁接。接穗带有2一3个叶片,如叶子嫌大,可去其先端。接穗下段削成两边等长的楔形,将砧木的小枝在嫁接部位切断,用劈接法嫁接。盆栽接后应加套薄膜袋,移至半荫处度夏。此法用于花果盆景,有利于在同一母株上作多品种嫁接。
根际并接:将2一3株比较稚嫩的小树在主干近根际处通过靠接加以并合。如两株组合,接口削成平面,对靠;如三株组合,则作品字靠,上部枝叶略加删剪。此法简便易活,适合于小树作矮化大树型的速成培育。
根际靠接:有的树桩盆景是鸡爪形的偏根,有损完美,可用此法补救。方法是挖开树桩根际拟作靠接处的局部泥土,紧靠根基配植一株曲度得体的小树苗,对口于靠接部位各纵向切去2厘米长的韧皮部,对准形成层贴实,并加扎缚。接活后齐接口以上将小树尾梢作斜削面剪除。
削芽接:削芽时不用芽接刀而用切接刀,从芽上方切下,稍及木质部,第二刀在芽下方,对木质部斜切,取下芽片。选砧木平滑处削成与接芽同样大小的切口,深度也仅及木质部,角度略微倾斜,形成倒舌状,齐中腰切除舌尖,插入接芽,在芽眼上下加以扎缚。
五针松芽接:选取当年生秋梢壮芽为接穗,采用腹接法在黑松桩上作为枝接。此法既可秋接,也可春接,在江浙民间广为流行。其优点是活性好,管理简便。不足之处是五针松壮芽数量有限,只能作零星嫁接。
扦插是育苗中应用最广的方式之一。与盆景树材繁育有关的有硬枝插、嫩枝插、粗枝插、根插,其中最有价值的是粗枝扦插。诸如雀梅、榆树、水腊、枸杞、紫藤、忍冬、黄杨、海棠、罗汉松等类都可采用此法取得体态可观的速成素材。
播种、分枝、压条等方式与盆景取材关系不大,从略。
树桩盆景的造型
1、熟悉自然。熟悉自然是盆景创作的源泉。盆景造型虽然并不是模仿自然,但它又毕竟离不开模仿自然。模仿也就是拜师学艺。以口授为师,以书本为师,都有一定好处,也都有局限性。唯独直接以山川树桩为师,却是根本之根本,永不会过时。
自然的生命源泉滔滔汩汩,足以让每一位真诚地有求于它的艺人受用不尽。师造化是盆景工作者的必由之路。乐于此道者必须对自然有真挚执着的感情。少了这个前提,实用主义地学,只可得其表面的真实,却未必能得到自然内在气质神韵的精髓,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走马观花地浏览,所得的印象也只是浮光掠影而已。唯有忘怀得失、毁誉者,其志专而“外滑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才会洞见山川草木灵异奇秀的精英。
2、表现个牲。
除非工艺品,不带个性的作品在高层次的艺术创作中是不存在的。艺品即人品。唐张彦远论画,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语,点明了内外因素的对应关系。“心源”是离不开人的天赋个性的。刘勰提到“情往如赠,兴来如答”,这种主客之间的感应对流,并不只是单方面纯客观的反映。人投向自然的情性是“百人百性”,所得的反馈同样是“百人百感”,这就是心源的差异,个性的差异。“古画画意不画形”,寻求的是一种抽象性的精神意趣。表象的细节真实被看作是次要的。历来国画品赏以形似为“能格”,以意胜韵高者为“逸格”。讲意胜韵高,就牵涉到个性、禀赋与涵养。情高者意高,性劣者意劣。而技巧只不过是为体现创作个性效力罢了。
个性是艺术风格的起点,树桩盆景没有个性,就无所谓风格,板桥先生说得好:“画到熟时似生时,更无真身有真魂。”这句话是一枚耐嚼的橄榄,值得细细品味。这里面所指的“真魂”并不只是一个意思。
3、造型时机与工具。
