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4节 鹰击长空 (1)
北宋的灭亡,南宋的退却并非军队完全不敌女真,朝廷内部战与和的争论,尤其是主和派的势力之大不断贻误了战机,直接导致了中原的陷落。等他们意识到不得不顾及民意和前方将领的态度时,防守反击才从头开始。
建炎二年四月后,金军因炎热撤退,宗泽准备北伐。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马扩,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东京留守司。宗泽和王彦、马扩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计划。但很不幸的是,宗泽于建炎二年七月初病逝,其副手杜充接任东京留守。
杜充命岳飞撤往建康府。岳飞苦劝:“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可惜杜充不听,岳飞只能随他南下。如此短视的杜充竟然还受到朝廷的高度赞赏:“徇国忘家,得烈丈大之勇;临机料敌,有古名将之风。”看来危难不远了。
不久,完颜昌和金兀术(完颜宗弼)分兵进攻淮南、江南。十一月,杜充的水军进攻割据一方的李成,金军支援李成掳获宋军大量船舰。金兀术在攻打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的采石渡和慈湖不果后,转道建康西南的马家渡渡江南下。
此时岳飞再次向在前线“度假”的杜充提出建议:“勍虏大敌,近在淮南,睥睨长江,包藏不浅。卧薪之势,莫甚于此时,而相公乃终日宴居,不省兵事。万一敌人窥吾之怠,而举兵乘之,相公既不躬其事,能保诸将之用命乎?诸将既不用命,金陵失守,相公能复高枕于此乎?虽飞以孤军效命,亦无补于国家矣!”意思是说,大敌当前,你却不思布兵防守,要是国家沦陷你也没什么好下场。一意孤行的杜充不听劝告,最终建康陷落,杜充的“好下场”就是投降金国。
撤退、陷落、投降在南宋国土的很多地方反复上演,这时最需要的是有一支军队带来一场痛痛快快的胜利,恢复士气,一扫南宋的阴霾。可是这支军队在哪里?它应该是一支怎样的军队?南宋内部的投降主义始终存在,它又能有多大的表现空间?一连串的疑问都在岳飞身上找到了答案。
危难中的亮点
建康府陷落后,金兀术和宋高宗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一个穷追猛打,一个四处逃窜,最后宋高宗从明州乘船经海上逃到温州,躲过一难。金兀术无法活捉逃到海上的宋高宗,决定劫掠发泄一番。结果被韩世忠所部八千余人在黄天荡拦截,被困四十日。若非汉奸献策,恐怕金兀术要命丧江南。
在此间,战场上除明州大捷外的唯一亮点还在岳飞,不只是他的胜绩,还在于他的军纪。他带领东京留守司军的残部转战广德军,六战皆捷,俘虏王权等伪军将领四十多名。驻军广德军的钟村,军粮用尽,将士忍饥,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后来,岳飞在宜兴收降了因政局混乱而在当地为匪的多支部队以及金军强征来的河北伪军并平等对待,伪军们都争着来归降。在这里,宋朝官民开始看到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轮廓了,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军队的精神灵魂都逐渐在成形。与其说它具备了和金兵抗衡的实力,不如说它的斗志、凝聚力增长得惊人。当把一支充满复国斗志、和群众紧密地连在一起的军队放到战场上,将令敌人不敢等闲视之。
金军旌旗南至,岳飞迎面而上,他与金兵之间的对决即将拉开帷幕。
首战清水亭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斩得首级一百七十五,活捉女真军、渤海军和汉儿签军四十五人。金兀术退守龙湾镇,岳飞以骑三百、步兵二千驰至新城,大破之。金兀术从龙湾撤退到长江对岸的真州六合县宣化镇。岳飞追至龙湾镇,完全消灭了留在南岸的所有金军,金军损失惨重。难怪金兀术回国后见到熟人就“相持泣下,诉以过江艰危”。这一年金国皇太弟完颜斜也死时的遗嘱里也对南宋迅速增长的战力表示忧虑:“吾大虑者,南宋近年军势雄锐,有心争战。”
岳飞打破金兀术无疑给萎靡不振的南宋王朝和心志溃散的宋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扫去了长期以来弥漫在宋室臣民心头挥之不去的悲观的亡国情绪,更重要的是树立了主战派的信心,对于投降派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岳飞和他的士兵用刀枪和斗志告诉敌人:这是一支正在迅速崛起的军队,它将一往无前!
