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和大地一起跳动的鼓声
45981100000050

第50章 土苹果

在这里的不远处原来有一座城,叫阿里马里城,也就是苹果城。这座古城曾经在十三、十四世纪盛极,在中亚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站在高处远望曾经是城池的地方,大片的农田泛着季节特有的绿色,一些在天空飞翔的鸟群偶尔敛翅在空中,或许是羽翅下的土地上一片陶瓷碎片的光芒吸引了他们的目光,甚或一段久远的故事正在那里熠熠生辉。这座以苹果命名的城市存在于13世纪到16世纪中叶期间,先后是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和蒙兀儿斯坦的首都,是丝绸北路上的国际大都会。史料记载,当它的鼎盛时期,城市周长达到25公里,城内栽种着苹果树,每到夏天,鲜花的芳香和苹果香味在城市弥漫开来,那是多么壮观的芳香啊!城市四周是沃野千里的良田,这里各民族和睦共处,显示出了海纳百川的宏大气魄。可是那座城却消失了,无影无踪。

我们见到的那颗苹果树孤单地站在田野里,枝叶茂森,树冠高大。在其四周是绿色的玉米地,扬花的玉米清香和着苹果清香,有一种原初味道。我们来到这里还不是苹果成熟的季节,苹果成熟还得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由于这里充足的日光沐浴,绿叶间倒垂的苹果已经暗红。苹果虽然没有我在城市的超市见到的个大,但水分充足,香味浓郁,吃起来口感特好,即使和目前市面上最好的内地苹果相比也毫不逊色。这棵苹果树的主人告诉我,他们没有给树上化肥,也没有打农药,苹果树只是在这里吸收自然营养,自由自在地生长着。果实不示外人。

这是原生态的苹果!这种苹果只在深山可见,平原几乎绝迹。两千多年以来,人们没有停止过对于苹果的驯化和研究,现在市面上的苹果除了甜味,已经没有了原始的涩、苦以及其他一些比如酸的味道。笔者翻阅资料知道,在迈克尔·波伦在《植物的欲望》一书中写道:“对苹果树的驯化已经走得太远,走到了这个物种在大自然中的适宜点已被危及的地步。苹果品种减少到只剩下若干个遗传上同一的嫁接品种,以适应我们的口味和农业生产,它们失去了那种至关重要的可变性——野性——这种可变性是有性繁殖所赠予的。”迈氏的话告诉我们,所有的事物都必须保留它自身的原始性——野性,如果失去了野性,其他也就不存在了。

在天山深处,我们可以看到一处成片的野苹果林,这些野生苹果林经历了漫长的2000万年,它们分布在海拔900米到1600米的天山的阳坡,天山特有的冰川资源和湿润的气候加上独特水土和光热条件,为野苹果的繁衍和生息提供了生态保证。特殊地理环境使它们保持了原生的精气和遗传基因,被称为天山深处的植物活化石。

伊犁的苹果品种有八十多种,而且由于分布的地带不同,又是异花授粉,一株苹果树就是一个品种,一株山里的野苹果树移植到苹果园里,就是一种漂亮的苹果品种。

这样的苹果品种,应当在平原获得广泛的生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