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6200500000058

第58章 酒与廷饮

廷饮与乡饮相对,指由天子、诸侯和贵族们参加的一种宫廷酒会。它属于政府一级组织的饮酒活动,因此更具政治上的影响性。廷饮可以远溯到夏启执政时代,当初夏启战胜东方堰姓部落首领伯益之后,曾亲自在大乐之野主持了一次规模盛大的廷饮。穷奢极欲的夏桀、商纣,一度将廷饮作为专供自己纵情声色的工具,以至身败名裂,成为笑柄。周代以此为鉴,总结和制订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给以享乐娱饮为特征的廷饮注入了德礼的内涵。

①宫廷燕礼。廷饮在周代大多被列入燕礼的范畴。

燕礼包括四种形式:一是诸侯平日闲暇时举行的酒会;二是贵族大夫勤劳王事有功,诸侯为此举办的酒会;三是国君为出使回朝的贵族大夫举行的酒会;四是国君为款待四方宾客而举办的酒会。

每次酒会之前,小臣负责通知群臣,膳宰在无子、诸侯的正室准备酒席。安排就绪后,射人察报国君,国君登堂,小臣引卿大夫人。射人向国君请设主宾,国君命某大夫为之,射人遂引主宾人。替国君献酒的宰夫和主宾都由西阶登堂,宰夫给主宾斟酒,主宾接受后分别行祭礼、尝礼,喝完下堂。射人根据国君的命令再请主宾登堂,主宾给国君斟酒,后者祭如主宾。

小臣请国君指定献解者,国君则让大夫中为首二人出任,小臣再请此二人献解,亦祭如前。献酒完毕,诸大夫全部登堂就席,乐工设席于西阶,像乡饮中那样,交替歌奏《诗经》里的有相关篇章。乐毕,射人请国君设立司正,国君则授意射人亲自担当。司正洗测角解,放在中庭,对众卿大夫说:“国君让我使各位安坐饮酒。”

众人回答说:“怎敢不安坐饮酒。”于是司正登堂演示一遍饮酒的仪式,转而又对众卿大夫说:“国君讲,谁也不能不喝醉。”众人回答:“是,怎敢不喝醉。”然后开始畅饮。

前面讲过,《诗经·小雅·鹿鸣》是乡饮酒礼中的一个曲目,而在宫廷燕礼中也要演奏它。这是因为,周朝先祖文王赐宴群臣时,曾经以此篇娱兴。

②朝仪酒礼。春秋战国时礼乐崩坏,等级严格的礼仪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秦朝国作短暂,在朝饮方面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东西。西汉初兴,宫中酒礼显得十分松懈。汉高祖刘邦本就是市井出身,曾“以儒冠为溺器”,十分看不起“知识分子”,跟他白手打天下的一班武夫更不必说了。每逢群臣聚饮,有的拔剑击柱,有的狂呼游走,大喊大叫,洋相百出,将一座庄严肃穆的皇家圣殿闹得像街头酒馆一般。刘邦既做了皇帝,身份自然不同寻常,对这种有碍国家形象的事很是头疼,可一时又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博士叔孙通洞察到皇帝的心事,便献策说:当初征服四海,用的是这些龙虎之辈;如今天下大定,儒生的作用也就显出来了。为臣愿意召集所教弟子及鲁地儒生一起,制订一套完整的朝仪。刘邦正愁无计,当即批准。于是,叔孙通找来三十多名鲁地儒生,组织宫中一班人,演习编排好的朝仪。一个月过去,刘邦来视察,看过之后大为满意,又下令满朝大臣必须接受该项训练,着实让昔日的一帮酒友吃了番苦头。

后来长乐宫竣工,正赶上新年,宫中举行大典,酒宴开始,文武百官一改往日的形象,一个个毕恭毕敬,按照尊卑次序一一向皇帝敬酒,御史在一旁肃立,整个大殿中连一点喧哗的声音都没有。酒过数巡,便告散席。高祖见状,情不自禁地感慨道:“朕今天才算体会到当皇帝是何等的尊贵!”随即吩咐手下,拿出五百金封赏了叔孙通。从此廷饮终于有了规矩可依,刘邦也不用为他那帮戎马“哥们儿”的喝酒问题大伤脑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