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时间整理术
4618500000024

第24章 我们的生活也需要装“忙”(1)

一棵树能吊死十个偏执狂

人类,你为什么偏执

我们这里说的偏执和医学上的“偏执狂”病症是不同的,并不是说那种因为早期失爱、后天受挫、自我苛求或者处境异常等情况而造成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而是偏向于我们平常所说的“不撞南墙不回头”“一条道走到黑”或者“不见棺材不掉泪”等死钻牛角尖的类型,我们在这里就形象化地把它们也叫做“偏执狂”。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心里决定了一定要做一件事情,觉得非做不可,非做好不可,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挫折,这时候我们的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们“算了,还是先放下吧”,我们也觉得停下也可以。但是当这句话从别人口中说出来的时候,我们心里却把这句话当做了一张战书、一种挑衅,好像如果我们放弃就是认输了似的,于是我们一咬牙一跺脚,不管现实情况怎样,都要战斗到底了。

或者是身边的某个朋友,我们感觉自己是“旁观者清”,所以希望能给他一些正确的建议,但是越劝越有相反效果似的,他的斗志会越加旺盛,不管怎么劝都停不下来了。

当你无可奈何地看着那位朋友的时候,有没有感觉那就是某些时刻的自己呢?

医学上讲的偏执型人格障碍主要来自于人们的多疑、敏感、固执和自我,以及极度的不安全感,而我们每个人在经历“偏执时刻”的时候也或多或少会杂糅着这些因素。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失去对目标的掌控。很多时候当我们的偏执情绪附身的时候,并不是为了达成某个项目目标而做一件事情,而是变成“为了做这件事情”而去做。说明我们受情绪影响,失去了对目标的掌控。

第二,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当我们内心感觉到一些外在阻力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其他人在心里对立起来,认为别人是在阻碍自己或是挑战自己,那么我们会因为要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性而坚持下去,即使我们内心也认为这件事情不值得去做。

第三,习惯性偏执。很多人在把偏执当做习惯之后,就会感觉下一次不坚持好像就失了面子似的,自己和自己较劲儿,这也是来源于我们内心潜在的不安全感。

当你对一个正处于“偏执时刻”的人说不要做某件事的时候,就好像触动了一个奇怪的机关,让这个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地尝试下去。

怪不得人们说,一棵树上能吊死十个偏执狂呢。

少一点偏执,多一点效率

偏执会浪费我们的时间,这点无可置疑。把这个词分成两个字来看,偏执,偏于一隅,固执不化。就好像把一个偏执的人领到一个正方形的房间里,偏于一隅会让他选择了一个角落之后就猛钻牛角尖,固执不化会让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天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走出那个房间呢。

首先,在和自己的对话过程中浪费了时间。偏执的人需要在内心说服自己继续偏执下去,所以需要给自己找很多理由,自欺欺人地坚持着。

其次,在和别人的“对抗”过程中浪费了时间。偏执的人内心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当他感觉遭到了挑战,就一定要坚决以牙还牙,至少要用成果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第三,在行动中浪费了时间。虽然我们说立即行动是一项含金量很高的特质,但那也要是正确的行动,如果是赌气性质的行动,那么背后多半没有合理的论证和细致的方法,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和无头苍蝇的混合体,结果可想而知了。

心理医生对于偏执型人格障碍会采用提高认知法、交友训练法、敌意纠正疗法和自我疗法等方法来治疗,我们可以模仿这些疗法的精髓,来给自己创造多一点的空间。如何能让我们少一点偏执呢?我们可以试试下面的做法:

1.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不要过高或过低地看待自己。可以去做一个自我性格分析的测评,通过测评结果来辅助了解自己,也可以找到信任的朋友和亲人来对自己作出评价,然后和对自己的评价进行平衡。

2.让自己的心开放一点,能够接受更多的人和事物。可以多看看世界上的奇闻异事或者趣闻消息,明白世界很大,无奇不有,心里的广度决定着我们看世界的眼界。

3.主动去和别人交往,关注别人的情感,培养耐心和爱心。可以试着养只小动物,或者路过宠物店的时候多进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小生命。

4.寻找和树立自信心,要自我尊重。拿出一张纸,写下你自己认为已经具备的十个优点,可以是性格上的优点,也可以是做过的使你有成就感的事,还可以是你拥有的某件东西。

5.学习和掌握工作的核心技能方法,能够选择正确的方法来做正确的事情。查看专业领域的书籍,加入专业的社交网络或者讨论组,让自己了解最新最核心的技术,并且努力掌握它。

6.对未来充满期待,积极一点。去看一部温情的电影,或者听一首能给你正能量的歌,最好再把电影中打动你的台词或是那首歌的歌词抄写下来,印在心里,每个明天都充满期待,总有惊喜等着我们。