树桩盆景的造型时机要依各种树材的生态习性而异。比如松科(植物分类是分科,科下再分属)松属的树种,大幅度的剪截造型以休眠期为好。这个季节伤口不流树液。枝条也比较柔韧,容易扭扎。冬季只要气温不近零点,松类是可以扭扎整形的。杂木类的修剪,可分别在初夏和8月上旬进行。入冬,则可在11月底至12月初作全面修剪。而耐寒力弱的树种冬季以少剪为好。花果类的剪枝更新,应在果落或花后进行。
造型的料具,主要有修枝剪、弹簧剪、老虎钳、手锯、圆凿、小锤子、棕丝,8一20号铅丝或铝线、胶布或麻皮、伤口涂剂这一些。用于雕凿修饰树干的国产刀具,其质量与性能跟国外先进的相比,还有距离,有待改进。
4、艺象的总体把握。
树材确定后,形象思维就会进一步具体化起来,未来的艺术形象就会在脑子里浮现,这就是艺象的总体把握。如果这个预映的形象轮廓还不清晰,说明造型时机还不成熟。同一树材,造型方案的选择余地是宽裕的。选择的根据却只有两条:一是不能违反树木本身的自然属性,另一条是要参入作者的主观倾向性。这两条是并重的。按庄子的话说,就是“以天合天”——以我之天性与树木的天性相契合。这即是最佳方案的优选法。违背这两个天性,肯定是别扭、不舒服的。
构思中要具体推敲主干的走向、体势,分枝的数量、方位,结顶的聚散斜正,根爪的稳健平衡,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结构。然后删去多余物,自下而上顺序造型。
5、主干的基本型式。
主干是树桩盆景的脊骨,是带动左右前后上下的轴心,其体势在造型全局中起着中枢作用。
其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直干式。别名立式(成都)、高耸型(广东)。树桩的主干挺拔直立,或微曲而立,树体较高,树冠较窄,枝叶疏落或稠密分层,不论株形大小,均具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气势。远观,有一种耸峭之气概,令人精神振奋。常见的有柏、杉、榉、榆、金钱松类树种制作的盆景。
(2)蟠曲式。别名磨盘弯(安徽)、曲拐型(广东)。这类树桩主干生长的特点是自根至顶,回蟠折屈,甚至连同细枝亦是旋曲而生。
古诗有“曲曲弯弯回蟠势,蜿蜒起伏蛟龙形”,便是这类树桩的最好写照。常见的有朴、松、真柏、桧柏等树种制作的盆景。此类树种体态怀柔,刚柔相济,饶有生趣。
(3)斜干式。别名俯式(成都)、飘斜式(广东)。是一种常见的树桩形式。树干向一侧倾斜,树冠生长均衡,枝叶分布自然,疏影横斜,静中蕴动,画意盎然,诗情并存。
(4)卧干式。别名卧式(成都)、横斜式(广东)、横干式(西安)。
这类树桩的主干斜生,横卧或斜卧盆面,似醉汉寐地之状,有蛇龙倒走之势。卧干式树桩,多栽于长方形或腰圆形盆中,一般偏栽于盆的一边,以达到盆面布局平衡。若栽植布局不均衡时,可在空白处配以拳石假山等物补缺。既达到重心均衡,又使盆面疏密有致,古朴典雅。
(5)靠贴式。别名附木盆景(上海)。制作树桩盆景,选取材料时,往往有一些树桩,上半部或局部姿态很佳,而下部主干过高,或局部枝叶不够理想,则可在树桩的拙劣部位,巧妙地用一株同类型的树木,或古桩,与之相靠贴植,或靠贴上一块枯峰拳石,以弥补其缺陷之态,称为靠贴式。这类盆景的树桩,依山靠石(树),相映成趣,取优遮拙,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6)临水式。因树桩根群生于一侧,而使树干横生,栽盆后,树干横出盆外,横生直展,并不倒挂下垂,宛若临水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