大败金兀术一战打出了前所未有的士气,南宋军队增长了信心,最高兴的怎么说也还是宋高宗,即便他也是主和派,但毕竟岳飞保住了他的“龙命”。有良将抗敌,无不是国家之幸,此时除了欢呼雀跃,皇帝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为良将提供纵横驰骋的舞台。这在后来被证明是不可能的,宋高宗的算盘里头夹杂着复国与求和的双重因素,他既想对金兵有所反击,又想不把他们完全打倒。
建炎四年五月,宋高宗赵构第一次接见岳飞,任命他为淮南东路一重难任使。这时金军攻楚州,岳飞屯兵三墩,不久到达承州,三战三捷,杀高太保,俘女真酋长七十余人。但其他军队皆未跟进,岳飞此时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岳家军”,师孤力寡无法救楚州,只好退保柴墟。后又战于南霸桥,大败进攻的金军。一战接一战的胜利,岳飞的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军队的正面形象深入民心。
绍兴元年七月,朝廷因原有的正规军“禁兵”已被战乱打散,重新编组新的正规军。将张浚所部组建为“神武右军”,韩世忠所部组建为“神武左军”,两人均为都统制。岳家军在张浚所部,军号定名为“神武右副军”,岳飞为统制。原神武右副军统制颜孝恭的兵马拨属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司,空缺由岳飞填补。十月,岳飞由武官虚衔升为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为从五品的遥郡观察使。十二月,“神武副军”都统制辛企宗因镇压福建范汝为之乱不力而被削职,岳飞的“神武右副军”改名为“神武副军”,并升迁为都统制。
随后,主战派头号人物李纲被起用为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岳飞等将领划入李纲部下。李纲称赞岳飞“年齿方壮,治军严肃,能立奇功,近来之所少得”,断言他“异时绝为中兴名将”。讨伐曹成后,岳家军兵力增一倍,达两万三四千人左右,与韩世忠、刘光世、张浚等军相差不多。
等到宋高宗第二次接见岳飞时,他亲书“精忠岳飞”四字,绣成一面战旗,命岳飞在用兵行师时作为大纛。又任命岳飞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将驻守蕲州的统制李山,屯扎江州的统制傅选两支部队并入岳家军,将淮南西路舒州和蕲州的防务并入岳飞的防区。岳家军的军号也由“神武副军”升格为“神武后军”。
至此,岳飞的军队规模和防务区域得到超乎寻常的扩大,他本人的职位也不断升迁。用战绩树立起来的威望远远超过了其他军队,纪律与军魂正在渗入每一个士兵的骨子里,“岳家军”已然成形。南宋至少在军事上完全不必闻金兵铁蹄而丧胆,可以挺直腰板和金兵抗衡,大踏步向沦陷的国土进发了。
克复襄汉
绍兴四年,宋廷正式任命岳飞为荆湖北路前沿统帅,出击伪齐军和杨幺军的合兵。岳家军当时用于进攻襄汉六郡的总兵力大致在三万五千人左右。这是岳家军组建后的第一次出征,因这一战事关战局和南宋军心。宰相朱胜非遣使通知岳飞,只要得胜即授予他节度使的头衔。当然,这是在显示朝廷、国家对军队的关心,对战斗结果的牵挂。在人们看来,尽管不是多余的,但也说明朝廷对岳飞不够了解。其实,不用说谁都知道,打了胜仗自然要加官晋爵。出征之前向一个爱国将领承诺以升官奖赏军队的凯旋,显然把岳飞看得功利化。他不需要这样的功利诱惑,只要给他战场,给他空间,他就能毫无保留地释放满腔的爱国情怀。从他的治军理念里可以看出,他把保卫人民和国家视为己任,真正在爱他的国家和人民。
出征后的岳家军先后攻克郢州、襄阳、随州、邓州、唐州。多次击败伪齐军和金军,俘虏敌方主将,缴获马匹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