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和大地一起跳动的鼓声
45981100000015

第15章 蒹葭苍苍荡绿波

“骑车到伊犁河边走走吧,已经是秋天了。”朋友对我说。

这种想法正合我意。养育着一方水土的这条母亲河,无论什么时候看到她,我都会产生和以往不一样的感受。就像对纯美的事物有一种强烈的观赏欲望一样,去伊犁河的目的更加明确——伊犁河大桥北岸的伊犁河公园已经关闭三年了,不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是我最近做梦都想看到的情景。

也许是由于我的家乡今年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旱灾的缘故,也许是思念一个地方太过于强烈的缘故。老家今年四个多月都没有下一滴雨,干旱使得今年的粮食作物几乎是颗粒无收。而我现在所生活的西部边陲由于雨水极少也发生了局部旱灾,因此我联想到了伊犁河边那片为人们所看重的湿地——一片原生态的苇荡,她对伊犁河畔的环境效应可不能轻估啊!

心中有了这样的心事,我站在河畔的一处高地上,极目那片印象中的苇荡,那是一幅多么壮观的生态景观啊!虽然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已经过去了一个多礼拜,可是这里仍然翠柳依依,树影婆娑,远处绿浪滚滚,碧塘水清。整个视野里已经看不到前几年的衰败景象了,这也许就是公园关闭后取得的最直观的环境效益吧。

沿着大门,我们走进了原来的公园。伊犁河的来水量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可两岸的防洪大堤已经修竣完成。公园里仅存的几处游乐设施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喧闹;动物园门前冷落,高墙内传出的狼嚎凄切忧伤;三两声猛禽的鸣叫声冷无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往日遭到人们践踏的草滩荒地却覆盖着草叶。没有凋零的小花闪着星星般的光芒。这里树叶不显黄色,绿草不见衰败,绿色似乎有意和已经到来的节气在比试高低,让人心生感动。

走近那片芦苇中的水域,一些走动的生命之音强劲有力。苇草丛中,野鱼粒粒可数,这些春天才出生的小生命,如果没有特别意外的事故发生,明年该是成群结队了吧?水鸟拍翅而起,“嘎——嘎”之声清越动听,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位外国作家笔下生趣盎然的自然世界:空气清新,环境宁静,不论是一只受惊的小鸟拍翅飞来,还是一根芦苇让微风吹响,亦或是一条游鱼在水中拍溅全都可以听见。还有那契诃夫笔下描写草原:低音,中音,高音混合成一曲连续的乐章。客观地讲,这样的美景在伊犁大地是可以找出那么几处的,可我还是希望这样的美景能够长存,并且一年一年地多起来。

此时,两只白鹤鸣叫着飞过头顶,惊起一群长年在这里居住的白色鸥鸟,绿水白影,苍穹碧蓝如洗,我不由得想起了刘禹锡的《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最美不过的注解啊!

长期以来,人们以一种世俗的眼光来审视眼中的事物,总是认为熟悉的地方就没有优美的风景而远涉异地,去寻找心中向往的美景,可眼前郁郁葱葱,鲜活无比的美景不也同样让人顿生闲适,恬淡之情么?

可是,这几天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心情恍惚不安。近日国家环保总局、监察部2006年联合挂牌督办的第二批环境违法案件中,河谷有15家企业上了黑榜。这些企业非常年轻,他们为这里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却因为忽视了排污而上了国家级黑榜。出现这样的事情我认为是不可饶恕的,毕竟,短期的经济效益给这里的生态环境带来的是惨重的代价啊!

在张承志的作品《嵌在门框里的耀眼绿色》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在天山深处……从毡房深处,穿过敞开的门扉,一方亮得耀眼的、鲜嫩欲滴的绿色正嵌在那里。山麓的松林,满漾的草潮在长方形的绿色里浮动摇曳,生灵般栩栩如生。”这样的美景不应该仅仅存在于大山深处,而应该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们,才是实现和谐自然以及和谐社会最终的结果。虽然路途遥远,但我相信,在中国,在新疆,在伊犁河谷,这样的景色一定会多起来的,一定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