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严己宽人
4614000000018

第18章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许衡,河南沁阳人,是元朝三大理学家之一。元世祖忽必烈曾任用他为京兆提学和国子祭酒。

许衡小时候,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他7岁刚入学时问老师:

“读书是为了什么?”老师回答说:“是为了考取功名。”许衡反问老师:“难道仅仅是为了这个而读书吗?”老师听了他的话,感到很惊异,猜想这个孩子一定会与众不同。果然不出所料,许衡读书进步很快,时间一长,老师觉得自己已经没有能力教他了。老师对许衡的父母说:“这孩子聪明不凡,以后必然会有超过一般人的作为。我才疏学浅,已经没能力再教他了,请你们另选择高明的老师吧!”就这样,许衡一连更换了三位老师。

许衡不满足老师所教的那点知识,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可是他家里不富裕,不能买更多的书,于是他便到别人家借书来读。

许衡读了许多书,就按书中讲的做人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举止都要符合义理,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放纵自己。

有一年夏天,许衡的家乡发生了战乱。他和许多人一样,不得不四处逃难。

一天,骄阳似火,逃难的人群又热又渴,就在一个叫河阳的地方停下来休息。孩子们见大人休息,便在附近你追我赶地玩了起来。

许衡也在他们当中。

小伙伴们跑着玩着,来到了一座院子。院子的主人为了躲避战乱,早已经逃走了。院子当中有棵大梨树,树上结满了黄澄澄的大梨。孩子们看见了梨,就高兴地喊起来:“快来呀!这树上有这么多梨!”

树上的梨都已经熟透了,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清香。这梨对这些又饥又渴的孩子们来说是多么的馋人啊!孩子们未及多想,便爬上树去摘梨,然后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吃起来。

许衡也随小伙伴们进入了这座院子,但是他却没有上树去摘梨,他仍然站在树下,一动也没有动。

一个小伙伴见他没有上树摘梨,,就把自己摘的梨递给了他一个,说:“给,快吃,梨可甜了!”

许衡又饥又渴,见伙伴们吃梨,也馋得直流口水。但是他把口水咽进了肚里,没有伸手去接小伙伴递过来的梨。

“咦!你怎么不吃呢?”伙伴们感到很奇怪。

许衡见伙伴们催促,便说:“梨树的主人不在,我们怎么能随便吃人家的梨呢?”

“现在兵荒马乱的,梨树的主人早就不知道逃到哪儿去了!这梨树没了主,我们怎么不可以吃呢?”一个小伙伴说。

“对,屋里连个人影都没有,到哪儿去找主人呢?”另一个小伙伴说。

“不”,许衡认真地说,“梨不是我自己的,没有主人允许,本来就不该吃,怎么能拿逃难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呢?就算是这棵梨树是没主的,难道我们的心也没有主了吗?”

听了许衡的话,孩子们的脸红了,他们看看手中的梨,羞惭地低下了头。

后来许衡长大了,做了官,但是他仍然严格律己,不做违反义理的事。平日他自己种粮食吃,稍有剩余就分送给贫困的人。对别人送给他的东西,他总要问清楚,只要来历不明,他都坚决不收。

许衡这样严己济人,受到了人们的爱戴。

名师点评:

许衡这种高尚的品德与他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是分不开的。后来,许衡通过刻苦学习,成为元初著名的理学家。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任命他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制定了一系列的朝仪官制,对蒙古族和汉族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成为鲁斋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