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级读心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学谋略
45980300000034

第34章 巧妙来点模糊性的语言

对于语言来说,精确的表达方式简洁明了,可是并不适合所有场合,有时候,局势不容许把话说得太死,模糊的说法要强于精确地给出回答。

喜欢我的人我都喜欢

顾维钧在担任驻美公使的时候,有一次受邀去参加一场上流社会的国际舞会。舞会上,与顾维钧共舞的一位在美国很有地位的女士突然问他:“顾先生,请问你是喜欢中国小姐多一些,还是喜欢美国小姐多一些?”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不好回答,要是回答喜欢中国小姐多一些,肯定会得罪眼前的美国名媛;如果说喜欢美国小姐多一些,又好像有些崇洋媚外,失去了作为中国公使的尊严。

顾维钧不慌不忙地回答:“不论是中国小姐,还是美国小姐,只要是喜欢我的人,我都喜欢。”

这样的回答,既

巧妙避过了非要二选一的锋芒,也不会得罪眼前的人,模糊的答案反而显得更加贴切。

使用一些模糊性的语言,并不是为了敷衍对方,相反,这是一种很好的交谈策略。因为在很多场合,话是不适合说得太明白的,那样不但会得罪别人,还会把自己逼得没有退路。

手球一半,头球一半

1986年的世界杯上,马拉多纳在对战英格兰的时候打入了一个颇有争议的手球,据说有记者也拍下了当时的画面。后来针对这个进球,曾经有记者尖刻地问马拉多纳,究竟是头球还是手球。

马拉多纳圆滑地回答道:“手球一半是迪戈的,头球一半是马拉多纳的。”

马拉多纳的这个回答看起来很糊涂,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他的含糊不清恰好是谁都不得罪。试想如果他承认了这是一个手球,那就证明了比赛有失公平,虽然结果无法改变,却会留给别人话柄。如果矢口否认,万一记者拿出照片为证,又失去了球星应有的风范。

马拉多纳说的这一半一半,等于承认了有手球的成分,但是在规则上也肯定了裁判的权威,颇有大将之风。

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对别人提出某个要求或问题的时候,对方常常不会正面回答你,不反对,也不赞同,而是说出一些让你听起来摸不着头脑,但是也不会心生反感的话,最后你发现自己被拒绝了,却也不会生气,反而佩服对方说话的技巧。那么在自己面对这种尴尬问题,又不想得罪对方的时候,你不妨也试试用这种模糊的语言去交谈。