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4622800000041

第41章 抓住同情和自责的“卖点”

第4章第8节 抓住同情和自责的“卖点”

威尔科米尔斯基的回忆见证了犹太人太多的辛酸经历,人们只能赋予深深的同情,而容不得一点怀疑。

追问与思索

1995年,很多美国书店都在热卖一本关于德国纳粹集中营生活的回忆录——《片断》。作者本杰明·威尔科米尔斯基因此获得“犹太人全国图书奖”。书中讲述了作者曾被纳粹关在集中营、获救后在波兰孤儿院长大、最后被苏格兰一个好人家收养的曲折经历。主人翁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许多童年有过受虐痛苦经历的人都表示,这本书真实反映了他们曾经所受的痛苦,表达了他们当时那种绝望的悲惨心境。

不过,当人们为那个苦难的集中营孩子掉眼泪的时候,瑞士一名记者访问威尔科米尔斯基的家庭时,却意外地发现了这位作者其实根本就没有进过集中营。

那么,威尔科米尔斯基真实的经历是怎样的呢?他又是如何骗过大家的眼睛的呢?

镜头回放

原来,威尔科米尔斯基出生在瑞士。母亲在工厂打工,因为家境困难,不得不把他寄养在别人家里。他在寄养家庭里受尽了非人的虐待和欺凌,后来他有幸被好心人收养。他的养父母为了不伤害他,不愿跟他谈论他的过去。

但是对他而言,过去的经历如同噩梦般缠绕着他,始终让他无法忘记。成人后,过去的受虐和压抑总让他无法释怀。他不得不为此寻求心理治疗,以回溯记忆的方式,通过文章释放和缓解痛苦记忆带给他的压力。

为此,人们更加地怀疑他书中所述,到底是来自他所“回溯”的记忆,还是他所“创造”出的记忆。

更有意思的是,一天,威尔科米尔斯基在加州偶然见到另一个作家劳伦?格拉波斯基,两人激动相拥,指认对方是在集中营里的旧友。其实,格拉波斯基也是个地道的骗子作家。当然,此时两人的骗局都还没有被揭穿。

骗局揭露后,威尔科米尔斯基已出版的书被出版社撤回,随后,他受到了出版社提起的诉讼。法庭上,威尔科米尔斯基辩驳道:他相信他的记忆,他确实经历了那些非人的痛苦,至于痛苦的背景到底是哪里,那不是问题的关键。

威尔科米尔斯基抓住了人们同情纳粹受害者的心理,让自己的书一炮走红。正因为人们天生有同情的心理,也天生有自责的心理。于是,有人挖空心思让纳粹独裁者希特勒的日记赫然出土了。当然,那是更早一点的事了。

1983年,德国康拉德?库哈声称得到了希特勒1932~1945年的秘密日记。日记本是在一架坠毁的飞机中找到的,并被一名东德的将军保存了几十年。这本日记有60多卷,最终以400万美元卖给德国《明镜》杂志,狂销200万本。它被鉴定为真品,当然,那是因为手迹鉴定专家用来比对的参考手迹——库哈过去伪造的希特勒手迹,鱼目混珠存放在德国档案室里。库哈可以算得上是伪造专家了,但最终仍露了马脚。

树大招风,因为这部作品太畅销了,以致终于落在了明白人手中。其实,这部伪作漏洞百出,包括它的用纸含有二次大战后的纤维,所用的哥德体有误,拼字错误,史实也有谬。它之所以让那么多人上当,是因为二战时期的德国人,一直在为自己选出纳粹党执政深感内疚,这部日记里呈现出的希特勒较有人性,对犹太人也没有抱着赶尽杀绝的想法,这让人们就此找到一点心理安慰。如此,不难理解那些有良心的德国读者宁可信其有的心理了。

事情的结果是《明镜》杂志社多位编辑辞职以示负责,库哈则以欺诈罪名入狱4年。

局中悟

德国纳粹分子是魔鬼一族,他们所建立的集中营是人间地狱。纳粹党对犹太民族进行了惨绝人寰的灭绝性屠杀,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血腥味。

本杰明?威尔科米尔斯基早些年不幸的经历值得人们同情和怜悯。但是他即是受害者,又是幻想家。他甚至异想天开地幻想自己就是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写的所谓的自己的种种苦难经历全部其实都是想象出来的。文学不拒绝想象,但是文学拒绝凭空的虚构,为此威尔科米尔斯基也就成了一个骗子,而且是一个让人们很厌恶的骗子。因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处心积虑地利用,甚至变卖了人们的同情心,这一点上,他和库哈一样,都让人无法容忍、无法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