曾经有这样一个问题,说如果两个人持有着不同的观点,那么让他们相互说服之后,两个人各自的观点是会减弱,还是会变得更强呢?答案是后者。因为人们在争执过程中,会更加具有抵抗性地维护自己的观点,并且对别人的观点有偏见的批判,所以争论的结果一般都是各执一词,不欢而散。争执的两个人,也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偏执的圈子里。

所以下一次为了避免偏执,可以选择更理性的方式说服对方,我们自己也避免了一次偏执的陷阱。少一点偏执,多一点效率,这个交易还是很划算的。

即使是偏执狂,也要偏执得聪明

虽然偏执的人会不由自主地降低效率,但是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偏执也能造就成功。安迪?格鲁夫有一句著名的话,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他研究总结了企业管理者们的性格和成就,觉得一个管理者必须拥有极度的敏感,对别人的成就感到紧张不安,有不安全的感觉,甚至有攻击性的时候,才能让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也许是因为具有一些偏执特质的人才能够更容易发现机会,下定决心坚持到底,而且极度地居安思危,所以能帮助企业发现不少潜在的机会的缘故吧。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偏执狂都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因此要做一个聪明的偏执的人。

怎样才算聪明的偏执呢?我们可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在心里想想下面的几个问题:

第一,这件事情是非做不可的吗?(必要性)

第二,这件事情有多高的价值?(价值性)

第三,为了做成这件事情,可能用到哪些资源,我们要找谁去争取?(可实现性)

第四,反对我做这件事的人他们是怎么说的呢?(不同的声音)

第五,如果这件事情不能完成,后果是什么,可以承担并改善吗?(预见后果)

用这五个问题来帮助自己理清一下思路,然后再作决定。

除了做个“聪明的偏执狂”,最好还能做个“友善的偏执狂”,因为一起工作的同事们是你的战友,他们提出的意见是为了团队目标的达成,即使不同意也要认真考虑;竞争对手们提出的意见你需要参考,然后把自己项目里的硬伤统统剔除掉;亲人朋友们则是站在保护你的角度给你建议,即使不是专业的角度,但你也应该保护这些你爱的人。况且站在你身边的人还给了你难以替代的安全感,好好珍惜这些感觉,然后选择正确的路和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野百合也有春天,偏执狂也能友善和聪明一点。

“帕累托”法则不是“怕拖累”法则

神奇的“帕累托”法则

“帕累托”法则,又叫做80/20法则、最省力法则、二八定律、重点法则或者巴雷特法则,从它的这么多个名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法则确实受到很多人的重视并经过非常多的实践检验,所以大家才会给它这么多的称谓,而事实也是如此。

关于这个法则其实大家都并不陌生,因为它的应用实在是非常广泛,在经济学、管理学、创业学、心理学等非常多的领域都有着多种应用。它最初是1897年由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提出来的,说在意大利20%的人们掌握着80%的财富,而且这种规律还存在普遍性。也就是在任何领域和群体中,只有少数个体是重要的,大多数的个体都没那么重要,只要能够控制少数的重要个体,就能够控制全局。应用这种规律可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际关系处理、人生规划和其他的生活各个方面的管理。

英国作家理查德?科克在他的畅销书《80/20法则》中也生动地阐述了这一个迷人的法则。他指出,“在原因与结果、投入与产出、付出与回报之间是存在一种内在的失衡的”,也就是80%的结果来自于20%的原因,80%的回报来自于20%的努力。

我们可以从很多领域的很多实例看到80/20法则的神奇作用:

比如在一家公司里,20%的产品创造了80%的销售额,而80%的销售额都来自于20%的客户。

比如在社会犯罪行为中,80%的犯罪行为来自于20%的罪犯;80%的交通事故是由20%的驾驶人员引发的。

再比如我们的个人行为中,在80%的时间里,你穿着的只是你衣柜里20%的衣服。

我们不禁要呐喊道:神奇的帕累托,请赐予我力量吧!

帕累托法则的核心

帕累托法则的本质是要分清“重要的少数和琐碎的多数”,所谓“大智有所不虑,大巧有所不为”,抓住一堆事情里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那一个,就能把握住最大的价值,也就像是我们的古人们所说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抓重点这件事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往往各种各样的事项纷繁复杂,要从其中找出最重要的那一个,就一定要有慧眼识金的本事。

那么怎么样来抓住一件事情的重点呢?

