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严己宽人
4614000000011

第11章 诸葛亮自贬三级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蜀国的丞相。他27岁的时候成为刘备的军师,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刘备死后,他又主持了蜀国的内外大事,对开发祖国的西南地区做出了贡献。诸葛亮足智多谋,对国家忠心耿耿,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诸葛亮虽然为蜀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蜀国的丞相,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他很欣赏孔子讲过的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主张身教重于言教,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管理好别人。由于诸葛亮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蜀国的群臣和蜀军的将士们都十分佩服他。

公元228年,为了实现刘备统一国家的愿望,诸葛亮率领蜀军第一次北伐魏国。在战争初期,诸葛亮用疑兵虚张声势,迷惑敌人,使魏军中计,接连取得胜利,占领了魏国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急得魏明帝赶忙来到前线督战。就在形势对蜀军十分有利的时候,蜀军据守的军事要道街亭被魏军夺去了,使蜀军一下子陷入有被切断后勤供应和退路的危险境地。为了挽救败局,诸葛亮只好率领蜀军退兵回蜀国。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的北伐,就这样前功尽弃了。

造成这次失败的原因是诸葛亮用人不当。街亭是关系到战局胜败的军事要地,诸葛亮深知它的重要性,他想选派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去守街亭。马谡常和诸葛亮一起谈论军事,讲得头头是道,诸葛亮误以为他有军事才华,能担重任,便将守卫街亭的任务交给了他。谁知,马谡只会夸夸其谈,并没有多少实战经验,再加上骄傲自大,根本不听诸葛亮在街亭当路扎营的叮嘱和副将王平的劝告,硬在一座小山上扎营,结果被魏军包围,断了水源和粮道,打了败仗,丢失了至关重要的街亭。

马谡违犯军纪,按条例应该治罪斩首,诸葛亮虽和他私交很好,还是按军法执行,下令斩了马谡。诸葛亮认为这次丢失街亭,除马谡不守军纪之外,也和自己看错、用错了人有关系,作为蜀军的统帅,自己也应承担责任。于是他写信给皇帝刘禅,请求他把自己的职务降下三级,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以示惩罚。在诸葛亮的一再恳求下,刘禅批准了他的请求,将他降为右将军,但仍然行使丞相的职权。

蜀军将士见诸葛亮这样从严自责,无不受到震动,军纪更加严明了。

名师点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大大小小类似错用马谡的历史悲剧也在不断地上演,但是真能像诸葛亮那样严肃对待自己错误的却不多见。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敢拍胸脯,勇于自责,退而补过,不仅在“刑不上大夫”的封建时代堪称典范,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今日也是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