首先,抓重点就是抓方向。试想如果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时候走去了东方,那么因为地球是圆的,他们绕过半个地球还是可以到达目的地,但是如果做一件工作的方向性都搞错了,就算是绕地球两圈都是没有用的。如果要上山,那么就向着山顶的方向,即使走得慢一点,也还是离山顶越来越近的。

其次,抓重点就是抓最大价值。做事最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个是占销售额70%的大客户,一个是财力能力都谨小慎微的小客户,那么该怎样分配团队工作的比例呢?当然是要争取大客户的点头,抓住最大价值的所在,才是聪明高效的选择。当然,如果最后实在没有其他选择的话,芝麻也是要抓的,总比两手空空要好。争取最大的价值就是时间利用的箴言。

第三,抓重点就是抓本质的目的。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常常忘了开始的目的是什么,虽然说“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程中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但是那说的是旅行的时候,如果工作的时候你仍然捧着这句话,那么不久之后你就可以离开公司作永久旅行了。抓住本质目的的意思还在于,要知道自己要什么,其他不影响目标的非原则问题就可以不予考虑,甚至作一下牺牲和退让也是可以的。曾经有一个登山运动员,在高海拔的地方遭遇了雪崩,他的一只胳膊被卡在了石缝里,试了很多种方法实在拔不出来,最后他作了一个常人难以承受的决定--他亲手拿刀割下了自己的胳膊,然后逃生获救了,因为他的目的是活下去,失去生命要比失去胳膊严重得多!当然这是一个有点血腥的例子,深呼吸一次,我们继续保持平常心、平常心。

不怕,不累,也不拖

为了避免帕累托法则变成“怕累拖”诅咒,我们接下来就分别从诅咒的三个方面下手,各个击破。

帕累托--不怕

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面对拖延大敌,我们首先在气势上就要压倒对方,不管什么情况,决不胆怯后退,正所谓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自信。

不怕,是说在心理上我们对于拖延不要有恐惧,对于即将做的事情也不要有畏难心理,不要觉得某一件事情是困难重重、难以完成的,因为即使一件事情有再高的要求,我们也可以通过技术的改进或者方法的更新来完成它。要相信每一件事情都有做完的时候,每一个难关都有渡过的一天,只要勇敢地去面对,就是胜利的开始。

帕累托--不累

开始一项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提前分析一下完成这件工作的方法,然后选择其中最高效率的一种,千万不要一心本着“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精神,自己选择阻碍重重或者方法复杂的路去走。其实越简单,我们就越不会感到疲惫。

除了在方法的选择上要有技巧之外,我们还要学着享受做一件事情的过程。如果你是去看书,那么就沉浸书海,享受和文字亲密接触的时光;如果你是去完成一项工作任务,那么就去享受团队合作的感觉和并肩作战的力量,以及做成一个项目的成就感。

是否做一件事可能并不由我们来决定,但是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做这件事情却是由我们来掌握的。所以,给自己一个笑容,轻松上阵吧!

帕累托--不拖

帕累托法则的一个成功之处就是告诉我们要找到以少胜多的关键点,那还等什么,发现那些关键的少数就是成功了一半。

处理事情不能拖,与人相处就更不能拖了。在我们的朋友圈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泛泛之交或是萍水相逢,而只有另外的一小部分人才对我们的情感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也是符合“二八定律”的。如果你和你的核心好友因为一些事情起了争执,那么一定要及时修复你们的关系,虽然大家都知道“对陌生的人温情,对亲密的人狠心”好像是人们的一大通病,但是你的好友并不能因为这样就忽略你们之间的问题。所以,为对你的情感负责,还是尽快恢复亲密关系,以免因为误会越来越深而失去一个知己,那这80%的比例,比工作上的业绩都难以弥补何止千万倍啊!

莫法特休息法--忙也需要梯度

莫法特的三张桌子

詹姆斯?莫法特因翻译《圣经新约》而举世闻名,据说他的书房里放着三张桌子,第一张桌子放着他正在翻译当中的《圣经》的稿件,第二张桌子上放着《圣经》的原稿,第三张桌子上则放着他正在写着的一篇侦探小说。

你猜莫法特是怎样工作和休息的呢?

实在是妙!莫法特从一张书桌换到另一张书桌上作为休息,如果累了就再换到下一张书桌上。

不过看完这个故事之后,笔者的第一反应是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们对自己实在是太好了。稍微劳动一下就觉得非常辛苦,稍微动一下脑子就觉得死了好多脑细胞,总是想着要好好休息,犒劳一下自己才对得起自己似的。

但是莫法特的三张桌子,实在让我们感到汗颜。

这种莫法特休息法,也叫做连续分段时间管理法,就是把不同性质或不同种类的工作间隔着安排到我们的时间表里,做一段时间的某种工作,然后停下来再做另外一种,让大脑得到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